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档案开放审核协同机制:理论阐释、制度困境与构建路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档案学通讯》

    摘要:《档案法》第三十条规定档案馆与档案形成(移交)单位“会同”审核档案,但就“会同”权责、“会同”程序、“会同”意见分歧处理等问题未有明确规定,构建档案开放审核协同机制是有效回应上述问题和加快推进档案开放的有力举措。全链条治理理论、协同效应理念和整体主义为构建档案开放审核协同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当前,构建档案开放审核协同机制主要面临主体权责分工不明、协同审核程序不统一、配套保障机制不完备等制度困境。因此,亟需通过明确档案开放审核主体的权责分工,统一和规范协同审核程序,建立档案开放

  • 民法视域下紧急避险的司法认定与裁判路径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由于假定条件缺失与归责逻辑含混,民法理论与实务对紧急避险存在诸多误解。紧急避险的司法认定情况表明,损害对象问题最为突出,行为正当性与主观意图未获得充分贯彻;而在民法后果认定上,存在责任阻却功能虚置,过当责任性质与补偿适用范围理解不一致等问题。在遵照《民法典总则编解释》规定的前提下,紧急避险的民事裁判应首先确定损害归属,并排除负有法定或约定义务的避险行为。在避险过当上,需结合受害人是否引发危险这一因素认定避险必要限度。在人为原因引发危险情形下,可以适用公平分担损失规则判决避险人补偿。

  • 电子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审思——基于 《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的文本评析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20 合作期刊: 《档案学通讯》

    摘要:随着 “数字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电子档案管理在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促进知识创新和价值挖 掘、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的及时发布,回应和满足 了我国电子档案管理的实践需求。总体而言,该办法具有较为完备的体系框架,并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 信息保护等领域的新近法律法规进行了有效衔接。但在践行和落实过程中,业界仍需对电子档案的定义与属性、 电子档案的全流程管理和主体法律责任的全覆盖等内容进一步分析与诠释,以为全面理解和科学适用新办法提 供助力和参考。

  • 论永久基本农田的概念阐释与法制完善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永久基本农田法律制度的完善是“藏粮于地”目标与“十四五规划”实现的重要依托,目前制度规范中仍存在永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的混用表述。围绕文义解释、论理解释和社会学解释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阐述,分析表明永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并无迥异,且前者的表述更契合现有实践。研究认为,上下位阶条文不统一、新旧政策性术语不匹配、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备等问题均源自永久基本农田概念的含糊,以及规范性文件对永久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的混用。基于此,建议统一规范性文件中永久基本农田的表述,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对既有制度进行完善,其中宏观构造包括三方面:一是更新和完善法律与条例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相关法律的系统性衔接,三是政策规范的及时性回应;微观设想表现在客体明晰下的范围划定与耕地补偿整合,责任主体明确下的监测监管治理力度的加强,以及价值衡平下保持粮食安全用途不变的生态发展型道路。

  • 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核心驱动力的训练数据的治理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摘要:[目的/意义]当前研究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治理问题关注较少。然而,训练数据的生命周期中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风险,亟需有效的治理。[方法/过程]文章在论证了训练数据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核心驱动力的基础上,使用数据生命周期的理论模型,全面归纳了训练数据生命周期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样态。然后,从训练数据自身特性、生态性因素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发者操作性因素等角度分析了相关风险的成因。[结果/结论]数据本身的碎片化特性与偏见性是风险发生的起点;数据的生态失衡是风险发生的外部成因;同时,“黑箱”中的训练数据、偏差的数据标注与懈怠的数据脱敏则是风险发生的内在成因。由此,针对训练数据的特性,可以借助“可怜圆点”的框架,为其构建一个综合法律、市场、社群规范以及架构的风险治理方案。

  • 环境资源案件检察集中管辖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8-15 合作期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环境资源案件的特殊性对传统地方检察院属地管辖模式的公正和效率构成挑战,催生了跨行政区划检察院集中管辖模式。跨行政区划检察院集中管辖环境资源案件改革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性质定位不明确、层级结构不完整、设点布局不合理的体制问题,集中管辖环境资源案件的范围不统一、办案机制不适配、机构衔接不顺畅的机制问题,体制、机制创新的组织法、程序法、实体法依据不健全的法制问题。应以理顺管理体制为基础,将跨行政区划检察院定位为新型综合派出检察院,构建三层级的组织体系,因地制宜进行设点布局。以完善运行机制为关键,推进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机制、归口办理机制、司法协作机制建设。以健全相关法制为保障,明确跨行政区划检察院集中管辖环境资源案件的组织法、诉讼法、生态环境法典依据。

  • 数字时代企业档案数据合规体系的基本风险和建构路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档案学通讯》

