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信贷发展,不断加大对新能源及其产业结构转型优化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分析绿色信贷对新能源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式及影响,本文梳理了绿色信贷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从政策支持激励机制、金融机构合作机制、创新产品加大投资机制、风险监管机制四个方面研究绿色信贷对新能源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以绿色信贷为融资渠道的新能源企业不仅有资金支持、政策倾向,还推动了其产业技术的创新和结构的转型优化,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风险监管、信息披露、奖励机制不到位,资源浪费率高、生产创新能力低等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三条针对性建议:明晰定位继续创新提质;加大扶持力度,持续扩大融资占比;深化信息披露,构建完备的风险监管体系。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能源既是能源转型的重要落脚点,又是新质生产力推动下的新业态。在新的实践要求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函待摆脱传统增长方式和发展路径。故此,围绕新质生产力特征,分析新能源产业所面临的新挑战、探讨如何推动其发展尤为重要。首先,本文介绍了在新质生产力理念下,新能源产业已呈现出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其次,探讨了新能源产业后续发展中,进一步强化上述三方面特征可能面临的相关挑战。最后,基于上述挑战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旨在助力筑牢新能源产业“绿色”底色的同时具有更鲜明的新质生产力特征。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全球碳排放持续攀升,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峻。深入剖析低碳转型的经济成本后,我们发现,即便将所有碳排放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全球经济可能仍有能力承担,同时通过可再生能源对传统火电有序替代,也有望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根本解决全球碳排放问题。这为低碳转型的经济可行性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且更为乐观的是,随着科技进步,新能源成本还将持续下降,为转型之路带来更好前景。基于此,建议积极扩大新能源的投资规模,推动光电、风电、水电等新能源装机逐年有序替代火电装机,实现发电体系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此外,为了增强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也还需加大对储能设施的投资力度,确保新能源的更高效利用。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2-12 合作期刊: 《兰台世界》
摘要:在国家“双碳”目标下,能源开发更趋向于清洁化、多元化,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健全新能源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助力新能源建设项目高质量发展,既是适应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新时代要求,又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力保障。本文从系统性、统一性、适用性、及时性四个维度分析了当前新能源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要从坚持系统布局、工程推进、创新引领、开放合作等方向做好新能源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05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本文在假设无极端环境政策出台的条件下,构建了分阶段Bass 模型,并利用类比法对参数进行估计。研究发现,新能源汽车的引入期是2013-2024年,成长期是2025-2043年,成熟期是2044年以后;新能源汽车未来30年对传统汽车业造成的影响不大。但在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下,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或传统汽车的相关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新能源汽车发展对传统汽车业及石油行业产生的影响,还应关注新能源汽车激励政策变化、汽车电池及储能技术突破,以及无人驾驶技术可能带来的汽车消费方式的变革。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阿根廷外资政策开放,但宏观经济不稳定,中国企业投资有限。本文从分析阿根廷在全球和区域的引资情况入手,结合国际机构的相关评价,梳理了阿根廷的区位优势和经济特点,同时阐述了阿根廷的对外开放历程,分析了中国企业投资阿根廷农业、能源以及基础设施的能力和经验,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启示。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发布时间: 2024-08-13
摘要:为应对日益剧烈的大国竞争,美国产业政策日渐回归。拜登政府的新能源产业链政策呈现“去中国化”态势,试图通过一系列战略、法案达成兼具打压中国和增强自身产业链的目标。通过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国际能源署GEC模型数据,并综合对光伏产业领域企业个案的走访调研,本文认为,美国在新能源产业政策领域的“去中国化”措施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既存和短期影响均有限,但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仍然面临日益增长的国际压力和中长期风险。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8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研究开放式创新与专利保护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在我国“双碳”目标中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2000 ~ 2021 年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发明专利申请数据和引用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开放式创新和专利保护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开放式创新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的创新绩效存在单门槛效应;专利保护对于创新绩效具有双门槛效应;开放式创新对于专利保护具有单门槛效应;专利保护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条路径。结论表明,开放式创新与专利保护相辅相成,企业应在开放式创新基础上建立健全专利保护策略,促进合作的同时保护自身创新成果,以实现更高的创新绩效。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从居民负债水平这一金融因素出发,研究其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影响,并且通过对选取的31个省份2015—2018年面板数据加以实证检验;研究过程中,为克服居民负债水平的内生性问题,选择住宅商品房价格作为其工具变量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居民负债率对于新能源汽车消费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且财政补贴与负债存在交互效应,即高负债地区财政补贴的激励效应更弱,在补贴力度大的地区负债的推动作用也会被抑制。因此在补贴退坡的背景之下,为稳步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释放、推动绿色消费,政府应当合理引导汽车消费金融行业并以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信贷的发展,企业应当着眼于高杠杆水平城市、开发潜在的消费市场。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8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考虑由新能源汽车租赁企业和配送企业组成的供应链,在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的运营成本不确定和运力影响下,文章运用NAC容度期望效用和博弈论研究新能源汽车的租赁量、租赁价和配送价格决策,比较了有无成本分担与收益共享两种契约结果,揭示配送企业对运营成本的乐观度和运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入成本分担与收益共享能提高新能源汽车租赁量,降低配送价格,提升配送需求。随着配送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运营成本乐观度的提高(下降)或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运力提升(下降),新能源汽车租赁量均提高,但受契约类型的影响,租赁价和配送价格不一定下降。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三链)的耦合发展有利于加强产业协同发展、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是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健康发展和持续创新的重要路径。本文在界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三链”发展的现状与困境,利用2015~2021年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三链”协同水平进行测度并探析其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三链”耦合协调度在0.5左右,呈现“下降一上升一下降”的周期波动特征,协同水平面临失调风险;产业链整合水平和债券融资是影响“三链”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驱动因子,且与内源融资、无形资产占比和营销效率等因子交互后驱动力增强。基于此,从三个方面提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三链”深度耦合的路径。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供应链管理》
