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江海学刊》
摘要:义图制是清代图甲制演进的一个重要方向,清中后期施行于江南、江西的一些地域。现存徽州民间文献显示,义图制也曾对徽州地区图甲制带来影响,当地的急公户便是在义图制影响下出现的一种钱粮完纳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可能于清中叶兴起于休宁县,是在衙门陋规征派日益增加、粮户抗欠钱粮问题日益严重等背景下出台。急公户多由大家望族呈请成立,其运作方式与义图同中有异,大体结合了义图制与大户钱粮完纳惯例:一方面,它们在衙门立案,自行扫数完纳钱粮,这一面向与义图相近;另一方面,它们获得免纳公费的优遇,并常以甲户而非图为基本单位,这一面向又与大户相近。通过这种制度安排,粮户与衙门之间形成某种双赢关系,县衙有可能缓解粮户抗欠钱粮、钱粮完纳成数较低的问题,而粮户避免了书吏粮差骚扰的端,获得了免交地方公费的优遇,从而有可能将钱粮催征成本合理化。这种制度的兴起,体现了清代图甲组织变动的一个颇具特色的演进形态。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摘要:大概念不是核心概念、关键概念。大概念与它们的差别有四:一是所属的知识类型不同;二是从属的学科领域不同;三是主客观性不同;四是价值大小不同。大概念被混同为核心概念、关键概念的原因有中外大概念研究的误解、望文生义、混淆文理科概念的语义等。研究认为,大概念的提取无须繁复和舍近求远,可直接从课标和教材中轻松获得。
分类: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4-15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华金栋是英国对中国西藏地理调查和情报搜集史上的显著人物,他从地理上论证了英国所划“麦克马洪线”的“正确性”。他在英国有关“学会”和团体的支持下,专门到中印边界东段东端雅鲁藏布江下峡谷地区和西端门隅地区进行植物搜集、地理调查。他在地理上将西藏高原划分为羌塘高原、外层高原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三个地区。与之相适应,他在植物分布上划分中亚地区、印度-马来亚、东亚地区三个植物带,将这三个地区和三个植物带相连地区视为中印之间的“强度结合地带”。他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划分喜马拉雅山脉之南潮湿植物带和之北干燥植物带,声称要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中印“边界线”。他向英国政府提出研究报告,建议英国政府采取实际行动,实施“麦克马洪线”,侵占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和“强度结合地带”的中国领土。华金栋的行动,使英国政府及英印政府想起“麦克马洪线”,英国自1935年开始向“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国领土实施“前进政策”。华金栋事例,折射出20世纪上半叶英国以及侵藏分子寻找地理依据以侵占中国藏南领土的策略手段。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在追求进步的启蒙时代,由乞丐和流浪汉等贫困人口导致的社会问题颇为突出。路易十五统治初年,王室曾结合启蒙改革家圣皮埃尔神甫的方案进行济贫实验,但受经费等因素制约以失败告终。18世纪,随着饥荒、瘟疫的减少以及战争破坏力的降低,人口不断增长,超出了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带来大量失业人口。面对此困境,路易十五统治后期采用高压政策,以乞丐收容所网络镇压流民。然而这样的措施与启蒙精神背道而驰,因此饱受抨击。面对贫困治理的挫败,启蒙思想家们开始从社会经济角度看待贫困成因,以慈善工场、职业教育等手段缓解穷人的困境。以博多为代表的重农学派学者发出了彻底改变穷人问题的呼声。此时,社会精英通过提升农业、发展教育、改善医疗、成立慈善协会等方式救助穷人,推动社会进步。这些济贫的新观念与新举措不仅影响了大革命,而且初步奠定了现代济贫理念。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邯郸学院学报》
摘要:邹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其五德终始说对当时及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公孙龙是当时著名的名辩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二人在平原君府上相遇,邹衍批评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为世所熟知。但是后世多以为公孙龙无言以对被。其实翻捡《公孙龙子》,可以发现其中有说,乃是批驳邹衍五德终始说的根基。由此可知,公孙龙子学派对于邹衍未尝没有反驳,战国时期的诸子辩论,从来都不是一个回合论胜败。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05 合作期刊: 《周易研究》
