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权力何时转化为地位?德性管理行为的调节作用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权力是领导地位的重要来源之一,但高权力并不必然带来高地位。领导权力何时转化为地位,学界并未给出明晰的答案。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在借鉴品行德性理论的基础上,文章尝试找到领导权力与地位关系的边界条件。基于下属对领导的两期他评数据,研究发现,领导权力与地位具有正相关关系,且二者的关系受到了领导自身德性管理行为的调节。当领导采取具有德性成分的公平管理行为时,领导权力能够转化为地位,但当领导表现出较多的不公平管理行为时,领导权力与地位之间的正向关系消失。此外,当领导避免采取违反德性原则的辱虐管理行为时,领导权力与地位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当领导频繁表现出辱虐管理行为时,领导的高权力并不能转化为高地位。研究结果有助于领导者通过改善自已的德性管理行为来获取更高的组织地位。

  • 社会保障与扶贫开发的现实联动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摘要:社会保障与扶贫开发作为我国反贫困战略体系的两大政策支柱,在我国扶贫实践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研究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反贫困理论的变迁趋向,同时回顾了扶贫实践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传统的割裂贫困人口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反贫困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我国贫困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新形势,实现社会保障与扶贫开发有机联动则是精准扶贫方略的有效选择。社会保障与扶贫开发联动顺应了当前强调多元主体参与以及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融合的反贫困理论新趋向;但实践中已有衔接模式仍存在“重事后补偿、轻事先预防”的逻辑缺陷;部门间合作在人口瞄准、资金使用、动态管理、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等方面仍有待完善。为此,研究构建了以“预防、救助、开发”为内在机理,以“程序联动、政策联动、管理联动、信息联动、资源联动”为逻辑路径的社会保障与扶贫开发联动机制,助推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 赋能论还是衡量论?——理解治理效能的第三种理论可能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治理效能概念是中国式国家治理的最新理论成果。当前关于治理效能的理论认知基本上可以划分为“赋能论”和“衡量论”两种。赋能论聚焦于治理效能转化和治理效能提升两个方面,从研究内容来看差距不大,其实质是围绕着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衡量论将治理效能看作评价性概念,是对治理效率、治理效果和治理绩效的深化和发展。对治理效能的理解应该突破基本概念,走向理论构建,构建高效能治理理论要重点从治理理念、治理框架和治理特质三个方面形成对高效能治理的总体性认识。

  • 环境业绩考核对企业环保投资的驱动效应检验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环境责任履行缺位的困境。2019 年,国资委修订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重新将环境业绩考核纳入分类考核体系,以促进企业环保投资,治理环境责任履行缺位。本文以此次修订为契机,运用沪深 A 股上市公司 2015 ~ 2020 年的经验数据,检验环境业绩考核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业绩考核能够促进企业环保投资。考虑制度环境发现,当环境制度较好、媒体监督较强时,环境业绩考核更能促进企业环保投资。探索影响机制发现,环境业绩考核不仅能通过与高管薪酬和高管晋升挂钩来降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代理成本,还能通过环境合法压力和资源获取激励来降低国有股东和非国有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环保投资。研究结论丰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国有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缺位的治理机制研究,为政府健全环境业绩考核制度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 供应链金融与企业 ESG 表现———基于融资效应与关系效应的中介作用*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以 2010—2022 年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依托利益相关者和资源依赖等理论,针对供应链 金融对 ESG 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展开分析。 结果表明,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能够显著提升自身的 ESG 表现,数字化转型程度在其中发挥正向的调节作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机 制检验发现,供应链金融主要通过融资效应与关系效应助力 ESG 表现的提升。 异质性检验发现,国有性 质、存在银企关系、融资约束程度高以及所处地区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企业,通过开展供应链金融提升自 身 ESG 表现的效果更为显著。 研究结论对于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低 碳供应链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能够抑制股价崩盘风险吗?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8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近年来,随着环境政策日趋严格,环境负面消息累积导致的股价崩盘风险不断提高。文章基于2007一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企业的经验数据,探讨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能够显著抑制股价崩盘风险,且当媒体关注越高、分析师关注越高时,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更强。进一步探讨影响机制发现,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主要通过治理机制和信息机制来影响股价崩盘风险,换言之,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能够通过提高公司环境绩效和公司信息透明度来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研究结论揭示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具有资本市场有效性,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政府完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以提高资本市场稳定性、企业优化战略决策以提升企业价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环境标准互联互通与企业供应链话语权——基于对接国际环境标准的证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环境标准互联互通是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更深层次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以对接国际环境标准作为研究视角,创新性地构建对接国际环境标准的评价体系,并以2007一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环境标准互联互通对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接国际环境标准提升企业供应链话语权。影响机制探索发现,对接国际环境标准有助于企业塑造绿色品牌形象、提升绿色技术水平和获取绿色资金支持,进而提升供应链话语权。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行业竞争激烈、机构治理较差和内部控制较弱时,对接国际环境标准更能提升企业供应链话语权。拓展性分析发现,对接国际环境标准对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提升作用对不同的话语权方向、供应链类型和市场类型均有效,体现为这种提升作用能同时覆盖上游和下游企业、国内和全球供应链以及国内和全球市场。环境标准互联互通有力推动了供应链绿色化,提高了供应链地位,增强了供应链韧性,进而推动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本文揭示了绿色导向的供应链话语权体系中环境标准互联互通的重要作用,对政府推进环境标准互联互通、企业提升供应链地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幸福能否带来创新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工作幸福感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但结论存在一定的争议。文章引入工作价值观和工作投入,深入分析工作幸福感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通过对388名员工和92名主管的配对调研获得研究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工作幸福感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工作幸福感对工作投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工作投入在工作幸福感和创新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4)能力与成长工作价值观对工作幸福感和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工作投入为中介。

