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2-20 合作期刊: 《社会建设》
摘要:政府购买服务本质上是将外生性社会力量嵌入原有治理结构的行动,不同行动策略的社会组织嵌入基层治理结构的过程各不相同,可以选取社会组织嵌入策略作为关键自变量,将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持续性分化结果作为因变量,进而提炼出“目标匹配”“功能调试”“主体重组”等三个构成社会组织嵌入过程的核心概念,从而考量不同嵌入策略对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持续性影响。在基层政府主导购买服务的制度情境中,“项 目嵌入”的社会组织更易形成嵌入关系,但容易在不同政府部门间陷入“嵌入—脱嵌”的循环;“属地嵌入”的社会组织嵌入门槛较高,但这类组织能通过与基层政府形成政策共同体,实现“政府—社会组织”关系的持续升级。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绩效考核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和衡量治理效能的重要标尺,对于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既有研究对于绩效考核压力的分析偏向负面消极,而对考核压力与治理动力的内在关联及其转换路径缺乏足够关注。对此,基于对基层政府绩效考核的压力识别,提出功能型压力、饱和型压力和过载型压力三种压力类型。不同类型的考核压力是动力与负担属性由于强弱不同而呈现的类型差异,反映了考核压力与治理效能的内在关联。进一步研究表明,负载型压力将引发考核内卷化,其生成源于考核主体的条块分割、考核内容的主副倒置、考核过程的重复行政以及考核结果的趋利避责。为实现基层政府绩效考核从过载型压力向正向动力的有效转化,避免考核内卷化造成政府负担和治理低效,未来应注重理顺绩效考核中的条块关系、统筹绩效考核的主副点面关系、优化基层政府绩效考核的职责与流程、树立绩效考核的正确政绩观。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工业污染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日渐凸显,其中,因农民环境权益受损及维护不畅激化的环境纠纷较为突出。基层政府防范和化解农村环境纠纷存在着复合性的实践、理论、政策与政治逻辑。分析基层政府在村民获取污染认知、与污染方交涉、向政府做制度性表达等维权环节的应然职责、固有潜能与实际作为,可在探究纠纷演化逻辑基础上,挖掘出政府调处失当的根源。聚焦纠纷内容、纠纷过程、纠纷调处主体视角,构建分层次划管、全流程覆盖、多方略协同的三维综合调处机制,可发挥出规避基层政府失当作为并有效调处农村环境纠纷的效应。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在基层政府项目推进过程中,当面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问题与诉求期盼却难以直接处理时,基层政府有时选择以沉默的方式作为应对策略与回应逻辑,即“沉默式回应”。然而,沉默式回应呈现出合理性强弱谱系上的动态调适特征、发现问题与悬置问题交织的博弈过程以及公信力维护与风险并存的悖论应。从“结构—能动—后果”的三维视角观察,权责不对等和资源不对称的责任超载、话语权辖制和层级性压力的权力差异、公信力风险与形象性损坏的信任困境的共同作用是沉默式回应的内在机理。因此,为推动满足人民群众反映迫切、直接和关键的利益诉求,需要有效处理好沉默式回应的回应困境和发展机理。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环保督察的政治背景下,基层政府的组织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表现为基层政府环境治理的“共谋”结构被规制,环境治理上升为基层政府的中心政治任务.通过对山东省Z镇“污染搬迁”的案例研究发现,基层政府的环境治理嵌入到多重组织逻辑———完成任务逻辑、资源约束逻辑、避责逻辑和公益逻辑的复合作用之中,表现为“拼凑策略”和“目标 嵌套”的行为样态,基层政府的环境治理呈现为被动性、摸索性和权变性。作为高位权力的环保督察虽然调适了基层政府的组织环境,使环境治理成为基层政府的强治理事项,但基层政府“赋责不赋权”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基层政府应合理调整环境治理权责分配机制,建立程序公正和公众赋权的环境治理体系,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的格局,以真正 推进基层政府环境治理的现代化。
分类: 公共管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1-10
摘要:供给主导型合作生产所可能产生的资源有限、供需结构失衡等问题使农村互助养老的制度化过程普遍陷入发展困境,而江西省新余市“党建+颐养之家”工作却突破了这一困境而保持健康成长。本文以新余市“党建+颐养之家”为案例,从作为常规生产者的基层政府视角,基于MOA模型构建“双重动机-变革机会-治理能力”的分析框架,研究基层政府推动农村互助养老合作生产的动力机制。本文认为,从需求导向到供给导向的变革机会,可以促使基层政府规避参与的消极动机向积极动机转化,同时为缺乏合作治理能力的基层政府增权赋能,推动养老服务合作生产的发生。而合作生产产生的良好服务绩效和预期之外的溢出效应,既可以补强基层政府的积极合作动机,也因提升村庄公共性水平而创设了第二重变革机会,进而形成正反馈效应而螺旋式推动养老服务合作生产的长效发展。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以贵州省 L 县 X 村的旅游开发为例,探讨基层政府发展村庄产业的“经营平台”机制及其逻辑,将“经营平台”机制看作基层政府保持适度自主权的努力。在推动村庄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基层政府集中体制内资源与村庄社会合作,合力将村庄打造为带动各方市场参与的“平台”,并保持平台稳定运行,尽可能提高平台交易量并从中抽取“平台利润”,形成一种“经营平台”的治理机制。这一治理机制使得基层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规避体制−市场−社会三重结构的约束,保持在经济活动中的自主权。“经营平台”是基层政府集中有限资源应对制度约束的结果,它在推动村庄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回应多方诉求,也满足政府自利诉求,但却弱化村庄治理能力,放大经营风险,加重体制负担。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遵循“制度基础→资本保障→行动结果”的作用链条,构建了“制度-资本-行动”的分析框架,并借助鲁西南S镇“水污染治理共同体”的案例深描,呈现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全过程。研究发现:科层制下的制度创新和权力下放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奠定基础,制度创新促进共同参与,权力下放实现赋权增能,但该过程普遍面临着政府间财权和事权的摩擦和调适;基层政府正式治理资源不足使其通过公众协同共治、官员关系运作和政府间利益共谋等方式嵌入非正式治理资源;个体资本禀赋的价值属性使得公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存在差异性;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政府策略表现为维护政治稳定和任务导向下的行政动员、基层政府“适应性执行”以及基层官员“职位收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公众策略表现为权益受损及参与意识的提高促进参与实践,企业主利益驱使下的不同策略转换,村干部在政府、村民与自身之间“三重角色”扮演中寻求综合收益最大化。因此,基层治理实践中,需要从上级政府、镇政府、村民、企业主、村干部等多主体视角优化制度设计、强化资本保障、调适利益取向和目标追求,最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5
