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明代西南边疆治理与茶马贸易,是互相包含又相互作用的关系。从积极角度看,明代西南地区纳入中央直辖促进了茶马贸易的顺利开展和商贸繁荣。在明代进行西南边疆治理的过程中,茶马贸易又作为重要的经济交往方式和文化介入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既促进了西南各族人民的通商互市和交往交流交融的加深;又在中央对西南藏区进行政治管控时承担了以物产资源吸引西南少数民族归顺的政治职能。对于云贵川和广西等地,茶马贸易构成的特殊经济网推动了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了当地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对明代改土归流的顺利推进产生了重要作用。
分类: 历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兰台世界》
摘要:屯田作为古代边疆治理中一种特殊的农业集体耕作制度,具有组织性强、生产效率高的特征。汉武帝征西域后,在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仑头、渠犁、伊循等地进行屯田,以给使外国者。西域都护府设置后,汉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屯田组织的管理,从而有效保障了中央王朝对西域地区进行管辖和治理的物资供应。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秦汉边疆治理思想继承了先秦以来夷夏之辨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又充分彰显出大一统的时代特征,秦汉统治者对大一统精神的坚持、适度保证“因俗而治”的制度机动性,以及妥善处理好民族观念,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对于当下之边疆治理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2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论文阐述少数民族档案及其服务转型工作发展历程,以及新 时代党的治边方略对服务转型的指导意义,分析其滞后的表现,提出少数 民族档案服务转型思路与策略,即以新时代党的治边方略为引领,从方针 政策、制度构建、资源建设、方法创新与档案治理保障等方面推动少数民族 档案服务转型。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4-15
摘要:烽燧作为古代军事传播系统的典型范式,其媒介属性长期被传统史学研究所忽视。本文从传播学三重维度切入:通过考古材料还原烽燧作为媒介基础设施的物质形态(烽、表、烟等信号装置);基于《烽火品约》解析烽燧体系的符号编码机制与管理监管机制;借助空间生产理论阐释烽燧网络对边疆治理的结构性影响。从传播学视角重审烽燧,其技术装置的物质性、信号编码的规范性及空间生产的权力性,恰为理解古代军事传播实践提供了关键切口,亦为当代边疆治理与信息网络研究埋藏着深邃的历史隐喻。
分类: 政治学 发布时间: 2025-01-06 合作期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五千年璀璨的华夏文明源自多民族的共同缔造,是包括边疆族际政治整合、中华民族发展凝一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真实写照。西南土司制度历时近千年,云南那氏土司兴衰是土司制度变迁的一个缩影,其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权力合法性来源、经济文化发展驱动、人地关系矛盾等,都是认识历史上中原王朝边疆治理,特别是西南边地治理的极好材料。总结分析边疆族际政治整合的基本逻辑和驱动因素,探讨其历史必然性规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显著的现实价值。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1-12
摘要:西藏自治区县志保存了大量新中国西藏地方党组织建设、党务工作的资料、文献、数据,是研究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要文献之一。目前,西藏党组织建设研究以“自上而下”的政府档案文献视角开展,忽略了西藏自治区县志的史料价值。本文利用西藏自治区县志,梳理20世纪后半叶西藏地方党务工作发展历程,分析西藏自治区县志党建篇目的书写特色、资料来源、文献价值,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边疆民族政治工作在西藏基层贯彻落实的历程和成效,汲取经验与教训。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观在“民族构成”与“回家城”两个维度受到解构冲击,导致其理论创新滞后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的需要。围绕该现状,以13世纪政治家赛典赤将行省制度运用于云南,将云南首次成功转型为历史中国的边疆“省城”为例,论证边疆视角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层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由此回应“不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夯实“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形成中华民族历史观的边疆进路。中华民族历史观的边疆进路是指站位于我国边疆空间,深入挖掘各民族在该地区的“三交”史实,从历史—空间视角阐释中华民族与国家疆域是中国各民族通过互动与并存所形成的。以“大历史观”和中原地区为主流的视角不能全面地分析、弘扬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要以回应并解决民族工作实践问题为出发点,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历史观研究进路与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相适应,彰显去西方中心化的中华民族理论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