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档案建设:内涵界定、问题检视与实现机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档案法治现代化是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秉持法治建设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和时代发展进程同 向变化的理念,而开展的档案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工作的动态过程。实现档案法治现代化,不仅应以习近平法治思 想作为根本遵循,还要统筹档案法规体系的立改废释工作机制,改革档案行政执法机制,准确适用法律审理涉档案件的 司法机制,并健全完善档案法律法规的普法机制。

  • 论交易习惯的规制困境及立法应对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1-21

    摘要:习惯作为我国民间社会自发形成且由来已久的一种法治“本土资源”,对于构建中国式 法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现行法治框架立足《民法典》等法律及相关法规建立起交易习惯的立法 和司法规制体系。然而,由于交易习惯的立法规制表现出立法规制对象的模糊性、立法规制路径的 单一性、立法规制模式的偶然性等不足,再加上司法规制的随机性较大及其个案性造成其权威性受 限,使得交易习惯的规制困境仍然凸显。其中,立法规制的不足既未能通过司法规制来弥合,也在 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司法规制的缺陷,因而试图依靠司法规制的调整显然难以破解当前交易习惯的 规制困境。在此情况下,回归立法予以应对成为首要策略。有必要立足“行为”和“规则”两大范畴 厘定交易习惯的内在属性,构建授权性规范、要求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协调衔接的交易习惯立法规 范体系,并基于“规则化主体”和“载体”优化交易习惯的立法规制模式,从而健全交易习惯的源头治 理,加强立法对司法规制的指引,优化立法和司法对交易习惯的联动规制,以全面破解交易习惯的规制困境。

  • 论交易习惯的规制困境及立法应对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1-21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习惯作为我国民间社会自发形成且由来已久的一种法治“本土资源”,对于构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现行法治框架立足《民法典》等法律及相关法规建立起交易习惯的立法和司法规制体系。然而,由于交易习惯的立法规制表现出立法规制对象的模糊性、立法规制路径的单一性、立法规制模式的偶然性等不足,再加上司法规制的随机性较大及其个案性造成其权威性受限,使得交易习惯的规制困境仍然凸显。其中,立法规制的不足既未能通过司法规制来弥合,也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司法规制的缺陷,因而试图依靠司法规制的调整显然难以破解当前交易习惯的规制困境。在此情况下,回归立法予以应对成为首要策略。有必要立足“行为”和“规则”两大范畴厘定交易习惯的内在属性,构建授权性规范、要求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协调衔接的交易习惯立法规范体系,并基于“规则化主体”和“载体”优化交易习惯的立法规制模式,从而健全交易习惯的源头治理,加强立法对司法规制的指引,优化立法和司法对交易习惯的联动规制,以全面破解交易习惯的规制困境。

  • 传统法律文化资源助力建设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24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具有独特价值。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体现在3个维度:理念层面,民本思想、德法共治、和谐调解等理念为当代法治价值体系提供文化根基;制度层面,传统立法、司法、监察制度的历史经验为现代法治建设提供本土资源;实践层面,其社会治理智慧促进公民法治意识提升,推动乡村治理、经济法治、司法改革及廉政建设的创新实践,并在国际法治交流中彰显中国法治道路的文化独特性。面对新时代法治建设需求,需通过批判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推动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化,实现其与当代法治体系的深度融合,从而向世界展现中华法治文明的当代生命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 南中国海国际合作开发与主权管理的协同推进

    分类: 法学 >> 国际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摘要: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视域下南中国海的国际合作开发与主权管理并非一种选择替代关系,而应是一种共存共享关系。南中国海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海域,在涉外法治建设中既需要重视管理,更不可忽视国际合作开发;在南中国海相邻国家之间,主权国家相对来讲更加注重管理,国际层面来讲更加侧重开发。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时代浪潮中,我们应时刻紧盯时代发展的脉搏、恪守法治社会的规律、夯实机制创新的基础,全力推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视域下南中国海国际合作开发机制的构建与创新,积极推进现代法治社会下的主权管理新范式,为全新的全球治理时代提供世界法治文明的“中国方案”,为服务全球治理法治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 行政检察的监督范畴与体系构建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

    摘要:传统上复议、诉讼等对行政权的监督,过于强调个案和局部,而在系统性、全局性维护行政法律秩序方面有所忽视,亟需行政检察进行补位。行政检察制度虽进展明显,但其理论体系和制度设计尚存在薄弱环节。其监督范畴涵盖全部行政活动和行政诉讼。依申请而启动的监督救济,须遵循补充性原则;依职权而启动的检察监督,须遵循谦抑性原则;两类监督原则上不受期限限制。其基础功能是,通过对行政法律实施活动进行检察调查、抗诉、建议等,构建、维护和恢复良好法律秩序,以及对当事人进行权利救济等。

  • 入罪谨慎与去罪宽宥:现代化视域中的轻罪治理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2-18 合作期刊: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摘要:轻罪治理现代化是刑事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轻罪治理价值理性包括刑法谦抑慎重理念、刑法机能二元平衡、刑事政策“轻轻重重”以及刑罚宽和适度等内容。以轻罪价值理性为目标予以衡量,当前我国轻罪治理存在入罪范围过于宽泛、罪名设置相对随意、出罪通道狭窄、轻罪治理过度依赖刑法以及犯罪附随后果严厉等问题。为此,应当围绕入罪谨慎与去罪宽宥的目标,在立法上实现轻罪罪名合理调控、入罪标准适当提升、轻罪行为适度回归治安处罚调整;在司法上发挥程序过滤效应,实现轻罪罪犯处遇宽和,以轻罪记录封存和犯罪附随后果清理实现轻罪去罪宽宥。

  • 法家思想与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政策优化

    分类: 法学 >> 法律史 发布时间: 2024-10-24

    摘要:法家管理哲学是中华法律文明的构建核心,其内含丰富的智慧与思想,对于社会治理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促进市域社会治理内涵式发展,加快一流治理和一流城市建设,已成为各界共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与光荣事业,而法家思想不仅根源于我国重大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更是构成了我国古代各时期政治思想的核心部分。将古代的法家智慧与当代的治理知识相融合,将会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政策优化及焕发中华法律文明时代活力的话语建构与路径选择。本文以知识与智慧的有机融合为导向,深入剖析解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发展策略,为助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提供思路与参考。

  • 中国式概念的逻辑构造及其展开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4-27 合作期刊: 《法学研究》

    摘要: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范式下形成的标识性概念。法治、中国式、现代化三个关键词的相互关系,深蕴着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概念的法理逻辑,即法治是现代化事业的内在构成、法治是实现现代化的外在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法治 变革的强大动力。这一法理逻辑,在历史道路上体现为逐层展开的“实践三问”, 即要法治还是要人治、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创造什么样的法治形态;在新征程上,要求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从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培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有机体、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等角度持续推进;在价值意蕴上揭示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文明表征,即以幸福生活权彰显人权文明、以法典化彰显制度文明、以法治体系彰显治理文明、以 “两个结合” 为路径方法推进中华法治文明发展进步。

  •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发展逻辑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法制与社会发展》

    摘要:在当代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头活水和文化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具有内容上的原创性、形态上的连续性、发展上的创新性、功能上的统一性和价值上的包容性。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思想精髓包括出礼入刑、隆 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 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 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恤刑原则。“两个结合”是传承发展的根本遵循;坚持文化主体性是传承发展的基本立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传承发展的基本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使命是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培植文化底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法治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