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村庄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基本单元,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安徽省积极响应国家建设新型农村的方针政策,力求打造“美好型”乡村治理模式。基于此,文章致力于研究安徽省乡村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多元提升路径。通过文献梳理,将其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为乡村治理权力、乡村资源、乡村上级支持、乡村文化治理、乡村治理方式等。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fsQCA)发现,乡村治理权力和乡村上级支持是实现安徽省乡村治理绩效的必要条件。提出安徽省乡村治理绩效的提升路径:基于乡村治理权力和乡村上级支持的驱动路径、以乡村治理方式为导向的驱动路径、以乡村资源为导向的驱动路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09-10
摘要:[目的/意义]围绕多元主体对智慧养老数据资源进行识别,以期为解决智慧养老服务供需匹配提供重要参考支持。[方法/过程]采用元人种志定性研究方法集成28项原始研究,基于智慧养老数据资源集成结果,构建智慧养老数据资源要素框架。[结果/结论]集成得到“个人主体”、“机构主体”、“网络信息空间”3个主要维度,“老年人”、“政府机构”、“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医疗机构”、“养老社区”、“智能终端设备”和“在线空间平台”8个具体主体类型,以及101个不同主体所涉及不同数据资源要素。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09-10
摘要:[目的/意义]围绕多元主体对智慧养老数据资源进行识别,以期为解决智慧养老服务供需匹配提供重要参考支持。[方法/过程]采用元人种志定性研究方法集成28项原始研究,基于智慧养老数据资源集成结果,构建智慧养老数据资源要素框架。[结果/结论]集成得到“个人主体”、“机构主体”、“网络信息空间”3个主要维度,“老年人”、“政府机构”、“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医疗机构”、“养老社区”、“智能终端设备”和“在线空间平台”8个具体主体类型,以及101个不同主体所涉及不同数据资源要素。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共在存在论强调主体间的互动关系,为文件连续体理论下沉提供全新的 研究视角。拆解文件连续体模型后发现,各维度内主体具有多元性、交互性特点,形 成维、捕获维中文件保存专家与信息技术人员的互动配合,组织维中内部成员的利益 协调以及聚合维中立法部门、各领域专家和公众力量的加持,多主体在全维、连续的 管理过程中共在互动,实现保存诉求。多元主体共在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意义,我国应 在制度法规、主体目标及参与方式三方面开辟路径,使其融入我国社会发展,展现共 创精神,推动文档管理工作的创新升级。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数字治理既是解决传统乡村治理难题的迫切需求,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乡村数字治理本质上是多元主体依托数字技术协同共治的过程。以基层党组织、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等为代表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实现乡村数字治理有效的治本之策。当前,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乡村数字治理还面临着多元主体数字参与不足、数字治理合力难以形成、数字治理制度尚不完善、数字治理技术存在短板等困境,未来需要着力提高多元主体数字参与能力、凝聚数字治理合力、完善相关数字治理制度建设及强化数字治理技术供给,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乡村数字治理,从而提升乡村治理绩效,实现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2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20世纪末,档案学者将行动主义引入档案领域,反思从社会主流群体的 视角保存和阐释档案所存在的不足,倡导构建公正、多元、包容的档案空间。论文从 行动目标、行动者、行动方式三个维度介绍了档案行动主义的核心理念,提出档案工 作者应当通过积极的社会行动以及对社群档案自治的支持维护社会权利,系统反思 档案和档案工作应对复杂社会的方式,为档案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档案事业的 社会功能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方向。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2-14 合作期刊: 《学海》
摘要:数字时代为轻罪治理带来了重要契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犯罪预测预警、法律监督及非羁押措施执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轻罪防控的前置化、智能化与科学化。数字时代的轻罪治理体系以数字技术为工具,以信息共享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为方法,以体系化构建为目标。完善轻罪治理体系需要构建兼具预防、惩治与教育矫治功能的立体化体系,依托科技手段实现智慧化转型,并强化社会多元主体参与,使轻罪治理在法治轨道上实现从“治罪”向“治理”的深刻转变。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治理的效度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事关社会稳定、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复兴之大计。以基层政府、村“两委”、乡村精英和普通村民等为代表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治本之策。对当前乡村多元主体在合作共治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加以聚焦,以参与能力提升、共同利益塑造、治理制度建设和治理技术优化四大抓手为举措推进乡村善治进程,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基本路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城市影像档案的传统采集、归档渠道比较单一,难以完整捕获不断更新的城市建设影 像和瞬息万变的都市生活风貌。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可最大限度地保存、利用城市影像档案资源, 促进城建档案工作开拓发展。案例在系统分析城市影像档案资源采集归档渠道的基础上探讨公众 参与模式下的城市影像档案采集机制,探索区域城市影像档案采集、展示平台的构建及其征集、采 集、查询、服务功能的运行实施方法,寻求丰富城建档案影像资源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城市更新历 程提供完善的第一手影像资料,助力城市更新改造再利用,全面提升城建影像档案利用效率。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本文通过四个典型乡村建设案例,对比分析了政府、乡贤、社会组织和企业四类主体主导的乡村建设实践。在这些实践中,政府的行政推动力量和资源支持、乡贤的声望动员、社会组织的多元资源动员和农民力量动员、企业的市场驱动,是其各自开展乡村建设的核心机制。然而,四类乡村建设路径均存在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不足、农民主体性表现不足、建设目标与指向趋同化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指出,乡村建设必须明确“为谁建设”和“建设什么”的问题,不断创新乡村建设的实践行动,协同发挥不同主体的乡村建设优势,实现最优化的资源整合。同时,必须通过激发农民的集体意识、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切实实现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推动可持续的乡村建设实践。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本文以网络生态理论为视角,将我国网络空间中多元主体与环境的具体运行过程联系起来,重点分析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政府、互联网企业、社会组织、网民四大治理主体的地位、功能及其关系的演变。研究认为,网络生态系统内部四大治理主体参与网络空间的行为,所担当生产者、传递者、消费者、分解者、监管者的角色,随政治、经济、人文、技术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发生了较大的变动,且多元主体的关系历经“塔式分离依附型—链式沟通依附型—环式协商自主型—网式合作自主型”四个阶段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从开放性、整体性、多样性、动态性四方面提出建设良好网络空间生态的策略。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11-15
