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1
摘要:【摘要】面对风险社会的扰动与冲击,聚焦社区系统的内生优势与外溢风险,通过韧性治理增强社区依恋是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基于新内生发展理论与韧性治理理论嵌套,构建韧性赋能社区依恋的耦合韧性系统(CRS)理论框架,探讨内生型、外源型韧性的内外耦合对社区依恋的影响,研判社区场域内的韧性治理运行逻辑。研究发现:外源型和内生型韧性均对社区依恋具有正向影响;心理韧性在技术韧性、组织韧性对社区依恋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文化韧性正向调节技术韧性、组织韧性、心理韧性与社区依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发挥韧性对社区依恋的促进作用,应增强组织韧性赋能成效,推动三维子系统耦合协调;提升居民心理韧性冗余,强化社区依恋内生动能;夯实社区文化韧性根基,凝聚风险治理价值共识。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供应链管理》
摘要:海上运输系统承担了全球绝大多数国际贸易货物的运输,海运供应链是海上运输系统的基本存在形式。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日益增加,海运供应链韧性逐渐成为海运系统、供应链管理分支的研究热点。文章对现有的海运供应链韧性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解析了海运供应链韧性的概念与内涵,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对现有文献的韧性评估方法进行总结,并从资源配置、动态能力、信息处理三个方面对海运供应链韧性的相关提升策略进行综述。最后,提出现有研究内容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后续领域内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工程 发布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当前,提升城市韧性已成为城市治理的新思路和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然而,在城市韧性的理论体系中有四个基本命题尚未厘清,即城市韧性的核心特征和系统形态、城市韧性的责任主体和受益者、韧性变革的时间节点和时间周期、城市韧性的系统边界和空间异质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意蕴,突出“问题导向”与“守正创新”,强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国特色的城市韧性理论构建提供了逻辑支撑。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出发,我们应秉承动态发展的眼光,站稳人民立场,有效发挥政府责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打造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韧性城市。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16 合作期刊: 《学习与实践》
摘要:作为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城市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未知风险越来越多,数字经济发展将会提高城市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借助SFIC分析框架,将数字经济嵌入城市韧性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为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组织韧性和安全韧性创造了新的技术条件和生态环境,通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治理方式的变革不断塑造城市新样态,但也面临数字化转型与韧性治理的多重内在冲突。增强城市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需要从数实融合、规划引领、场景拓展、系统集成等方面施策,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赋能城市韧性的积极作用。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24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在高度不确定性环境下,创业团队能否形成韧性是其存活甚至撬动未来发展的关键。立足于15个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较为成功的创业团队案例,对危机冲击下领导者韧性引领创业团队韧性形成过程进行的研究发现,领导者韧性是与危机冲击过程相匹配的个体特殊能力,表现为快速反应力、洞察决策力和反思预见力的动态组合;领导者通过塑造自身韧性,引领创业团队形成团队韧性,其中经过激活存量、开发增量和把握变量的三重修炼;创业团队韧性是在危机冲击下由领导者韧性引领形成的团队整体能力,由抵御能力、适应能力和进化能力动态构成。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可以提炼出“外部危机一领导者引领创业团队韧性形成过程一团队应危结果”的理论框架,重新解构了领导者韧性的动态构成,对领导者应对危机能力进行了新探索;明晰“领导者一团队整体”跨层次的创业团队韧性形成过程,为如何培养和强化创业团队韧性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补充了“领导者韧性→创业团队韧性形成”中间路径的研究不足,丰富了创业团队韧性前因和领导者韧性后果的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论文选定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四个维度构建韧性评价体系,使用综合评价、不均衡指数、GM(1,1)模型分析城市韧性时空演变、系统协调性及未来城市韧性发展。结果表明:(1)城市韧性水平2010一2021年呈上升趋势,高韧性水平城市占比显著提高,但城市间韧性差异仍然存在;(2)子系统中社会韧性水平最高,生态韧性水平最低,城市韧性从断崖式分布演变成以北京一天津为核心的环状分布格局;(3)城市韧性提升期间,城市群边缘的较少城市系统协调性得到改善,绝大多数城市的系统协调性呈破坏状态;(4)石家庄将在2024年发展为核心城市,2030年除邯郸外,其余城市均达到高韧性水平且呈现面状连续空间分布。结论揭示了京津冀城市群韧性水平的时空演变规律、系统协调性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城市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在各种不确定性事件冲击频发背景下,如何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成为重要议题。地域资本作为特定空间场域中认知性、内生性特点明显的地域资产系统,关涉着地域经济系统抵抗不确定性冲击能力的高低。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为典型的不确定性冲击事件,阐释地域资本禀赋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说。