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26
摘要:伴随数字平台经济的扩张,市场垄断与技术规训的耦合共生已然成为数字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症结,在引发劳资关系系统性异化的同时也推动了数字无产阶级的生成与发展。为了深入揭示其内在逻辑及阶级重组的根本动因,本研究整合多源访谈数据,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建构生成“经济剥夺-制度依附-社会规训-意识觉醒”多维模型。具体而言,算法霸权借助收益分配失衡与信息不对称强化数字无产阶级的经济边缘化;弹性雇佣制度重塑劳动契约的依附性;数据殖民与消费主义文化协同构建劳动者的自我剥削逻辑;而算法抗争与集体赋权则推动阶级意识的觉醒,孕育其对抗资本宰制的可能性。研究突破传统劳资关系分析范式,揭示了数字资本主义新型剥削形态的运作逻辑,为进一步理解数字无产阶级的重构与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持。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2-25
摘要:习近平科技强国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形成于十八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探索,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政治基础,把强化基础研究作为物质基石,把培养和壮大科技人才队伍作为根本之道,把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攻关核心技术,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度融合科技军民、科技政策体系,深入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对于新时代复兴中华、服务民生、弘扬正气、培养科学精神等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2-09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改革共识凝神聚力,而只有在对改革共识的属性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脉改革共识的发展及嬗变特征,充分考量凝聚改革共识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而寻究凝聚改革共识的对症之策。基于主体-客体-环体的分析框架,可以发现公众改革认知的流变、改革实践的流变以及改革环境的流变,使得改革共识具有鲜明的流变属性。基于对造成改革共识流变属性的三种要素的分析:改革共识的内在品格是改革认同,生成基础是改革实践回应,外部保障是改革环境契合,凝聚改革共识须动态性地“三管齐下”。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2-09
摘要:“互联网+政务”浪潮下,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应对变化无端舆论生态的核心策略。借助微信平台关系圈的链式传播优势,各地政务公众号通过官方议题设置影响舆论大势的指向。但流量至上价值观的裹挟使得个别政务公众号尝试在内容、形式上“另辟蹊径”以博得公众注意力,过犹不及的做法极易引发网络舆情。在议题设置理论视域下,政务公众号所面临的议题困境包括负面议题、对立议题、私人议题、泛娱乐化议题、浮空议题、过言化议题等不同类型。流量至上的行动逻辑、智能官僚主义及信息形式主义的“上线”、主观臆断导致的定位认知偏差以及缺失专业运营团队的拼凑行为是影响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提升的深层致因。而改变这一现象需从政务属性复归、网民共情凝聚、产出内容监管、日常运维提升等方面发力。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06
摘要:在政策软约束情境下,乡镇政府如何赋予政策执行刚性以顺利实现政策动员,仍然是 学术界有待解释的重要问题。基于甘肃省H县五个乡镇的公共文化治理实践,运用扎根理论构建 了用于解释乡镇政府政策动员行为模式的 “关联性治理”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乡镇政府基于制 度、利益和文化等治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建立乡村社会网络,进而通过政策创新机制、任务分解机 制和群众动员机制,实现了乡村公共文化治理任务在乡镇与村之间的有效传递,提升了治理主体间 一致行动的能力,达成了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的政策动员目标。本文拓展了政策动员的研究视角, 可以为软约束情景下的政策执行实践提供参考。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24
摘要:纵观古今,数字政府转型历程与生产力的演进过程相生相伴,二者在历史发展脉络下交叉融合。新时代背景下,透过“技术—结构—功能”的分析框架可以看到,数字政府在推动数字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新兴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成为数字政府在技术维度、结构维度和功能维度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数据开放共享的要素释放、智能集约平台的协同办公、企业信用画像的主体培育、数字安全保障的风险防范、创新生态构建的政策支持,多维度重构数字政府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最终实现数字政府与新质生产力的共生演进。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文明。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人类文明多元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发挥好文化遗产在推动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1-10
摘要:五十年代中期的交通大学西迁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着眼于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全局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周恩来实际领导了交大西迁,从前期的决策部署,到“鸣放”期间“骑虎难下”之际深入师生调研座谈,并亲自主持迁校方案的大讨论,再到后期一校两地兼顾西北东南地区发展,他投入巨大心血,西迁师生为此深受触动。以交大迁校问题深入讨论为典型,周恩来让西迁师生,甚至广大西迁群体更加明晰了新中国知识分子的本色: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坚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艰苦奋斗的本色。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8-22