摘要:[目的/意义]农民信息素养教育是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农民信息素养能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大助力,发挥其在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治理优化、乡村文化繁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选取安徽省S市三个行政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数据显示当前农民群体仍存在信息知识匮乏、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能力贫困等难题。[结果/结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需以农民为主体围绕信息素养教育的体系建设、空间打造、师资培育等方面来增加农民信息知识、塑造农民信息意识和提升农民信息能力,进而为数字乡村的建设提供助力,实现乡村的创新发展。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乡村治理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多元主体的有效协作成为助推乡村善治的重要内容,但多元主体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善治的产生。从网络治理理论的视角切入,以闽东P县文旅产业发展为案例,分析多元主体的有效协作机制与治理网络的形成。研究认为:在具备较有凝聚力的领导力和权威、较规范的制度和机制、丰富多样的资源和较高的主体间的信任度的时候,多元主体才有可能开展有效协作,网络治理才有可能产生并带来善治。各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从自身需求和禀赋出发,从协同整合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网络治理的持续性政策。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1
摘要:市域产教联合体是破解我国产教融合 “最后一公里” 问题的关键举措。通过制度逻辑理论视角对影响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多重制度逻辑进行分析,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构建和运行具有政府逻辑、市场逻辑、教育逻辑、社会逻辑和园区逻辑。不同的制度逻辑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发展过程中呈现一定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多元主体价值取向差异化、角色定位模糊化、政策制定与执行不一致、校企合作貌合神离。因此,寻找相悖逻辑间的平衡点并进行协调是提升市域产教联合体效能的可能路径:首先应构建公共价值,回应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其次要纵向建横向连,提高联合体治理效能;再次要创新政策执行模式,落实政策细节;最后需紧盯着力点,集聚资源优化校企合作。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发布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媒体平台承担着乡村振兴议题传播的使命。基于社会网络分析、LDA主题模型和多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微博平台内乡村振兴议题的话语内容分析后发现:话语内容既有宏观表达又有微观话语,但各主体间又存在语汇风格和议题内容差异,这与其自身价值导向相关,各主体话语的内在表征与受众认知框架基本吻合;话语内容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有着阶段性变化,阶段特征和演变轨迹映射出乡村发展境况,但话语对农民主体的关注度暂付阙如。此外,研究还发现媒体传播与乡村治理之间存在关联。基于此,未来应加紧构建乡村话语体系,强化主题之间的关联互动,在“自构”和“他构”中提升话语中农民主体的能见度,并强化“传播”在乡村治理中的动员与互通作用。
分类: 法学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黄河入海口水污染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法律规制既是推动流域和海域水污染一体化治理的法治选择,也是建设美丽港湾、实现黄河入海口生态文明的关键环节.当前,多元主体视角下黄河入海口水污染协同治理还存在市场主体参与法律规定落实缺位、公众参与法律规制与客观现实疏离、黄河流域管理机构法律关系与功能定位受限等问题.为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需求,亟须落实市场主体参与的法律法规路径、拓宽公众参与法律规制范畴、明确黄河流域管理机构法律地位,为黄河渤海交汇带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治理的协同方略提供法治思路.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03
摘要:建设韧性社区不仅是城市治理的重头戏,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立足多元行动主体的互动关系,借助符号互动论可构建“治理-权力-意识-诉求”分析框架,借此选择典型案例—H社区进行完整分析,系统探讨城市韧性社区建设的符号互动逻辑,包含“引领-参与”式的治理互动韧性、“授权-受权”式的权力互动韧性、“服务-配合”式的意识互动韧性以及“点单-派单”式的诉求互动韧性等内容。为此,为进一步推动韧性社区建设,应积极采取党建嵌入、明确事权、形塑意识、响应诉求等具体策略。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学徒制的核心是师傅带徒弟,师傅队伍建设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要义。现代学徒制的跨界性表征为师傅队伍建设行为主体的多元性,这也说明了单一主体无法承担师傅队伍建设的全部使命,应遵循多元主体协同共建的逻辑。文章在理顺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明晰各建设主体的角色定位、权利、责任和义务的基础上,凝聚多元主体的价值共识,搭建各多元主体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运行机制,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制度体系,为破解师傅队伍跨界建设中所遇到的瓶颈、促进现代学徒制师傅队伍建设和赋能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北京档案》
摘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固本培元和守正创新的文化发展总体要求。依托地方特色档案资源传承地方文化,是增强地方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塑造城市记忆的关键。理性阐释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促进地方文化传播的价值基点,探索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与地方文化传播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对传承地方文化、构建文化认同、凝聚人心、彰显地方文化精神内核和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多元主体间的有效协商对于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具有关键性作用,是学校治理中公共价值整合的关键。它在实践中表现为校内小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以及各小组织之间的有效协商,由此形成贯穿学校各层级的协商网络。推进多元主体间的有效协商,需要借助控制组织成员数量、注重集体效益评价、开展不同形式及范围的协商、创设交流互助的平台与机制等策略来实现:同时要通过坚守多元主体共在信念、落实分布式领导、完善师生意见建议的反馈和宣传机制、深化学校评价改革等为其提供相应的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