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24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具有独特价值。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体现在3个维度:理念层面,民本思想、德法共治、和谐调解等理念为当代法治价值体系提供文化根基;制度层面,传统立法、司法、监察制度的历史经验为现代法治建设提供本土资源;实践层面,其社会治理智慧促进公民法治意识提升,推动乡村治理、经济法治、司法改革及廉政建设的创新实践,并在国际法治交流中彰显中国法治道路的文化独特性。面对新时代法治建设需求,需通过批判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推动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化,实现其与当代法治体系的深度融合,从而向世界展现中华法治文明的当代生命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摘要:目的,系统探讨年轻人抑郁症状的特征、成因及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干预机制,从理论建构、实证分析到实践应用等多个维度,全面论证了CBT在改善年轻人抑郁症状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发现,年轻人抑郁症状呈现临床表现非典型性、社会功能显著受损及风险行为关联性等特征,其成因涉及生物学因素、心理机制及社会文化结构性矛盾等多维度因素。CBT通过双通道干预模型(认知重构与行为激活)有效改善症状,其中认知重构模块着重识别和纠正负性自动思维,建立积极认知框架;行为激活模块则通过阶梯式任务设计修复奖赏系统功能。建议,提出代际适配性改良策略,结合数字化技术应用和文化敏感性调整,针对反刍思维、社交回避等特定靶点进行干预。
分类: 体育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2-03
摘要:摘要:体育赛事传播作为依托媒介技术进行信息输出的传播活行为,是基于媒介技术将场景画面与口语传播行为融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也是受到社会环境、媒介因素制约的生产活动。进入互联网时代,一方面,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提升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另一方面,受众接收信息呈现碎片化、多样化趋势。在受众接收信息量普遍过载的现实背景下,有效提升我国体育解说艺术的传播效果具有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基于何以可能视角考察,传播生态更迭、赛事资源丰富、受众水平提高等场景要素的具备,奠定了体育解说艺术传播效果提升的条件基础;基于可以作为视角考察,强专业之基、固文化之本、唯受众之尊等作为标靶的锚定,构成了体育解说艺术传播效果提升的逻辑可能。
分类: 体育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1-22
摘要:以《中国体育报》2023年刊发的杭州亚运会350篇报道为观照对象,分别从文本、话语生产、社会实践3个层面展开研究。发现,基于文本与语料库的分析表明,《中国体育报》强化客观的体育成绩报道和讲述体育精神,规避极端金牌至上理念所导致的解读冲突;表明,话语生产对报道叙事策略方面的作用产生影响。《中国体育报》的报道由中国到亚洲再到世界形成由小到大、由点及面的共同体维系,回应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实内涵;认为,话语和话语叙事方式对意识形态与权力结构的关联发挥作用。《中国体育报》以纯粹的体育精神为报道诉求,破除东方主义话语思维,修正西方话语体系下扭曲的中国国家形象。
分类: 体育学 >> 体育教育训练学 发布时间: 2025-01-22
摘要:我国体育解说水平受众总体满意度不高,这一现状的持续存在与体育解说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主要运用文献资料、个案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发现:我国7所公立体育院校在体育解说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课程同质化现象严重、“双师型”教师短缺、教学手段落后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失焦等典型问题。结论:我国公立体育院校应承担起体育解说艺术人才培养主体之责,依据冰山理论从显性与隐性维度对人才培养能力进行必要改革与创新,以期为今后我国体育院校创新体育解说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发布时间: 2025-01-02
摘要:以新冠疫情纪录片豆瓣评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ython和ROST CM6对评论文本进行LDA 主题建模和情感分析,可阐述民间记忆书写和受众情感空间两条逻辑线。一方面,评论书写的民间记忆参与式建构了新冠疫情的集体记忆,它不仅强化了结构性的集体记忆,还凸显了主流官方记忆遮蔽或弱化的潜在问题的反思。另一方面,评论区打造了一个唤醒积极情绪、释放消极情绪的公开的情感空间,通过群体宣泄和感染,生成情感联结和情感认同。
分类: 体育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1-02
摘要:重大体育赛事视域下西媒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失真现象存续已久,基于意识形态视角分析,西媒在相关报道中常采用“明褒暗贬”、政治与意识形态的捆绑交织操作手法,对中国体育体制和国家形象诋毁抹黑,故意对中国形象的客观呈现造成负面影响。由此引发的后果主要体现在削弱国家公信力与国际形象并损害运动员形象与权益等方面。西媒通过体育赛事失真报道中国形象的动因可分为主观层面的西方中心主义外化体现、客观层面的信源障碍与逐利本能作用叠加作用结果。研究认为,对于西媒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失真现象故意,中国要有说不的勇气和自信,对西梅的抹黑行为作出针锋相对的斗争,同时要努力提升中国媒体国际影响力、强化体育赛事传播与透明度、构建多渠道信息发布平台等手段予以应对。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2-17
摘要:通过对古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内在逻辑及其深远影响的全面回顾与分析,揭示了古田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地位。古田会议召开的应然性,主要归因于党和军队在革命初期面临的复杂环境和严峻挑战等因素的促成。古田会议召开的必然性,主要包括党内领导层的认识分歧、军队建设的迫切需求以及中央对红四军问题的重视与指导等内外部因素。古田会议的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加强了军队的政治工作和组织纪律性等方面,并为新时代军队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摘要:近年来, 大学生心理援助工作受到政府、学校和教师等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有关研究也逐渐增多, 但针对大学生心理援助资源整合的研究却显单薄。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的问题, 因此, 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 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通过对武汉市多所高校的心理援助机构、热线服务、心理咨询师队伍等资源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本研究揭示了当前校际间心理援助资源分散、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课题研究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心理援助资源整合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研究团队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武汉市多所高校的心理援助机构设置、心理咨询师队伍、热线服务、心理健康课程等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市高校在心理援助资源方面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各高校间心理援助资源分布不均,部分高校资源匮乏,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另一方面,已有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存在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现象。