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浅析黑数治理路径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07-01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犯罪黑数一般是指已经发生但未被纳入官方统计的犯罪数量,具有成因复杂、测量困难等特点,对社会和谐稳定及民众安全感构成重大威胁。犯罪黑数的成因可从犯罪原因、犯罪控制、传统文化等宏观层面进行探查,也可从办案机关、被害人或知情人、犯罪行为特点、法律适用等微观层面进行分析。犯罪黑数的治理应遵循惩防结合、人权保障和综合治理原则,从主体、机制、方法三个维度进行体系化研究。

  • 阶层论体系本土化之尝试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2-03

    摘要:欲实现中国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可尝试本土化阶层犯罪论体系。犯罪论可以区分为犯罪设定论和犯罪成立论。主体方面要素、主观方面要素、客观方面要素的次序是设定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的次序。四要件理论、德国阶层犯罪(成立)论均存在缺陷,更契合中国《刑法》的犯罪成立论是形式违法、实质违法、责任三阶层。犯罪是对行为、行为人的刑法评价。形式违法是指行为违反刑法(禁令或命令)的性质。实质违法是指行为的危害达到入罪程度的性质。责任是对行为人的刑事谴责。行为人因其具有形式违法、实质违法的行为而遭受刑事谴责即负刑事责任时,成立犯罪。形式违法、实质违法、责任三阶层有中国《刑法》的条文根据和哲学根据,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同行评议状态: 已评议
  • 暗网毒品的治理困境及对策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06-27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暗网中的毒品犯罪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其交易过程高度隐匿而追踪困难;交易平台再生力强而难以根除;产业链遍布全球,不同国家之间在管辖权立法、金融和物流监管政策等方面不统一。面对暗网毒品犯罪的席卷之势与治理困境,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加强技术研发,在法制和技术层面强化对暗网毒品犯罪的预防;通过加强对暗网交易、支付结算、货运寄递等环节的监管以及传统侦查手段的运用,对暗网毒品犯罪实施有力打击,从预防和控制两个方面实现双链条治理。

  • 从前科消灭制度到轻微记录封存制度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04

    摘要:我国犯罪结构呈现出轻罪案件占比与轻刑适用率双上升,刑法的积极预防理念以及轻罪犯罪圈的扩张,标志着我国轻罪时代不再遥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解决轻微犯罪附随后果异化的问题提供指引。本文以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与前科消灭制度比较为切入,探讨了前科消灭制度为何难以构建,以及轻微犯罪的治理为什么选择了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同时比较考察域外主要国家相关制度,从范围界定、条件限定及程序设计提出构建我国轻微犯罪封存消灭制度的若干构想。

    同行评议状态: 评论中 评论中 评论中
  • 轻微记录封存制度构建论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摘要:构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因应轻微犯罪治理时代需求,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旨在通过阻却犯罪记录的获得,进而阻却其被“使用”后可能引发的来自规范层面和非规范层面的双重不利后果。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虽为我国构建这一制度提供了现实基础与本土经验,但其本质上属于不彻底的封存模式。鉴于犯罪记录兼具公共与个人的双重信息属性,我国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构建的基本模式应采取“从相对封存到彻底封存”的二阶段模式。对于相对封存模式,主要基于罪犯对其犯罪记录享有的个人信息权益,通过限制犯罪记录的查询权限与公开途径,旨在“淡化前科”,并弱化犯罪记录的非规范性评价,从而降低罪犯复归社会的阻力。对于彻底封存模式,旨在帮助轻微犯罪者彻底地恢复其正常的法律地位,同时阻断犯罪记录的非规范性评价,以此助益其实现完全的再社会化。

  • 行贿惩处为何“严而不厉”:以1995一2022年裁判文书为研究样本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3-14

