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覆盖率监管会影响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吗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1-02 合作期刊: 《应用经济学评论》

    摘要:本文从流动性覆盖率(LCR)监管要求出发,探究商业银行微观行为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创新性地将 LCR 监管约束引入 DLM 的模型框架下,推导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116家商业银行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发现,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在中国显著存在,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会对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做出负向反馈。LCR 监管要求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商业银行短期流动性管理行为的选择:商业银行囤积流动性资产将会减弱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风险承担效应,而对融资渠道管理、提高负债质量的行为则会增强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风险承担效应。LCR 与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监管要求和资本监管要求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因此,应合理引导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行为,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安全性。

  • 商业银行结构对其主被动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巴塞尔协议Ⅲ》修订工作尚无定论,但我国已经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文章选用净稳定资金比率、核心融资比率和存贷比三个指标测度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结构,并以2007-2016年我国112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检验商业银行流动性结构对其主被动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被动融资对其主动融资有着较大的负向冲击,而流动性结构更加强化了这一效应。进一步挖掘表明,这一效应更多地源于负债端,相反资产端则起到弱化作用。因素分析证实,提高其他有息负债的比重、贷款比重和投资资产比重可有效减弱商业银行流动性结构对其主被动融资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了相关监管建议。

  •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对价格形成的影响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流动性是现代金融市场体系的生命力和期货市场资源配置的润滑剂。利用2016-2018年实时交易记录,以有效价差作为流动性的代理变量,发现农产品期货市场流动性呈现日内(倒)U-型与周内(倒)V-型分布特征。基于此,分别构建了带有“日内效应”的量价关系回归模型与带有“周内效应”的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从信息成本与风险溢价视角实证探讨农产品期货市场流动性对价格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开盘/收盘期间,农产品期货交易量对价格变化产生长期、不可逆的冲击,这是交易活动中的信息效应大于流动性效应的结果,其中夜盘交易的价格效应小,因此具有平滑价差与分担风险的作用。第二,农产品期货超额收益中包含对流动性的风险补偿,但呈现出显著的周期性特征,其中“流动性溢价”现象与交易的“规模效应”同步出现于周一,这主要源于每周伊始的信息释放与加仓需求。因此,通过增加规模交易占比、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扩大夜盘交易品系等途径切实维护市场流动性的合理稳定,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在资源配置与价格发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感知经济对个体跨期决策的影响:稀缺感的调节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心理技术与应用》

    摘要:如何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需求是决策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和行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四项研究探讨了感知经济流动性对跨期决策的影响,以及稀缺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感知经济流动性对个体在跨期决策中的远期偏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稀缺感在感知经济流动性与跨期决策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化理解感知经济流动性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不仅为跨期决策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而且对个体如何做出合理的经济规划具有重要的启示。

  • 商业信用环境与企业风险的影响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迈入新时代,如何防范重大金融风险是当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话题。当前,企业高杠杆率下蕴藏着期限结构不匹配的严峻问题,带来了潜在的流动性风险。本文基于商业信用环境的视角,从理论上总结分析了商业信用环境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交易成本对企业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的逻辑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降低企业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 票据融资与对策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货币统计概览”“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月度数据,文章对票据融资业务资金的间接供给情况、外币信贷本外币信贷和人民币信贷活动对票据融资的影响,以及银行机构信等对票据融资的影响,运用Excel VBA 模型,对票据融资的资金供应与场景应用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社会融资、货币供应和金融机的信贷活动资金来源(占用)与票据融资业务的勾稽关系以及相关性特征,提出了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对策与措施。

  • 银行数字化转型与系统性风险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异质性银行的理论模型,论证了银行数字化转型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2015一2021年73家中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银行数字化转型与系统性风险之间存在U型的非对称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的风险效应只存在于中小银行,大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对系统性风险无显著影响。此外,进一步分析表明,银行的战略数字化转型显著抑制了系统性风险,而业务数字化转型对其系统性风险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管理数字化转型与系统性风险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