  • 新质生产力驱动治理效能提升的逻辑与路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行政与法》

    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具有前瞻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动力源,正逐步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新质生产力承载着现代经济加速转型的势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现代化延伸,更是对传统生产力观念的超越,进一步强调了技术进步和生产关系转型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双重实践价值。在当代经济体系中,“质”的转变较“量”的扩张更能体现出其适应性和发展性,符合现代社会的可持续性、高效性和创新性的价值要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新质生产力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工具,功能主要体现在公共政策实施效率提升、政府职能现代化转变以及决策科学化部署等方面。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数字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和创造力,加速了现代化治理结构的演进。同时,要推进新质生产力精细化、精准化与科学化发展,以不断提升市场经济治理效能、政府政治效能和社会综合治理效能,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 政府职责体系的绩效生成: 兼论“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绩效治理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5-10 合作期刊: 《中国行政管理》

    摘要:政府职责体系是政府履责的基本载体,也是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抓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动政府职责体系由建立、健全走向优化,本文构建了理解政府职责体系绩效生成的理论机理,在此基础上系统考察政府职责体系的绩效生成策略和价值实现逻辑。研究发现,结构调适和过程优化是政府职责体系绩效生成的主要手段,不同阶段情境系统及社会价值偏好的变化会引起政府职责体系价值导向 的迭代,进而决定了其变革方向和策略选择。在公共价值视域下,政府职责体系的价值实现是政治、治理和技术三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效办成一件事”是政府职责体系优化的绩效体现。本文以职责体系的绩效生成研究为借鉴,为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绩效治理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农业科技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农业科技人员的绿色创新行为是推动农业绿色科技创新的关键。 在绿色经济背景下,利用对福建省农业科技人员的调查数据,分析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农业科技人员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能为农业科技人员绿色创新行为激励提供借鉴。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农业科技人员的绿色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绿色组织承诺在两者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知识共享正向调节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与农业科技人员绿色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 农业组织需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纳入“双碳”目标的实施计划中,强化科技人员的绿色组织承诺,营造浓厚的知识共享氛围,以此激发科技人员的绿色创新行为。

  • 促进还是抑制:环保官员异地交流与企业绿色创新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摘要:环保官员异地交流是破除环境体制障碍的关键举措。运用沪深 A 股非金融企业 2015-2022 年的经验数据,探讨了环保官员异地交流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官员异地交流能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增量提质”,表现为企业绿色专利申请总量和绿色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均明显提高。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环保官员异地交流能通过提高政治晋升激励和加强环境合作交流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同时,不能通过加剧环境政策不确定性和引起环境政策不连续性来抑制企业绿色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当环境分权较高、媒体监督较强、产权性质为非国有以及代理成本较低时,环保官员异地交流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揭示了环保官员异地交流制度的有效性,拓展了企业绿色创新的环境制度因素研究,为政府完善环保官员异地交流制度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企业优化绿色创新决策以塑造绿色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