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顺治七年五月,钱谦益在杭州写下二十首《西湖杂感》组诗。诗中关于“记忆”的书写展现了复杂的时空层叠状态。钱氏将关于杭州的书写与南京相联系,指向了衣冠南渡的记忆,并将“衣冠南渡”一词进一步赋予了汉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以及清朝剃发改服的指涉。诗中所书写的山脉与建筑都被蒙上了明清之际的易代观感与反清复明的遗民心态,显现诗人对英雄人物的呼唤以及天道好还的循环史观。诗中对友情 与爱情的美好追忆,最终都落脚于钱氏关于亡国与降清的核心记忆,并带有集体记忆的意蕴。随着记忆不断侵入现实,现实亦不断勾连记忆,在这种时空层叠的呈现中,钱谦益《西湖杂感》无疑为我们展现了曾经的此中之人在处理“记忆”时的复杂心绪。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1
摘要:在全球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日本以“社会5.0”战略为牵引,围绕数字人才供给、制造业升级、地方经济振兴三大核心目标,系统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构建“中职夯实数字素养、高专强化技术应用、专门职大学聚焦创新研发”的三级递进培养体系,辅以数据标准化建设、数字化共享平台搭建、教师数字研修机制三大保障支撑,形成覆盖“基础素养—技术应用—创新研发”的全链条培养生态,在缓解数字人才结构性短缺、产业升级技能断层、区域教育资源失衡等现实挑战方面展现出积极成效。借鉴日本经验,结合“数字中国”战略,可从强化顶层战略、完善协同机制、优化培养体系、夯实数据基座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职业教育强国建设。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0-22
摘要:数智化科学课堂内学生学习体验的发生基于其自身感知流、课程信息流与教学工具流的相遇共构,是人机物多维交互的产物,具有过程性与绵延性。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新型教学辅助工具作为“物”促使学生对于科学课堂的原初体验萌发,科学课程知识内含的学科逻辑与价值奠定学生知觉体验的基本朝向,相关他人与学生的主体间交往实践促使其自我衍生出联通科学世界的复合性生活体验,学生还会将先前发生的体验作为客体进行反思回溯,从而形成学习体验的关联演进性闭合环流。据此,数智时代高质量科学课堂需创设人机物协同的育人化情境,深挖课程知识的实践指导价值,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生态,建设多方协同的社会支持场景。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7
摘要:性骚扰既是个人困扰也是公共议题。2023年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首次对性骚扰做出明确界定,表明了对维护女性权益的重视。既有性骚扰研究关注管理者和下级之间的行为,忽视了来自组织外部和陌生人的骚扰。本研究以餐饮服务行业女性这一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来自组织外部(即男顾客)的性骚扰。基于对17位餐饮服务行业女性服务员和3位雇主的访谈,研究发现,来自性别、阶层、行业的三重歧视将餐饮服务行业女性置于性别互动中的不利地位。在实践中,餐饮服务行业女性发展出了针对性骚扰的应对策略,但这些策略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她们的处境。研究讨论了女性的反抗过程,扩展了男性气质理论的相关讨论。文章最后指出,在反性骚扰教育中,首要的不是教导女性如何防范性骚扰,而是男性尊重女性、不进行性骚扰。仰赖道德上的自我约束是过高的要求,最终还是要诉诸制度和司法的惩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27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人员属地化管理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至关重要,而属地化人才的知识需求是决定人才水平高低的关键。本文深入分析国际工程项目属地化人才的知识需求,通过介绍知识管理,并且梳理人力资源属地化以及知识需求的文献,进而分析国际工程项目属地化人才知识需求的特点。最后基于以往研究及特点分析,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角度,分析中国国际工程项目属地化人才的知识需求。文章对国际工程项目的人才分析以及知识要求具有一定的指导及实践意义。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07-05 合作期刊: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互联网中伴随热点事件广为流传的“梗”具有解蔽与遮蔽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梗”解蔽着人们对热点事件的感性认知,从“人寓于梗”的具象化存在,到“人追寻梗”的趣缘结构,最终形成“人输出梗”的感性意识形态,充分彰显了公众对于热点事件的感性认知与价值认同;另一方面,过度抢占公众视野的“梗”使人们陷入人云亦云式的共在关系与巴赫金式的狂欢中,遮蔽了公众对热点事件的理性之思,引发理智缺失、盲 目跟从的舆论乱象。克服热点事件中“梗”的遮蔽问题,需要发挥“梗”的“技术调节”作用,形塑人们对热点事件的正确认知,这也为新媒体时代处置热点事件舆情提供了新的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