选取中国236个地级市数据对地域资本和区域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并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域资本禀赋对区域经济韧性发挥着正向积极的作用,且不同形态的地域资本在区域经济韧性演进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与创新能力相关的地域资本禀赋在区域经济系统从不确定性冲击中恢复及转型迭代过程中,增强区域经济韧性的作用更加显著。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6-21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文章借鉴复杂网络理论内涵,综合运用多种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测度贸易网络韧性的分析框架,从节点韧性和结构韧性2个维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网络韧性开展综合测度,探讨其演变过程、发展特征和趋向。研究发现:①“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贸易联系日趋紧密,贸易网络密度不断提升,不均衡态势逐渐显现,贸易网络拓扑结构呈现由松散向紧密发展、由多极向单极演变的趋势;②“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网络节点韧性具有明显异质性,并处于动态演化中,逐渐形成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国家为强韧核心的贸易格局;③综合考虑连通性、抗毁性、恢复性和稳健性4个维度,随着时间演化,“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网络结构韧性有所提升,网络结构异质性不断增强。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提升贸易网络连通性和稳健性,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畅通走向更高水平和更宽维度。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关键矿产安全是满足国防工业基础建设、助推清洁能源产业转型以及实现诸多高新技术研发与落地等国家安全需要的核心要素。供应链的安全则是关键矿产安全的核心,而生产与开发能力、回收技术发展、地缘政治竞争等因素皆会影响供应链的稳定性。存在严重对外依赖的现实使得美国为摆脱关键矿产安全的脆弱性,开始追求关键矿产的安全韧性。但在全球实力和地位相对下降的背景下,美国将地缘政治竞争视为影响供应安全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美国在关键矿产安全领域表现出双重叙事:一方面,美国秉持生存叙事,力图通过减少关键矿产供应链的脆弱性,增强韧性,以保障国家安全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美国又主张权力叙事,将关键矿产安全韧性视为操作工具,以谋求全球控制和主导地位。在双重叙事的交织下,美国通过政治化关键矿产评估、构建排他性供应链等策略,意图在国际舞台上塑造有利于己的格局。而此种刻意制造安全焦虑、拉动“小圈子”、分割全球发展力量的举措给全球安全韧性带来严重冲击,威胁全人类的福祉,中国要高度警觉其进一步的举措,并积极进行应对。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城市学刊》
摘要:贵州省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受岩溶地貌的影响较大,经济目标和生态目标之间存在尖锐矛盾。韧性规划隐含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复杂关系的协调,已成为弥合发展和生态之间冲突的主要解决方案之一,可为制定发展政策提供积极的视角。通过梳理2000—2015年间贵州省生态系统韧性变化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多项指标,基于地理空间加权回归GWR模型,探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城乡开发强度及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系统韧性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驱动关系;主张未来贵州城乡发展必须树立韧性规划理念,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用绿色发展指导城乡建设,采取基于自然环境解决方案的发展策略。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会展行业作为外贸价值链的重要一环,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推动中国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十年来,中美贸易摩擦(2017—2019年),新冠疫情(2019—2021年)、“断链脱钩”(2021年—至今)等负面外部冲击频发,干扰外贸价值链的顺畅运行,造成外贸企业不断陷入经营困境甚至退市的风险,进而引发断链危机。基于此,本文以M会展为例,基于虚实价值链耦合理论与韧性理论,从危机冲击视角分析企业数字化发展战略,并通过定量分析法对M会展推动外贸价值链韧性提升的成效进行评估,从而得出应对断链危机的韧性路径。研究发现,外贸价值链韧性提升的关键在于适应逐步升级的数字技术;外贸企业应积极数字转型,助力外贸韧性发展;稳定外贸增长,才能实现韧性的不断提升。仅供参考。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供应链管理》
摘要:电网供应链是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作为能源供应的基础设施,其供应链韧性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电网供应链的韧性越强,越能够抵御各种风险和挑战,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故而深度影响着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韧性。加强电网供应链的管理和创新,可以提高电网的效率和可靠性,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助力双碳目标达成,进而促进整个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和升级。当前电网供应链韧性深受物资需求预测不准确、供应商管理不精准、仓储配送机械化、物资品质控制管理不精确 等问题制约。目前各行业供应链韧性提升路径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文章提出了涵盖“预—储—配—存”智能化转型的电网供应链韧性提升关键路径,通过以上路径将可有效提升电网供应链韧性水平。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创业韧性是个人在面对创业逆境、压力和不确定状况时有效运作的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对于创业理论研究与大众创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梳理了创业韧性、韧性以及创业研究中的相关文献,介绍了创业韧性的概念、测量与维度、影响因素和影响结果,同时从创业韧性量表的开发、创业韧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和创业韧性应对一一品味作用的探索等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期望为国内研究提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运用指标体系法对浙江省县域资本进行了测度,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地域资本类型地区的经济韧性,在上述基础上,运用巴罗线性区域增长模型分析了地域资本与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域资本最丰富的地区(类型I)为杭州市区和宁波市区,地域资本较为丰富地区(类型Ⅱ)包括淳安县、临安市、安吉县等16个地区,中间区(类型Ⅲ)包括富阳市、桐庐县等13个地区;地域资本较稀缺地区(类型Ⅳ)包括建德市、磐安县等20个地区,低地域资本地区(类型V)包括庆元县、遂昌县等15个地区;地域资本最丰富的地区(类型I)比其他类型地区更有韧性,而低地域资本地区(类型V)韧性最低。