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我国档案学领域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以档案学7种核心期刊为例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以 1979-2018年我国档案学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文 献计量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整体合作网络与核心合作网络两个层次对我国档 案学领域研究机构合作网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档案学领域研究机构整 体合作网络密度有待提升,核心机构网络连通性较好,但核心机构合作的多样性有待 加强;区域机构合作特征较为突出,“强强合作”合作现象较为明显,人才结构层次发 展较为完整的地区机构合作较频繁,但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的中文成果较少。

  • 美国应急管理组织间网络研究述评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4-16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摘要:由于应急管理需要多个部门之间、多个组织间的合作与配合,因此应急管理已经成为研究组织网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本文整理了近年来美国应急管理领域的组织间网络相关研究,重点评析社会网络分析在应急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美国应急管理中的多层级、跨部门组织间网络,并着重分析应急管理组织网络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参与应急管理的组织,组织网络的结构特点,组织网络的绩效评估,以及社交媒体下的应急信息网络分析。本文旨在总结评述已有文献,并对应急管理中的社会网络分析相关研究提出科研展望。

  •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技术扩散——基于技术内容与网络结构的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7-16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技术扩散是强化国际经济与创新联系的有效途径,是构建高质量开放创新体系的重要方式。国际技术扩散作为两个主体间的技术扩散活动具有方向性,不同国家的创新政策和技术发展战略侧重点不同,在技术扩散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上均有差异。因而国家间需要构建高效、稳定的技术扩散网络,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补齐技术短板,进一步加大技术流动和增强创新能力。本研究基于技术扩散理论,运用专利引证数据构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技术扩散网络,分时段纵向分析共建国家技术扩散网络的演化,分技术领域横向分析共建国家间技术扩散的特征,探索中国与共建国家间技术扩散的内容和路径。研究认为:中国在共建国家技术扩散网络中的核心地位逐步确立,且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的核心位置更加明显、技术扩散范围更加广泛:但整体技术扩散网络密度低,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间技术扩散关系构建较少:不同技术领域的技术扩散网络形态各有不同,其中化学技术领域的技术扩散最活跃、网络复杂度最高;俄罗斯在化学、机械工程、仪器、其他技术领域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并且对中国的技术扩散强度很大,而中国在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更有技术扩散优势。

  • 全球数字贸易网络结构及其与数字贸易限制的关系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贸易日益成为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主导地位逐步显现。基于2005-2020年存在数字贸易往来的经济体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全球数字贸易网络整体特征、网络中经济体个体特征以及数字贸易网络格局演变规律,研究发现,全球数字贸易规模在样本期内迅速扩大,各经济体之间的数字贸易联系更加紧密,经济体之间的通达性与聚集程度显著提升,美欧等经济体在交易能力、控制能力、中介作用等方面处于数字贸易网络的核心枢纽地位;采用OAP方法,结合各经济体数字贸易限制指数,剖析全球数字贸易主要治理规范,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发展与数字贸易限制程度负相关:基于行业异质性视角,探究各经济体在数字贸易不同领域网络地位的差异性与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尽管初期各经济体在数字贸易不同领域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但近年来美欧等经济体在数字贸易各领域的优势地位更加明显。为促进我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应重视数字技术应用,扩大数字贸易规模;处理好开放与保护的关系,提升我国数字治理能力;把握区域经贸协议扩容机遇,更好融入国际数字贸易;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 中国“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产业网络关联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目前关于“双碳”的各种讨论,大多从理念与方向上去谈,而很少涉及产业层面的目标实现路径。论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全新解构“双碳”目标下中国产业网络的关联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论为:中国产业间关联关系具有相对稳定性,产业间分工逐渐深化,溢出效应明显。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占比分别为1.75%、61.85%和36.40%。占据重要地位的“碳节点行业”是4个生产性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和5个资本密集型产业——化学产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金属制品,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网络中第一板块与第二板块是中国产业网络的“动力源”。7个外生属性因素具有显著性影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政策切入点。

