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12 合作期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对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来探究和解决刑事诉讼司法解释存在的问题。厘清概念是构建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的前提。其主要概念包括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方法论、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厘清主要概念应秉持准确性原则、一致性原则以及程序正义原则,同时将建构主义与实在论相结合、系统论与还原论相结合、理论推演与实证方法相结合等方法融入概念厘清中。只有明确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方法论、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及其相关概念的学理边界,才能够恰当地构建方法论,充分发挥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规范司法解释的积极作用。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伴随着ESG投资的快速发展,ESG评级已经成为金融市场重要的投资管理支撑要素。ESG评级体系涉及评级目标、评级指标设定和指标权重确定以及评级等级体系设计等方面,本文结合五家全球知名评级机构的ESG评级情况,深入剖析ESG评级行业现状和实践。当前,ESG评级仍然面临评级方法不完善和不透明、评级结果存在偏差、评级前瞻性不足等问题,需要继续强化ESG研究,逐步完善ESG评级方法,提升ESG评级透明度,完善市场监管,减小ESG评级结果差异,提高ESG评级质量。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2-08
摘要:自费孝通先生逝世以来的二十年间,国内社会科学界正在形成一股“费学”热,产生了众多理论成果。综观这些成果的样态,深入到了各种实质问题研究,但有关方法论的探讨尚显薄弱。科学与文化是费孝通社会研究方法论的两个主要议题,一方面力求解决现代实证主义的二元论困境问题,另一方面认为人、社会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连续体关系。科学与文化犹如复调,相互砥砺,共同构成费孝通探索中国式行动系统理论的原动力。费先生既力行从实求知,又坚持务实求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创新性发展。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其中,“建设文化强国”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环节与战略要求。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明确到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时建成文化强国。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1-05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长期以来,西方美术史学理论与方法体系能否与中国古代画学传统有机的结合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本文考察近百年来中国美术学学科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西方学术体系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影响,考察中国传统画学理论向现代美术学的转型过程和不同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西方学术话语体系与中国学术传统的交往与冲突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作者在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美术史研究必须走出并超越中西二元对立的迷障,完成中国美术史学科现代形态的转化与整合。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论述。如果将“总和”解读为数学意义上的加总,这是将抽象物实体化的本体隐喻,马克思以此明晰人的类特性;如果将“总和”解读为全体参与者的演唱,这是创造了美妙相似性的新隐喻,马克思以此强调人的现实存在及其活动;如果将“总和”解读为现实的个人、他们的活动、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这是对人生有一种新的理解的隐喻,马克思以此彰显改变世界视域内探究人究竟为何的方法进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的隐喻研究,揭示其语境中人从旁观者到行动者的转场,呈现其研究旨趣中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双重诉求,凸显其实践智慧中与中国哲学通变思维高度契合的方法论特质。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1-21
摘要: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篇”,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遵循。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内涵丰富、体系完整,呈现出鲜明的方法论特征,具体表现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教育工作突破口;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推动教育对外开放。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方法论特征,并将之转化为教育强国建设的实际行动。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如果历史研究存在价值判断,那就难以避免研究者主观态度的介入,而亲历的当代人掌握着第一手的资料,有着自身的优势。“当代人能不能写史,关键不是时间和距离的问题,也不是写作者主观介入的问题,而是史学观念和方法的问题。”孙振华先生便是运用历史化、问题化、情景化的方法写作。在不断证伪、纠正谬误的动态过程中,当代艺术史为未来铺路,终将走向未来。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党的文献》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尊重和保障人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法,主要表现为强化顶层设计以统揽人权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维、锚定关键环节以破解人权事业发展难题的辩证思维、协调各方以统筹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系统思维、夯实基础以掌握人权事业发展主动的底线思维、建章立制以筑牢人权保障防线的法治思维。这些科学思维方法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为我们在新征程上不断提高全体人民人权保障水平、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南和方法论遵循。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1-19
摘要: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对党和国家发展事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了文化领导权,便掌握了理论主导权,也掌握了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主动权。文化领导权事关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国家文化安全,事关文化建设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党的文化领导权问题不在于重新建构,而在于坚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领导权问题,要结合新时代党在文化领导权建设中的多重挑战进行守正创新。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我国法学方法论研究经过两次热潮后,虽然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依然还存在较大差距。面对我国当前法学界存在的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之争、法学研究机制缺乏循环互促、法学研究着眼点远离实践、法学研究成果缺乏实践价值等困境,应明确法学研究的目的,确立以实际为研究的导向,明确法学研究的政治性,以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学方法论,探索“法学研究的第三条道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奠定坚实的法学研究方法理论基础。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人类重新审视主客关系的结果,这样的思考范式正是建立在间性智慧之上。多元交互的主体间性摆脱了传统的交往范式,赋予人以主观能动性,在共在的生活世界中通过交往和对话,使人与自然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交往行为的“合理化”使主体间性面向世界、改造世界,主体间性在被遮蔽的传统哲学中显现,走向以实践为特质的生活世界。间性智慧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论之道,彰显出从源头上解决生态问题的中国决心,是人类对生态文明建设经过理性思考而作出的回应和解答。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8-30