摘要:党的规范性文件大量的被法院判决适用,是一种典型的中国法治现象。经检索可见当前法院判决适用党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直接适用与间接适用两种模式,该模式中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即法院对能否适用党的规范性文件的认识不统一;法院对党的规范性文件适用的级别认识不一致;法院适用党的规范性文件的标准不一致。党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法院判决的法理需要从三个维度去理解,即首先法院判决适用党的规范性文件的规范及法理可能何在;其次,法院适用党的规范性文件的本质是什么;最后,法院适用党的规范性文件的国家权力结构。这就需要在对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正确定性的基础上并结合立法机关的类型以及法院适用法律的特征等综合因素对前述问题进行完善。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摘要:摘要:根据学界通常的观点,马克思在《巴黎手稿》时期曾设想过一个公有制原始共同体的历史阶段。望月清司就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他认为马克思此时的历史观包括原始共同体、市民社会和未来共同体三个阶段,这三个历史阶段分别对应着本真状态、异化状态和复归本真状态的异化理论结构。然而,通过对当时社会对人类原始状态研究状况的考察,和对马克思文本的考察来看,马克思在《巴黎手稿》时期并未设想过一个公有制原始共同体的历史阶段。在马克思看来,现实历史就是私有财产的展开过程,是从简单私有财产到物物交换,再到商品交换的历史过程。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8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快速流动,加速整合。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由基础核算转向数据分析,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而言,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能力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大智移云物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会计工作产生了影响,进而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基于数字经济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影响的研究,本文还特别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会计四大假设和六大要素审计的影响。数字经济正成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校将进一步培养“业财融合”的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会计师事务所将朝着创新与多元化方向发展,行业协会将加强规范建设以及与国内外监管协同。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9 合作期刊: 《社会学评论》
摘要:作为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后的先行者,郑杭生早期哲学领域的求学经历,为其后来的学术发展奠定了辩证理性的认知根基。改革开放之后,他将自我的学术研究兴趣和具体的社会现实分析紧密地结合起来,从哲学研究转向了恢复重建之中的社会学。基于历史和辩证视角,郑杭生提出了社会学知识存在的两种形态,并构建出具有代表性的社会运行论和社会转型论;与此同时,他在反思中西方现代性背景下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又先后提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互构论和实践结构论。最重要的是,郑杭生晚年也在谋划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事业。他不仅呼吁学术共同体要拥有理论自觉意识,还强调构建中国社会学话语权的重要性,试图为中国社会学进入世界舞台提供明确发展路径。纵观郑杭生的学术历程可以发现,其学术人生背后的知识生产之道,实际上可以看作一个在自身研究方法理念引导下的动态创造过程。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本文依据文化传播的适应理论,研究丝路艺术在丝路文化传播中呈现的表现规律。提出丝路艺术是文化传播信息处理的重要载体,明确艺术形式的符号性特征及其在文化传播中的媒介作用,通过建筑、雕塑、器物、图像等艺术案例分析丝路艺术的演进历程和文化融合的特征表现。以传播学、符号学、艺术学等交叉视角研究文化传播中丝路艺术的文化适应规律,为丝路文化传播中的艺术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为纵深推进数字农业新发展格局,拉动我国农业迈入国际化快车道,有必要审视我国现行农业数据跨境传输规制标准问题,参照并适应CPTTP、RCEP相关规定,从四个维度扫清农业数据国际流通标准障碍:(1)建构数据安全传输本地化分级分类管理标准,廓清农业数据跨境安全分级管理目录,制定数字农业数据跨境传输本地化安全管理标准;(2)形成农业数据风险管理标准,界定农业数据传输三层级风险范围,细化农业数据不同风险等级控制措施;(3)设计农业数据跨境传输合理安全阀标准,细化数据“等效性”保护标准条件,设定数据跨境传输“等效性”具体认定规则;(4)打造农业数据跨境传输处理流程标准,具化数据传输具体审查业务,建立数据传输及时认证制度,设立数据进口风险实时检查机制,形成数据传输处理紧急应对措施。
分类: 法学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黄河入海口水污染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法律规制既是推动流域和海域水污染一体化治理的法治选择,也是建设美丽港湾、实现黄河入海口生态文明的关键环节.当前,多元主体视角下黄河入海口水污染协同治理还存在市场主体参与法律规定落实缺位、公众参与法律规制与客观现实疏离、黄河流域管理机构法律关系与功能定位受限等问题.为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需求,亟须落实市场主体参与的法律法规路径、拓宽公众参与法律规制范畴、明确黄河流域管理机构法律地位,为黄河渤海交汇带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治理的协同方略提供法治思路.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基于《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政策背景,利用事件研究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对我国 A股上市公司 2024 年中报的数据资产入表状况和市场反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报有 55 家上市公司共披露了约41.93 亿元的数据资产,其中 41 家在表内披露、14 家在附注披露。将数据资产归类于“无形资产”项目的企业数量最多,归类于“开发支出”项目的企业数量次之,归类于“存货”项目的企业数量最少。与一季报相比,中报数据资产入表企业的数量有所增加,披露总金额大幅增长,披露的关键词显著增多。在市场反应方面,相比政策发布日,一季报和中报带来的市场反应相对积极,尤其中报的正向市场反应更为显著且持久。相比入表企业,未入表企业因投资者存疑和市场压力而面临负向市场反应。相比仅披露关键词的企业,披露数据资产金额的企业具有更积极的市场反应。本文试图解释企业数据资产入表的资本市场反应过程,为更好地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提供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