  • 移动支付与家庭消费平滑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8-20

    摘要:消费对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消费平稳性显著影响家庭福利水平与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2017和2019年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移动支付是否促进家庭消费平滑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移动支付显著提升家庭消费平滑能力,且对中年家庭、低金融素养家庭、农村家庭影响更明显,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移动支付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提高了家庭风险分担能力,同时通过就业效应平滑了家庭收入。进一步分析显示,移动支付显著提高了家庭应对失业风险和医疗风险时的消费平滑能力。研究结论为现阶段不确定情况下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福利、促进我国宏观经济平稳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 系统重要性银行制度与创造——来自我国商业银行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流动性创造水平是衡量商业银行能否发挥金融中介职能的重要参考。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初次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系统重要性银行制度对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显著提升了其流动性创造水平,并且主要增加了资产端的流动性。异质性分析表明,系统重要性程度更高、规模更大、经营绩效更好的银行受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主要扩大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贷款、活期存款和资本债券规模。本文不仅丰富了关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研究,也为银行流动性创造理论研究提供了补充。

  • 企业ESG表现缓解了资产误定价吗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4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本文基于华证ESG评级数据,以2009~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企业ESG表现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与资产误定价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企业ESG表现主要通过提高股票流动性、吸引分析师关注两条作用路径缓解资产误定价。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组、国有企业组中,企业ESG表现对资产误定价的缓解作用更强。本文丰富了企业ESG表现的经济后果与资产误定价的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稳定资本市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数字化支付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吗?——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和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战略意义。通过构建数字化支付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数字化支付对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数字化支付能有效降低商品消费的价格敏感性和资金约束,通过心理账户和消费信贷两条中介路径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不同资金来源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表现为基于活期储蓄的数字化支付较基于消费信贷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效果更明显。由此建议聚焦数字赋能以改善农村数字化支付环境,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动农村居民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 金融股权关联对公司错配的影响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以沪深两市持股非上市金融机构的非金融类公司为样本的研究发现,金融股权关联对公司流动性错配在总体上具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影响是二者之间直接与间接关系协调的结果。直接关系揭示了金融股权关联对公司流动性错配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以融资约束为渠道的间接关系中,金融股权关联引起的融资约束缓解对公司流动性错配有显著正向影响;以内部控制为渠道的间接关系中,金融股权关联引起的内部控制优化对公司流动性错配有显著负向影响;以公司融资约束和内部控制的链式关系为渠道的间接关系也有助于减少公司流动性错配。同时,参股型金融股权关联影响公司流动性错配的结论与不区分金融股权关联强度时的结论类似,而在控股型金融股权关联下,分别以融资约束和内部控制为渠道的间接关系不成立。研究结论为系统性解决公司流动性错配问题提供了启示。

  • 维特根斯坦不是一个知识基础主义者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2-31

    摘要:维特根斯坦在《论确定性》中多处表现出知识的基础主义色彩,针对斯特洛尔的一种典型指认,即维特根斯坦的确在《论确定性》中表现出一种知识的基础主义立场,本文进行了反驳。作为知识基础的确定性具有异质性、流动性、反向依赖性三大特征,这些特性都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基础”概念。第一,确定性与语言游戏、知识之间是异质的,且确定性内部也高度异质;第二,确定性与一般经验命题可能发生相互转化;第三,确定性依赖于知识,由知识才能锚定出我们赖以行动的确定性。维特根斯坦既不是传统意义的知识基础主义者,也不是所谓新知识基础主义者。将其标签化为知识的基础主义者是一种基于文本误读的不公正的误解。

  • 基于机器学习的信用债风险预警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防控信用债的流动性风险关系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国家安全,其核心在于对风险进行有效测度和预警。本文采用2009年1月一2020年12月的中国信用债月度数据,通过尾部相关性测度信用债流动性风险,从融资约束、信用风险和噪声交易角度构建预警风险因子体系,并采用神经网络等包含11种设定的机器学习模型,预警信用债流动性风险并识别重要风险因子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第一,包含一层隐含层的神经网络对信用债流动性风险的预警能力最强,在不同类型债券和不同外部环境的样本中预警能力的稳定性较强,能准确预警市场层面的流动性枯竭事件;第二,券龄的重要性最高,新发行的债券会通过引发噪声交易的方式形成流动性风险,但随着券龄增加,流动性风险减少的程度是递减的;第三,流动性风险是由多类风险因子协同运动生成的,其中,经济状况变动、货币政策改变或跨市场冲击与券龄的非线性联动对于驱动流动性风险最为重要。