此外,校际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与沟通机制,导致心理援助服务难以形成合力,无法充分发挥整体效益。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构建校际心理援助资源共享平台的策略,包括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专业培训与督导、推动多元化服务模式等。同时,本研究还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资源整合模式和实施方案。建议:首先建立校际心理援助资源共享平台,通过统一的协调机制,实现心理咨询师、热线服务、培训资源等的共享与优化配置;其次加强心理援助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与督导,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确保心理援助服务的质量与效果;第三,推动多元化服务模式的发展,结合线上线下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心理援助服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第四,建议各高校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心理援助服务标准和流程,建立心理危机联动干预机制,形成协同作战的合力;第五,加强与社区、家庭等社会力量的联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理援助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专业、便捷的心理健康支持。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提升心理援助服务的整体水平,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分类: 体育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摘要:女性体育解说员的出现和女性解说团队的不断扩大,使得男性在体育解说领域曾经的垄断地位被打破。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置于中外比较视野考察,发现:中外女性体育解说职场领域都存在岗位数量受限、刻板印象严重等共性问题。其中,中国女性体育解说职场领域存在职业生涯时长短暂等障碍。国外女性体育解说员则有职业晋升通道狭窄等典型障碍。结论:结合我国实际,破除上述女性体育解说员工作中的职业障碍,需要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和做法,从重视女性解说员培养、法律保障、制度设计完善、鼓励女性退役运动员转岗入职、平台单位政策调适等方面找寻改进路径。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19
摘要:以武汉体育学院“三下乡”志愿团队的实践活动为案例,探讨普通话在地方扶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赋能效应。深入分析普通话推广过程中包括增强语言能力、推动社会融入能力及满足跨区域交流需求在内的作为与可能,进而助力精准脱贫与教育振兴。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资料收集、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了志愿者、学生、教师及当地居民的相关数据,并结合理论分析,总结普通话在扶贫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师资力量薄弱引发的教育失衡;语言环境复杂导致的学习壁垒;社会认知不足及持续性挑战等潜在的阻碍因素。籍此逻辑分析发现:采用加强师资培训、丰富教学资源、营造语言环境等现实措施是精准赋能地方扶贫教育的必由之路。研究结果表明,普通话的普及不仅能够显著提升贫困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未来地方扶贫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可能。
分类: 体育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9-18
摘要:建设体育强国,文化是力量源泉;建设文化强国,体育是重要支点。体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有着充沛的逻辑联结。论文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以具体运动项目的文化解读为切口,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案例法和口述史对中国体操的探索、发展和奋斗历程进行了回顾,认为这一过程是体育人文价值的演变过程,也是文化意义和精神样态的生成过程。从中华民族精神角度对中国体操的文化魅力进行了诠释,将中国体操文化的精神特质概括为:天道酬勤的价值信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求难创新的绝招意识和兼收并蓄的包容胸怀。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新时代体育发展战略,指出中国特色体操文化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1)为丰富中华体育精神增添了新内涵;2)为拓展体育育人资源注入了新元素;3)为推动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新动力;4)为撬动运动项目发展提供了新支点。
分类: 体育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摘要:在教育数字化的澎湃浪潮席卷之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正处于起步萌芽阶段,其社会环境与发展现状均呈现出不成熟的态势。本研究基于 SWOT 与 PEST 经典模型,利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及发展路径进行深度剖析。借助 PEST 模型,从政治(Political)、社会(Social)、技术(Technological)等维度,精准剖析其外部宏观环境;同时,运用 SWOT 分析法,全面梳理高校体育教育内部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挑战(Threats),旨在为探索高校体育教育在数字化这一特殊时期的内外因素,为其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实践指导,以便在教育数字化浪潮中找准方向,助力高校体育教学效果改善、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分类: 体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6 合作期刊: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摘要:为了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改革,推动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发展,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探究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改革的现实诉求及英国青少年体育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经研究发现,21 世纪初期,英国为应对青少年健康危机及扭转竞技体育水平下滑的局面,以跨域治理模式管理青少年体育教育公共事务,取得良好成效。分析认为,英国以协同治理共促青少年体育教育融合发展、纵横协调传导青少年体育教育政策效能、多方合力形成多元主体相互向度权力,构成了跨部门、跨层级及跨领域的跨 域治理模式。基于此,对我国体育教育提出建议:应立足普通学校、体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三大阵地,形成多部门协同深化体教融合、多层级整合体教融合资源、多领域达成体教融合共识的新格局,完善我国青少年健康促进、运动训练与体育竞赛三大体系。
