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盟“中文+”教育发展动因、现状及路径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0

    摘要:RCEP协定全面生效为东盟“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发展提供新动能。研究分析了东盟“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发展的动因、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从东盟“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治理、专业建设、评价体系构建、国别化发展、“双师型”师资队伍、数字化转型提出发展路径。

  • 保障和赋能并重,促进灵活就业人员高质量就业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4-10-11

    摘要:灵活就业在劳动力市场“去劳动关系化”现象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迅速发展。通过对2021年中国民生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灵活就业提供了大量的过渡性岗位,是解决困难群体就业、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但促进灵活就业人员高质量就业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灵活就业人员就业质量偏低、就业满意度低,存在收入下滑风险大、劳动时间长、社会保障水平低等突出问题;二是灵活就业人员生活满意度低,高学历的青年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和生活满意度也偏低。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到灵活就业人员正面临着高风险和低收益的双重挑战,要坚持保障和赋能并重,促进灵活就业人员高质量就业,通过强化制度保障,发挥好灵活就业拉动就业发展的作用,同时帮助灵活就业人员创新创业、提升职业技能。

  • 东南亚行业中文教育现状、特点及发展策略研究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国际中文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6-06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行业中文教育在服务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东南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区域,该地区的行业中文教育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东南亚行业中文教育的显著特点表现为培养机构呈现校际、校企、政校企三种联动模式,中方协助推动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具有国别差异性特点,授课内容与方式紧贴社会需求;然而,该区域行业中文教育存在校企联动模式落实困难、双师型师资欠缺、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行业需求等问题。中方应协同东南亚各国打通政府、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渠道,构建行业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联动模式;拓宽行业中文双师型师资来源渠道,协同制定双师型师资专业能力标准;共建共享行业中文教育资源,应用人工智能助力行业中文数字教学资源的研发;制定行业中文课程参考标准。

  • 澜湄合作国“中文+”数字化教育发展研究——基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视角

    分类: 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5-23 合作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澜湄合作国家交流日益加强。当前面向国际中文教育区域化、数字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需求,以数字化赋能“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成为发展趋势。研究分析澜湄合作国“中文+职业技能”数字化教育的政策环境与具体实践,探讨各成员国的政策选择与经验模式。为实现澜湄合作国“中文+职业技能”数字化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后须以数字化转型发展为引擎,搭建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和平台;以国别化市场需求为引领,创建中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范式;以本土化人才培养为目标,共建“政—企—行—校”多方合作新模式;以多元化专业协作为支撑,构建产教结合与“双师”培养新格局,为推进“中文教育共同体”建设谋局拓远。

  • 数字化经营何以促进农民增收?——基于全国返乡创业企业的调查数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3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基于2019年全国返乡创业企业调查数据,采用重聚影响函数回归方法(RIF)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返乡创业企业数字化经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数字化经营提高了农民收入,且对低收入农民群体的增收效应显著大于高收入农民群体。第二,相较于东部地区,数字化经营对中西部地区农民的增收效应更显著;相较于第一、第二产业,数字化经营对第三产业的农民增收效应更显著;相较于价值型返乡创业,生存型和发展型返乡创业的数字化经营对农民增收效应更显著。第三,返乡创业企业借助数字化经营手段,加大受雇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了农民职业素养,进而实现了农民增收,而技术赋能提升了企业数字化经营对农民的增收效应。因此,加强返乡创业企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大农民数字技术的培训力度,有利于返乡创业企业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效应。

  • 我国养老服务技能人才等级制度: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摘要:本摘要聚焦我国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系统阐述其在实践中面临的困境与优化路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服务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应对老龄化的关键。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虽在推动人才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等级认定标准科学性不足、评价机制协同性差、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等级认定标准难以匹配智慧养老等新兴服务需求,评价主体间缺乏统一规范,技能等级与待遇、职业发展关联度低,制约了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借鉴德国双元制、日本介护福祉士认证等国际先进经验,从完善标准体系、创新评价机制、健全激励保障等维度提出优化策略,旨在构建科学高效的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评价与发展体系,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撑 。

  • 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下我国终身培训政策量化评价及优化研究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是提升我国劳动者素质,实现我国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的重要政策基础。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选取我国国家层面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在构建政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PMC指数评价模型,通过量化评价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研究表明:我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整体处于较高质量水平,但激励机制有待完善;覆盖群体还需扩大;可持续性有待加强。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政策优化建议:完善制度设计,构建多元协同的政策激励机制;拓宽服务边界,打造普适包容的政策覆盖体系;强化长效机制,筑牢政策运行的可持续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