    摘要:市场化程度对腐败类型有显著影响,市场经济的崛起加强了官员与企业、个人之间的互动,为受贿、行贿等行为提供了更多机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腐败类型经历了从自体型腐败向交易型腐败的结构性转变,对行贿犯罪的惩处也呈现从“严打”到“严而不厉”的政策变化。本文对中国1995—2022年行贿犯罪的227份刑事一审裁判文书进行编码,并建立典型案例库,结合访谈资料,从行贿犯罪的主体、对象、量刑等方面构建了近30年中国行贿犯罪的基本情况和整体性特征。同时,结合俘获理论进一步探讨了行贿犯罪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呈现显著的差异性特征。研究认为,1995一2003年,由于法治体系尚未完善,执法也相对不严苛,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滋生了行贿犯罪。2004一2012年,中国的经济腾飞创造了更多商机,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和压力,促使官员和企业更积极地采取行贿手段来保持他们的地位和利益。2013一2022年,党和国家开展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通过完善反腐败规范体系建设加大腐败治理力度,减少了行贿的机会。

  • 有组织的共犯归责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8-22 合作期刊: 《法学家》

    摘要:有组织犯罪是复杂且特殊的共同犯罪类型。区分制与单一制难以合理应对有组织犯罪的归责问题,根源在于二者对有组织犯罪中构成要件实现方式的理解偏差。有组织犯罪下的构成要件由组织体作为一个整体所塑造,个人归责根据在于对组织体作为“危险源”的风险管辖义务的不履行。据此,有组织犯罪的共犯归责应以“整体还原论”为分析框架:在整体论层面,应在“秩序说” 基础上形成聚焦组织利益与组织规约的判断规则;在还原论层面,应合理界定各级组织成员的风险管辖范围,判断其在客观上是否履行了风险管辖义务,并对首要分子与其他组织成员的“故意”内涵作区别化认定。

  • 档案刑罚的实证检视与立法回应——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14份文书的分析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6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作为档案安全刑法保障的“最后防线”,档案犯罪刑罚具有遏制和预防犯罪的重要功 能。考察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 14份档案犯罪裁判文书发现,档案犯罪刑罚总体呈现犯罪追诉率 低、适用罪名集中、量刑畸轻、缓刑比例大、犯罪人再犯率高等特征,难以有效惩戒和预防档案犯 罪行为。究其主要缘由,既有档案犯罪刑罚种类单一的因素,也有档案犯罪量刑标准宽泛等原因。 建议通过立法增设档案犯罪财产刑和资格刑、统一档案犯罪量刑标准、规范档案犯罪缓刑适用等 方式,提升档案犯罪刑罚质效。

  • 有组织涉案财产处置问题研究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12 合作期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有组织犯罪涉案财产处置是有组织犯罪预防和治理的应有之义。目前,我国有组织犯罪涉案财产处置存在调查取证有瑕疵、审查流于形式、论证说理不足、处置方式不规范以及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易受损等问题。究其原因,立法上表现为全面调查规则不尽周全、部分财产追缴范围不明确、各机关相互制约条款不足;司法运行上体现为涉案财产调查取证难度大、证明涉案财产权属证据欠缺、对涉案财产缺乏相对独立的庭审环节以及利害关系人程序参与度不高;法律监督方面反映出检察机关监督不力和社会监督受限。基于此,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完善涉案财产处置现行立法;二是规范涉案财产处置司法程序;三是优化涉案财产处置的监督方式。

  • 轻罪时代处遇模式的重构与完善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7-12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轻罪时代来临,对犯罪处遇的理念与模式都提出了新要求。因应时代变迁,须确立人本化、类型化、一体化、社会化的犯罪处遇理念。应以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监禁化、程序简便化及执行宽和化为导向,完善轻罪处遇。轻罪时代不能忽视重罪治理,应在平衡刑事法的社会保护与人权保障双重机能前提下,优化重罪处遇。此外,还需进一步健全犯罪处遇的配套机制,包括犯罪人的人格调查制度、行刑衔接机制以及前科制度等。