    摘要:企业档案数据合规在防控档案数据法律风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建构档案数据合规体系具有 现实必要性。企业档案数据合规是一种依托内部控制基本要素展开的自我监管机制,是企业合规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企业档案数据合规具备双重功能,在内部层面具有预防档案数据违法违规的法律风险功能,在外部层面 具有减轻档案数据违法违规的法律责任功能。根据企业档案数据蕴涵信息不同,企业档案数据面临侵犯个人信 息、知识产权侵权和泄露国家秘密三种法律风险类型。建构档案数据合规体系,在全流程原则和分类分级原则指 导下,以合规文化为核心的档案数据风险防控机制,实施动态档案数据合规监控机制,建构档案数据违法违规行 为应急响应机制。

  • 碳数据质量合规与企业寻租监管——演化博弈视角下第三方核查监管制度的完善研究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4-05-21 合作期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保证碳数据质量合规是碳数据二元功能发挥的前提。但现行碳数据质量合规第三方核查监管制度(下称监管制度)对企业碳数据造假寻租行为的监管乏力。构建由监管部门、企业与核查机构共同参与的演化博弈系统,利用数理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模型推导和数值仿真,探究关键因素变动对博弈系统演化稳定状态跃迁的影响与启示,可在厘清博弈主体行为逻辑的基础上探究匡补现行监管制度缺损的方案。研究发现:(1) 监管部门的行为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复杂性,且监管部门客观监管能力的提高需和其他关键参数协同作用才能显著提升演化速度;(2)“寻租联盟”内部成员之间的行为选择相互影 响且具有一致性;(3)利用法律的利导性功能可弥补“数据利他主义”不能提振企业“报告合规碳数据”意愿的不足,但需满足一定的量化约束条件以保证博弈系统稳定性;(4)企 业与核查机构的行为选择具有明显的成本遵循特征,寻租成本、碳数据造价成本、违规核查成本等是影响博弈系统演化稳定状态跃迁的关键因素。锚定碳数据质量合规目标,可从提升合规动力、提高监管能力和增大造假压力三个方面着手完善现行监管制度。

  • 数字教材落实国家事权:潜在风险、应然路向与行动策略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4-05-11 合作期刊: 《课程·教材·教法》

    摘要:数字教材具有国家事权的基本属性。实践中,法律依据不足、权责与协作规范模糊、监督与保障机制不足等因素导致数字教材落实国家事权存在偏离教材目标与宗旨、虚置事权运转程序、扰乱事权运行秩序、悖反事权指向利益等风险。当前,我国数字教材落实国家事权具有鲜明的标准化路向,并体现填补法律规范不足,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程序高效运转、创新发展与应用推广等应然路向。数字教材落实国家事权,既要重视标准化路径建设,还要完善数字教材基本法律依据、优化权责体系配置、人财物保障机制。

  • 碳中和目标下矿山生态修复的制度困境与规范调适

    分类: 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矿山生态修复产生的碳减排与碳汇功能,对促进实现碳中和目标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法学视角下,矿山生态修复制度研究应首先完成对相关概念的厘清,并结合碳中和要求界定法律目标。通过实践检视,发现矿山生态修复存在项目设计不科学、资金投入不到位、功能评价不全面、工作管理不严格等阻碍回应碳中和要求的因素。然而,实践上的问题表征根本归因于制度的内生困境,具体表现为矿山生态修复规划逻辑结构失调、多元激励保障失位、标准理性评判失当、监管执行监督失序等方面。因此,响应碳中和目标,应建立完善的矿山生态修复法律体系,以此为基础,优化矿山生态修复规划制度、激励机制、标准规范、监管机制等。

  • 宅基地流转的居住权路径检视及其入市法律规制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投资性居住权制度的引入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物权编制定过程中讨论的热点议题之一,历次审议稿的意见征求中效仿德国允许居住权自由转让的观点虽在当时罕有反对之声,但最终却与《民法典》第369条中“居住权不得转让”的规定截然相反,从侧面表明立法者认为比较法上的投资性居住权在根本上不符合我国居住权制度的设立初衷与社会发展需求。在“适度放活”改革背景下宅基地流转入市模式的实践探索中,将宅基地使用权塑造为纯粹用益物权的观点在理论界占据主流地位,扩张宅基地用途与使用权能的农村住宅居住权路径同样引发学界关注,依托“房地一体”处分规则借助投资性居住权的自由转让实现宅基地流转受到部分学者的认可与推崇。然而通过分析后发现,农村住宅投资性居住权与《民法典》规定的居住权在功能上存在差异,与禁止转让的限制存在冲突,不具有突破现有用途管制进而实现宅基地“适度放活”的可能,对促进宅基地流转的实践价值甚微。未来的宅基地流转模式选择,放弃以居住权路径为代表的权利扩充模式应是理性之举。作为权利扩充模式的代替,从本土实践中产生的宅基地转化模式明显是推动宅基地流转更为合理的制度出路。将宅基地使用权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方式不仅契合宅基地“适度放活”与现有法律权利体系,也与我国土地权利演进的历史逻辑一脉相承,展示出推动土地要素流动进而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社会效应,已经完成由政策文件、试点经验向地方性法规的转变。为切实完成“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的政策目标,需要对当前试点地区中新兴的宅基地权利转化模式进行总结,在法律层面形成制度规范,以维护村集体所有权人地位、确保农户利益不受侵害为出发点,形成符合乡村特色的国土规划制度与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并建立起符合市场需求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规则。