  • 中国农业净碳汇空间关联网络及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论文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净碳汇量,通过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农业净碳汇空间关联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块模型和QAP模型剖析空间关联网络的整体特征、区域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农业净碳汇总体增长并呈现阶段性特征,2000一2010年增长较快,2011一2020年增速放缓。(2)农业净碳汇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和空间溢出关系。研究期内,空间关联网络关联水平得到提升,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空间关联稳定性得到提升。具体来看,山东、河南、江苏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居于中心位置,对稳定空间关系起到重要作用。(3)块模型分析显示,四大板块农业净碳汇联系紧密。其中,板块一的内外联系紧密,为双向溢出板块,板块二、板块四接受其他板块的溢出,为主受益板块,板块三则主要向外溢出,为净溢出板块。(4)QAP回归结果显示,地理相邻的省份更容易产生空间关联,农用机械总动力亦显著强化了各省份的空间关联。

  • 基于SNA-SUPER-SBM的环境保护税政策绩效评价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全力推进环境保护 建设,能够全面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税实施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能为 改善和优化环境保护税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有效助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研究运用大数据技术 和方法对环境保护税相关政策进行分析,提取政策关注要点,构建一套系统、客观且科学的环境保护税政策绩效 评价体系,并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环保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税政策的实施初步呈现 协同性,虽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但空间溢出效应明显;政府的投入与保障类措施和手段是提升环境保护税实施 效果的重要因素,会产生累积效应。针对上述结果,提出建议如下:聚焦投入与保障,促短期保长远;强化环保资 金管理,优化资源分配使用机制;强化区域政策协同性,推动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税实施一体化合作机制等。

  • 企业创新指数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摘要】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全球经济结构正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而重塑,各国将创新视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企业作为市场的行为主体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对象,是创新的成果转化中心,对生产力的更新换代发挥着主导作用,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构建科学的创新指数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创新实力,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从而提高新质生产力水平,同时也可为政府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方向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基于财务管理领域中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基本原理,构建由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成长能力和创新环境五个维度构成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之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选取18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博弈论对通过CS-AHP和熵值法得到的主客观权重进行组合赋权,并对创新指数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同时,以2017~2022年1324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计算样本公司的创新指数。

  • 京津冀创新资本流空间演化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摘要:创新已成为当前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 资源能够以流的形式实现跨区域流动, 流空间已成为推动城市群创新发展的新组织形式。选取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的科学技术服务业资本互投数据, 构建基于流空间视角下的京津冀城市群创新资本流空间网络,并运用gephi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 研究2012—2021 年京津冀创新资本流空间的基本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 京津石三足鼎立的流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节点城市之间的创新关联愈发紧密; 节点城市的独立性特征愈发明显, 推动了信息利用效率提升和流空间发展; 创新资本流空间资源分布趋于协调稳定;子群内部成员创新关联强度提升显著。京津冀应实现更多的创新互动, 优化区域创新流空间结构; 推进区域创新协同, 建立多元主体实时协调又相互支撑的区域创新流空间。

  • 区域碳减排政策协同的演化轨迹与影响因素——基于网络分析视角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03

    摘要:数据驱动下的网络分析方法为减排协同的认知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历史和实际两个角度梳理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减排政策协同的历史逻辑、空间特征和驱动因素,以期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与既有考察政府部门间的协同关系不同,本文构建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省际政策网络度量 模型,以大数据文本分析度量4988份省际区域政策协同度以及275份中央政策关注度为基础,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技术构建省际政策协同网络,研究中央政策侧重对地方减排政策协同的影响。基于BERTopic模型发现区域协同减排政策经历了重点示范地区辐射、区域协调战略引领和全国系统分类施策三个阶段,形成了差异化的目标回应、扩大化的协同范围以及具体化的政策内容三种机制; 应用社会网络分析发现31省份间共存在457次减排协同关系,网络呈现出中部、东部紧密而西部、南北部松散的不平衡态势。其中,北京、上海、江苏是核心行动者,吉林、宁夏、黑龙江是边缘行动者,湖北、湖南起到 “桥梁”作用;此外,基于多元回归二次指派程序发现中央政府关注度越高、地理区位越近、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越有利于区域减排协同。中央政府应平衡政策关注、坚持数量目标和结构优化、依据角色定位分类施策。