  • 元宇宙视域下链游案件的侦查难点及应对

    分类: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近年来,元宇宙链游犯罪在黑灰产业领域高发、频发,给我国金融秩序的安全与稳定带来了新风险,主要包括洗钱风险、传销风险、非法集资风险、赌博类风险等。从司法实践出发,元宇宙链游犯罪的侦查难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犯罪发现难、证据查控难、资金追溯难、侦查协作难。为有效打击该类犯罪,公安机关应建立链游犯罪预警算法模型、规范取证模式、运用图计算模型追溯资金流向、完善协作机制,提升打击元宇宙链游犯罪的应对能力。

  • 记录封存的诉讼效力:实践争议、深层根源与应对之策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河北法学》

    摘要:囿于立法的模糊规定,既有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中,被封存犯罪记录的诉讼效力问题,争议持续不断,集中体现在累犯认定的争议、毒品再犯的“类案不类判”、“减半入罪”的认定分歧、径行逮捕的适用盲区以及刑事和解的条件存疑等方面。其深层次根源则在于,我国长期对犯罪记录封存和前科消灭混淆理解和运用,犯罪记录封存效力和再犯可能性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未能理顺,以及犯罪记录封存后解封程序不够完善等。为应对上述实践乱象和理论争议,应当统一实体法和程序法当中关于“犯罪记录”的一致表达,厘清封存效力与再犯可能性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犯罪记录封存的解封与诉讼效力的恢复,对两种犯罪记录封存诉讼效力中是否成立一般累犯、特别累犯、毒品再犯,以及是否可以“减半入罪”、是否适用径行逮捕和刑事和解等问题进行区别讨论。借助“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所带来的研究热潮,对既有制度遗留的诉讼效力问题,也应一并讨论和解决。

  • 轻罪治理体系的制度构建研究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2-25

    摘要:轻罪治理体系中,违法犯罪“二元制裁体制”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概念和定义,刑法典的“单轨制”立法模式,符合我国当下的国情,皆应予以延续。通过对外国刑法犯罪分层的起源和理论依据的研究,得出我国刑法中没必要明确规定轻重罪的划分,轻罪治理主要体现在诉讼程序和刑罚执行两个方面。轻罪的刑事政策以“轻轻”政策为导向,理当通过完善轻罪的划分、审理程序、程序出罪出刑制度、刑罚非监禁化制度、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等,完善轻罪治理体系的具体制度。我国刑法立法的未来发展与轻罪治理体系的构建,应以健全完善当前轻罪治理具体制度为基础,并与其他部门法的体系化、法典化发展相协调,划清治理边界的同时又可相互衔接,顺应社会时代发展的规律和治理犯罪的需要。

  • 小区内性侵未成年人防治研究——以S省C市为分析样本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06-27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小区是未成年人成长生活的重要场所,小区法治环境的形成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通过分析S省C市发生在小区内的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发现,其案件来源主要为父母报案。在未考虑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犯罪黑数的情况下,统计数据反映出的犯罪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小区内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因犯罪对象特殊、犯罪发生区域特定,在被害人、作案人、作案地点、作案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特征。小区内有利于犯罪实施的外部条件和被害人较强的被害性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导致了性侵犯罪的发生。情境犯罪预防理论因其对犯罪情境的关注及主动预防的姿态,与小区内性侵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具有较强的契合性。从情境犯罪预防理论视角出发构建该类犯罪防控体系,主要应从增加犯罪难度、提高犯罪风险、减少犯罪刺激三个方面入手。

  • 操纵体育赛事的刑事治理研究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政法论坛》

    摘要:操纵体育赛事的刑事治理具有复杂性,其在现有立法体系中主要涉及对作为手段行为之贿赂犯罪和对作为目的行为之赌博犯罪的治理。在治理全球化背景下,体育法对操纵体育赛事进行概括式描述的短板需要通过刑事立法进行补足。贿赂罪名体系司法适用的严重失衡现状、反腐改革背景下治理政策的趋严、贿赂罪名自我优化的局限,以及赌博罪名适用的契合性低弱、赌博罪名对治理周延化诉求的偏离,对操纵体育赛事行为独立设罪提出了要求。操纵体育赛事罪宜采用简单罪状,对危害行为采取抽象性描述,明确故意罪过、设置犯罪目的,在将成立条件设置为情节犯的同时,须配置较轻的法定刑。操纵体育赛事的刑事治理要以操纵体育赛事罪为治理重点,同时要兼顾对贿赂犯罪和赌博犯罪的治理。