  • 智慧服务背景下个人信用数据的安全风险及协同治理对策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个人信用数据是包括个人信用信息及其通过算法处理而形成的信用产品的集合。智慧服务下,个人征信平台将用户个人信用信息处理为数据产品,进而向用户供给,便于用户提高信用能力并获得收益。然而,平台基于片面逐利的有限理性,破坏数据产品可用性与可靠性等安全要素,从而降低了用户对智慧服务的价值感知度和参与度。对前述风险的应对应有利于稳定用户收益预期,进而赋能于服务开展及征信等产业发展,关键在于协调和实现主体需求。立足于服务背景下的数字生态体系中数据安全、用户收益、服务提质等需求间的强关联,应用协同治理理论,建议平台发挥服务中的关键节点作用,拓展平台理性,与用户协同应对风险,从而通过保障用户收益来提高其对服务的价值感知度和参与度,进而促进产业发展。依据前述对策,个人信用数据的安全风险协同治理应当由平台主导:通过管理协同,回应各层级需求、优化各层级权限,促使内部各层级合作、提高数据安全管理及产品供给的效率,创造收益条件;通过协同决策,强化用户参与个人信用数据安全治理决策,拓展知情范围、引导用户参与,由此实现收益;加强服务协同,配合用户监督并拓展自身理性,提高产品可靠性、增强产品可用性,从而保障收益。

  •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对高校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PSM-DID模型的实证研究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

    摘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运用提供支撑作用,促进科技成果的创造、转化、实践,实现高校的协同创新和优势学科建设。文章利用2015—2021年118 所高校的面板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进行样本的匹配选择,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DID)探究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能够显著促进高校创新绩效水平的提升,尤其是高校的专利成果。针对影响效应,提出各中心通过深化专利服务范围和内容、拓展商标等其他领域的服务以及结合高校特点实现中心的个性化发展、国家通过提炼经典案例等方式来进一步推动高校和我国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事业的发展。

  • 闲置土地规制体系的失能样态与完善路径——基于系统论法学视角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土地闲置是国有建设用地低效配置的集中体现。透过系统论法学“功能分化”“运作封闭”“结构耦合”等分析工具审视闲置土地规制体系,可以发现,闲置土地法律系统在运作封闭上存在缺失,同时分别与政治、经济系统存在结构耦合上的松散和偏失,导致功能发挥不足。对此,应锚定实现闲置土地法律系统与政治、经济系统整体功能提升的规制目标,完善闲置土地规制体系。一是要健全闲置土地法律系统的规范结构,有效发挥法律功能;二是要强化闲置土地法律系统与政治系统的结构耦合,促进功能互嵌;三是要矫正闲置土地法律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结构耦合,实现功能互助。

  • 从“土匪窝”到“新中国缩影”: 北碚历史乡建启示录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卢作孚等人在重庆北碚先后主持了22年的乡村建设实践,这个仅三千余户、一万五千余人的山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陶行知誉为“建设新中国的缩影”。本是“落后地区”的北碚通过社会整合、冲突转化、各种资源价值实现等方式既发挥了“后发优势”,又获得包括“和平红利”在内的多重红利,还成功构建起低成本且符合城乡社会转型需要的治理结构,使得各种资源回流乡村,同时也发展出以民生为导向,强调社会参与的创新性社会企业与城乡融合的新局面。这些独特的历史经验可为当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启示。

  • 近代乡村建设的县域综合发展经验——以张謇的南通建设为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本文以张謇所主持的近代南通建设为例,梳理历史乡村建设实践中的县域综合发展经验,同时讨论社会企业与乡村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认为,张謇所从事的是“有实无名”的乡村建设,其本人也应被视为近代乡村建设先驱。在近代南通的县域综合发展中,综合发展理念是引领,“内循环”和“在地化”是策略,而以“实业一教育一公益”为内容的“三位一体”则是核心。这些历史经验可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