摘要:宋元以降,道教学者广泛论及先天和后天,却并未对其进行严格界定,相关论述亦较为笼统。李西月基于前人对先天和后天的理解,将宇宙的生成次第解释为先出于天者、先原于天者、后天(包括后天中之先天和后天两个层面)等阶段,并强调内丹学由后天所返还之先天合前二义而兼有之。与之相应,丹有二品,即结丹和还丹,其炼养次第为结丹、七返还丹、九转大还丹;药有二类,即内药和外药,其用药次第为始则取外药以制内药,继则由内药以修外药,终则食外药以合内药。李氏的先后天思想不是对前代先后天思想的简单综合和总结,而是在其基础上的一次创新性发展,透显着他对宇宙生命的独到认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嵇文甫是我国著名思想史家,在船山思想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1936年出版的《船山哲学》一书是嵇文甫船山研究的代表作,比较研究的眼光与方法是该书分析船山历史哲学时的一个显著特点。嵇文甫通过对中国传统史学中三类史观的演进比较,指出船山“新天理史观”相较于“神意史观”“气数史观”和程朱纯粹的“天理史观”的进步,阐发了船山历史哲学中“贞一之理”与“相乘之几”的丰富内涵;又通过和西方波舒哀、赫尔德、黑格尔等的比较,论证船山历史哲学虽留有“神意史观”的痕迹,但这不过是中西史观发展进程中的共同特点,而船山历史哲学之大节在于那些显示出辩证思维的“精辟独到”之处。嵇文甫对船山历史哲学的比较研究不仅取得了具体的成果,更在方法上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发布时间: 2024-12-23 合作期刊: 《邯郸学院学报》
摘要:社科期刊文稿究竟应该由谁来审?怎样审?对于同行专家审稿制度,可以归纳出两个预期收益:一是在行;二是公正。在实践上,总体看来,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责任感有待加强的问题。此外还可能出现以下三个问题:一,同行未必在行;二,利益冲突或导致期刊错失创新成果;三,削弱编辑审稿体制和机制。再看编辑审稿,在历史传统、体制大局和现实需要上都有继续发挥作用的根据或理由。尽管有尚需改进之处,但生命力仍然顽强,根本原因是编辑在职业精神和编校技能上均有优势。如果兼采同行评议,那也应该以编辑审稿为主,且须保证用稿权掌握在编辑部和主编手中。审稿者不管是谁,都要在导向正确、学术创新、规范严格、论证有力、行文晓畅等方面加强修养,严格把关。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德川暮府后期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本多利明基于独特的“自然治道”思想,构建出“海优陆劣”“西方优于东方”的海洋文化意识、拓展海洋贸易的海洋经济意识、“北取、东拓、西进、南入”的海洋扩张意识。其海洋意识既有进步性和战略性,也充满了片面性、保守性、侵略性;既影响了幕府对“虾夷”地的管理以及日本开放的贸易思想的形成,也是日本“脱亚入欧”以及对外扩张的思想来源之一,必须辩证地加以对待
分类: 历史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国学学刊》
摘要:孙吴临湘侯国的“丘”应由自然聚落发展而来,其族居形态或“聚族丘居”,或“多姓均势杂居”。聚族丘居反映了孙吴时期基层宗族滋育的事实。不过,孙吴延续了秦汉以来的经常性做法,即利用乡里编制对丘民进行分割与整合,以期离散地方豪族。不过,随着“里”的地域意义日益虚化,逐渐成为纯粹的户口编制单位,乡里制在离散自然聚落族姓方面的功能可能已经退化,孙吴临湘侯国乡里“多姓均势杂居”实际上只是形式上的族居形态,事实上一些丘是聚族而居。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4-09-03
摘要:方志是中国传统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人在地方开发实践中的思想与观念。中国古代方志历经地记、图经、方志三个阶段,其中的生态意识呈现出不断进步的趋势。方志形态的发展与生态意识的发展紧密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方志的发展史也是生态意识的发展史。以“为民”为旨归的天人合一思想是方志中生态意识的重要特征,明清方志中产生了事神为民的观念,这是中国古代方志中生态意识发展的顶峰。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4-06-05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援华救济联合会发轫于民间援华组织的联合思想,在亨利·鲁斯的推动下成立。美国援华救济联合会不断完善组织运作方式,在加强中美救灾合作、募捐援华物资、输送助华物资、开展救济重建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成为在美国发起的最大的民间援华组织。透过美国援华救济联合会的研究,可进一步认识其与美国红十字会、美国国务院中美关系文化项目以及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等救济援助的关系。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4-05-24 合作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从文明史的角度看,中国近代文化变动,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创新性与连续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国在近代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中国文化在与西方的冲突中融汇并吸收西方文明的先进成果,不断突破固有文化的局限,产生了近代新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同民族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新民主主义之路,进而实现了民族独立、制度更新和中国文化新生。