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
摘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作为各类创新主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联通创新主体、组织、整合集成资源、专业服务、赋能等五大功能,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基础性、关键性作用。高校作为科技成果主要供给方,亟需通过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协同其他创新主体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文章探究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内涵和功能,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运行机制,并以MIT 全球产业联盟为实例,进一步解析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的机制,提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路径以及对我国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思考和启示。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2-27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高校是创新人才和资源的集聚地、科技成果的重要源泉,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我国高校拥有的智力资源和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均处于世界前端,但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通过梳理美、英、日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较为成功国家的做法,分析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我国高校科研成果快速有效转化的措施,以期为加快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
摘要:实现我国科技自主创新,打造创新驱动的科创型新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国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以科技金融推进产教协同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加快促进“教育链一人才链一创新链一产业链”四链融合,提升我国科技核心竞争力。高校作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之一,通过协同多元主体推进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需要科技金融作为保障和催化媒介。科技金融可作为推进产业资本和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互动转化的关键催化剂,充分发挥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创新发展、输出创新成果、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以首批20所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高校为例,综合运用文本分析等方法探究我国科技金融推进高校协同多方主体,开展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和建议,为科技金融推进产教融合,协同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25 合作期刊: 《创新与创业教育》
摘要: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对于引领区域产业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湖南省汇集了一批“双一流”高校,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基础。但在湘高校科技成果异地转化特征突出,支撑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未能充分释放。在推动中部崛起战略视域下,系统分析在湘高校异地转化现状及原因,并从加强成果转化绩效考核、优化转化收益分配制度、深化对本地产业需求的分析、“以智招商”增强产业基础、加强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建设以及引导投早投小投科技六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更好地以科技创新增强中部崛起新动能。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
摘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推动改革落实,北京地区多所高校陆续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推进校企协同创新。研究聚焦于北京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扩散现象,分析其扩散的历史进程、特征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北京地区高校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经历了缓慢扩散、快速扩散和平稳扩散三个阶段,呈现S型趋势;不同层次、学科类型、主管部门的高校在政策采纳比例方面呈现显著差异;在扩散过程中,强制机制、模仿机制和社会规范机制均发挥了作用,对应的影响因素表现为行政压力、高校间模仿、社会共识和舆论压力。基于此,进一步提出了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对策建议。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10-04
摘要:挖掘各科技成果转化之间的知识关联、探究科技成果应用的路径及特征,提出科技成果新模式。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知识分类、编码及关系定义,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图谱,实现知识关联可视化,探究科技成果的应用现状;通过转化关联分析,结合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实例,提出科技成果的AMP模式,推动科技成果向各领域扩散,进而促进科技创新应用。不同行业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交叉,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的相关主体存在双向关联,未来有望实现科技成果的交叉创新、应用和推广。本研究对实现科技成果的交叉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的示范性推广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
摘要: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宏观角度可以划分为成果产出与项目承接落地两个阶段。各省市由于教育科研基础、企业产业发展等情况,存在成果产出能力与承接能力的差异。因此,拆解分析各省市科技成果转化的“产能”与“承接”,构建并计算“产出承接比”指标,是进一步促进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京津冀地区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代表性,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北京“产能”与“承接”的体量均大,“产能”超过“承接”,“溢出”效应明显;天津“产能”与“承接”均有待提高,产能“外流”而“承接”不足;河北“承接”大幅高于“产能”,吸纳外省成果落地的能力较强。据此提出以下建议:差异发展,省市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扩大“产能”或(及)“承接”;协同合作,在全国范围形成较为稳定的产能区与承接区;多元评价,提高各主体对“产能”“承接”等环节的重视;精细管理,建设成果转化全周期服务平台。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1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我国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投入的不断加码,当前农业科技贡献率与成果转化率却陷入“双低”困局,并呈现出科技供给旨趣错位、体制机制陈旧固化、协同创新与集成转化水平不佳等“内卷化”特征。对此,在厘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内卷的理论逻辑与发展脉络基础上,提出应在科研选题立项和科技人员考核评聘方面进行科研评价体制重构,在收益分配与风险共担及成果转化激励方面进行内在动力机制重构,在企业主体培育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方面进行成果转化主体重构,在农业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整合方面进行协同创新体系重构,为破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内卷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对于畅通创新链、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仍面临基础研究相对薄弱、产学研合作深度不足、新兴产业跨区域协作不充分、技术转移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要从发挥关键创新主体的带动作用、推动创新资源和产业要素跨区域流动、加快完善技术转移体系三个方面,全面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学到技术再到经济的关键环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审计视角出发,运用生物学中的三螺旋理论和系统理论,全面梳理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明确政府、高校和企业三大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运用研究型审计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审计监督体系,并制定确保其有效运作的制度保障措施。本研究旨在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果,以及为科技创新在国家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3
摘要:提升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对国家创新发展至关重要。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还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近年来,中国在提升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取得进展,但面临资源配置不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等问题。为此,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推动科技伦理与法律保障,确保创新创业活动的规范性。通过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可以为中国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分类: 其他 >> 其他 分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摘要:加强技术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保护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技术标准统一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而知识产权保护则激励创新和保障合法权益。近年来,我国在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完善了相关体系并提升了国际影响力。然而,依然存在国际标准话语权不足、区域协调性不够、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为此,应通过加强国际标准合作、完善区域协调机制、提升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推动技术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协同发展。构建完善的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将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