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教育与教学研究》
摘要:教师需综合进行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情绪劳动,且由于教育的人学属性,教师的情绪劳动尤为重要。教育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的小切口行动需要、数字与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要求和教师情绪劳动数字化拓展转型的实践回应等动因推动了教师情绪劳动数字化转型变革,教师数字情绪劳动应时代、技术和实践而生。教师数字情绪劳动兼具教师数字劳动和教师情绪劳动的基本属性,与教师传统情绪劳动相比,具有相似特质,也在场景、时间、空间、工具、状态、展现方式、受众、规则、监督、雇佣关系、地位和报酬等诸多维度具有差异特征,并将带来系列相关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对于已然存在、有待揭示和需要引导的教师数字情绪劳动,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大方面思考教师数字情绪劳动实践引导策略,促进教师数字情绪劳动合理表达和生动展现,以教师数字情绪劳动助力师生共生共长,实现美好教育生活。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摘要:教育是一项需要高度情感投入的事业,要求教师付出大量情绪劳动。由于中职学生具有动手能力强、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等特点,相比其他类型的教师,中职教师的情绪劳动具有其独有的职业特征。已有研究表明情绪劳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师离职倾向,影响教师队伍稳定性,最终影响教育质量。为探究中职教师情绪劳动特征及其对离职倾向的影响,采用情绪劳动量表和离职倾向量表对366名中职教师进行测查。研究发现:中职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以深层行为为主,在职称和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深层行为和自然表达均显著负向预测离职倾向,而表层行为和离职倾向相关性不显著。为降低中职教师离职倾向,教育有关部门可以:优化教师工作评价方式,在教师考评制度中引入情绪劳动评价;关注不同教师情绪特征,构建符合教师特点的发展激励体系;关心教师多样化情绪需求,营造民主宽松柔性的制度环境氛围。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 2025-04-24 合作期刊: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
摘要:随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持续推进,村干部的作用不断凸显,其行动选择对村庄治理成效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鄂西北S村的田野考察,以情绪劳动为切入点,聚焦村干部治理实践中的情绪卷入,阐述情绪劳动下村庄实现善治的双重逻辑与治理转向。研究发现,情绪劳动的呈现样态为“情绪体验一情绪表达一情绪管理”的链条式结构。村干部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与各种治理要素的有效互动,使情绪劳动呈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双重取向,有力推动村庄情感共同体的形成。这一治理转型背景下生动鲜活的村治实践,深刻凸显乡村治理在范式、内容和理念上的新转向。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就业市场中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但与之资质水平匹配的工作岗位较少,于是出现了“高能低岗”的状况。本文基于资源保存理论,以来自全国服务行业一线岗位的478位新生代员工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新生代员工资质过剩感知对情绪劳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质过剩感知能够显著影响情绪劳动,并且正向影响表层扮演、负向影响深层扮演,心理契约破坏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公正敏感性在资质过剩感知和心理契约破坏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正向调节心理契约破坏在资质过剩感知和表层扮演、深层扮演之间的中介作用。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情绪劳动是教师专业实践的一个普遍特征。高质量教学活动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对情绪的控制和管理。研究从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和自然表达三个维度出发,探究职业院校教师情绪劳动特征,发现职业院校教师情绪劳动以深层行为策略为主,自然表达策略使用较少;女性教师对情绪劳动自然表达策略的使用优于男性教师;教龄较短且高学历的教师偏好使用表层行为策略;中高职院校教师都倾向于选择深层行为策略;正高级职称的教师更善于使用深层行为和自然表达策略。据此,教师要有意识提升自身情绪智力水平,强化情绪调节与控制能力;师范院校要关注师范生情绪劳动策略养成,优化情绪能力类课程设置;职业院校要搭建教师情绪劳动支持驿站,提高教师情绪表达能力。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2-14 合作期刊: 《教育与教学研究》
摘要:教师是高情绪劳动者,受到来自多方的情绪要求,具体表现为:学生直接体验的支配、家长不良情绪的转移、学校制度的管理和社会力量的规约。反思自身境遇,教师情绪劳动的自主性受到具体情绪事件的影响,存在情绪劳动策略使用不均的问题,产生价值消耗甚至带来自我异化。教师实现情绪劳动整体价值的路径包括:在认知范畴内形成利已与利他的情绪劳动共识,在情感范畴内丰富教师情绪劳动的文化体验,在意志范畴内激发教师情绪劳动的高层次动机,在行动范畴内要推行“人校社”多方互动实践。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08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职业倦怠问题与教师的情绪紧密相关深刻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本研究对538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究情绪智力对于职业倦怠的影响以及情绪劳动策略所起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①高校教师情绪智力负向预测职业倦怠;②情绪智力与主动深度行为和被动深度行为的情绪劳动策略呈正相关;③主动深度行为和被动深度行为与职业倦怠显著负相关,表层行为与职业倦怠显著正相关。④主动深度行为和被动深度行为在情绪智力和职业倦怠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作用效用达 29.5%。以上研究结果既丰富了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模型,又为干预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提供参考。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情绪表现规范和情绪劳动策略是情绪劳动研究的两组核心概念,员工将采用何种策略应对组织的情绪表现规范?文章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探讨不同形式的情绪表现规范对情绪劳动策略的影响以及自主动机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表现规范的正式化程度对深层扮演有倒U形影响,对表层扮演有U形影响;当正式化程度较高和较低时,员工会较多采用表层扮演,较少采用深层扮演;当正式化程度适中时,深层扮演水平最高,表层扮演水平最低。自主动机部分中介了情绪表现规范正式化程度对深层扮演的影响,完全中介了情绪表现规范正式化程度对表层扮演的影响。
