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社会建设》
摘要:中国式养老是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养老体系,既有其他人口老龄化先行国家的共性,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特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之下,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式养老是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实现老年群体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的养老目标和进程,具有人民至上、家庭本位、体系完整、多元参与、层次多样、联结发展的特征。当前,中国式养老一方面在银发经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和智慧养老等方面蕴含诸多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在养老保障和服务等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未来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之下,从制度安排、养老保障、服务建设、产业发展、健康促进、家庭赋能和个体参与不同层面发力,促进中国式养老的高质量发展。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5-10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我国理论界对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学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但美中不足的是,还未能充分深入挖掘并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和基本原理。 笔者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入手,尝试通过动力平衡和治理统一论,统一和多样的辩证法,坚持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践主体性及其自主性、独特性、超越性,守正和创新的辩证法,系统为基的战略辩证法,使传统走向现代、使中国走向世界、使民族的成为人类的世界意义这七个维度进行梳理,挖掘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和基本原理,以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独特价值。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5-08 合作期刊: 《红旗文稿》
摘要:“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局作出的重大判断。新征程上把握好作出这一重大判断的重要依据,领悟好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把握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新时代最大政治的实践途径,对于我们增进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式的现代化"具有其“特别性”。它生发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特定历史环境下,具体使用于1979年至1984年这一时间段的现代化相关政治话语中,是立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动荡挫折后我国坚定追求现代化的具体战略,强调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特色与中国实际。“中国式的现代化”是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现代化谨慎探索的发展态度、实事求是与立足自身的原则遵循、调整起步的战略规划与理论发展。而历经四十多年的现代化实践与理论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标志着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现代化开启了新局面,体现为自信自立的科学态度、自我发展与世界视野的价值融合、伟大成就的现实取得与理论体系的成功构建。可以说,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升级转换,在发展态度、发展视野、现实与理论成就方面体现了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性跃升。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字的删除、这一话语的变动与转化彰显了我国现代化思想在理论层面的成熟与自信,表明了在实践层面中国式现代化已处于我国现代化的成熟点与人类现代化的转折点。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管理学报》
摘要:第14届“中国·实践·管理”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式管理与创新”为主题,以新时代背景下强化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融合为关键目标,深入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管理研究发展,涵盖了中国式管理范式创新、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核心技术发展、绿色人力资源发展等具体议题。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与会学者们呼吁开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管理研究,扎根于企业的管理实践,提升研究的理论贡献,以期产生更多兼具实践价值及理论创新的中国本土优秀研究成果。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教育与教学研究》
摘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存在鲜明的人民逻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人民逻辑本质上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教育需要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社会活动的行动逻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人民逻辑表现为三个方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满足人民的教育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体现为人民立场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立场、建设公平均衡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满足人民的教育需要、以解决人民急难愁盼的教育问题为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切入点;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依靠人民的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具体体现为以群众路线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凝智赋能、将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作为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生命线工程、将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人民教师队伍作为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人民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追求。需要在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人民逻辑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凝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教育需要,并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最终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摘要: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了许多的方式。结合党的最新理论与纲领性文件的具体分析与经验总结,为探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与理论特质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与现实的理论发展可能。本文试图就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加以论述,并就最新的理论成果加以叙述,给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一种理论与经验选择。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2-09
摘要: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了许多的方式。结合党的最新理论与纲领性文件的具体分析与经验总结,为探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与理论特质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与现实的理论发展可能。本文试图就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加以论述,并就最新的理论成果加以叙述,给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一种理论与经验选择。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6-26 合作期刊: 《农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升组织化程度,但又不能重复过去的老路,而要走农业新型合作化道路。在对农业合作化演变的历史逻辑进行梳理后,分析了中国开展农业新型合作化的发展基础与现实驱动,提出农业新型合作化可以成为多主体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突破口。研究认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并与“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融合发展,“三社融合”“农合联”等创新模式将逐步推广,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是未来发展趋势。