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材编制现代化:从知识平铺到素养培育

    分类: 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课程·教材·教法》

    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系列举措的推进和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推出,现代化教材编制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落地的首要问题。中小学教材编制的现代化,主要指向教材价值取向、内容选择、组织编排及呈现方式的现代化。教材编制现代化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通过教材内容选择依据从知识体系转向能力体系、教材呈现方式从知识情境转向问题情境、教材组织编排螺旋式上升与融通整合等路径,实现中小学教材编制从知识平铺走向素养培育。展望未来教材编制,应借助教材组织结构的开放性、内容设计的进阶性、编制技术的数智化,逐步实现因材施教。

  • 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办学的行动解析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创新人才教育》

    摘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新时代对每所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的追求。河南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学校积极探寻高质量办学的行动路径:学校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坚持“走自然生长教育之路,办有温度有故事学校”核心理念;基于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分解,确立儿童全面发展的六根支柱——爱劳动、会学习、有特长、身体强、善表达、能坚持;学校以协同教育理念为价值引领,构建以学校主导、家庭辅助、社会协同三位一体、携手共育的培养体系。

  • 新数字时代新文科建设的挑战与应对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

    摘要: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并在社会各领域快速转化运用,全球数字化发展步入新的时代,人才需求结构迅速变化并将持续加深。新文科建设要主动适应数字化发展新趋势和新要求,借力数字技术资源赋能教育信息化及“未来人才”培养,重塑人文学科意识、课程体系,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新型师资队伍和数字校园建设,构建学科交叉、文理融合的“新人文十X”跨人文与自然科学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跨学科架构下的新课程体

  • 门槛与跨越:民族地区发展路径分析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偏低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最大短板。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才能实现我国全面教育现代化的美好愿景。参考我国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已有的研究成果,对照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分析,总结并提出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衡量指标门槛。借助SWOT态势分析法系统模型理论,建立可视化矩阵模型,系统、全面、有针对性地提出“SO一增长型”“WO一扭转型”“ST一多元化”和“WT一防御型”战略,探索我国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

  • 未来学校基本问题和特征研究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创新人才教育》

    摘要:随着新技术的不断问世,未来学校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对于未来学校的研究,首先要厘清它的几个基本问题:明确“未来”的含义;理清技术变革和教育发展的关系;满足教育需求,服务国家战略。在此基础上,确定未来学校的主要特征:一是在办学理念上立德树人,坚持素养导向;二是在课程构建上以生为本,走向真实情境和学科融合;三是在课堂教学上因材施教,充满师生互动;四是在教师发展上深度研究,提升学习领导力;五是在支持体系上跨界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公平策略与的互动演进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1-01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的教育公平理念及其实践策略显著地推动了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建设,集中体现在教育优先的策略调整、教育公平标尺的重塑、教育发展的人民立场、教育普及与受教育权保障、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教育质量观等方面。沿着邓小平规划的教育现代化蓝图,国家教育公平策略经历了深刻演变。新时代,习近平的教育公平策略延续强化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明确了教育公平对于社会公平的基础地位,创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公平理念,确立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方向,拓展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向的教育目标,并细化了精准施策因地制宜的调控手段。未来,中国的教育公平策略应继续强化与教育现代化的互动演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党的坚定领导下,深植中国本土实际,不断推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为指引的教育改革创新。

  • 教育强国背景下模范教师的理论逻辑、生成逻辑和培养路向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2-18

    摘要:“模范教师”不仅是一个集体名词,更是对教育者的最高赞誉。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战略工程,模范教师是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人力资源。“模范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论述以及我国历代国家领导人的思想中有着特定的理论逻辑。模范教师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时代体现者,是教师队伍发展的榜样引领者,更是教育家精神的具体实践者。以教育家精神铸魂,打造具有大格局、大德行、大智慧的模范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背景下模范教师的培养路向。

  • 儒家伦理视域下中国式之“现代性”问题审思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升国民道德素养、培养公民健全人格等重要使命。面对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浪潮,我们需要在儒家伦理视域下对其“现代性”问题进行伦理维度的审思。要警惕“教育现代化”的隐蔽“陷阱”,厘定教育技术“可化”与“不可化”的边界,避免导致人才培养“同质化”、立德树人“虚无化”、德性化育“技术化”和教育伦理“紊乱化”的问题;要“以学生为本”,加强制度规约,消解工具理性的负面影响,不能让青少年在科技异化中“无家可归”;要满足人性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用情感德育化育生命、润泽心灵;应赓续传统之“精神慧命”,挖掘教育伦理资源,让师生关系回归应然之态;应秉持立德树人的目标,抑制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使学生成为仁智兼备的“全人”。

  • 哈萨克斯坦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基于政策工具的文本分析

    分类: 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5-23 合作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摘要:哈萨克斯坦自1991年独立30多年来,通过颁布和实施一系列教育发展战略计划,致力于实现独具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借助麦克唐纳尔和艾尔莫尔的政策工具分类理论分析,发现哈萨克斯坦利用命令性工具、激励性工具、能力建设工具、系统变革工具和劝告性工具,不断优化教育发展战略目标,调整教育布局,创新政策工具的使用策略,致力于建立哈萨克斯坦的现代教育制度,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教育发展模式。哈萨克斯坦教育发展战略计划的实施遵循“输入-转化-输出”逻辑,并呈现出从命令性工具与能力建设工具引领到命令性工具与激励性工具组合、再到多种政策工具协同创新等特征。哈萨克斯坦是后苏联教育空间中的区域性大国,在破解矛盾与促进发展的统一中逐渐实现建设智慧型国家的发展愿景。

