• 现代流通体系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功能、作用和路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构建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上的现代流通体系,是一个以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由不同的业态、品类、节点、链条以及不同的流通方式、流通组织、流通载体、流通技术等连接起来的系统,它集开放性、集聚性、共享性、融合性本质特征于一体,不仅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和关键,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支撑。现代流通体系通过引导现代生产发展,以“提低、扩中、限高”的方式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现代消费,引领城乡、区域和行业协调发展,特别是通过以数字化赋能流通过程、流通组织、流通产业、流通环境,形成强大的推动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 新零售商业模式转型——以永辉超市为例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围绕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新零售企业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问题,本文以永辉超市为案例研究对象,以企业转型期关键事件为转折点,将永辉超市数字化发展划分为探索、构建和整合阶段,系统探索数字化赋能新零售商业模式转型的理论机理及路径。研究发现:在市场、政策和行业等因素驱动下,永辉超市逐渐形成了线上线下的全面布局,建立了O2O全渠道商业模式。商业模式转型期与数字化技术迭代创新过程相适应,遵循着“环境感知—资源整合—优势重构”的演化过程,最终助推企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 数字经济下生鲜供应链创新机理与路径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立足于生鲜供应链发展实际,文章总结归纳了数字经济时代生鲜供应链的变革需求和创新机理与路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时代生鲜供应链创新就是以用户为中心、数字化赋能生鲜供应链实现跨职能协同的创新,目的是破解传统生鲜供应链供需信息延迟的瘤疾,提升供应链效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和生态化系统。具体而言,顾客感知价值、数据资产价值和经营主体利润是其价值来源渠道;数字化技术是生鲜供应链创新的支撑工具;数字化技术对传统生鲜供应链赋能、数字化技术及思维与现代生鲜供应链的深层融合是生鲜供应链创新的关键路径。研究结论在丰富数字经济与生鲜供应链创新融合研究理论的同时,可以指导生鲜供应链的创新实践。

  • 乡村公共文化 空间的机理与路径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1-1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化是破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对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化有助于打破“空间即建筑,形态即实体”的观念,推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从线下向线上、实体向虚拟、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转变,促进文化基础设施升级、服务机构互联和文化资源整合。鉴于实践中存在的数字化设施不足、文化资源互联共享不足、网络文化治理滞后等问题,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和发展要以数字化赋能为主线,按照理论赋能推动思想理念转变、技术赋能提升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品质、服务赋能增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活力、治理赋能提高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管理效度的逻辑机理,依据“新空间、新基建、新机制、新场景”路径,以“数字化+”“互联网+”“人工智能+”为驱动,打造多元场景融合、线下线上协同、供给需求匹配、数量质量并重、标准特色兼容的新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 视角下制造业企业价值链重构——以宁德时代为例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摘要】随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字化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企业价值链各关键因素,从而拓宽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将价值创造主体由内向外扩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本文通过对宁德时代进行纵向单案例研究,探索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运用数字化赋能价值创造主体,以实现企业价值链持续重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技术通过构建数字基础、捆绑信息资源和撬动产业边界的方式,对企业价值链重构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第二,数字化赋能是企业价值链重构的关键,且不同阶段对员工、客户、管理、合作、流程五个主体的侧重有所差异;第三,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价值链重构经历了“内部价值链优化一产业价值链整合一生态价值链构建”的演化路径。

  • 新发展格局下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契机、困境与实现路径研究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新发展格局下,党和国家始终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回应民企关切、强化法治保障、优化竞争环境、坚持综合施策等一系列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新契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的持续完善,既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又有利于恢复企业信心、保护企业的权益。如果要达成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满足民营企业长期发展需求,就要解决转型成本高、创新能力不足的内部问题与政策实施环境不佳、贸易壁垒频出的外部环境压力。据此,本文提出更新经营战略目标、做精做强主业、完备管理制度、数字化赋能转型,优化涉企政策环境、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策略建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 基于地域文化的会展品牌营销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会展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独特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有助于推动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建设发展,同时地域文化融入会展品牌有助于彰显品牌特色、反哺地域文化的发展,进而永葆地域精神血脉的生机和活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会展活动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以充分发挥会展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会展产业发展和地域文化创造性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地域文化与会展品牌的相互关系,从筛选元素进行会展空间设计、搭建数字市场营销平台、革新品牌文化传播效度、保持地域文化价值的一贯性等层面提出了地域文化融入会展品牌营销的具体路径,以供行业参考。

  • 基于经济韧性提升的天津市产业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基于建立天津经济韧性与天津数字经济的综合评价模型,熵值法赋权指标层,通过线性加权法得出经济韧性与数字经济2011—2021年的综合值,从而计算出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2011年起,天津经济韧性与天津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呈逐渐良好趋势,由典型相关性可知,天津经济韧性与数字经济存在显著相关性,影响和提升天津经济韧性与数字经济的关键因素是城市GDP、一般公共支出、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全市研发活动RD经费支出、规模以上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数。本文基于经济韧性提升的关键驱动指标对天津产业数字化赋能提供建议,以供参考。

  • 农产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研究——基于 SCOR 模型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数字经济的技术革命促使农产品供应链智能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受限于时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已难以适应现代市场日益增长的快速、高效、透明的发展需求,数字化供应链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提高了运输效率,同时保障了农产品的鲜活度与经济效益。H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当前正积极探索数字化农产品供应链的推进路径,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本文基于SCOR模型对H公司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计划、采购、生产、配送、退货五个关键环节寻找数字化改造的切入点,探析供应链数字化推进路径,并提出优化建议,以供我国农产品企业参考。

  • 自营式电商的数字化升级机理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自营式电商是传统零售自营模式基于互联网情境的拓展,然而其原有的痛点与瓶颈依然存在。探讨自营式电商如何更好地发挥商业资本职能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不同于电商发展的早期阶段,数字化为自营式电商跳出传统的盈利困境、摆脱单一的平台化转型思路、回归自营并最终驱动流通效率变革提供了广阔可能。为了揭示自营式电商如何实现数字化升级,文章首先从理论视角出发,归纳了自营式电商的本质属性和数字化作用的可能路径。而后选取了两家典型的案例企业,结合微观情境刻画了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利用数字技术,自营式电商可以通过强化商业资本职能提升商品经营效率,通过供应链反向整合实现流通效率与生产效率的同步改进,更能以数字化赋能的方式加速市场扩张并提升线下实体门店的运行效率。以上机理为自营式电商及其数字化零售创新提供了一定启发。

  •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工资收入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探究数字化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赋能和对其工资收入的差异性影响,对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08-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集农业数字化、工业数字化和服务业数字化为一体的数字化赋能指标,探究其通过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机制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赋能会显著降低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并显著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且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化赋能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就业技能水平有较强的增进效应,但存在差异性和偏向性特征;高、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会增加其就业占比;数字化赋能会使高技能劳动力占比增加,进而优化劳动力的就业技能结构。数字化赋能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和时间异质性。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