摘要:多年来由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主要以“应试”为主,把学科学习简单用解题的方式去讲授,导致我们物理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陷入不断重复的机械训练之中。实际上,物理学最早是属于哲学的范畴,只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越来越细化的探究,它才逐渐从哲学中剥离出来,在物理学对自然规律的研究过程中,用到了许多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不只适用于物理学科,而是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物理学是一种方法论,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规律的发现、概括,都需要科学的思维加工,与一般的思维过程相比较,在共性之中,物理学科又有其独特性。如果我们善于在物理教学中,对这种个性的学科思想进行准确的了解和把握,有助于加强物理教学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并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5-27
摘要:“先立后破”是解决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的辩证法。破与立反映了事物变化的法则,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先立后破”体现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守正创新的政治智慧,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是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应有之义。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其内在哲理,活学活用,付诸实践,在把握好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中,推动各项工作立得住、行得稳、走得远。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江苏教育研究》
摘要:弘扬教育家精神旨在铸魂强师,重在弘扬。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方法论支撑,需要寻找和把握“弘扬基点”。“弘扬基点”,是指基于教育家精神所蕴含的生成特质,确定教师教育生活中弘扬的重点,与教师发展自然融合起来,让弘扬教育家精神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笔者以为,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把握五个“弘扬基点”:基于精神的引领性,激励教师做有坚定信念的人;基于文化的溯源性,激励教师做有根脉、魂脉的人;基于科学的规律性,激励教师做育人的智者;基于生活的扎根性,激励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做积极生活者;基于风格的多样性,激励教师做个性化的“领唱者”。基于方法论的弘扬,让教育家精神“融”在教师生活中,教育家精神的弘扬就会更具体、更鲜活、更有实效。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近代中国教育哲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方法是比较法。比较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知识目的,即建构中国教育哲学的学科知识体系;二是思想目的,即寻找现代中国教育的价值关切。在后者的意义上,“比较”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实践关怀,是中国教育哲学思想创生的重要方法论支撑。中国教育哲学比较方法论的实质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比较古今中西的教育思想,处理好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认同”与“变革”的张力关系。这一系统的方法就是通过教育哲学之间的分判、会通与诠释,实现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7-22
摘要:“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这门课程具有方法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重特点。教学探索和经验总结业已表明,为彰显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科学性、生命力和说服力,将之与其他社会科学进行比较是应当贯彻课程教学始终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运用这种比较方法开展课程教学,就是要求我们围绕科学与意识形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等元理论问题进行内容重构。比较方法和内容重构的这种融合,由于能够更为直观地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独特之处、比较优势与真理价值,因而有助于增强硕士研究生参与课堂、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齐鲁学刊》
摘要:为了满足司法实践的需求,实现刑事诉讼法的内在价值,在刑事诉讼司法解释中引入方法论具有必要性。当下,方法论应用于刑事诉讼司法解释过程还需要在建构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的具体操作中寻求解决之道,这有赖于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自身的发展与刑事诉讼司法解释领域研究的突破。将方法论应用于刑事诉讼司法解释过程具有可行性,相关学科的方法论体系及相关研究成果都能为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的构建提供借鉴方案,只是在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构建时,必须重视其自身的特殊性。方法论应用于刑事诉讼司法解释领域将会从多角度、在多方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宋学”一词有多重含义,使用时需先厘清它是在何种意义上言说的,其语用背景和所表达的具体内容何在。大致归纳,以下三种情况最为常见:一是从断代意义上说,举凡有宋一代的学术文化皆可以宋学称之;二是特指以道统观作为骨架的道学形态,程朱理学是其历史叙事的主线;三是在方法学意义上所形成的、与汉学对峙的一套学术理念及其系统。这三种意涵的形成,实际上包含了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思潮变迁和时代因素;而对宋学的不同理解和运用,也寄寓了使用者特定境遇下的思想旨趣、学术定向及个人感悟。分析宋学的这三重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何为宋学,更深入地认识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及其后续影响。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重大创新观点,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深刻彰显了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