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补贴对中国不同所有权新能源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新能源被政府视为重点产业,旨在减少碳排放、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稳定。虽然政府给予了大量支持,但这些补贴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尤其是在不同所有权结构的企业中。本文选取2017—2022年188家新能源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综合绩效指标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政府补贴对国有和民营企业的绩效均有负面影响,其中对民营企业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低效的资源配置和补贴机制的扭曲可能阻碍了企业绩效。本文为完善补贴政策、促进新能源产业平衡发展提供参考。

  • 中国外销画研究模型探索:以英国V&A博物馆馆藏为例

    分类: 历史学 >> 博物馆学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12-31 合作期刊: 《数字人文研究》

    摘要:中国外销画是18世纪至19世纪中国画家特别创作的商品画,旨在出口到欧洲和北美市场并迎合西方消费者的审美品味。这些作品融合了中国和欧洲绘画技巧,详细描绘了清朝晚期的传统习俗、职业、制造业和贸易、船舶、植物和动物等主题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文章介绍了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和英国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VA)合作的中国外销画研究项目,并引入了针对中国外销艺术所建立的数字人文研究模型。首先,研究通过量化方法识别相似画作主题和不同画家身份;其次,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将2350幅外销画图像按主题分类;而后对其进行图像志标引和深入分析,以挖掘中国画家在18至19世纪创作外销画时的内容主题分布和演变。研究结果发现了VA馆藏外销画在1840年前后的主题差异,为中国外销画和全球艺术史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还为今后的外销艺术研究贡献了新的数字人文研究模型。这些成果加深了对中国外销画主题的理解,同时也为探索和解析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历程发掘了新的研究途径。

  • 自下而上的冲突地区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探讨——以“在线拯救乌克兰文化遗产”(SUCHO)行动为例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4-12-16 合作期刊: 《数字人文研究》

    摘要:“在线拯救乌克兰文化遗产”(SUCHO)是一项在2022年俄乌冲突背景下由欧美数字人文主义者发起的乌克兰数字文化遗产紧急保护行动。该项目在冲突爆发后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内汇聚了1500多名国际志愿者,主要利用开源社区的网络存档工具和定制化的元数据方案,以在线合作的形式备份了乌克兰文化机构5000余个网站的内容和50TB的数据资源。2022年下半年项目已进入后续的内容管护、宣传教育和线下支援等环节,并产出了多种类型的数字人文成果。通过案例分析,文章认为该项目的成功建立和持续运作离不开网络志愿者社群、分布式网络存档方案和数字人文团队协调的关键贡献。尽管项目自身也存在一些局限,例如志愿者模式本身的缺陷,但其为面临类似危机的数字文化遗产抢救提供了自下而上的创新解决方案。

  • 中国孤独症研究二十年回顾(2004—2023)——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合作期刊: 《肇庆学院学报》

    摘要:运用CiteSpace软件及统计方法对2004—2023年中国知网收录的2703篇关于孤独症的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研究者们对孤独症总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心理理论、针刺治疗、社会支持、核心症状、人工智能治疗等是当前孤独症研究的关键主题。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在孤独症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出以下建议:建议统一“Autism”译名为孤独症,加强各方对孤独症的理解;加强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的关联和互动;加强研究者与孤独症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 远程化工作时代数字游民的内涵与类型探赜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8-02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2010年以来,数字游牧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扩展。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后,作为数字游牧基础条件的远程工作日渐增多,导致“数字游牧”这一概念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本文重新定义数字游牧的内涵,并对当代数字游民进行最新的分类,将数字游民细分为五种不同类型,即自由职业数字游民、数字游民企业主、带薪数字游民、实验性数字游民和“扶手椅上”的数字游民。这一分类涉及六个关键变量:流动频率和自主性、以家庭为居住地的实践、国内与跨国旅行、法律合规性、工作与生活平衡以及使用共享工作空间。文章强调,探讨数字游民内涵和类型,不仅能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学术方向,还能帮助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更准确地理解和评估数字游民在现实世界中的背景、动机、实践和影响。 

  • 流动农业工人:概念特征、经济动态与理论视角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8-17

    摘要:农业劳动力问题是农政转型与变迁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其深厚的学术传统不仅聚焦对该群体及其背后流动现象的关注,还涉及其对农业、农地、农民和农村方面的多重影响。本文通过对国际农政研究领域的英文文献进行梳理,呈现了流动农业工人群体的定义、特征与生成机制,并从马克思主义、实体主义、新古典与新制度经济学、后现代与后结构主义、生计框架五个经典农政理论视角出发,展现了当前英文学术界围绕该议题形成的核心观点和研究旨趣,进一步揭示了该现象背后蕴含的丰富研究内容和重要研究价值。以雇佣劳动替代家庭劳动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过程,尤其是在蔬菜、水果等特殊农产品种植区域,雇佣流动农业工人普遍存在,是农业经营主体应对季节性劳动力需求高峰的主要方式,也是确保特殊农产品供应安全的保障。因此,应在学术研究与制度建设方面对中国流动农业工人给予更多关注,以构建更公平、规范和更具有支持性的流动环境。

  • 流动农业工人:概念特征、经济动态与理论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劳动力问题是农政转型与变迁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其深厚的学术传统不仅聚焦对该群体及其背后流动现象的关注,还涉及其对农业、农地、农民和农村方面的多重影响。本文通过对国际农政研究领域的英文文献进行梳理,呈现了流动农业工人群体的定义、特征与生成机制,并从马克思主义、实体主义、新古典与新制度经济学、后现代与后结构主义、生计框架五个经典农政理论视角出发,展现了当前英文学术界围绕该议题形成的核心观点和研究旨趣,进一步揭示了该现象背后蕴含的丰富研究内容和重要研究价值。以雇佣劳动替代家庭劳动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过程,尤其是在蔬菜、水果等特殊农产品种植区域,雇佣流动农业工人普遍存在,是农业经营主体应对季节性劳动力需求高峰的主要方式,也是确保特殊农产品供应安全的保障因此,应在学术研究与制度建设方面对中国流动农业工人给予更多关注,以构建更公平、规范和更具有支持性的流动环境

  • 数字人文与开放议程——西蒙·马奥尼教授访谈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4-12-18 合作期刊: 《数字人文研究》

    摘要:尽管国际上对开放议程的研究与实践已较为成熟,但在中国,相关研究仍较为匮乏。而作为理念与实践均与之密切相关的数字人文领域,尤其需要提升对开放议程的认识。文章是对伦敦大学学院数字人文荣休教授、数字人文领域开放议程倡导者西蒙·马奥尼(Simon Mahony)教授的访谈整理,集中探讨了开放议程的内容与价值,及数字人文与开放议程的关系。马奥尼教授指出,开放议程的核心在于促进知识的民主化与共享,增强学术研究的透明性与包容性,并鼓励公众参与知识生产;作为开放议程的积极推动者,数字人文学科在全球学术生态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但是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开放议程进度和内容有较大差异,比如英国与中国。马奥尼教授对开放议程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认为其将继续推动知识创造与传播的加速,并进一步提升社会的学术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