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28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共享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乡村振兴对推动共同富裕、解决我国城乡、区域、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及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二者在目标、使命、原则、路径方面具有一致性,存在着内在机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做大做好共同富裕“蛋糕”提供坚实基础、优美环境、精神支柱、政治保障和根本。在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路径中,党的领导是保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实现的有效衔接机制的构建是基础,打通城乡要素市场壁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支撑,破解“卡脖子”难题是前提,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品质是关键。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能够有效推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共同富裕的实现。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论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外国文学》
摘要: “文化爆炸”是洛特曼后期文化符号学的重要概念。围绕这一学术关键词形成的文化爆炸论是他学术生涯最后十年的思想结晶,是他文化符号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与爆炸》和《文化的不可预见机制》是洛特曼有关文化爆炸论的代表作,由它们引发的相关讨论已成为国际洛特曼学和文化学的新热点,也是我国洛特曼学亟待填补的研究空白。文化爆炸论含纳诸多重要的文化议题,其中包括文化爆炸与历史进程的关系、渐进与爆炸的关系、文化爆炸的不可预见机制等,这些问题极富学术和思想价值,对处于文化巨变中的当下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27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分类推动宅基地无偿分配逐步向城乡统一有偿使用制度转变,构建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的渐进市场化路径。一级市场上宅基地有偿使用的渐进市场化方式为:存量宅基地超占有偿→存量宅基地全部有偿;增量宅基地集体内部全部有偿→增量宅基地跨集体有偿使用,最终过渡到城乡统一的住宅用地一级市场有偿使用。二级市场上宅基地有偿使用的渐进市场化方式为:丰富宅基地使用权债权型有偿使用方式;宅基地使用权物权型“跨集体”有偿使用;城乡统一的住宅用地二级市场有偿使用。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提出的民族创新理念,是新时代民族教育的前进目标与工作标准。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息息相关,运用渐进决策模式对其梳理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识别民族发展的潜在风险,设立民族教育司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萌发阶段;二是明确民族意涵,将共同体意识嵌入各级各类教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阶段;三是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政策为主体,语言文字、教材管理、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政策为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阶段。其演变逻辑是在原有民族教育政策上逐渐明确政策目标,构建包含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中华民族教育政策体系,形成多方联动的嵌入式政策执行机制。这种渐进式政策制定模式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与现有的教育成果,同时也存在权责分散、执行不到位的可能。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0-21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1990—2021年29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对我国试点城市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建设数字基础设施能显著促进试点城市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高,且“宽带中国”战略对中东部试点城市对外贸易竞争力增长有更加显著性的促进作用,第三产业主导的试点城市比第二产业主导的城市对外贸易竞争力增长效果更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利于完善我国数字基础设施,促进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
分类: 统计学 >> 统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2024年9月13日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发布,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正值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十年过渡期结束之际。本文构建精算模型测算过渡期结束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财政责任的影响,研究发现:(1)假定过渡期未结束,2025一2050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累计财政责任为106.24万亿元;(2)当过渡期结束,养老金待遇计发执行新办法,如果补齐全额供款单位退休人员职业年金单位缴费或做实全额供款单位所有参保人员职业年金单位缴费,累计财政责任为64.97万亿~74.32万亿元,相较于过渡期未结束情形,累计财政责任下降30.05%~38.85%;(3)进一步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相较于前一情形,若男性和女性分别于63岁和58岁退休,累计财政责任下降19.29%~23.66%,若男性和女性分别于66岁和61岁退休,累计财政责任下降26.81%~32.86%。综上,过渡期结束会大幅度减轻财政责任,且进一步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可以显著减轻政府负担。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安全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历经30年的发展,成绩斐然,但也引发了开放引致国家金融安全风险的担忧。应从“状态”和“能力”两个方面认识金融安全,并从资本市场开放的历程和现状出发,对资本市场开放与中国金融安全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统筹开放与安全,既要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坚持稳步、有序、审慎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对外开放,使开放水平与自身金融安全能力相匹配,又要以资本市场高质量开放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以强化货币主权安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市场参与主体结构以维护金融市场安全,促进金融安全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基于信息加工理论以及“信息→认知→行动”框架,探索并验证了高管危机警觉性与组织二元创新策略间(渐进式创新和突变式创新)的内在机制与路径模型,即组织响应和组织自省的双中介效应。文章基于218家企业调研数据,所采用的层次回归、结构方程建模和Bootstrapping等方法的检验结果显示,高管危机警觉性正向影响组织渐进式创新和突变式创新;高管危机警觉性通过组织响应影响渐进式创新,通过组织自省影响突变式创新。研究结论为企业在危机下实现绿色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启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留住农村劳动力对于乡村振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为留住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为准自然试验,基于2012一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电商进村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①电商进村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显著降低了约1.4%,在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②机制分析表明,电商进村主要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工作、改善农村生活质量3个途径减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③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务工地域层面,电商进村主要减少了农村劳动力县外外出务工,对县内外出务工的影响较小;在资源票赋层面,电商进村主要减少了受教育程度较高和家庭净资产较高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受教育程度较低和家庭净资产较低的农村劳动力的影响较小。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5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2010—2021年中国西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融合示范县、示范园和先导区试点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与中介效应方法,实证分析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对西部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乡村产业融合显著提升西部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韧性,提升水平约1.5%,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乡村产业融合提升县域经济韧性的两个重要渠道,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政策效应更为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乡村产业融合对西南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韧性提升的政策效应更加明显;分维度分析显示,乡村产业融合主要从抵抗能力、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等3个维度对县域经济韧性发挥积极作用,在恢复能力维度作用还不显著。据此,建议西部民族地区增设县域产业园区,构建全产业链;提高经营主体劳动效率,优化乡村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风险管理意识,推广农业技术。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对于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明确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高,本文基于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47家企业在2013—2022年的相关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探讨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对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其一,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对于企业创新有正相关影响;其二,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其三,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这对于运用好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引导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双重背景下,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否有效缩小农户消费差距成为函待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2~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农户家庭数据,围绕“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三项典型数字经济政策实施情况,构建多时点多政策的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乡村数字基建对农户消费差距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数字基建能够缩小农户消费差距,在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其中,“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试点的单一政策效应均为显著负相关,两者相比,“智慧城市”试点的单一政策效应更加显著。电商进村政策的单一政策效应和三项政策的协同效应均显著正相关,“智慧城市”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协同效应弱化了电商进村政策对农户消费差距的加剧作用。进一步对比两项政策的协同效应发现,“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组合强化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政策效应。“宽带中国”政策和“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均抑制了电商进村政策对农户消费差异的效应。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信贷约束缓解效应、生计策略优化效应和市场接入改善效应三重作用机制影响农户消费差距。同时,农户受教育程度对乡村数字基建缩小农户消费差距呈现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关系。在贫困县和中西部地区,乡村数字基建具有包容性增长的特性,且不受“精英俘获”现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