  • 跨境网络洗钱的刑法治理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1-19

    摘要:目前我国跨境网络洗钱犯罪治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信息共享不畅、技术手段不足和缺乏有力监管等方面。通过运用环境犯罪学理论,具体包括日常行为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和防卫空间理论,分析跨境网络洗钱的犯罪理论诱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反跨境网络洗钱犯罪治理机制的建议,包括前端预防和后端惩治两大犯罪治理机制,旨在通过技术、立法、监管和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实现有效预防和打击跨境网络洗钱犯罪的治理目标。

    同行评议状态: 评论中 评论中 评论中
  • 数据安全的法律保护立场与刑法回应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8-13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时代“数据安全”概念的确立是多元价值维度参与的结果。数据安全和数据效率共同服务于数据 发展的整体目标。前置法中数据安全的动态性、局限性和相对性等特征决定了数据安全法益刑法保护的谦抑性。 数据安全的前置法律立场是我国刑事司法治理思路的基本遵循。然而我国刑事司法实践未能完全契合国家数据发 展的整体导向,在一些新型数据不正当竞争案件中存在选择性执法、入罪说理薄弱、罪名选择困惑等问题。刑事司 法对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过度介入推高了企业的合规成本,可能损害产业的竞争活力,在规范层面也存在可检讨 之处。刑事司法应当回归数据安全法律保护的本源,坚持以包容审慎为导向的数据犯罪刑事政策,并在法秩序一体 化立场的指导下,处置好数据犯罪违法性的依附性与独立性的关系,给予数据安全犯罪有效的出罪空间。

  • 清代监狱人犯的再问题研究

    分类: 历史学 发布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兰台世界》

    摘要:清代监狱中,人犯的再犯罪活动屡见不鲜,人犯与人犯之间,人犯与禁卒之间,人犯与监外人员之间,随时都可能发生。人犯再犯罪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有因为肢体碰撞、言语冲突等细故导致的暴力冲突,有因为债务争执而发生的斗殴误杀,有牢头狱霸因为敲诈勒索其他人犯而发生的人身伤害,亦有狱吏与人犯狼狈为奸、沆瀣一气的图财害命,等等不一。鉴于此,针对人犯、禁卒和管狱官、有狱官等,清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定和规章制度等,以便能够预防和减少人犯的再犯罪问题,但实际效果并不乐观。

  • 帮信罪“择一重罪处断”条款的适用分歧与理论辨正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学术交流》

    摘要:当前理论界围绕帮信罪法律性质等问题作出的教义学努力未能有效限定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的处罚范围。通过对帮信罪设立前后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的规制路径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共犯规制路径与正犯规制路径的盘根交错给帮信罪“择一重罪处断”条款留下了广阔适用空间,能够在犯罪竞合层面为限定帮信罪的处罚范围提供规范出路。当前司法实践针对帮信罪“择一重罪处断”条款存在竞合形态、竞合方式、竞合对象等多方面适用分歧,从想象竞合与法条竞合的区分标准、行为评价一致性的基本要求以及罪刑均衡原则的双重目标出发,应当认为本款规定系想象竞合的提示规定,并且能够与其他犯罪竞合的仅限于前两款构成帮信罪的行为,且不应将所竞合的其他犯罪限制解释为“其他法定刑更重的犯罪”。

  • 论帮助信息网络活动罪的行为性质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立足纯粹理论视角,对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行为性质的研究,呈现出曲解实践现状,忽略实践价值,欠缺理论共识等诸多缺陷。为构建符合犯罪治理需求的刑事立法,应回归“实践导向”的研究视角,从网络与现实生活融合的真实场景出发,针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引发的正犯行为缺位、犯罪共同性消解、帮助行为社会危害性增强等问题和挑战,应先将“正犯行为共犯化”,再回归正犯立场,承认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行为性质的独立性,实现刑法对帮助行为的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