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完善合作经济和集体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各地区应根据发展阶段稳慎推进农业新型合作化,并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4-04-23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相关思想的梳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共性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研究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共性在于“革故鼎新”思想,而传统文化中“既庶何加”“民为邦本”“富而教之”“天人合一”“亲仁善邻”等思想则充分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所具备的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特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充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围绕“既庶何加”这一核心问题,选择“富之”与“教之”两手齐抓的发展路径,以“天人合一”“亲仁善邻”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革故鼎新”的理念让改革成为发展的根本动力。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取得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先行现代化国家的“翻版”,也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实践的“再版”。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命题,擘画的“三步走”战略,围绕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性质、方向等问题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原则,对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探索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06-28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反思与重构,其蕴涵坚持人民至上、追求共同富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缔造人类新文明等显著理论特质和实践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实际,反思、融汇世界各国现代化之经验教训,谋划中国语境下的现代化嬗变策略,走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路径。从“两个结合”探究这一嬗变理路,表现在以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的现代化理论为行动指南、立足于双重革命交互逆熵变的中国实际、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形塑等三个方面。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在其内核要义、价值理性、具体方略等三方面也凸显出与西方现代化的差异。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人权》
摘要:2023年10月 14日,“中国式现代化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权理论研讨会在吉林长春举行。来自全国有关机构、高等院校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和有关研究人员,对 “中国式现代化之人权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之人权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之人权知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之人权文明新样态”等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研讨会对加强中国人权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三晋基层治理》
摘要:科技创新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是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关键引擎,也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科技创新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促进国家现代化发展:科技创新激活经济内生动力,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科技创新重塑政治治理效能,提高政治现代化水平;科技创新加速文化传承创新,促进文化发展进步;科技创新保障社会安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科技创新优化生态和资源利用,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重视科技创新各环节协同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关键作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05 合作期刊: 《红旗文稿》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深刻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一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新担当,开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分类: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12-26 合作期刊: 《红旗文稿》
摘要: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没有文化文艺的高质量发展,就难以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文艺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文艺力量。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的原因,在海德格尔看来,具有“大道”和“开辟道路”的意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形式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质料因、中国力量之动力因、人类文明新形态之目的因,而且最终要复归于“四因”之中,建成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之新”。在“四因”关系中,目的因是潜在形式的实现,动力因又往往受到目的因的制约,因此“四因”又可简化为质料因和形式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由此可被归结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出发,又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中去,并使之发生质变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人权》
摘要:人是文明的主体,也是文明的目的。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在为实现尊重人、解放人、保障人、发展人而不断奋斗的历史。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和标志人权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权文明的视域来认识和理解人权,意味着人权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理念,更是一场大历史、长时段的伟大社会实践。迄今人权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始化、革命化、普遍化和全球化四个时代的自觉,其在价值向度上具有递进性、多样性、共同性、普惠性、不可分割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人权文明的历史方位及其价值向度的发展向世人昭示: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人权属于全人类;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人权的概念在不断发展,内涵与范畴在不断扩大;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权文明的最高价值境界。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现代力量,开辟了人权文明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所要创造的人权文明新样态,既有人类人权文明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丰富发展着人类人权文明多样性。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文化形态的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主体诉求,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本质意涵。就生产演进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承古拓今,在 革 命、建 设 和 改 革 的 历 史 进 程 中 赓 续文化根脉,构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前进的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巩固中国式现代化思想解放的改革开放文 化 和 开 创 中 国 式 现 代 化 文 明 新 征程的自信自强文化。就生产特征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体现了新质文化生产的价值取向,凸显人民群众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生产,在守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 髓 之 时 创 新 社 会 主 义 先 进 文 化 形态,坚持文明交流互鉴理念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就生产路径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刻画出筑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根植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和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新质文化生产印迹。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24 合作期刊: 《南都学坛》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历了几个历史时期,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辉煌。之所以会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正确认识和把握了“连续性”与“阶段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传统”与“现代”、“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并实现它们之间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辩证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和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