  • 限购政策、房地产景气度与住房公积金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房地产行业周期性波动对住房公积金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采用中国67 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分析了限购政策、房地产景气度对住房公积金流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限购政策缓解了住房公积金流动性压力;房地产景气度对住房公积金流动性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一线城市房地产景气度上升加剧了住房公积金流动性压力,而非一线城市房地产景气度上升则缓解了住房公积金流动性压力;东部及中部城市房地产景气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住房公积金流动性压力,而西部及东北地区房地产景气度的影响不显著。因地制宜采取限购政策,加强房地产市场合理预期引导,对管控住房公积金流动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政府规制、与交易收益率:效应与机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认识政府对金融市场规制影响的复杂性及其作用机制是政府进行合理规制的前提。本文将2018年8月14日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限制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研究政府规制对二级市场交易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财力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差异化反应,验证政府规制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政府规制有效矫正了地方政府债券定价扭曲,高财力地方政府债券定价在一级市场上具有更大扭曲,规制之后其二级市场交易收益率明显上升,而低财力地方政府无显著变化。第二,政府规制使高财力地方政府债券的流动性显著提高,并对交易收益率产生影响,证实了债券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存在联动性。第三,发行定价限制通过“政府规制一发行价格一交易收益率”直接路径和“政府规制一发行价格一流动性一交易收益率”间接路径,共同影响二级市场交易收益率,但主要通过间接路径影响交易收益率,初步打开了政府规制影响二级市场机制的“黑箱”。

  • 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的远距离传送及其复杂适应——以云南寻甸县新内生发展项目为例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重塑社会服务的流动性是农村社会工作应对农村内生发展资源薄弱、公共服务可及性不足的关键突破点。农村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乡村—案主系统、服务组织系统相互交织,共同形构了农村社会工作服务远距离传送的复杂情境。基于对云南寻甸县新内生发展项目的案例追踪,本文总体性地勾勒出社会工作实践者克服地理—社会文化距离、适应复杂情境、实现农村社会工作服务跨地区流动的中国经验。从被动干预地点问题转向前置开展社区能力建设,从孤立的地点服务转向关系性的网络支持,从限定性的目标干预到开放性的试错调整,农村社会工作通过动态的适应性实践有效地回应复杂情境。

  • 教育影响我国居民代际 收入流动的现实与潜力———基于反事实构建的视角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教育是影响代际收入流动的关键自致性因素。本文基于CHIP 数据,运用反事实分解法,测算教育在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中的现实作用与潜力作用,并刻画这两种作用的年代变化趋势。本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性逐代提高,并未呈现出阶层固化的发展趋势;整体而言,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的现实作用约为9.07%,但在理想条件下,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的潜力作用可以达到22.8%;随着年代的推移,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的现实作用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而潜力作用以及这两种作用的差距均呈现出逐代扩大的趋势。以上结论表明,教育在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中的作用仍未充分发挥,借助教育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仍然隐藏着巨大的潜力。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应进一步通过调整公共教育政策提高教育的公平程度,并继续深化我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以提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市场回报率。

  • 入选成份股与股票,相得益彰还是室碍难行?——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分析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17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股票流动性体现了股票的变现能力,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都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选取2010年12月至2021年6月调入沪深300成份股的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考察入选成份股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入选沪深300成份股能够正向促进股票流动;而投资者情绪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入选成份股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相较于民营企业更为显著,同时如果分析师关注数量越多,入选成份股对股票流动性的促进作用也就越大。文章丰富了成份股调整经济后果,有助于监管者和投资者了解股票指数调整对公司股票流动性的影响,以监管和防范风险。

  • 企业 ESG 表现缓解了股价延迟吗? ——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以2008-2021年华证FSG评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企业FSG表现对股价延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企业FSG表现能够有效缓解股价延迟,胶票流动性水平,分析师关注和内部控制质量是企业FSG表现缓解股价延退的重要作用路径。截面并质性分新发现:企业ESG表现对股价延迟的缓解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非政企关联企业以及审计质量较高细中更强。研究结论为提升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效率提供了新的线索,为推动企业FSG实践提供了必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