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中国开放对制造业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实证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基于服务业与制造业两业融合的视角,文章从服务业开放的角度实证检验了中国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的服务业开放会通过成本机制、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和出口机制三条路径,显著缩小制造业企业中存在的性别工资差距。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国家层面应继续扩大服务业开放程度,促进制造业行业内和不同地区均衡发展,并从企业成本和生产率入手继续缩小性别工资差距。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对出口的影响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利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5—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与出口之间的影响,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服务业与出口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对出口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数字经济对服务业与出口之间的影响关系存在正向调节效应。未来,可以采取差异性政策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尤其是缩小不同城市之间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并进一步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

  • 提速中国服务品牌国际化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当前,中国服务品牌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新技术革命催生大量新服务和新业态,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升级,质量强国战略和更大幅度的对外开放政策等均为中国服务品牌国际化提供了战略机遇。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服务领域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国际品牌竞争不断加剧,国际上对“中国品牌”的固化思维,加大中国服务品牌国际化的难度。此外,中国服务业在品牌意识、管理体制、制度体系和市场环境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对此,应着力强化国家服务品牌培育顶层设计,完善服务品牌建设政策法规体系,促进多层次服务品牌布局,加快服务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强化服务品牌监管,构建服务品牌诚信体系,推动中国服务品牌走向世界。

  • 档案服务企业数字化业务中的 合同纠纷及解决路径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12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随着档案服务市场的扩大,档案服务企业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合同纠纷成为制约档案数 字化业务开展的现实问题。文章对档案服务企业数字化过程中的合同纠纷案件展开调查,发现合 同条款内容模糊、企业间分包挂靠关系混乱是其外在表征。在对法院判决结果梳理之后,文章根 据在合同制定、执行及验收各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路径,以期为解答档案服 务业中的合同纠纷问题提供借鉴。

  • 滇中城市群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时空演化研究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阵地,城市群的城镇化—生态环境—服务业协调发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论文以滇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遥感影像数据和社会统计数据对其城镇化水平、生态环境质量以及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估,明晰三者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昆明市在滇中城市群中城镇化速度最快、水平最高,但与发达地区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2000—2020年滇中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但出现了优和差级别面积占比同时增多的情况;受服务业发展滞后影响,滇中城市群的城镇化—生态环境—服务业协调发展仍处于过渡发展阶段。建议在昆明快速城镇化的示范效应下,大力推进曲靖、玉溪、楚雄城镇化进程,并根据各州市协调状况采取差异化发展措施。

  • 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转型的内在逻辑和政策措施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传统观点认为,制造业是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服务业是低耗能低污染的绿色产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考虑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副产品”后,服务业的发展并不绿色。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基础,推动服务业绿色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鉴于数字经济具有绿色属性,能为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新途径,加之数字经济大发展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依靠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绿色转型已经具备现实基础,为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搭建完整理论分析框架,梳理新质生产力赋能服务业绿色转型的理论逻辑。随着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产业的新型经济形态,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态,可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服务业绿色转型提供可行的路径机制:从现实案例看,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数字经济赋能物流业绿色转型;从理论分析看,新质生产力能够依靠数字经济所具有的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优势为服务业绿色转型提供关键支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率、形成规模效应为服务业绿色转型提供可行路径。我国服务业绿色转型起步较晚,目前在理念、资金、技术、市场环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服务业绿色转型,政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提供配套的政策和措施:一是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二是强化服务业绿色转型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三是加大对服务业绿色转型的资金支持力度;四是培育和规范服务业绿色转型的市场环境。

  • 发展与相对贫困改善:劳动收入份额的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须巩固已有脱贫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刻画了服务业就业比重影响相对贫困的机制,认为服务业就业比重上升能通过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带来“亲贫”效应,有助于降低相对贫困。本文基于1993一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发现服务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该效果在中国经济越过刘易斯拐点之后更加明显。劳动收入份额提高能显著降低相对贫困发生率和相对贫困深度。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中国就业结构演变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也为中国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途中,制定改善收入分配和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提供了重要启示。