  • 基于省际维度的中国数字经济空间结构发展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以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发展环境及创新能力为一级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结合熵权法测度中国各省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各省市之间的数字经济辐射及依存关系。为进一步探究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网络的整体和局部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各省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且数字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逐年提高,但各省市间关联的紧密性和稳定性有待加强,且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多点突出,局部失衡”的状况;各地区数字经济集群特点不同,数字经济联系多发生在经济集群内部,集群之间的联系有待加强。

  • 考虑节点间强弱关系的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网络分析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摘要:[目的/意义]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微博舆论场中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结构及传播模式,为政府高效应对突发事件危机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过程]以“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为例进行微博数据采集,构建具有节点间强弱关系的信息转发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信息转发网络的用户属性、节点属性、网络属性和传播属性,探讨节点间强弱关系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规律。[结果/结论]1)网络用户的性别、活跃度、地域等因素影响用户传播力;2)核心节点的作用尤为关键,他们在传播链条中起到“桥梁”的作用,弱关系和权威关系的传播主要集中在少数核心节点之间,而强关系的传播路径较为分散;3)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网络具有较高的传播效率,且呈现出稀疏的特征;4)整个信息传播过程中仍以弱关系传播为主,权威连接在信息传播的各个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而强连接的作用主要集中于信息传播的初始阶段。研究结果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突发事件传播和引导策略提供了支撑。

  • “双碳”目标下政府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结构及生成路径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6-05 合作期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十四五”时期,我国“双碳”目标已步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全新阶段。在此过程中,政府所发挥的协同统筹作用尤为关键。本文选取北京市2020—2023年减污降碳政务数据,一方面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纵向行政主体和横向行政机关所形成关系网络的结构特征;另一方面构建政策执行“协同主体—协同过程—协同环境”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政府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效果的生成路径。结果表明:(1)纵向行政主体协同结构主要特征呈现“自上而下”宏观指导与“自下而上”政策协同,其中,区人民政府发挥主要枢纽作用;(2)横向行政机关少数部门形成核心合作关系,市生态环境局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挥着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中心作用;(3)政府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主要生成路径共有三条,分别为“达标赛”考核型、“直通赛”竞逐型与高质量发展型,其中,高注意力分配是所有路径的共通条件。

  • 电商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快递物流多尺度空间结构研究——基于“流空间”视角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物流研究》

    摘要:如何基于同一网络量纲,剖析不同空间尺度下区域“流”的网络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进而探索网络的影响因素,是当前城市物流网络领域的研究方向和难题。本文基于菜鸟运输市场平台“流动”联系数据,尝试从部分到整体的多尺度空间视角出发,通过ArcGIS、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分析法探索长江经济带全域130个城市及其内部城市集群的快递物流网络空间特征及驱动因素。结论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快递物流网络密度较高,但联系强度空间差异性显著,“等级扩散”效应突出,形成以核心城市群为主的快递物流廊道;②高集散规模物流输出型城市主要集中在经济带下游城市群,低集散规模物流输入型城市主要集中在上游城市群,中游城市群则较为均衡;③QAP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空间尺度下区域快递物流网络成因存在差异,但快递“流”总体倾向于在经济、消费较为发达,电商、互联网水平较高,快递物流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城市间流动。

  • 我国矿业绿色转型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区域协同提升研究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会产生相互交织的资源、环境和民生问题。“双碳”战略背景下,矿业绿色转型成为推动工业生态化的重要抓手。采用SE-SBM模型对2013—2019年我国25个省份矿业绿色转型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解构其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矿业绿色转型效率在研究期间内呈现向好趋势,各省份矿业绿色转型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关系。根据个体中心性,内蒙古等5省份以显著的受益效应在网络中居于核心位置,海南等省份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在网络中逐渐被边缘化;根据空间聚类分析将空间关联网络划分成四大板块,北京等6省份属于双向溢出板块,内蒙古等8省份和海南等5省份均属于净受益板块,但协同性存在差异,福建等六省份属于经纪人板块。

  • 谁在关注台湾——美国第 117 届国会众议院关键议员涉台提案行为动因研究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发布时间: 2024-08-13

