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在高质量发展背最下,高职院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对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和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已有相关研究理论成果,对高职院校“思创融合”的主要任务与要求分别进行阐述,针对高职院校推进“思创融合”存在的融合机制仍需科学系统地统筹规划、教师提高“思创融合”意识与素质仍需努力、“思创融合”路径仍需长期探索和积累优化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应通过构建“思创融合”统筹机制、协同机制和评价机制,增强教师队伍的思创意识和研学能力,提升“思创融合”课堂教学实效性,推进“思创融合”的校企跨界合作等措施,以切实推进融合育人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15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00后”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具有人生追求多样但缺乏奋斗精神、人生态度积极但抗挫折能力不强、认同主流价值但不能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等特点,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信息时代下“00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发生变化,物质生活水平虽然有了提高,但精神生活未能同时提升。加强人生观教育对培养“00后”高职院校学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00后”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建设,有利于发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00后”高职院校学生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为此,职业院校要适当调整思政课中人生观教学内容的设置,强化“00后”高职院校学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适当增加人生观教育在学校活动中的比例,积极融入“高职”特色;创新人生观教育模式和方法,引导“00后”高职院校学生从“喜欢”学习到实际“践行”,真正担当起民族复兴重任。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23
摘要: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改革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在大思政格局下需遵循“一引领、两对接、三凸显、四融入”的理念进行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改革创新,通过加强政策支持、保障思政课程改革;积极对接行业,拓展思政教学内容和加强校企合作,打造思政育人平台等实践路径引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改革。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教育与教学研究》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劳动教育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环节。高职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为现代高职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提供基本条件,为现代高职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为现代劳动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基本内容。目前,高职劳动教育资源开发遇到了教师资源开发主体泛化、制度机制资源开发落实虚化、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窄化、科研资源开发力量弱化等现实困境。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开发高职劳动教育资源:精准定位教师资源开发主体,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和优化制度机制资源开发,厘清指导实践的基础逻辑;拓宽课程资源开发领域,建立健全高职特色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体系;提升科研资源开发力度,有组织开展科研,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2-11 合作期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美育是培养人们具有审美认知、审美体验和审美创造的社会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美育具有工匠精神与审美能力相统一、专业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实践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鲜明特点,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五育融合发展,而且有助于推动国家文明进步。高职院校美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积极构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美育育人和服务社会两大价值追求,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四位一体”,顶层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和保障机制为内部循环系统的“12345”美育协同创新机制。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1-06
摘要:普职融通课程是未来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它在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创造性人才、 促进学生稳定就业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高职普职融通课程作为一种教育事业,在编制的 过程中需遵循以学生为本、因时因地制宜、教育规律等原则。课程编制中以全面发展的人为 目标,汇集多元化的课程资源,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教学,并制定具有发展性、个性化的评价 指标,使课程编制科学化、制度化、合理化,以更好的推动普职融通课程的发展。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5-13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领军方阵,要秉持好职业教育新理念,在重视学生个性化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出适应社 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开展好适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思政教育工作,肩负起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德艺兼备的大国工匠等新时代使命。高职院校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工作的相关论述 为指引,以“三大结合”推动思政教育理念创新,为职业教育铸魂育人提供更加坚实的战略支撑。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创新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模式是新时代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具身学习”方式是促进教师成长,培养工匠型教师的有力抓手。目前,在实践探索中,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的“具身学习”面临着项目缺失、环境堪忧、生态欠佳等困境。通过开发工匠型教师成长的“具身学习”项目、营造环境及形成生态等途径,积极探索工匠型教师成长模式,有助于打破现实困境,进一步促进高职工匠型教师“匠术”的精进、“匠心”的铸就和“匠德”的养成。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办学新模式,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思政课作为高职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面临着更新更高的发展要求.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剖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创新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思考多条发展路径以促进高职思政教育实效的提高和思政课的创新发展.例如地方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制定产教融合激励措施;企业发挥实践功能, 积极配合形成品牌效应;高职院校发挥主体作用,立足办学理念与学生实际,实现产教融合精准育人等。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在产业迭代升级驱动要素重构的宏观图景下,经济发展集群态势明显。通过对国家级城市群产业发展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定位,揭示了其在满足新兴岗位需求、提升社会经济价值方面的关键作用。基于此,在双向赋能的视角下构建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协同演进框架,从制度设计、资源配置、模式创新等维度形成路径优化建议,以增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生效应,实现教育供给侧改革与产业能级跃迁的良性互动。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在我国银行、保险等金融业态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对实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院校开设金融专业。然而,这些专业在架构上存在课程设置与实务工作脱节、与行业实际需求不符、与未来发展趋势脱离等问题。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重塑金融行业格局的当下,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应增设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前沿课程,让学生具备产业思维,熟练掌握人工智能工具,从而提升金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水平,助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
