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2-17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保证,而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其具体路径在于党建引领。基层党组织被赋予新的使命任务,迫切需要党建创新引领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推进党建创新,要准确把握其价值旨归,在工作重点、作用发挥、助推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定位和职能的转变。基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的乡村治理实践,通过案例分析法从创造力、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等四个维度,提出党建创新引领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优化向度,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方向指引、组织保障、动力支持和关键支撑,增强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政治引领功能、组织保障功能和助推改革功能。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在新发展阶段,浙江省面临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使命任务迫切、复杂而艰巨。国家审计通过防范和预警、揭示和透视、约束和威慑、纠正和修复以及抵御和进化等作用机理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使命任务实现。本文基于 N 市民生审计探索实践,从审计立项、审计内容、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审计成果利用等方面,梳理民生审计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施路径及主要成效,在分析其所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民生审计进一步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多审计力量。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物流研究》
摘要:积极打造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是壮大枢纽经济、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本文引入DPSIR理论,融通物流枢纽经济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这五种因素,融汇与物流枢纽经济形成与发展相关的交通、枢纽、产业这三个方面,构建面向城市的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DPSIR-THI分析框架,选取8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进行比较,探索打造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的策略,以期推进物流强国建设。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当前,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自由贸易区(FTA)作为推动经济合作与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平台,对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具有显著作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标志着东北亚地区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由此诞生,为RCEP成员国,尤其是中日韩三国综合合作示范区的创建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首先基于贸易额回顾了当前中日韩三边在RCEP签署前后的经贸关系演变现状,其次以辽宁大连自贸区为锚点,分析了其功能定位及开展优势,最后从科技创新示范、产业合作示范、“双碳”合作示范以及跨境电商合作示范四个角度提出具体的建设路径,以期为实现三国间的互利共赢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我国批准建设的第一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主要目的是服务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全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具有重要的示范与指导意义。20年来,杨凌农高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农业科创资源集聚、农业创新主体培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高层次人才引育留困难、企业主体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等问题。通过系统梳理杨凌农高区24年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总结了其发展的四大经验,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国家农高区未来的建设从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园区监测评价六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13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梳理新加坡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政策及发展成就,尝试将本园区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问题纳入创新生态系统的视阈之中,并结合新加坡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要素和作用机理,构建出影响天津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其主要指标因素为共生力、平衡力、组织力、生长力、发展驱动能力和持续竞争能力,期冀通过此种形式的国际创新理论的交流探索和经验分享,推动本园区科技服务业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多主体参与项目治理是项目制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普遍治理形态和经验模式,是长期以来“有为政府”干预和“有效市场”调节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回顾历史,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经历了从政府单一主体管理到向以农业企业为代表的多主体共治的转变,这一转变对项目参与主体地位、资金配置、协商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这一结构转变的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制度和市场条件逐渐成熟,即“政府适时适当的宏观调控”和“逐步完善的市场机制”;二是政府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需求日渐凸显,即“政府的有为需要市场力量”与“市场主体发挥了有效作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高质量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及探索性空间分析法,从时空维度对2010—2019年浙江省11个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及空间演化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参考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均不断提升,但三者间差距呈扩大的趋势,表现为社会发展超前,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相对滞后;(2)浙江全省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呈现以杭州、宁波两大都市经济圈为中心,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弱的阶梯状态势,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3)浙江省区域整体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位于浙东北的湖州、嘉兴、绍兴主要表现为“高—高”聚集,位于浙西南的丽水、温州主要表现为“低—低”聚集。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重大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紧扣“一体化”与“高质量”两个关键,锚定区域战略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整体协同,取得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与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实践新成效。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示范区三地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统筹构建跨域共治新机制、优化塑造生态环境新风貌、联动打造对内开放新平台、完善提升域内服务新层级,在协同进阶的路径上为跨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行经验,也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实践开辟了新境界。
分类: 地理学 >> 综合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2-25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县域为载体推进共同富裕并构建支撑共同富裕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对于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至关重要。文章通过构建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3个维度的县域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以浙江省为研究区,探讨了各县域共同富裕水平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发展格局方案和多层次推进共同富裕的策略。研究发现:①研究期内浙江省县域共同富裕综合水平及各维度水平均有所提升。其中共同富裕综合水平和共享性水平差距扩大,发展性水平差距有所缩小,可持续性水平波峰形态由“单峰”向多极分化演变。②浙江省县域共同富裕水平呈北高南低的阶梯状特征,其中山区26县共同富裕水平与浙江省其他区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是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短板。③浙江省共同富裕发展存在一条明显的非均衡线——临象线。为破解非均衡线两侧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建议构筑支撑浙江省区域均衡发展的主轴线——慈庆线,并基于临象线与慈庆线构建浙江省“两线四区四核”的共同富裕发展新格局,为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空间支撑。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开发区作为收缩型区域保证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东北地区深化改革、谋求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被赋予了推动吉林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新引擎角色,同时有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引领区和中韩全方位、宽领域合作先行区的重要定位。本文通过对示范区三年来的政策性文本与实践进行总结,发现示范区具有国际、国内、省级三重政策机遇,同时面临主体实际归属不清、发展重点偏移、规划可行度与吸引能力建设不足等现实张力,并提出了明晰重点、确定目标、内外驱结合建设以增强吸引能力等建设路径,为示范区提供可能的参考,也为其他开发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基于2006一2021年1565个县域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政策为例,实证考察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设立有助于提高粮食生产韧性,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仍然成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设立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水平进而增强粮食生产韧性。研究还发现,示范区设立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效应主要体现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并且相比于粮食主产区,对非粮食主产区的促进作用更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农业政策落地将直接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政策为例,采用2005—2020年中国263个地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多时点双重差分(DID)模型,考察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设立,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政策效应具有持久性,随着设立时间的推移,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对农业全要素提升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设立主要通过改善电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方式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但借助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路径不显著.③发达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及高粮食产量和化肥施用强度地市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更强的政策效果.优化农业产业园区政策,有助于农业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向“效率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摘要:基于2007—2021 年中国278 个城市面板数据, 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探究了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多维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能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提升创新水平、促进企业集聚和优化要素结构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强化城市经济韧性的主要渠道。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表现出一定的“益贫” 特质, 其对非资源型、胡焕庸线西侧和低市场化水平的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研究结论验证了示范区政策对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积极作用, 为中国经济强韧性背后的制度优势这一论断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红旗文稿》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北京市海淀区立足城市功能定位、区位特点、基础条件、资源优势,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牵引,奋力当好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新质生产力示范区。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4-06-04
摘要:如何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当下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我国2009-2021年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DID(Differences-in-Differences)方法探究了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影响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先上升后小幅下降的特征,且在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以及工业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可以通过提升政府环境治理水平、促进工业企业绿色转型、提高公众环境关注度三个渠道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因此,应加快推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经验,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维路径,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生态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