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3-17 合作期刊: 《浙江档案》
摘要:温州市档案馆所藏永嘉民国诉讼档案,主体为民国时期永嘉浙江高等法院第一分院所留存的二审诉讼档案。案卷数量庞大,涉及地域广泛,案件类型多样,文书类型丰富。这批档案具有明显的二审特性、时代特性和地域特性,为研究民国时期法律制度、司法实践与地方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26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当前,跨境电子商务技术与全球市场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导力量,跨境电商企业如何借助低碳管理推动电商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与行业创新变革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以杭州跨境电商产业为例,在全面阐述负责任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开展调研实证研究,直面杭州跨境电商低碳创新发展的瓶颈现状,分析低碳管理绩效影响因素,并从预测性战略、响应性机制、包容性策略和自省性优化四维度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9-24
摘要:1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8-13
摘要:《资本论》对西方文明的批判与反思是马克思分析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和阶级历史的重要视角。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分析西方文明的生产力变革、科学和技术的应用以及人类历史由“区域史”走向“世界史”的历史进程,客观科学地指出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发展的历史进步性。《资本论》对西方文明的剖析视角并非单一、孤立的和形而上学式的视野,而是基于物质生产关系对西方文明的产生、发展与历史趋势的必然性进行了“病理学”分析:少数人的现代化;财富的两极分化;物的崇拜形成了单向的文明;高速旋转的生产方式造成的是生态“代谢裂痕”;暴力、掠夺和战争的世界化。马克思在西方文明及其现代化的批判研究中,指出了西方文明的重要特征,即西方文明具有寄生性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对人的剥削、自然的剥夺和第三世界的殖民上的,其文明内在矛盾机制——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不仅蔓延至全球,更造成了世界性的经济与生态危机。中国式现代化文明,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文明的新路,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文明的旧价值、旧路径和旧经验的全方位超越,向世界各国阐释了中国担当,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7-26
摘要:功绩社会中人的生存境遇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3-10
摘要:教育部通报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作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的重要制度工具,具有警示教育、适用解释和裁量参考的功能。当前典型案例存在涉及失范行为类型的局限、对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的解释力不足、处理结果差异的合理性存疑等问题。为此应重视提升案例所涉失范行为类型的全面性、前瞻性,并通过健全筛选机制加以保障;应通过明确体例结构、细化案情描述和阐释处理依据以规范案例的表述;同时通过完善传播机制、构建体系化学习机制和融入教育家精神引领来提高案例的影响力,进而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功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发布时间: 2024-05-17 合作期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西方现代性的后果之一是当今时代“光”的泛滥与本真世界“魅”的丧失。我们应该反思“光的暴力”与“视觉文化”的弊端,针对西方现象学而提出“反现象学”,针对“图像霸权”而提出“隐匿学”,突出“隐匿”“遮蔽”的正面价值。通过重新阐释老子哲学,我们致力于建构一种“隐匿哲学”。其核心价值观就是保护或拯救“非视觉性”或“不可见性”的意义。以“隐匿”为基础,让世界“复魅”,利万物藏身。由此,重构“隐匿哲学”就具有重要的解释学意义、美学意义与世界性意义。“隐匿哲学”也是为了增添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保持中华文明的独特性而建立“异西方话语体系”的大胆尝试。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发布时间: 2025-02-23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北宋时期黄河下游频繁决溢与河道迁移,致使黄河下游河道所经的河北、京东两路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水灾频发,民众流离失所。然而政府因财政匮乏,无法采取持续有效的救灾措施,进而将赈济与职役负担转嫁于富民阶层,使得黄河下游地区的富民阶层在灾荒与剥削的双重压力下丧失了参与基层社会建设的热情,区域社会也在富民阶层的消极态度下难以应对水灾的侵蚀,最终走向衰败。
分类: 地理学 >> 综合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2-25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县域为载体推进共同富裕并构建支撑共同富裕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对于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至关重要。文章通过构建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3个维度的县域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以浙江省为研究区,探讨了各县域共同富裕水平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发展格局方案和多层次推进共同富裕的策略。研究发现:①研究期内浙江省县域共同富裕综合水平及各维度水平均有所提升。其中共同富裕综合水平和共享性水平差距扩大,发展性水平差距有所缩小,可持续性水平波峰形态由“单峰”向多极分化演变。②浙江省县域共同富裕水平呈北高南低的阶梯状特征,其中山区26县共同富裕水平与浙江省其他区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是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短板。③浙江省共同富裕发展存在一条明显的非均衡线——临象线。为破解非均衡线两侧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建议构筑支撑浙江省区域均衡发展的主轴线——慈庆线,并基于临象线与慈庆线构建浙江省“两线四区四核”的共同富裕发展新格局,为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空间支撑。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文章基于中国1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9年的市域面板数据,利用“宽带中国”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和“城市离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最短距离”等工具变量,从宏观上探讨了信息基础设施如何影响地区劳动力的就业率、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结果表明:①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提升地区就业。②互联网接入能够促进地区就业结构升级,显著促进了地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的提升;同时对地区新注册企业密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整体而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据此,提出应根据地区间互联网普及率的现实差距,进一步加强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以促进地区就业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主持人语本组专题讨论围绕马克思《伦敦笔记》研究展开,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近期完成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完成于1850一1854年的《伦敦笔记》,呈现了他第三次经济学研究的前提性原始资料占有和思考过程。也因为这一重要文献没有译成中文,所以在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始终是一个长期空白的研究领域。在这一长期被学术界忽略的笔记文献中,马克思第一次深入到经济学理论逻辑中,从资产阶级货币和通货理论中捕捉到走向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理论的道路;面对工业生产工艺学史的复杂语境,马克思再一次锤炼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塑形和构序机制;在完整了解欧洲殖民主义在全世界的野蛮奴隶制现实的前提下,马克思确立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认知基础,等等。对马克思这一重要笔记的研究,也是我们面对《1857一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一1863年经济学手稿》甚至《资本论》等经典文献时需要作深入了解的重要思想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