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1-05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漆澜,200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2007年攻读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艺术当代》杂志策划,生活、工作于上海。漆澜曾弃画从文,在多媒体、新科技及其机械审美引领潮流的时代,绘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轻视,而在此大潮中漆澜重回艺术,以怀疑的姿态重新面对绘画。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1 合作期刊: 《江海学刊》
摘要:牟宗三的“智的直觉”引发了学界大量争议,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智的直觉”这一概念是借鉴西方近代哲学的产物,并非中国哲学自身的传统。 借助唯识学的理论体系可以证明,牟宗三的“智的直觉”正是中国哲学形而上学中最核心的概念。 唯识学的“瑜伽现量”这一概念可以证明,早在西方哲学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哲学已经开始讨论“智的直觉”的问题。 建立在“智的直觉”之上的解脱论必然要求将建立在知性之上的西方哲学视为“想”的结果,这正是牟宗三重视海德格尔的康德阐释的原因。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作为20世纪初法国最著名的哲学家,柏格森反对机械论和目的论对视觉的定义和规范,通过时间(绵延)-空间(广延)、质-量、异质-同质、连续-间断、记忆-物质、膨胀-收缩、直觉(具身体验)-理智(抽象观念)、运动-封闭等一系列二元对立的范畴,挑战和批判了视觉中心主义模式和时间的空间化观念。柏格森的反透视主义的视觉理论主要基建于他的生命观和身体观之上,强调视觉和身体、视觉与直觉感知关系的重要性,从而推动了更广泛的时间和具身性感知体验的讨论。他将视觉对世界的印象和知觉命名为“快照”,这不仅与现代摄影机的功能相似,也与哲学的抽象化指向同步。这一系列的关联性,使柏格森的视觉理论既对梅洛-庞蒂和德勒兹的美学和视觉理论产生影响,而且促进了立体主义以及未来主义现代文艺作品的风格转换,也对当下的视觉文化和视觉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8-26 合作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作为一位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关键性人物 , 朱光潜对20世纪中国意象理论的 现代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努力以一种学科化 、 系统化的阐释态度探讨意象生成机制的 基本样貌 , 将意象理论研究推上了学理化的正轨。 他以学科化的话语对“ 意象 ”概念的内 涵及其基本特征进行了定义 , 又针对意象生成的心理基础展开分析 , 并且围绕“ 心 灵综合 能力” 和“ 直觉” 问题进行细致阐述。 有必要从历史和理论两个维度对他所做贡献和其 自 身局限进行分析 , 从而为中国当代美学研究提供历史参考和思想借鉴。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史 发布时间: 2025-04-26
摘要:在全球化语境下,构建中国特色的创造力理论需要激活传统文论资源。区别于西方心理学取向的创造力研究,《文心雕龙·神思》通过“天人合一”的本体论框架,以直觉思维与意象运思为认知特质,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本土特征的创造性思维范式。本研究运用教育哲学阐释,揭示了“神思”的关键准备是通过“虚静”来实现“志气”对于内在之“神”的滋养,以及通过与内在深层自我的贯通来实现以“辞令”为主的审美超越,获得“思一意一言”的统一。在此基础上,个体的内在之“神”逐渐与外物融为一体,实现“主客一体”的状态,从而将个体引向“神与物游”的精神境界,达到“神思”的入境状态。这种以气韵涵养为根基、以意象运思为特征的创造模式,为当代教育突破工具理性桔提供了传统智慧,其强调了人文创造思维的持续与稳定性特征并拓展了人文创造的深刻性内涵。本研究也为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提供了教育哲学层面的方法论参照。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近年来,广西北海市涠洲岛民宿的数量逐渐增多,随着消费者需求趋于多元化,游客对涠洲岛民宿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游客需求是当下涠洲岛民宿行业发展的战略重心。本文以民宿服务质量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构建有形性、移情性、响应性、便利性、可靠性5个维度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直觉模糊的TOPSIS评价模型,评价涠洲岛主体民宿服务质量,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