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详情

中国公共法律服务的模式演进:从单一行政主导到多元共治

摘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成果斐然,但仍存在公共困境。于宏观层面而言,在管理向治理转变的进程中,公民身份的缺失弱化了公共法律服务的正当性根基;于中观层面来讲,公共法律服务目标失当,供需失调;于微观层面分析,科层化管理致使服务体系僵化。公民参与对于增强公共法律服务的正当性意义重大,既是公民的道德责任,也是实现民主参与的有效工具,故而需要设计多样化的公民参与形式。政策的施行应以法律的可及性为基础,以保护公共利益为核心,平衡好企业家精神与服务公共性之间的关系。在组织建设方面,政府是合作治理的关键所在,需重视责任的分配以及实施的成效;决策者的担当精神与智慧是组织建设的重要构成要素;法律职业者不但要执行国家政策,还应在实践中维护公民权利。在机构运行中,需以尊严共生作为核心使命,兼顾科学管理与人文关怀,并接受来自多方的监督。

版本历史

[V4] 2024-12-12 19:31:27 PSSXiv:202411.00773v4 查看此版本 下载全文
[V3] 2024-11-25 17:51:52 PSSXiv:202411.00773V3 下载全文
[V2] 2024-11-15 18:39:24 PSSXiv:202411.00773v2 查看此版本 下载全文
[V1] 2024-11-11 10:26:43 PSSXiv:202411.00773v1 查看此版本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在线阅读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428
  •  下载量118
  • 评论量 0
评论
分享
邀请专家评阅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