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人均GDP与对最初冲击的抵抗力呈现正相关关系,与对缺口的阻力呈现负相关关系;外商直接投资越高的地区抵御冲击的能力越强;外部资本与人力资本对不同地区韧性均有显著影响,而集聚经济与韧性无直接关系;私营资本对韧性的作用较小。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区域创新韧性的提升需要资本支持,而数字金融生态环境的协同共生是推动创新韧性提升的重要杠杆。本文基于共生理论和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采用2011~2021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不含西藏)的样本数据,从经济基础、金融发展、政府治理、社会保障、信用与法治、数字金融等6个维度,考察数字金融生态环境与自主创新韧性、开放创新韧性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并检验其时空差异。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创新韧性之间存在显著不符合线性关系假设的反向案例,适宜使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在时间维度上,单个前因条件的存在与否并不构成区域高创新韧性的必要条件,但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韧性的必要性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空间维度来看,数字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创新韧性的必要性因果关系呈现出典型的空间差异性。存在“实体经济与金融种群协同共进型”和“数字金融主导下种群交互共生型”两条促进高自主创新韧性产生的组态路径,以及“金融种群与政府部门联动共演型”和“信用法治引领下金融种群共栖型”两条促进高开放创新韧性产生的组态路径。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06 合作期刊: 《城市学刊》
摘要: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不确定性风险已成为城市系统运行中面临的常态。基于“安全—发展”同构视角,构建城市系统韧性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法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省会城市的系统韧性水平进行综合测算,并根据演变趋势及特征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部分省会城市的系统韧性水平在研究期内呈波动上升态势,各城市的子系统韧性水平分异明显,其中基础设施韧性和社会韧性是城市系统韧性水平差异的主导因素,当年实际使用外资、排水管道密度、专利授权数和交通货运总量是影响东部沿海地区省会城市系统韧性的主要指标。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关注品味在职业生涯韧性与员工积极情绪关系间的多重中介作用。在理论演绎的假设基础上,通过便利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相结合的非随机抽样调查,运用多重中介模型和PROCESS宏程序等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职业生涯韧性与员工的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品味当下、预期品味分别在职业生涯韧性与积极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贡献,提出了相应策略建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13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中国的服务外包已经发展成为万亿元产业,并且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服务外包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活力。在数字变革发展趋势之下,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在畅通双循环中的“黏合剂”作用,着力推动服务外包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拓展在岸市场空间、优化综合发展环境、加强品牌培育等工作,加快服务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方向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服务外包接发包中心,进一步将服务外包发展成为打造“中国服务”和“中国制造”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22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档案记载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对韧性城市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档案活化 利用赋能韧性城市,促进档案价值实现之需与韧性城市建设之困的契合,是档案事业转型升级和高 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实践来看,我国档案工作与韧性城市建设的融合机制不够完善,档案部门 在韧性城市建设中参与程度相对较低,档案赋能韧性城市的智能利用体系尚待健全。基于此,亟须 制定档案赋能韧性城市活化利用的工作规划,健全档案部门参与我国韧性城市建设的介入机制,建 立档案赋能韧性城市活化利用多主体协同机制,健全赋能韧性城市的档案资源活化利用共享机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档案学通讯》
摘要:日益增加的城市风险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档案赋能韧性城市为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 路径。作为城市记忆的积淀载体,档案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和基础要素,在城市应急管 理中的价值和功能日益凸显。当前,各级城市大力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档案服务韧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但发现 实践中城市突发事件档案整理、城市档案信息挖掘、专题档案服务质量、档案部门参与联动及社会公众参与等方 面存在明显不足,需要从全面集纳、内容挖掘、技术支撑、多元共治、韧性能力培育等方面优化档案开发、利 用、服务,更好地赋能韧性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