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23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学校评价事关办学质量和方向,既承载了学校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理性,又体现了为促进价值实现的工具理性,因而,探索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一致的学校评价改革,是学校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厘清学校评价的现代化意蕴、明晰构成学校现代化评价的关键要素,是确立学校评价方向、强化学校评价功能的重要前提。依据事理演化特征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评价发展的历史脉络,考察其从重视“数量与效率”到关注“质量提升”再到追求“多元、优质与均衡”的递进式演变,从而推动学校以“高质量发展”方式达成办学目标,提升学生和家长的教育获得感。为此,需要在“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理念下,深入探寻学校现代化评价的推进路径与策略,如价值导引下的“扩优提质”、指标优化中的“刚柔相济”以及自主选择下的特色化发展等。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教育是强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关键,建设教育强国是推进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强国建设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具有人民性、现代化、融合性、包容性的关键特征,彰显着中国教育自信、中国教育特色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基于上述特征,教育强国建设又演变出以人的现代化理论为起点、以创造性破坏理论为中介、以高质量发展为终点的理论逻辑体系.遵循强国体系的理论逻辑、破除教育可持续发展中的束缚,教育强国建设应把握立德树人的使命以打造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深化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的融合创新,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构建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组织生态.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4-12-20
摘要: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五个重大关系”。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五个重大关系”系统阐释了国家与人民、知识与人才、人才与社会、传统与创新、本土与国际等关键议题的内在逻辑。“五个重大关系”连通“古今中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遵循科学规律培养人才,具有很高的政治站位和战略先导性,是教育强国建设基本要素与结构的系统表述,是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系统观念的生动表达。处理好教育强国建设“五个重大关系”,处理好教育强国建设“五个重大关系”,能够实现教育系统的全局谋划、前瞻引领、战略驱动和协同推进,促成教育改革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正确处理教育强国建设“五个重大关系”需要坚持系统方法、唯物辩证法和中庸之道的实践方法,分别从整体性、辩证性和均衡性的角度层层递进地处理和优化“五个重大关系”,推动教育治理的现代化与科学化,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的发展给基础教育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将GAI应用于教学需要明晰限度,并评估其在具体学科的教学潜能。以语文学科作文教学为例进行使用分析,发现GAI在知识理解与输出、文本分析与评价反馈等方面拥有较大潜能,但对于教案和教学活动设计等复杂问题难以提供高质量的解决方案。因此,构建基于优势互补的“教师+GAI”协同教学模式,探索不同教学场景中的多种教学样态或是一种可行路径。在人机协同教学的新场域中,教师也需要进行角色重塑,实现教学理念、教学动力、信息立场等维度的转向。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乡村小规模学校校长领导力的有效发挥是打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人民满意教育“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实证研究表明,由结构领导力、人际领导力、教育领导力、变革领导力和文化领导力构成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校长领导力“五维”模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当下,乡村小规模学校校长领导力发展处于中等水平,呈现出“规约性”困境。为此,函须提升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校长领导力的本体论认知,确立培育尺度,优化外在规约性领导力,将价值共识性领导力置于重要地位,实现外在规约性领导与价值共识性领导的统一,从而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校长领导力的整体提升,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7-05 合作期刊: 《心理技术与应用》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威胁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研究旨在探讨疫情背景下生命意义如何变化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性作用。研究1采用生命意义问卷(MLQ)对大学生样本A(N=486)和B(N=466)分别进行三次追踪,考察疫情期间生命意义的变化。研究2对样本A采用MLQ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两次追踪,进一步探究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的保护性作用。结果发现:(1)疫情的发生削弱了大学生的生命意义体验和寻求;(2)疫情期间生命意义体验与焦虑、抑郁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抑郁可以削弱生命意义体验,生命意义体验对降低焦虑和抑郁具有保护性作用。研究结果为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提供了纵向证据,为应对突发创伤事件后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视角,乡村振兴可以被定义为特定时空情境下“人”“业”“地”三者之间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与状态,而产教融合因其跨界属性,为实现“人、业、地”的正向耦合提供了可行的工作机制。文章聚焦滇桂民族地区这一特定地域空间,以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但其中面临着发展任务艰巨、产教融合作用的双重挑战。文章认为,立足现实发展条件、遵循“人、业、地”耦合的客观规律,以宏观发展规划为引领,合理优化乡村振兴的产教空间布局,增强产教融合的普适性与特殊性制度供给,推进产教融合的环境、平台及教育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是助力滇桂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23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学校作为教育实施的基本单位,其办学质量评价不仅关乎教育整体质量提升和学校发展,更重要的是关乎学生的发展质量。指向高质量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内在地要求学校办学质量评价聚焦育人效能。本文以国家政策文本为基础,借鉴学术研究成果和具有国际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聚焦育人效能”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评价实施的路径设计,包括构建区校常态化协商的实施机制,开展阶段性目标指引下的过程管理,进行融入评价环节的结果应用。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中小学管理》
摘要:学校作为教育实施的基本单位,其办学质量评价不仅关乎教育整体质量提升和学校发展,更重要的是关乎学生的发展质量。指向高质量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内在地要求学校办学质量评价聚焦育人效能。本文以国家政策文本为基础,借鉴学术研究成果和具有国际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聚焦育人效能”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评价实施的路径设计,包括构建区校常态化协商的实施机制,开展阶段性目标指引下的过程管理,进行融入评价环节的结果应用。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摘要:科学素养的测评,需要设置合适的测评任务,为学生科学知识综合运用和科学探究实践能力施展提供足够的空间,由此推断学生科学素养的水平。科学表现性任务有基于真实问题、情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强调通过学习者在真实或仿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其科学高阶思维,需要在真实的科技探究实践基础上进行研发。科学表现性任务的设计框架包含以下内容:科学高阶思维的测评指标,包括提出和界定问题、寻找证据、形成解释、设计和实施解决方案等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测量科学高阶思维的典型表现性任务,如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科学论证、逆向工程、产出作品、问题解决等;将学生在任务上的表现与学生能力链接起来的评分准则。测试数据表明,科学表现性任务能有效测量学生真正的科学素养水平,并形成教与学诊断和改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