  • 我国养老政府监管的运行逻辑: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应用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4-09-01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公共利益理论,构建“生成逻辑—目标—内容—效能”分析框架,以其剖析我国养老服务业政府监管的运行逻辑。我国养老服务业政府监管具有社会、经济和政治三种生成逻辑,社会与经济逻辑互构,形成不良循环,由此决定了社会性与经济性的双重目标:保护老年人的正当权益,促进养老服务业有序竞争、规范发展。现在的监管内容存在硬监管集中于服务场所条件、居家社区板块内容欠缺、在部门间碎片化分布等缺陷。在社会福利的增进/减损和目标实现程度两个维度上考察监管效能:社会性目标实现较好,体现为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老年人权益受损事件和有隐患的机构设施减少;机构养老的经济性目标实现不佳,市场规模在许可制时期受到准入监管的负面影响,养老机构及床位的数量有所增长,但入住率持续下滑,社会福利损失持续增加。

  • 现阶段省市级档案行业协会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解析——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调研为例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档案学通讯》

    摘要:为探讨基于新时代国家档案治理体系建设背景下档案行业协会等档案社会组织职能完善,档案治理 作用发挥对策,选取我国档案服务行业较为成熟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浙江省档案服务业协会与广州市档案 行业协会为调研对象,分析其性质、宗旨、运维现状及其与行业发包、承包、监管各方关系,指出了我国档案行 业协会建设滞后于实践需求、与档案主管部门关系仍待完善、与档案学会联动不足、面向发包方服务不足等系列 问题。最后提出构建档案行业协会组织体系,健全档案行业协会运维机制,理顺其与档案主管部门关系,加强与 档案学会及发包方联动等新时代我国档案行业协会发展对策。

  • 高速铁路与企业生产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高速铁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而时空距离的压缩能否提升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仍有待检验。基于此,通过手工收集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高速铁路开通数据,并以此作为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服务业上市企业TFP的影响及其实现机制。研究发现,与未开通高铁的城市相比,高铁开通后使得沿线服务业企业TFP获得显著提高,其效应大小为TFP标准差的23%左右。考虑到高铁以客运为主的特点,进一步研究表明,高铁通车能够带来大中型城市人口规模和当地市场潜能的扩大、服务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在集聚效应和企业技术进步这两条机制的作用下,位于高铁城市的服务业企业TFP将得到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高铁开通对服务业企业TFP的促进效应主要存在于生活性服务业和大城市中。

  • 集聚、互联网发展与居民消费率变化——来自我国现代流通业的经验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集聚和信息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将发挥居民消费增长的双轮驱动作用。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以现代流通服务业为例,利用区位熵、交互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以及GMM等方法,实证考察现代流通业集聚、互联网发展与居民消费率三者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我国省域现代流通业的非均衡集聚趋势显著,并逐渐形成东高西低和中部塌陷的空间格局;从全国层面来看,随着现代流通业集聚程度的提高,居民消费率存在先降后升的U型曲线特征;互联网发展对居民消费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现代流通业集聚、互联网发展对不同水平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效果存有差异;互联网发展在现代流通业集聚对居民消费率的作用路径中具有U型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从多维度异质性视角看,现代流通业集聚、互联网发展与居民消费率间的关系在城乡消费群体、不同地区和行业间的差异均十分明显。因此,必须科学引导现代流通业集聚发展,坚定推广“互联网+”计划,提升互联网与现代流通业融合程度;立足于地区、行业以及城乡异质性,采取差异化、特色化、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策略,为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 数字技术赋能会计新质生产力探析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服务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与挑战。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理论,探讨了数字技术如何推动会计服务业的创新及高质量发展。通过案例研究和深度访谈,详细分析了数字技术在会计服务业中的应用及其在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优化了会计工作流程,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而且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通过构建评估会计服务业创新能力的框架,包括数字化能力、管理能力、运营能力和战略合作能力,揭示了数字技术在会计服务业转型中的核心作用,也为会计服务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持续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制造业与协同集聚对碳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16 合作期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碳排放效率的提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前提,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集聚在带来规模效应的同时还能促进结构优化和质量改善,直接影响着地区的碳生产力水平。以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集聚为切入点,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2一2022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碳生产力的影响机理和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集聚与碳生产力呈现“U”型关系,该结论在考虑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集聚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碳生产力,还能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等方式间接对碳生产力产生显著积极影响;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碳生产力的直接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其对东、中部地区碳生产力的改善强度高于西部地区。

