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民族学 >>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借助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分析“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在广西的执行情况,结果表明,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优化了高层次人才结构,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政策文本体系不够完善、政策执行机构协同合作有待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不足、目标群体的诚信意识有待加强等问题。对此,建议完善政策体系内容,优化招生专业结构,建立执行机构联动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升被培养者的政治素质,充分发挥广西民族地区自身优势,推动经济发展,为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保障。
分类: 民族学 >>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边疆地区乡村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上的短板,也是党中央在乡村振兴工作上的重点。只有保证人力资源的生态良性循环,才能更快、更强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激发协同效应,加快边疆地区乡村振兴的步伐进而实现边疆地区的乡村振兴。因此,聚焦边疆地区乡村人力资源应然供给生态圈,发现影响边疆地区乡村振兴人力资源供给瓶颈包括本土人才缺乏返乡意识,乡村振兴内生力不足;边疆乡村教育萎缩,阻碍乡村人才本土供给;学校教育“乡土文化”缺失,脱离人才培养需要;“筑巢”机制不完善,外来人才流动性较大等。依据现实瓶颈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边疆地区人力资源供给路径,即发展边疆乡村教育,以教育为中心整合力量;盘活现有人才,持续激发内生力量;优化引才、留才机制,激活外部人力资源的补充效能。
分类: 民族学 >>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民族论坛》
摘要: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推进不仅彰显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是达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目标的应有之义,是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经济基础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民族地区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增幅高于全国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引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乡村振兴显成效。在全国一盘棋的国家战略引领下,着力在三次产业发展中重点突出七个方面的举措,形成了经济增长新趋势,为“十五五”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提供了支撑。
分类: 民族学 >>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2-08
摘要:兴边富民行动是党和国家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政策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在国家治边领域的充分体现。本文采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二十五年间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探讨。研究表明:兴边富民行动研究与其他学科相比年发文量较小,但发展势态良好;该领域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合作团队,且研究机构分布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性特征。在研究热点方面,主要聚焦在理论探索、经验模式梳理、绩效案例和政策建议方面。在研究展望方面,研究过程要将绩效评价的单维向多维度拓展,核心观点上要将兴边富民行动的实践目标和推进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地区中国式现代化有效衔接,研究方法上要突出多学科“共治”和点面结合、定量和定性结合,路径优化上要进一步优化边疆地区政策体系的差别化政策建议和促进边疆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分类: 民族学 >>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2-08
摘要:作为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引领,双碳工作已从中央到地方得以积极而稳妥的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亟需不同地区之间发挥各自优势、互补协同。其中,绿色低碳转型要素供需的空间分异从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本文基于大陆31个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碳排放综合规模、碳脱钩水平、绿色低碳潜力等特征的空间分异,以及民族地区的生态功能定位和中长期碳排放情景预测,以清洁能源为介质,讨论了民族地区以及其他地区之间在绿色低碳转型中的互补发展需求和可能路径。认为,只有全国一盘棋框架下,推动东中西部不同地区之间的要素对流、合作共赢,才能有效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加富裕物质基础的同时,锻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更为坚实的精神纽带。
分类: 民族学 >>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国内学界关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的丰富积累,以发展的一体化和特殊性为基点,开展与国际发展研究的比较,对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在回应发展研究现有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解决发展问题上的强大理论优势,并提出了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经验中推演发展研究中国理论的思路和框架。
分类: 民族学 >>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民族文化以民族社会为根基。黎族民歌作为黎族群众社会生活的缩影,承载着其在物质实践中所孕育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面对特定情境中求得更好生活、生存状态的智谋和策略,并以此引导其成员形成天人和谐价值追求、防范生态破坏行为规范及践履社会生态责任等意识,这与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相通之处。积极汲取黎族民歌的生态智慧,传承其绿色发展意识,构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依托自然建立环保制度,可为实现黎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绿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