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为代表的新文化,仍然是中国的文化。中国近代文化变动,不是中国文化的断裂,而是中国文化的更生。中国文化在近代的更生之变,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分类: 历史学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1949年北平国共和平谈判,不仅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格局的变化均产生巨大影响,美国政府的政策因之发生变化。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取得巨大胜利,美国政府发起“和平攻势”,要求蒋介石退位,让李宗仁上位进行国共和谈。为了使中共同意举行和谈,美国政府企图通过联合国调停。为了阻止中共将革命进行到底,美国政府提出谈判“划江而治”和联合政府两大问题。中共反对“划江而治”和有反对派参加的联合政府,故美国的企图不可能得逞。美国政府见此,要求李宗仁拒绝接受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其“和平攻势”转到竭力遏制新中国的政策上来。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皇朝递是社会诸矛盾总爆发的结果,最能凸显的社会主要矛盾究竞是什么?在中国古代皇朝递檀的三种方式中,被“吏民”起义直接推翻者乃因皇权与“吏民”矛盾所致容易看清,而“禅让”和被强邻并吞这两种方式表面上看似乎是统治者之间矛盾所致,但实质上仍然是由皇权与“吏民”之间矛盾所决定的。南北朝时期,后两种方式尤为集中,无论北周并吞北齐还是南朝宋、齐、梁、陈的“禅让”,其根本原因皆然。北齐由强而弱、北周由弱而强并终于灭齐,源于两者对待“吏民”的态度和政策差异:北齐中后期统治者过度征敛“吏民”,激化了皇权与“吏民”的矛盾,从而削弱动摇了其统治基础和力量,而北周则注意调整、缓和皇权与“吏民”的矛盾,从而强化了其统治基础和力量。南朝宋、齐、梁、陈的“禅让”,均根源于皇朝中后期统治者对“吏民”的过度压迫剥削,从而打破了皇权与“吏民”矛盾统一体的平衡和稳定,旧皇朝内部新起的权势者则采取措施缓和与“吏民”矛盾而赢得“民心”并夺权上位。皇朝递嬉所凸显的南北朝社会的主要矛盾乃是皇权与“吏民”之间的矛盾。
分类: 历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 要]汉代的和亲存在直接的、单一的和间接的、双重的两种类型,以前者为多,后者为少;汉代和亲的基本属性 是婚姻外交,其特征是两个国家的君主之间以对等性关系通过条约或协议而规定双方权利义务的政治性联姻;和亲 并非中国古代独有的现象,而是通行于古代世界的一种外交方式,并非源自某一个地方,而是在许多文明古国都存 在过,具有普世性特征。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清季历史教科书在叙述中国历史特别是清代本朝史时,大体遵循线性历史叙事下的普遍主义历史观,以适应民族国家时代到来的新挑战,但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性,导致书写实践中存在矛盾纠结和进退失据之处。只有从经典的以欧式民族国家话语为准绳的线性历史观中走出来,方能写出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史著。这恰恰表明中国历史书写具有另一种可能一一走“复线历史”之路,建构起中国式的从天下、王朝国家走向民族国家的历史书写线索和路径。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李大钊在100年前推出的《史学要论》是中国学者探索建构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的开端。在该书中,他广泛吸收中外学者的探讨成果,以唯物史观为指引论述了历史学理论的诸多基本问题,提出了建构新的历史学体系的很多有益构想。时至今日,他对这个体系的构想,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价值。在讨论建构中国自主历史学知识体系的当下,重温李大钊的那些鲜活思想,可以使我们得到许多启发。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发布时间: 2024-06-05 合作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建立在中华文明连续性基础上的包容性,具有聚多元、凝共识、固根本、助绵延之作用。“尚和合”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核心内涵;“和而不同”的共生秩序则为中华文明包容性之历史取向。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来自于中华各民族的实践,也来自于对中华各民族实践成果的总结。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受制于文明的主体,但又促使文明的主体与时俱进,并由此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更高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