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专业的行使研究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3-14

    摘要:[摘要]专业自主权是教师应然享有和法定享有的权利,是教育实践中的权责统一体。然而,教师在行使权利时,容易因外部依赖、能力差异和现实无力感,出现不想用、不会用和不愿用的问题。教育家精神作为广大教师修身立业的“航行图”,架构起对教师专业自主权的价值引领与行为规范。在此导向下,专业自主权行使能够获得自由与责任平衡的规范价值、信念与信心稳固的支撑价值以及理想与实践融合的导向价值。为此,需要进一步树立教育理想,激活教师内在动能;强化专业素养,提升教师自主能力;营造支持氛围,增强教师的行使意愿,从而保障和提升教师专业自主权行使效能,让教育家精神在教学情境中具身化。

  • “性”侵权责任认定与精神损害赔偿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人权》

    摘要:我国民事立法层面尚未做好将 “性自主权” 明确列入一般人格权范畴的理论准备。在处理日益增多的 “性自主权”侵权纠纷中,法院在审判过程中确认“性自主权”的权利属性时出现了司法偏差。这就需要从 “性自主权” 概念和属性的法理辨析中明确其人格权本质,从法教义学角度实现 “性自主权” 一般人格权抑或其他人格权益的权利证成,进而为法院“据法裁判”提供理论依托。通过对“性自主权”侵权情形的划分和归类,明晰侵犯“性自主权”的构成要件和基本特征;通过梳理民事诉讼以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侵犯“性自主权”的法律规范,明确侵犯“性自主权”,尤其是在刑民交叉案件中的责任认定、救济措施以及存在的规制漏洞。在此基础上,厘清因侵犯“性自主权”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认定机制和赔偿标准。

  • 公共管理中声誉对官员和组织发展的助推效用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摘要:法律和道德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平稳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共同对社会各主体的行为有约束和控制作用,尤其是处在法治社会,利用法律在社会管辖范畴出台了许多相关的行为制约条例,法律这种强制性制度发挥着调节主体行为的基础性作用。但是法律约束的底线较低,且通常是硬性制度安排,弹性和灵活性较为缺乏,而道德则高于法律的约束,并能够渗透到法律所顾及不到的边线地带,道德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整体要求较高,在公共管理领域亦是如此。这里将道德机制中的声誉问题单独进行分析,寻求为何声誉能够作为一种隐性资产和激励约束要素在公共组织和官员之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为何公共部门内部的官员会存在普遍的声誉偏好,以及声誉能够为官员带来哪些独特的优势和好处,如何利用声誉与官员的行为决策、个人需求和职业生涯发展挂钩。沿着一系列的问题进行探析和论述,旨在丰富公共部门的管理工具和手段,降低监督和官员治理成本,引导官员自愿、积极地为公共利益和公共目标努力,从而获得良好的声誉,充分发挥声誉对公共管理的促进和辅助作用。

  • 基层政府发展村庄产业的“经营平台”机制——以X村旅游开发为例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以贵州省 L 县 X 村的旅游开发为例,探讨基层政府发展村庄产业的“经营平台”机制及其逻辑,将“经营平台”机制看作基层政府保持适度自主权的努力。在推动村庄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基层政府集中体制内资源与村庄社会合作,合力将村庄打造为带动各方市场参与的“平台”,并保持平台稳定运行,尽可能提高平台交易量并从中抽取“平台利润”,形成一种“经营平台”的治理机制。这一治理机制使得基层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规避体制−市场−社会三重结构的约束,保持在经济活动中的自主权。“经营平台”是基层政府集中有限资源应对制度约束的结果,它在推动村庄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回应多方诉求,也满足政府自利诉求,但却弱化村庄治理能力,放大经营风险,加重体制负担。

  • 教学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教育与教学研究》

    摘要: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及其相关因素的心理感受和总体评价。在教育强国背景下,探究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提升路径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TALIS2018教师数据,论文采用描述统计、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了教学自主权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教学自主权直接正向预测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在教学自主权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这为教育管理与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路径需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建议适当增加我国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培养和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同时关注教师外部工作环境与个人成长。

