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文史哲》
摘要: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文化以及藩属国文化,在汉初依然盛行。“大汉”政权的合法性、正统性受到质疑或挑战的时候,“汉文化”也缺乏一个精神源头和“合法身份”,“汉文化认同”也就无法顺利建立起来。贾谊入楚,发现屈原、楚辞,将“楚文化”从诸多文化中突出出来,为汉王朝所接受。在“楚变汉”的过程中,西汉王朝的“文化身份”逐渐得以确认,推动了汉代文化的深度发展。西汉王朝的“文化认同”也逐渐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得以完成,最终形成了代表汉王朝“文化形象”的文学、艺术形式。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摘要:蒸汽机等标志着人类生产工具现代化的开启,引发了现代机器第一次动能自动化革命,而当今基于计算机数字技术的人工智能正在引发机器第二次智能自动化革命,对人类物质和精神生产方式进而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同于古典形式的现代资本主义艺术生产,在“社会方式”上具有生产性而为资本增值服务,在“工艺方式”上表现为自动机器生产而实现了艺术生产工具的现代化。自动印刷技术引发了现代艺术机器生产第一次工艺革命即机器“再生产”革命,电子和数字技术进一步深化了这场革命,而当今人工智能则正在引发艺术机器生产第二次工艺革命即机器自动化“生产”革命,人使用艺术等精神劳动工具的技巧的平等化、大众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动能自动化机器解放了人的物质生产力,当今人工智能机器则正在解放人的精神生产力,并将逐步消除分工,扬弃资本之后,每个人的物质和精神创造力将得到全面自由发展。人工智能时代重构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工艺学之维,推动艺术观念变革,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目的论是探讨事物产生的目的、本原及其归宿的一种学说,与文学形式研究具有潜在而深刻的关联, 瑞士著名学者麦克斯·吕蒂的民间童话研究即以目的论思想为出发点。这种目的论不是指研究者研究民间童 话的目的是什么,而是指研究者需要以民间童话自身的目的为目的,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直观民间童话自 身的内在目的并促成这种内在目的的完满实现,至少需要分析民间童话内在目的获得完满实现的前提条件。 正是基于目的论立场,吕蒂考察了民间童话的形式演变过程,认为童话及其他民间文学体裁的讲述者不能 完全随心所欲,而必须在各种体裁的目的形式的规律和要求之下进行讲述或叙事。同时,吕蒂不仅把欧洲 民间童话视为一个整体,而且把作为童话讲述者、传承人和主人公形象的人也视为一个整体,这就意味着 吕蒂的民间童话研究具有整体的和普遍主义的目的论立场。目的论思想不仅是深入理解吕蒂民间童话研究 的一把钥匙,而且对文学研究和民俗学研究的方法论也具有深刻的理论启迪价值。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尼采是把握现代东亚思想绕不过的人物。和辻哲郎的尼采论构成其学术生涯的起点,在日本思 想史上占据承前启后的位置,在全球尼采研究史上也具有前瞻性价值。尼采哲学自 19 世纪 90 年代被引介到 日本,时人以哲学或文学的视点观之,且多评价消极。和辻返回尼采以权力意志论为核心的认识论,剖析了 尼采对现代哲学的创造性整合,阐扬了尼采对本能的发现。继而,和辻将自身秉持的人格主义立场与对尼采 哲学的理解相糅合,把追寻“内面的生”的“美的态度”当作拯救生命危难、重启哲学活力的契机。和辻对 尼采“诗人哲学家”的定位超越前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当中也隐含着日本现代思想的关键困境。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大量研究指出,杜甫及其诗文展现出的人格、仁爱情怀、生态意识、爱国思想、清廉文化等均极具当代价值,值得且需要重视和汲取。然而,关于现实大众究竟是如何理解与认知杜甫的,却缺少细致的分析。本质上,转换研究视角,从“既成事实”出发,充分了解大众如何看待杜甫,实是做好阐发、传递杜甫当代价值的关键前提。网易云音乐收录了相当数量以杜甫为题的歌曲,从中可以得见杜甫的大众接受形象。具体而言,一方面,此类歌曲基于杜甫个人的情感,提炼出杜甫孤独与坚持的形象,并引申出杜甫蕴含的精神力量,展示了一种独特的现象———在人生迷茫时刻,可以从杜甫那里汲取力量。另一方面,歌曲通过对“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杜诗名篇的引用,并采取别样的穿越书写,使杜甫置身于当今社会,在对比中展现当代的稳定与繁荣,这注重的仍然是杜甫超越自身的家国情怀与忧国忧民的形象。至于杜甫“快意清狂”的形象则基本被当代杜甫歌曲舍弃,表明目前对杜甫形象的认知尚存不足,这也是多数歌曲曲调低沉、氛围悲凉,且贯穿阴郁之风的根本原因。从当代流行音乐中发现杜甫,既能充分了解杜甫的当代认知,便于进一步围绕杜甫展开文化阐释,又能为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学习与发扬提供例证与思考进路。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6-24 合作期刊: 《国学学刊》
