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发布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与提出“文学革命”几乎同时,胡适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诸子学研究上。在钻研中国古代典籍的过程中, 胡适注意到文法分析可以当作一种考证方法使用;而为了从中国本土思想资源中发掘现代化的内在动力,他的博 士论文以先秦诸子之逻辑方法的发展为核心议题:这些问题意识都进一步启发、促成了他关于新文学中的文法、逻 辑等方面的观念。胡适的“言之有物”事实上侧重于思想方面,而他也尤为关注新诗的说理之维。但对明晰、贯通的 过度追求,也导致其创作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4-16
摘要:法律解释作为法学中最富争议的概念之一,通常被认为其争议性来自于“解释”部分。然而,如果忽视法律解释中的“法律”部分,就无法整体性的理解法律解释的争议性。由于法律解释通常是成文法解释的另一种称呼,因此法律解释的主要对象就是制定法,并且制定法的意义是由语言及其文义来决定的。通常认为法律解释的必要性来自于语言上的问题,然而这会摧毁制定法的意义,因此必须重新思考法律解释的必要性,这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法律对官员和民众提供了不同的指引,另一个是法律的连续性和权威性之间如何保持一致。由于所有类型的法律都会面对这两个问题,因此法律解释同时也会涉及判例法和习惯法。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4-11
摘要:法律解释作为法学中最富争议的概念之一,通常被认为其争议性来自于“解释”部分。然而,如果忽视法律解释中的“法律”部分,就无法整体性的理解法律解释的争议性。由于法律解释通常是成文法解释的另一种称呼,因此法律解释的主要对象就是制定法,并且制定法的意义是由语言及其文义来决定的。通常认为法律解释的必要性来自于语言上的问题,然而这会摧毁制定法的意义,因此必须重新思考法律解释的必要性,这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法律对官员和民众提供了不同的指引,另一个是法律的连续性和权威性之间如何保持一致。由于所有类型的法律都会面对这两个问题,因此法律解释同时也会涉及判例法和习惯法。
分类: 法学 >> 法律史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近出土文献表明,虽然口头传播在西周传播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以成文的形式传播法律等重要政令信息的做法已经出现。随着春秋时期血缘宗法为基础的政治秩序渐趋瓦解,代表地缘行政管理关系的郡县制逐渐成为列国政治的主流,口头传播流动发散的特质已无法适应各国空间扩张的内在需求。“铸刑书”事件正好发生于中国古代国家治理形态转变的这一关键时期,它通过媒介形态的转向来服务列国中央集权的目标,集中体现了周秦之际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与聚合,因而也成为中国媒介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自三代以来的以口语为中心的时间偏向型媒介逐渐让位于空间偏向型媒介,从此空间扩张成为列国政治的主题,一个全新的专制帝国时代即将来临。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典文献学 发布时间: 2025-03-13 合作期刊: 《东吴学术》
摘要:明清时期应文学教育与科举考试之需,出现了多种注释虚字、辨析其用法的“辨字”类文献。清代王鸣昌《辩字诀》因具备贴合起承转合之行文,而为唐彪《读书作文谱》等习文读本所吸收,并借助唐氏之书传入日本,成为明治日本文法书的重要材源,又在“文典”编写模式下与西洋语法学、修辞学相遭遇。随着日本“汉文典”在清末被引入中国,传统“辨字”法与西洋“品词”法作为两种不同的资源被运用在国文教科书与文法读物的编写中。通过考察《读书作文谱》及清代辨字书相关内容的文本传衍,可探讨中国古代基于字类辨析的文法论价值,并呈现汉语文法的中日流通及其意义。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字学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汉语兼具“文”与“言”的双重属性,与以“言”为主的印欧语相区别。语法与逻辑的同根同源使印欧语在理论表述中陷入了概念与经验的争执,而汉语贯通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特质使汉语表述本身即构成一种方法。作为“道”之文的载体,中国早期记录及其文法结构提供了关键信息,甲骨卜辞的体例制式为“易”类文献的结构提供了可追溯的原型,也为探索“论出于易”对汉语诗学功能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线索。其中,干支配伍的宇宙纪日为“以时系事”的话语表述提供了超线性时空结构;“正反对贞”以对言的形式表现语义的动态平衡与赋形必变的道理;“主题+阐释”的体例结构以逐层累积的文本层次为断言的疑难提供了积极的方案。汉语文法能够在表述判断的同时保持对“变”的关切,这为建构既能规范描述艺术经验又能直面人类自身处境的理论话语提供了时代价值。
分类: 艺术学 >> 设计艺术学 发布时间: 2025-01-15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天工开物》是一部具有卓越学术价值和广泛影响的古籍,记录了古代科技和工艺的珍贵智慧。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天工开物》的古代智慧,并探索其在当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通过剖析《天工开物》中的插图,运用KJ法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并应用形状文法进行深入解析和创新衍生,成功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设计元素。本研究将古代智慧融入现代设计,提出了《天工开物》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新路径,旨在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同时为古籍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新的学术视角和创新途径。本研究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促进学术研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社会学知识的发展史不仅是这门学科得以延续存在的见证史,也是这门学科话语表达走向成熟的规范史。通过对社会学知识生产传统进行考察发现,该学科所生产的知识潜藏着“如何言说以及怎么言说”的文法修辞表达技巧,即学科知识生产仍没有离开语言表达和观点呈现过程中所运用到的修辞理念。具体而言,社会学知识生产传统里的文法修辞理念,主要通过修辞表达模式和修辞具象策略两种形式得以呈现出来。其中,修辞表达模式主要侧重知识生产所欲达到的“最佳说服抑或论证方式是什么”而进行的整体谋划;修辞具象策略则关联到局部表述所欲采取的表现手法进而谋划的细节构思。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修辞表达模式和修辞具象策略已成为社会学家在知识生产过程中的潜在表达理念,其对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甚至整个社会学学科发展都具有特定的经验参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