  • 价值·逻辑·路径:以教育援青赋能青海

    分类: 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6

    摘要:[摘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乎民族未来和国家发展。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青海教育事业发展相对落后,并成为阻碍青海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教育援青是党中央为补齐青海教育短板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系统分析教育援青的价值意蕴,厘清教育援青的内在逻辑,探究教育援青的实践路径,对于更好推动教育援青工作、补足青海教育事业短板、赋能青海教育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迈上新征程,要以教育现代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 教育强国建设“五个重大关系”的系统逻辑、价值蕴含与实践方法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4-12-20

    摘要: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五个重大关系”。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五个重大关系”系统阐释了国家与人民、知识与人才、人才与社会、传统与创新、本土与国际等关键议题的内在逻辑。“五个重大关系”连通“古今中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遵循科学规律培养人才,具有很高的政治站位和战略先导性,是教育强国建设基本要素与结构的系统表述,是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系统观念的生动表达。处理好教育强国建设“五个重大关系”,处理好教育强国建设“五个重大关系”,能够实现教育系统的全局谋划、前瞻引领、战略驱动和协同推进,促成教育改革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正确处理教育强国建设“五个重大关系”需要坚持系统方法、唯物辩证法和中庸之道的实践方法,分别从整体性、辩证性和均衡性的角度层层递进地处理和优化“五个重大关系”,推动教育治理的现代化与科学化,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 的学术解读与理性辨析一基于CNKI和WOS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4-11-26

    摘要:以中国知网(CNKI)1992年-至今收录的3916篇有关教育现代化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献和Webof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相关文献为样本,采用知识图谱方法,展示国内外有关教育现代化的研究进展,从文献年度分布与轨迹、研究机构分布、作者分布、关键词聚类与热点等方面进行科学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国内教育现代化研究随着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推进而不断深化、研究群体广泛性与集中性并存、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交织,形成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现代化、基础教育现代化、区域教育现代化等几大研究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大数据及新时代教育思想等方面。而国外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不仅缺乏机构与作者之间的交流,而且相关研究较少,缺乏纵向与横向研究,国外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其它领域的跨学科研究较少且多以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应用研究为主,缺乏理论深入。未来,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应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改善研究方法,进一步聚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领域和教育现代化的短板,加强跨领域与国际研究。

  • 创新引领·教育筑基:科教兴国战略的辉煌篇章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4-11-08

    摘要:科教兴国战略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推动国家发展。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该战略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科技创新水平差距、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科技成果转化难及人才流失等问题,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应对挑战,需优化科教兴国战略的政策环境,加强投入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并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以提升国际竞争力。未来,科教兴国战略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教育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本文深入分析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实施现状、面临挑战与未来趋势,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强化人才培养,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将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 论中国式的人民逻辑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教育与教学研究》

    摘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存在鲜明的人民逻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人民逻辑本质上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教育需要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社会活动的行动逻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人民逻辑表现为三个方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满足人民的教育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体现为人民立场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立场、建设公平均衡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满足人民的教育需要、以解决人民急难愁盼的教育问题为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切入点;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依靠人民的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具体体现为以群众路线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凝智赋能、将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作为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生命线工程、将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人民教师队伍作为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人民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追求。需要在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人民逻辑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凝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教育需要,并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最终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

  • 的现代性价值旨趣及危机消解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教育与教学研究》

    摘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既与世界其他国家教育现代化有相似性,也具有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现代性的增长。教育现代性是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坐标和总体特征,以德为先是教育现代性的出发点,培养时代新人是教育现代性的落脚点,塑造核心价值观是教育现代性的根据点。教育现代化的现代性价值旨趣是面向教育现代化未来的一种应然价值取向,体现为以主体性为价值基点、以超越性为价值本质、以批判性为价值目标、以规则性为价值向度。当前,教育现代化的现代性存在以下桎梏:公平与质量协同及优质资源供需的困顿,传统继承颠覆引起的历史断裂危机,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消解,教育生态意识薄弱造成系统发展失衡。为了消解由这些桎梏引起的危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公平与质量协同实现教育共富,坚守牢记过去走向未来的宏阔历史视野,警惕技术工具理性暗含的资本僭越,坚持系统观念协同共建教育生态。教育现代化的现代性尚未完成,是面向未来的现代性,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突破现实,在自我批评和批判中不断更新、超越,只有消解现代性的现实困境,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和教育强国建设才能落地生根。

  • 聚焦育人效能: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23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学校作为教育实施的基本单位,其办学质量评价不仅关乎教育整体质量提升和学校发展,更重要的是关乎学生的发展质量。指向高质量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内在地要求学校办学质量评价聚焦育人效能。本文以国家政策文本为基础,借鉴学术研究成果和具有国际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聚焦育人效能”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评价实施的路径设计,包括构建区校常态化协商的实施机制,开展阶段性目标指引下的过程管理,进行融入评价环节的结果应用。

  • 聚焦育人效能: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学校作为教育实施的基本单位,其办学质量评价不仅关乎教育整体质量提升和学校发展,更重要的是关乎学生的发展质量。指向高质量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内在地要求学校办学质量评价聚焦育人效能。本文以国家政策文本为基础,借鉴学术研究成果和具有国际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聚焦育人效能”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评价实施的路径设计,包括构建区校常态化协商的实施机制,开展阶段性目标指引下的过程管理,进行融入评价环节的结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