  • 在临时家属与就诊规划师之间:职业陪诊的情感劳动与“专业性”建构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职业陪诊是一个新兴的互动型服务业,对其劳动过程的理解需综合考察雇主、劳动者和顾客三方之间的复杂互动。本文以田野材料为基础,集中讨论了职业陪诊员在服务过程中的情感劳动。陪诊员的情感劳动图景要远比机构所设定的感受规则复杂。为避免医疗过程和顾客情绪双重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服务过程的顺利开展,陪诊员会主动采用情感劳动策略,但亦注重以“陪而不诊”原则为情感劳动的底线,以维系明确的专业关系边界。而顾客也会对陪诊员的情感劳动给予认可和回应,并出于工具性目的进行情感管理。本研究一定程度上修正了我们对情感与专业性之间关系的二元对立的理解:在特定条件下,情感劳动有助于专业性的建构;而在互动型服务业中,我们需同时考察劳动者和消费者的主体性,才能完整理解这一产业中的情感劳动过程。

  • 开放、资本要素配置和绿色发展效率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服务业开放作为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对外开放的关键领域,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2007-2019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各省份绿色发展效率,并采用资本错配指数对资本要素配置水平进行衡量,实证检验服务业开放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通过了系列稳健性检验。通过对影响机制的分析发现,服务业开放能有效缓解资本要素错配,从而提升绿色发展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提高制度质量有助于强化服务业开放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我国应以现有开放政策为指引,合理有序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高服务业开放的内涵和质量:加快资本市场化改革进程,提高资金的供给规模和供给效率:加强制度环境建设,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 新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性的创新路径与策略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政策扶持下迅速发展,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与作业水平持续提升,服务主体与业务范围日趋多元,服务形式不断创新,规模服务主体组织带动农户优势凸显,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功能作用不断升级。然而,该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产业仍处于辅助性地位、服务供给不足、机械化作业环节发展不均衡、服务组织数量和融合度不足以及服务短板突出。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新时期的发展策略: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合作方式;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规范发展,推动各地建立服务标准;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方式;加快培育有实力的服务组织,创新服务供给形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补齐服务短板;切实发挥村集体在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中“统”的作用。

  • 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否促进数字产业集聚——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创新引擎,对繁荣数字产业意义重大。本文基于2008-2020年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将大数据交易平台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从数字服务业和数字制造业两个维度探讨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对数字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能促进数字服务业集聚,但会抑制数字制造业集聚。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主要通过提高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和数字人力资本积累影响数字服务业和数字制造业集聚。异质性分析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会因为地区数字化程度、市场活力以及经济基础不同对数字产业集聚产生差异性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为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加速数字产业集群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扩区机遇下前海合作区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国家战略部署落地和深圳前海地区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的加深,前海合作区的现代服务业及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表现出加速趋势,但也存在制造业服务化起步晚、水平低,受所在产业链、供应链环节限制,服务化转型条件弱,受管理体制和产业生态等外部因素制约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从政策支持、加强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营造制造业服务化的产业生态和加强相关支持措施等方面支持前海合作区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

  • 农业社会化服务如何影响小规模家庭农业——以农机为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随着农机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者通过取代家庭劳动力投入,在农业总收入中占有一定份额,实现了对小农户农业收益的部分占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本质是农业生产资料的日益商品化,工业资本通过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逐步实现了对农业生产过程及不同环节的渗透和控制,进而获取农业剩余,实现积累,但这却使小农户在农业收入分配中日益被边缘化,越来越无法依靠土地维生,不得不在非农领域出卖劳动力过活,其表面上是“自由地”选择了收益更高的务工活动,实质上是逐渐从农业中被排挤出去。因此,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存在挤压小农生计的情况。鉴于此,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的同时,应采取措施遏制资本对农业剩余的过度切割,保护好小农户的利益。

  • 高端与先进制造业匹配发展及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基于空间异质性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构建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借助于匹配模型测度两业(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动态匹配度,并进行空间分异研究,利用高斯混合模型深入探究两业匹配发展水平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2020年,我国两业动态匹配发展水平从拮抗匹配阶段向良好匹配阶段转变,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南部沿海两业动态匹配度水平较高,西北地区匹配水平最差,存在空间集聚趋势;全样本GMM回归结果显示,两业匹配发展水平与产业生态化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门槛效应模型表明,当两业匹配水平小于0.406时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不显著,高于0.406时,两业匹配发展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逐渐显著,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