    摘要: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的关键敏感议题。长期以来,某些美国国会议员通过提案等方式炒作台湾问题,扰乱了两国关系和台海局势。为进一步探究国会议员提出涉台议案的行为逻辑,本文选择第117届美国国会众议院涉台提案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议员涉台提案的有向网络。通过PageRank算法以及凝聚子群分析识别出涉台关键议员群体,并尝试利用层次分析法剖析了议员涉台行为的特征。本文发现,在个人属性层面,共和党籍、亚裔身份更容易导致议员在涉台提案上更为活跃;在选区社会属性层面,亚裔选民比例、拉美裔选民比例较高选区的议员,更易参与涉台提案;在国会权力结构层面,参与台湾连线、外交事务委员会、科学、太空与技术委员会、小企业委员会、国土安全委员会的议员更易参与涉台提案。

  • 长三角商贸流通网络结构特征、效应及影响因素——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基于2005一2017年长三角41个城市数据,文章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加权有向商贸流通关联网络,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OLS和QAP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长三角商贸流通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商贸流通网络中节点联系日趋紧密且连通性增强,但存在明显的冗余联系和等级化特征;网络中各节点影响力的差异正在缩小,且省会城市仍占据商贸流通枢纽中心主导地位;特征向量中心性显著强化各节点商贸流通关联强度,中介中心性显著强化网络极化效应;收入水平、地方保护主义、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互联网、物流业发展和贸易开放的城际差异将显著影响商贸流通网络结构演变,其中金融发展、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和物流业发展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 社区团购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识别与风险网络结构分析——以淘菜菜为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社区团购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网络复杂,增加了风险防范的难度。准确识别风险因素,厘清风险外溢路径,对建立与完善社区团购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和维持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电商平台淘菜菜为案例,使用扎根理论及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究社区团购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构建风险网络,评估风险关联程度,找出风险外溢路径。研究发现:在社区团购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网络中,物流方的履约交付、物流方的运输损耗、物流方的节点周转、平台的人员服务、平台的供应链计划、平台的采购交付是关键风险节点,有较强的风险影响能力。风险网络可根据风险节点间的关联程度划分为四个板块,四个板块间存在“溢出一影响一再溢出”的风险外溢路径。当某一风险节点出现问题时,与其隶属同一利益相关者或同一风险范畴的风险节点将会进一步放大风险外溢。鉴于此,找出社区团购农产品供应链的关键风险和外溢路径,有针对性地加强风险管理,强化路径监控,降低关键风险的影响,增强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可促进社区团购电商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 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及其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交互影响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把握数字经济空间关联与实体经济发展交互关系,有助于把握产业变革机遇,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基于2011一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测算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结合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和演化特征,探究其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快速,但空间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呈现由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再向西部地区扩散的演化趋势;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日趋复杂,逐渐形成以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为中心的极核式扩散区域空间结构形态,具有明显的东密西疏特征;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密度呈上升态势,网络效率呈下降态势,数字经济空间流动性不断提升,网络结构稳定性不断增强,表现出溢出效应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表现出受益效应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以及华中等地区;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强度提高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邻近省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强度提高对本省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具有促进作用;数字经济空间关联与三次产业发展的交互作用存在差异,相比于第一、第三产业,邻近省份第二产业发展与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的交互作用最为突出。因此,应建立区域协同机制,提高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密度,以全局视角推动数字化;重视数字经济区域发展平衡性,发挥重点区域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数字化发展;中西部地区借助自身区位或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资源跨区域流动;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 基于文本挖掘的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唱词研究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12-18 合作期刊: 《数字人文研究》

    摘要:维吾尔木卡姆是一部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集音舞诗话为一体的巨型艺术圣典,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维吾尔木卡姆的传承、发扬与传播在数字化时代遭遇新的挑战,缺少全面的数字资源建设和数字内容挖掘。研究尝试以数字人文方法对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唱词进行挖掘,使用主题分析法、共现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提取了唱词主题,建立了词共现网络和诗人—主题二模网络。研究发现,木卡姆唱词可总结为八个主题,多使用隐喻和象征,情绪色彩以消极为主,反映了维吾尔文学的美学追求、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历代诗人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其变化也是对时代变迁的反映。研究也提出了若干具有进一步研究空间的课题,如词共现研究得出的语用规律有望在波斯语诗歌和察合台语语言学的研究中发挥作用,波斯语、维吾尔语和汉语文学体系在意象和表达手法方面呈现一定相似性,纳瓦伊和艾尔西两位代表性诗人间存在沿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