分类: 体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摘要:构建中国特色青少年体育自主知识体系是对青少年体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系统集成与深刻总结。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特色青少年体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过程进行学理探索。经研究发现,中国特色青少年体育自主知识体系在历史演进中,呈现出成长需要的人本性、全面发展的多元性、体教融合的实践性、知识贯通的交叉性的多重内涵特征。在梳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性文献的基础上,围绕遵循国家战略思想路线、坚持目标导向、夯实法治基础、推动机制创新、立足本土实践的逻辑主线,提出中国特色青少年体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推进路向:1)凸显国家优先发展青少年体育的战略性;2)推动青少年体育知识学科交叉的创新性;3)回归青少年体育理论扎根中国的本土性;4)侧重青少年体育多维知识体系的应用性;5)增强青少年体育文化教育交流的开放性。
分类: 体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摘要:采用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在行为流行病学框架下使用演绎内容分析法对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身体活动进行归类总结,整体把握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对 59 篇目标文献进行范围审查发现:尽管有较少文献确定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身体活动的剂量-效应关系,但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中等强度以上的身体活动能够改善身心健康,且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显示出较好的干预效果;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技术能够促进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身体活动行为,并为身体活动的测量提供了客观、便捷、有效且多元的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分析身体活动的共性特征,可以筛查早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内在动机作为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参与身体活动的关键,受个体、行为和环境的多重影响,其中家庭支持是坚持参与身体活动的关键,此外以理论框架为基础探究身体活动影响因素能够使身体活动水平的提高和方案的制订更具说服力;以家庭环境为基础、以社会支持为保障、以理论作为干预方案设计、实施和评估的指导,能够更科学地改变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身体活动行为。
分类: 体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摘要:新质生产力既是推动我国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由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或升级的根本力量。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或升级的理论逻辑、内在机制与路径选择。经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蕴含着以创新转型与质量提升推动我国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或升级的理论逻辑。从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 3 个方面阐释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或升级的内在机制。据此提出以下路径:1)走“数字化-高科技”之路:培育掌握高水平数字技术的体育专业人才,促进我国高科技体育用品企业自立自强;2)走“智能化-高效能”之路:建构体育用品智能化生产体系,提高我国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生产效能;3)走“高端化-高质量”之路:创建智能互联网管理平台,促进中国制造的体育用品质量跃升。
分类: 体育学 >> 体育教育训练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热带地理》
摘要:文章以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人才地理学角度出发,对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开展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演化特征看,2013一2022年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数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总体上占绝对优势,但呈小幅度下降趋势,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数量波动变化较为明显。2)从空间演化特征看,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大多分布在胡焕庸线的东南侧,且两侧差异明显,但总体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扩散的趋势。从空间格局特征看,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空间分布的标准差椭圆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且椭圆面积显著增长,空间重心自东北向西南迁移。3)从影响因素看,城镇化率(0.60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0.518)和区域网球场数量(0.493)是主导因子。城镇化率与区域网球场数量(0.793)、人均GDP与区域网球场数量(0.783)、人均GDP与城镇化率(0.758)3组的交互作用最强,影响程度远超单一因子。
分类: 体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22 合作期刊: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摘要:延迟性增强效应(DLP)作为一种通过比赛或训练前预激活诱导特定生理反应改善运动表现的新策略,国内鲜见有相关文献。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厘清 DLP 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和应用策略,为我国相关体育运动理论研究与训练实践提供新视角。经研究发现:1)诱导 DLP改善运动表现的最佳时间段是比赛或训练前 6~33 h;2)睾酮日节律变异、刚度调控、体温调节、高阶运动单位募集、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磷酸化和心理准备是 DLP 改善运动表现的主要机制;3)力量水平、激活方式、负荷强度、负荷量、恢复时间和肌纤维类型是影响 DLP 改善运动表现的主要因素;4)设计专项化的激活方式、施加最佳的激活负荷和选择合适的激活时间是 DLP 实践应用的优化策略。深化 DLP 的理论认识对于优化运动训练方案、改善运动员竞技表现以及推动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引领作用。未来可着重从 DLP 与 PAP(激活后增强效应)的关系、DLP“窗口期”的精准把控、DLP 的效益转 换等方面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