摘要:当前国家战略层面要求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也就显得至关重要。文章聚焦新能源汽车行业,从行业发展现状和产业链供应链分析入手,结合制度政策、市场趋势、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技术能力等维度开展综合研究,明确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从国家、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分别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举措建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产业集群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浙江衢州为例,深入剖析其在培育产业集群方面的优劣势。研究表明,衢州市在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等六大标志性产业集群的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产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竞争等问题。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质量管理、完善政策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而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在“双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债券对于支持环保项目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逐渐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但由于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起步较晚,尚存在发行地区差异明显、发行主体内生动力不足、第三方认证机构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亟须解决。本文以比亚迪公司两次发行绿色债券为例,深入分析其产生的融资效应和企业发行的真正动因,由此得到经验启示,旨在为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全球气候谈判历经30 余年,虽然取得了《巴黎协定》这一突破性进展,但全球气候治理仍然形势严峻。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在全球气候行动的框架下,中国积极参与和有效减排对实现全球温控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双碳”目标的设定,既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能源结构调整,到经济政策调控,都是推动社会公正转型的必要手段,在多种转型路径中,公正性应成为路径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随着我国“双碳”政策的持续推行,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加速汽车行业转型升级,降低污染排放,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其中补能是新能源汽车能否长远发展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的主要补能方式仍然是“充电”,然而该模式已无法充分满足广大车主快速补能续航、减少排队等待时间等需求。因此,推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创新发展呼声不断,不仅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还对新能源汽车自身业务赋能和战略发展、出行便捷等提供了有效渠道。为了探究“换电”模式的实施效果和未来发展前景,本文基于新能源汽 车头部企业“WL”公司的消费用户问卷调查结果,结合实地调研与文献比较,分析了珠海市“换电”模式的运行现状、消费者使用评价和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升技术水平以提高换电安全性、持续探索电池换电标准化、推进全方位换电商业模式和完善预约服务体系等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01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为弱化信息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传递而引发的“牛鞭效应",本文基于信息传递的视角,提出了一种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在对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运用区块链技术弱化“牛鞭效应”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程序编码,并对系统功能应用及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对本系统弱化“牛鞭效应”的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系统所有功能都能够正常运行并完成基本要求;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的最大平均时延为6.25,最高吞吐量为每秒处理187个事件;系统在供应商、主机厂和销售商3个节点的“牛鞭效应”值分别弱化了70.1%、64.9%和24.6%,实现了预期效果并验证了系统对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弱化具备可行性。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新能源被政府视为重点产业,旨在减少碳排放、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稳定。虽然政府给予了大量支持,但这些补贴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尤其是在不同所有权结构的企业中。本文选取2017—2022年188家新能源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综合绩效指标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政府补贴对国有和民营企业的绩效均有负面影响,其中对民营企业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低效的资源配置和补贴机制的扭曲可能阻碍了企业绩效。本文为完善补贴政策、促进新能源产业平衡发展提供参考。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和汽车产业的不断转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比亚迪汽车公司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企业,拥有成熟的整车研发技术、良好的供应链体系等优势,但也面临来自行业竞争和市场营销等诸多威胁和挑战,这些威胁与挑战限制了比亚迪的发展。为了找出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上存在的问题,也为了帮助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本文采用PEST分析和“波特五力模型”,从宏观、微观角度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目前所处环境进行了分析,并通过4P营销理论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其营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产品种类少、配套设施不完善,宣传渠道单一、促销力度不大,售后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优化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供应链金融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企业缓解融资困难,但同时存在的信用风险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分析供应链金融视角下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中供应链金融的三种融资模式,结合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特点,总结不同模式下信用风险的来源,从直接业务关系和间接关系两个角度探讨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的传导机制,并提出提高中小企业风险抵御能力、提高核心企业贷款担保能力、提高三方平台信息共享能力、提高物流企业质押物管理能力、深化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监管能力的防范建议,进而促进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