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红旗文稿》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在法治基础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扩大开放中推进涉外法治建设,不断夯实高水平开放的法治根基。”这一重要论述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大局意识、广阔的全球视野、精准的战略思维。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对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布局的总体要求,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定法治自信,以高质量的涉外法治建设为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驾护航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分类: 其他 >> 其他 发布时间: 2024-06-04 合作期刊: 《中国军事科学》
摘要:新时代加强军事法治建设,必须聚焦战略需求,面向高端战争、面向军事治理、面向立法实践、面向涉外法治、面向人工智能,即突出“五个面向”,加快创新发展。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2-12 合作期刊: 《兰台世界》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档案法治建设的深入,为新时代档案工作提供了遵循指南。为揭示当前《实施条例》研究取得的进展,运用文献计量方法与内容分析法,从文献数量调研、关键词分布和发文单位、刊物来源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为后续《实施条例》的研究提供参考。
分类: 法学 >> 法律史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法学研究》
摘要:文化是制度的渊源与根基,制度推进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从文化传承的视角来审视中国传统法典编纂,更可以透视文化与制度的关系。中国传统法典编纂的外在形式,展示了其文化的形式之美;法典编纂的“祖制”情结,凸显了其文化的连续性;法典编纂的“因时”特征,突出了其文化的创新性;从政治法律文化角度而言,法典编纂的“治吏”色彩,突出了其文化的核心要义;就更宏阔的文化而言,法典编纂的“共同体”意识,凸显了其文化的“铸牢”力量。传统法典编纂在文化传承中进行,本身亦可视为一种文化。传统法典编纂体现了文化自觉与法治建设的关系,为当代文化传承与现代法治建设的互动提供了一个生动范例。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法制与社会发展》
摘要:依法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促进人民国家认同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民理性爱国的有效保障。“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和政治法律概念的综合体,为人民爱国提供了深层的 文化根源和现实的法律依据。爱国行为的法律内涵包括维护之爱、服从之爱和参与之爱。加强爱国主义法治建设,具有深刻的法理基础和制度资源:一方面,爱国主义法律义务框定了爱国行为的内容及其边界;另一方面,爱国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及守法积聚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当前,加强爱国主义法治建设,应当健全爱国主义法律规范体系、构建刚柔并济的双层爱国主义行政执法机制、积极拓展“上下联动”的爱国主义司法保障机制、以“防范风险+完善激励+包容发展”为支点健全爱国主义守法机制,最终形成制度合力,推动爱国主义法治实施和爱国主义理性发展。
分类: 法学 >> 法律史 发布时间: 2024-10-28
摘要:谢觉哉,作为中国近现代法学界的重要人物,不仅在法学教育和法律体系建设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而且他的法理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首先回顾了谢觉哉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分析了其法律思想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具体案例,如他在法律教育改革、立法工作以及推动社会公正方面的实践,探讨了法理学与社会实践的交汇点的同时,进一步评估了他的法理学思想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特别是在法律教育、法律制度建设和法律实践中的体现。研究结果表明,谢觉哉的法理学思想不仅为中国法律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对于理解和推进当前的法治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1-27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其中,“法治”作为“三治融合”的中坚力量,在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自治”与“德治”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乡村法治体系在立法、执法、守法等方面均存在客观局限性,使得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法治”薄弱化、虚置化、边缘化的困境。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法律体系,提高乡村治理主体法治能力,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法治”的衔接作用,实现“三治融合”的协调统一。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26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习近平法治思想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理论支撑。文化领域法治建设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交汇领域,充分展现了两种思想的内在关联性和高度契合性,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性和体系性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文化领域法治建设的思想宝库,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文化自信、文化安全、文化繁荣、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为文化领域法治建设提供了一系列原创性贡献,与习近平法治思想存在耦合,呈现出鲜明、深刻的法治逻辑和法治底色。对此,应当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作用、保障作用和激励作用,进一步完善包括文化基本法、文化专门法以及文化领域党内法规在内的文化领域法治建设的制度体系,不断丰富和实现公民、市场主体的文化相关权利,持续发挥文化领域法治建设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在文化领域法治建设中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将两种思想有机融合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4-24
摘要:良法善治是法治思想的核心原则,是依法治国的固有内涵,也是“十五五”档案法治建设的价值取向。“十五五”期间,档案法治建设既要在增强立法的科学性、法规体系的完备性以及与相关法律规范之间的协同性上下功夫,又要在增强档案法律实施的权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以良法善治护航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习近平加强人权法治保障论述包含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宪法在人权保障中具有重要作用、法治建设是人权保障的关键、政法队伍建设是人权法治保障的基础等核心要义,是马克思主义人权与法治关系学说的重要理论突破,具有政治性与法治性有机融合、价值目标与实现路径双向结合、内容丰富与逻辑严谨整体协调的鲜明理论特色。贯彻落实习近平这一重要论述,要进一步重视发挥法治在加强人权保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联动,以开放的视野充分借鉴国际法治经验和现代人权思想,促进我国人权法治保障水平的整体提升。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红旗文稿》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立法在法治建设以及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作用,对立法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要求。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立法领域改革的任务要求,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12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新时代“枫桥经验”不仅是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的整体更新与生动实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基层的层累铺陈与情感联结。本文旨在厘清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的情感治理逻辑,在美好生活向度下重新审视民间法与国家法的互动调适关系。文章探讨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情感治理逻辑、规范知识清晰度与民间法实态,分析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规范坐标、理论坐标与实践坐标,围绕着美好生活向度的情感治理逻辑探究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民间法调适进路,提出通过情境知识和反身性视角,更全面地理解基于情感认同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建设的可及性以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