摘要:基于40余年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国高职教师教学经历了初步探索、巩固提高、改革发展、内涵建设、提质培优5个阶段,一个发展周期约10年,且呈现加速跨越的态势。高职教师教学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类型特点和中国特色增强,发展维度由“点”“线”“面”再到“体”立体化拓展,建设主体也从单一院校向政、行、企、校多元主体转变。当前各区域高职教师教学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东部领先,但区域差距在近10年来逐步缩小。而省域高职教师教学发展主要存在头部断层、尾部堆积的问题,各省份在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地区贡献、经济协调性上各具特色也存在各自的问题。统计结果显示,高职教师教学发展与地区经济显著相关,其中产教融合与地区经济相关度最高,其次为专业与课程以及教学成效,而教师教学团队、教学组织等对地区经济表现为强有力的保障作用,因此需推进高职教师教学多维有序发展。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2-11 合作期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劳动教育对于高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的培养、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公民性力量的提升。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劳动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学校组织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较少,且并没有形成常态化机制等问题。针对上述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为了提升高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重构劳动育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劳动认知水平,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强化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劳动能力,让学生能超越自我;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学生劳动习惯,让学生能自律自制;加强劳动教育队伍建设,保障劳动教育师资,让学生能学有其师。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8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时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总体呈现出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新局面。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院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出党建引领,统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快职教转型,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研究不深、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足、新质生产力引领不够、产教融合的耦合度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为此,高等职业院校一方面要以“新双高”为导向,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能力和水平。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突出战略意识、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开放意识,打造区域优势特色品牌专业集群和地方品牌院校、品牌专业,构筑“岗课赛证一体化”育人育才实践体系;另一方面应多措并举,全面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从价值追求、人文底蕴、健康心理、技能本领、创造创新等方面全方位、全过程、多维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1-09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将红色资源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然而,当前存在红色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足、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表达形式单一、案例实用性不强以及学生兴趣不足等问题,需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表达方式,结合地方特色开展项目实践教学,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等,探索红色资源有效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如何高效推进高职教育和老年教育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达成课程思政互嵌互融,成为教育协同发展的创新议题。通过诠释高职教育和老年教育课程思政互嵌的概念和时代意义,深人剖析其内在逻辑以及面临的挑战,探索互嵌路径,构建跨代际的思政教育共同体,为高职教育和老年教育的课程思政提供新动能。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1
摘要: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涵育极具现实指向性。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原则为:分步把控、认知冲突与调试、情感交融、价值正向引领与自主建构。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现实困境主要有:评价理念尚不完善;工匠精神与思政课教学各环节的渗透与融合不充分,相关教学改革靶向度不足;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社会性实践活动较少,相应的社会支持有限;高职思政课教师个体工匠精神培育能力函待提升。具体的突破路向为:建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非相融”的评价理念,创生思政教育新样态;科学运用多元思政教学方法,实施“大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社会应进一步重视工匠精神的弘扬,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相关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氛围与条件;强化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思政育人核心能力与敏感性。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1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科研“散”“弱”“虚”现象,需要迫切解决这一难题,以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研究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年度发文量、来源期刊、发文机构、发文作者、论文学科与主题分布等多个维度,对2016-2023年期间学Z高职院校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并应用VOSviewer软件生成知识图谱,从宏观层面反映Z高职院校近年来科研产出的特征、规律及研究概况,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优化提供支撑,以高质量教育科研全面支撑教育强国建设,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对强国建设的支撑力。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教育传承区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其次分析了以AI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赋能高职院校传承区域文化的可行性,包括区域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和数字技术赋能区域文化的需求等,从而尝试构建了“四维一体”AI赋能高职院校传承区域文化的模式。研究选取了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的实践案例进行实证,结论表明,该模式能有效促进区域文化传承和创新,培养文化底蕴与AI技能兼具的复合型人才,以此推动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研究不仅拓展了区域文化传承的理论框架,深化了AI与高职教育的协同机制,更为职业教育服务文化强国战略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助力区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高职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系统梳理我国高职教育萌芽探索、初步发展以及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三大发展历程后,以高职院校各专业大类学生数分布情况与院校数目变化情况为抓手,整体把握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基于“三螺旋”理论,通过解构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三元主体的协同机制发现:高职院校以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履行教育创新职能,政府通过政策指引与资源统筹发挥制度创新作用,企业则以需求牵引与技术赋能推动创新实践。针对当前高职教育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培养体系、培养方向与培养质量方面的结构性矛盾,从三大螺旋线出发,剖析现状、凝练问题并最终提出优化建议:一是依托三螺旋协同构建贯通式培养体系,统筹推进“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纵向贯通与“产城教融合”横向整合;二是构建“现实需求响应+未来趋势前瞻”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三是强化产城教融合实效,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推动高职教育更好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充足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