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林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草原牧区从游牧到定居的转型离不开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的调整。随着草场承包责任制改革,围栏已不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更是界定牧区人地关系与相关主体关系的重要符号。人地关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牧民生计层面。在草场承包经营背景下围封牧场定居放牧成为了牧区主要的生计模式。与此同时,围栏的出现同样重新塑造着牧民彼此、牧民与集体、牧民与国家以及外来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意义上可将当前的草原牧区概括为围栏社会。围栏社会中的人地关系与主体关系的转型性特征也成为进一步推进牧区振兴与共同富裕的主要背景。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清中后期,随着内地民人的涌入开垦,以及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内蒙古地区的牧场面积逐渐缩小,农牧民间对于有限牧草资源的争夺也有所加剧。在此背景下,蒙地牧民对牧草的认知与利用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一方面,部分牧民为生存开始结合农区畜牧生产方式,进行一定规模的打草储草,并通过为周边省县农商提供牧场、草料或代为放牧等方式获取收益。另一方面,蒙地牧草的价值化与商品化程度逐渐提升,不仅出现了买卖牧草的现象,部分蒙旗更将牧草的相关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受动荡社会环境、蒙旗社会旧有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上述牧草利用变化的范围和程度相对有限,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传统游牧生产体系的瓦解,并为此后内蒙古畜牧现代化的起步与探索提供了条件。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实践性、情境性、个体性等特征。对民族地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探讨应立足于民族地区特定的文化现实背景。以西藏E市N中学为田野调查点,运用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从教师自我知识、学生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反思知识四个方面对一位新手教师一Z老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困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西藏农牧区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存在着自我认识模糊、职业幸福感低、对学生认识片面、跨文化教学能力不足、教学反思被动等困境。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来源于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体三个方面。建议可以从优化教师培训内容、建立情感支持体系、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注重教师专业和全人发展、提升教师行动能力等方面促进西藏农牧区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牧区草场因其特殊性,实行“三权分置”不能完全照搬农地经验.基于«资本论»的土地所有权理论,运用从具体到抽象的分析方法,在分析我国牧区草特性的基础上,探讨与之匹配的牧区草场“三权分置”制度安排形式,阐述我国牧区草场“三权分置”从法律权属关系上的草场产权权利分解到所有制基础上的产权关系、再到其特有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三个层级内涵,指出了其超越交换价值追求的多重目标导向,包括以草场要素市场化带动畜牧业现代化、实现牧区草场效益共创共享的持续性、保障牧民根本利益基础上的经济社会转型等,提出要以明晰集体所有权、牧民承包权、资本所有者经营权三权边界作为改革重点来提升牧区草场“三权分置”制度绩效的改革思路.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合作社是实现产业兴旺的有效主体,也是促进乡村组织振兴的坚实基础,其多维功能对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调研基础上,以案例形式呈现了合作社功能演化的逻辑及其背后的驱动元素。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牧区合作社的功能已经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即在以三产融合、乡村治理的多元化、人才要素聚集以及明确的代际分工等积极因素驱动之下,牧区合作社在生产基础上呈现出了良好社会效益、成为吸引人才返乡就业的有效平台,合作社逐渐演化为乡村治理的新型主体,并且有效实现了牧区产业与文化传播的有效融合。这种转型与超越有效地促进了牧区合作社功能升级,对于乡村振兴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甘南州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是黄河干支流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牧业经济区,作为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地域单元和牧区景观生态系统,对黄河流域及周边地区有着广泛而巨大的影响。但由于甘南州牧区科技基础薄弱、人才短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素缺乏,自我造血功能不足,自我发展能力有限,因此未来要深入推进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新时代战略机遇,坚持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并重,强化黄河上游责任意识,强力推进牧区生态经济振兴,释放牧区发展正能量。本文通过对甘南州牧区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促进生态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与建议,以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甘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