摘要:在多重约束性情境下,基层政府何以创造性执行农村试点政策?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方法,聚焦云南省Y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实践过程,从“压力一能力”的分析视角出发,展现了基层政府创造性执行能力的建构过程。研究发现:第一,在压力型体制下,基层政府既需应对科层体制刚性带来的资源错配与路径依赖,又需化解复杂治理任务衍生的风险积聚与问责压力,倒逼政府通过系统性能力建构突破治理困境。第二,基层政府能力建构遵循三阶递进逻辑:资源重构依托弹性化资源网络的建立;风险控制依靠目标序列优化与试点嵌套策略;知识生产依托信息基础设施和协同创新网络,三者形成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基层政府在情境压力中进行自身能力建构的内在逻辑以及创造性执行的实现机制,丰富中国试点研究的一般性理论,拓展创造性执行的研究图谱,也为地方性实践提供参考。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10-11
摘要:[目的/意义]探析基层政府在数据利用方面的实践路径和现实困境,并提出优化策略,有助于总结基层政府数据有效利用的宝贵经验、并为未来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对S市5个区基层政府部门的交叉案例分析,文章识别出数据利用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并在“数据可用、有用、易用、善用、赋能”五维分析框架下,综合讨论了基层政府数据利用的现状与困难。[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基层政府在规则和协议、标准和校验、技术和交互、评估和审查以及分析和决策等方面存在显著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包括推动数据共享开放、建立数据质量标准、规范数据操作互联、加强数据合规监管、拓展数据融合应用等,以期提高政府数据利用的效率和效能,推动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1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层层加码”,客观上导致了政策变通和体制失衡等现实困境,然而在县域治理实践中,上级“层层加码”的空间也是下级“讨价还价”的空间,上下级之间存在着沟通式的政策动员机制。构建了“外部压力—内在共识”的分析框架,以C县公共政策执行为例,剖析了县域上下级政府部门在谈判过程中的沟通机制,探讨了上下级协同治理的执行效果。研究发现,客观性归因、组织化协调、制度性反馈、差异化激励等沟通式动员,在上下级之间构建了层级责任连带、主体责任内化和集体行动共识的政策执行单元,上下级政策主体围绕共同的政策目标达成执行共识,由此形成了运动式治理常规化、非问责体制有限动员和地方执行自主性空间三种政策动员效果。沟通式动员,作为多层级单一制政府体制压力传导的缓冲机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策实施路径,实现了政府体制的自我调适、增强了政府体制的制度韧性。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乡村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然而,乡村人才振兴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似乎与预期不符,政策执行部分呈“梗阻”特征。通过构建政策模糊性与冲突性的测量指标,根据政策文本流变对政策执行过程的整体呈现分析政策执行遇阻的原因何在。分析发现:乡村人才振兴政策在自上而下的文本流变中,政策模糊性递进下降、冲突性递进上升,流转至县级政府时表现为政策模糊性降低而冲突性升高。逐层清晰的政策内容和层层施压的传导体制促使政策执行任务集中于县级政府,造成执行压力下沉,继而导致乡村人才振兴政策执行遇阻。后续的政策调整应致力促进政策执行类型的积极转化和分解县级政府的政策执行压力,助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更好更快向前发展。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5-10 合作期刊: 《中国行政管理》
摘要:基层治理的体制性问题集中体现为“小马拉大车”的难题,但“小马”如何拉动“大车”的内在机理还有待深入探讨。本文以任务驱动视角为切入口,构建任务“目标—属性—策略—效果”的分析框架,选取J 县四个典型任务案例,研究发现基层政府在不同任务情境下表现为差异性的行为策略,并运用了资源动员、组织创新、人格化问责、情感治理四种调适机制以实现任务目标。研究解释了小马(基层政府)何以拉动大车(超负荷任务)的行为策略表现以及内在运作机理,二者共同组成“策略为表,机制为里”的非正式制度逻辑。这有助于反思当前如何从正式制度层面优化政府间的权力关系和控制约束机制,未来应推动“扩权赋能”和“绩效问责”的制度化改革,助力基层政府走出当前的结构性困境。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摘要]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互联网使用与农村居民的基层政府信任感以及幸福感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频率与感知,不仅对农村居民的幸福感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而且通过基层政府信任感对农村居民的幸福感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且互联网使用感知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基层政府信任感的影响强度明显高于互联网使用频率。对此,应该加快互联网设施建设,让农村居民能够与基层政府有效沟通与良性互动,进而提升他们的基层政府信任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