  • 强奸罪本质再阐释——妇女意志的两重性及其证明展开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河北法学》

    摘要:强奸罪正在经历平和化演变,构罪门槛降低但司法定罪却更加困难。这是因为当下的违背妇女意志本质论以妇女的主观心理为证明核心,而妇女意志掺杂复杂的心理因素,部分案件甚至不存在反对性关系的妇女意志,这导致在大量非暴力的场合,难以依据客观证据定罪。基于性自由视角,违背妇女意志具有“两重性”,包括性消极自由和性积极自由,二者呈单向推定关系,在犯罪构成中分属不同阶层。根据犯罪构成的证明责任分配功能,只要公诉人证明性行为发生时消极自由受到侵害,即行为人高度限缩了被害人本来的选择空间使其难以脱离性关系,就可以推定不法性存在。此时被告方需提供优势证据证明妇女性积极自由实现以推翻前述推定,否则犯罪成立。该方案不但便利司法证明,还具备理论优势,既能合理设定不法性标准,又能妥善应对“与精神病结婚”“双方醉酒”等疑难案件。

  • 县域婚姻市场与农村青年的相亲实践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2-03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县域婚姻市场是当地婚姻资源分配与协调的重要平台。社会分层导致婚姻市场分化,建立在个人能力和家庭背景基础上的婚姻梯度序列日渐形成,婚恋机会向上层聚集,中层婚姻竞争激烈,下层则婚恋机会渺茫。基于对农村青年春节期间相亲实践的研究表明,现代相亲模式是农村青年应对婚姻困境的策略性实践,“自由恋爱”融进传统相亲制度,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婚恋自主权正在增强。在相亲场域,择偶秩序的理性化和体制身份的壁垒化建构了层级化的“相亲圈”,体制内外农村青年的婚恋选择权及范围呈现出显著差异。在城市情境和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农村青年的相亲约会同物质消费挂钩,经济条件既是男青年参与婚姻市场角逐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其男性气概的最终标准。相亲男女互动交往多遵从传统性别脚本,存在“男财女貌”的文化偏好。农村青年的婚姻嫁娶具有强烈的城市化倾向,县城里的婚房不仅是相亲市场的基本砝码,也是实现个体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 高校不授予学位或撤销学位的法律保留原则司法适用—一兼议《学位法》第37条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11

    摘要:学位制度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之一,学位的授予和撤销不仅属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权利范畴,同时也兼具行政行为的特点,必须通过法律保留原则予以规制。《学位法》第37条不仅规定了撤销学位或不授予学位的学术事由与非学术事由还通过设置兜底条款确保前两款未涵盖的应予撤销学位或不授予学位行为得到规制;但立法的开放性同时会导致立法者意图规制的范围含糊不清,因此必须重申法律保留原则,明确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法定界限。通过在学位撤销或不授予学位过程中加强行政复议、强化法院实质性审查、增设听证程序以及贯彻信赖利益保护原则,构建更加公正、透明、有效的学位管理制度,平衡高校自主权与行政管理权的冲突,保障学位申请人与获得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公民基本权利得到尊重与保护。

  • 数字化时代工作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7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随着传统业务与数字技术的逐渐融合,工作新场景、新业态对员工的数字知识与技能提出更高要求,需要赋予员工工作自主权来提升自身数字素养,以便更好地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但当前的研究对二者的作用路径与机理还缺乏深人的探讨。为此,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探讨了数字化时代员工工作自主权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以及工作重塑的中介作用与包容型领导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化时代员工的工作自主权会对商业模式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工作重塑在工作自主权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包容型领导不仅能够强化数字化时代工作重塑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而且能够强化工作自主权通过工作重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效应。因此,在数字化时代,企业管理者应给予员工一定的工作自主权,为他们的工作重塑行为提供必要的数字化资源支持,同时采取包容型的领导风格,缓解员工因数字化新工作要求带来的压力与疲惫,使其有意愿与精力投身于商业模式创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