摘要:杜诗《行次昭陵》的系年尚无定论。学者多认为前代注家是为了弥合典故而将诗句“铁马汗常趋”中的“铁马”改为“石马”,但实际上宋人注重的是“马”与“汗”的关联,异文辨析无法坐实讨论。从史事及其他诗人的使用来看,“马”与“汗”的本事不仅与唐廷在安史之乱中的败局相关,甚至暗示唐廷短暂覆灭——倘若使用此种负面典故,就与极力称赞太宗功业的诗篇主题不合。还有学者提出此诗作于至德二载杜甫从长安出奔凤翔时,但从具体情形和诗中“幽人”一词的内涵而言,这种可能性很小。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部分论点,可知《行次昭陵》不应系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之乱前杜甫八次出入长安,通过排除法并参照《重经昭陵》,《行次昭陵》当作于天宝五六载杜甫入长安之际。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6-06 合作期刊: 《文史哲》
摘要:扬雄和刘歆可谓经学发展史上节点式的人物,面对西汉末年博士经学的颓态,他们希望通过“复古”回到儒学最初的根本,然取径相异:扬雄缵绪圣人之所为,广圣道、拟众经;刘歆则在汉代官方立学原则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广学、正经、诂经来变革利禄之学的衰局。纵览儒学在秦汉时期的发展,可知扬雄希圣拟经的行为实际上同儒学“博采诸学,折中于一”的子学自新精神一脉相承,与司马迁和董仲舒可归为一类,在西汉儒学中自有其位置;刘歆其人其学仍在西汉今文经学统序之中,其援古济今的经学革新努力虽然是中央官学内部的调整,但将儒生的视线从固化了的师法转移回了经典文本之上,有意无意间导引了训经诂圣的后汉经学路径。
分类: 哲学 >> 美学 发布时间: 2024-06-03 合作期刊: 《社会科学战线》
摘要: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大模型展现了计算机在语元组合运动中所生发出的强大符号系统造型智能。人的智能活动是大脑神经元、心元、语元组合运动的交互,并与自然的物元、社会的个人组合运动交互。创造并使用语言文字等符号、进行语元组合运动,体现了人的符号系统造型智能;人按照有用的规律进行概念化符号造型、语元组合,个人智力汇聚为社会智力,以认识自然的物元组合运动规律,并通过物质系统造型改造自然;人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实例性符号造型、语元组合,个人智力自由组合为社会智力而得到个性自由发展,自然物元的个性、丰富性也得到充分展示。大模型自动生成的文本非概念化、实例性等弱共识特性,也正是审美共感的基本特性,体现了符号造型、语元组合的美的规律,引发一场美学革命。
分类: 考古学 >> 考古学 发布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023年7-8月,文学人类学团队进行第十六次玉帛之路(东北道)考察,覆盖东北三 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18个县市,聚焦史前玉文化在距今1万—5000年的发生、发展和传播情 况。考察结果认为,以距今1万—9000年的吉林双塔遗址和黑龙江小南山遗址为首,南下催生了 距今8000—5000年的西辽河地区玉文化高峰,中国玉文化史源流的总体性认知模型需要重构。 辽东的海城—岫岩,是北方玉矿资源之都;黑龙江小南山遗址、昂昂溪遗址以及吉林双塔遗址,构成 北纬46-47度间的中国玉文化起源带,并由此形成史前玉文化传播的第一次浪潮;随后其南下传播, 影响到科尔沁草原至通辽—赤峰地区,催生出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史前玉文化第二次浪潮。小南山、 昂昂溪、双塔遗址玉器及哈民玉器原料,表明在辽东岫岩玉之外,还有更早期、更偏北的玉矿资源即贝 加尔湖玉对玉文化史第一次浪潮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玉文化不间断的传承脉络具体展示出“万 年中国”文化史上半段即上五千年探索的目标。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0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