分类: 教育学 >> 学前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幼儿园教师的深层情绪劳动策略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幸福感,本研究通过建构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94名幼儿教师的组织支持感、职业认同、深层情绪劳动策略进行测量,结果发现:①组织支持感能够显著直接预测幼儿园教师的深层情绪劳动策略;②职业认同在组织支持感对深层情绪劳动策略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职业认同对深层情绪劳动策略的预测作用受园所等级的调节。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应该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组织支持感,通过“全阶段、立体化”的职业认同浸润计划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和园所等级,从而更好地引导和培育幼儿园教师的深层情绪劳动策略。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基于385对顾客和员工的问卷调查的配对数据,考察了员工的情绪劳动如何影响顾客的信任和忠诚,以及顾客察觉准确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的深层表演会促进顾客的信任,进而促进顾客忠诚;顾客对深层扮演的高察觉准确性会加强员工的深层扮演与顾客信任之间的正向关系,而当顾客对表面扮演察觉准确性低时,员工的表面扮演会对顾客信任有正向的影响;顾客的深层/表面扮演察觉准确性加强了深层/表面扮演、顾客信任和忠诚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帮助从情绪的视角更好地理解服务情境中信任的前因变量,发现顾客的察觉准确性在情绪劳动影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服务企业从情绪劳动的角度来建立顾客信任和忠诚。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0
摘要:职业院校教师工作投入不仅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更深刻影响着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探究职业院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WLB)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以及情绪劳动策略所起的中介作用,发现:职业院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WLB)正向预测工作投入;工作-生活平衡(WLB)、工作投入分别与深层行为和自然表达策略显著正相关;深层行为和自然表达策略在工作-生活平衡(WLB)和工作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作用效果达40.1%。据此提出,制定家庭友好工作制度;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培养情绪自主调节能力等策略以促进职业院校教师工作投入水平的提高。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随着消费经济的兴起与服务业的发展,企业服务性岗位员工因情绪劳动引发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文章基于资源保护理论与组织支持理论,以通讯公司客服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表层扮演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机制,重点分析情绪耗竭的中介作用与组织支持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表层扮演会影响员工的离职倾向;情绪耗竭在表层扮演与离职倾向的正向关系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和主管支持感对表层扮演和情绪耗竭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研究结论丰富和发展了情绪劳动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缓解员工由于表层扮演带来的情绪耗竭和离职倾向问题。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组织内部员工的工作内容主要围绕同事展开,组织一般对其无明确的情绪表达要求,因而他们有表达自我真实情绪的自由。但出于人际交往和工作沟通的需要,组织内会存在多种形式的情绪表达潜规则约束。为了揭示情绪表达潜规则导致内部员工情绪耗竭的作用路径,文章以资源保存、认知失调和自我损耗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组织内情绪劳动者的“情绪表达潜规则一情绪表达策略一情绪耗竭”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证实了积极情绪潜规则可推动员工采用深层扮演策略,使内心感受和外在情绪保持一致,减少了情绪耗竭。而消极情绪潜规则会抑制员工情绪的深层扮演,并助长表层扮演来伪装情绪,造成情绪资源流失,最终导致情绪耗竭。研究还证实了组织内的情绪劳动者在表达情绪时,虽然可同时采用深层与表层扮演两种策略,但由于情绪资源有限,他们对两种策略的选择偏好显著负相关。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在理性辨析教师情感劳动与情绪劳动的基础上,尝试从教育学的视角重新界定教师情感劳动及其素养的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主体性哲学、主体间性哲学及他者性哲学的视角,将教师情感劳动素养解构为情感自塑力、情感互动力和情感利他力三个维度,系统构建教师情感劳动素养的结构框架,旨在为师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及心理健康发展建构新的上位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