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摘要:城市是文明的载体,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标志。西方的城市在资本逻辑主导下,变成了一个充满商品的空间,人的一切价值意义都以物作为衡量尺度,西方的城市发展走向异化。中国的城市概念自古以来与西方相异,近代以来,“人民”在社会主义的国家建构中实现重塑,并成为各项制度设计的核心价值指向。社会主义中国的城市将“人民”作为城市的主体和目的,逐渐探索出符合自身文化特点和实践经验的治理模式,最终形成了“人民城市”的治城理念,这是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文明的生动写照。“人民城市”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建构中实现制度奠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完善城市功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叙事中实现人民主体的再造,为世界城市文明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社恐”是现阶段高校学生人际关系处理中普遍存在的亚文化表象,日益成为思政育人工作的重点。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一种以共同兴趣为基础、迅速配适的网络“搭子”社交逐渐获得高校学生青睐。现实“社恐”与网络“搭子”社交的辩证关系在社交认识、角色、情感、动力等方面相互印证,这是社会变革和生活方式转型过程中,传统社交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养成之间的冲突导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也具有潜藏风险,需要优化校园社交环境,增强价值引领;加强社交素养培育,提升社交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自我认知。
分类: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5-02-08 合作期刊: 《民族论坛》
摘要:民族地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地区。文化旅游凭借其强大的带动效应和生态环保优势在边境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中尼边境村落吉甫村为案例点,探析边境民族村落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因素如何发挥经济价值,实现文化资本的转化从而赋能乡村振兴。吉甫村在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实现了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本的转化,以多元主体联动、政府主导的模式呈现,最终取得了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
分类: 历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肺鼠疫论》的撰写、出版与影响反映出医学知识跨国生产、传播与流通的动态发展过程。肺鼠疫知识的生产是地方环境与西方医学知识互动的产物,也是跨国医学合作的成果。在出版过程中,伍连德与国联建立起广泛的医学交流网络。借助该网络,伍连德搜集到大量肺鼠疫研究资料,使《肺鼠疫论》成为反映全球鼠疫研究情况的综合性专著。该著于1926年出版后,不仅对旱獭毛皮贸易、鼠疫防治与疫源地问题产生深刻影响,也促进了各地研究者的交流对话。伍连德在吸收反馈信息后,进一步更新并完善了肺鼠疫知识。这一跨文化互动展现出不同医学主体在知识传播与流通中的积极作用。除了交流合作,网络中也存在推拉、停顿与分歧,显示出知识流通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受全球环境持续恶化、少子老龄化等多因素叠加,日本粮食供给、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前所未有巨大挑战。基于现实要求,日本农林水产省于2020年提出绿色食品系统战略,以期以绿色生态转型释放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拉动经济复苏。本文以日本为典型样本,系统分析提出绿色农业食品系统战略的因由、路径选择和典型做法,重点分析中日两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异同。日本绿色食品系统战略以创新构建可持续生产体系,以生态环保材料减轻环境污染,建设可持续的加工和流通体系,不断强化国民绿色消费和饮食观念,多措并施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对比中国与日本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间异同,研究发现,中日两国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予以重视,但中国绿色农业存在明显短板,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创新驱动不足等问题。基于日本典型经验,以及中日两国对比分析,本文指出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打造韧性农业产业链,从理念转变、人才培育、官产学联合等角度提出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发展要求的中国式农业支持政策改革的政策建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05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一种必要的商业实践,可以改善人类福证,改变产业竞争格局,提高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如何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受到学界与业界的重视。基于对伊利集团乳品业务的纵向案例分析,可以构建一个整合性的理论模型,清晰刻画社会责任驱动商业模式的具体过程,揭示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机理及创新路径。研究发现,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企业通过社会责任的嵌入提高了社会合意度,并重新整合、建构了自身的价值体系,实现由社会需求型商业模式到技术驱动型商业模式再到共享开放型商业模式的不断跃迁。社会责任的不断进阶为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创造了情境要求,亟需组织范式变化以重新实现合法性与资源行动之间的相互匹配,并依托合法性对有限资源进行完善配置,为新商业模式的形成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将传统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的研究情境拓展到社会责任领域中探讨,既能提炼出商业模式创新的演化路径,又可打开企业社会责任驱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黑箱。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 预售+现售” 模式逐渐成为产品市场推广与销售的重要手段。 本文考虑产品预售对供应链的 影响,构建由制造商、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绿色供应链模型。 考虑零售商公平关切, 建立在零售商公平中性和公平关切下的集中和分散决策模型。 同时,引入成本共担契约,深入分析契约 对供应链的影响,最后进行数值分析。 结果表明:预售规模的大小会对供应链成员的决策产生影响;零售 商的公平关切不利于产品绿色水平的提升;契约的引入能够削弱零售商公平关切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0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防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和前提,防返贫数字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推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视角来看,当前我国防返贫数字治理能力存在数据基础建设推进不够、智能监测预警应用不深、协同精准施策研究不透以及动态监测管控支撑不足等四大问题。随着数字乡村发展,数字乡村能在信息化总体水平、数字化参与程度和网络化应用场景等方面全面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助力防返贫数字治理能力提升的水平。在数字乡村建设的推动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的不断演化升级,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四项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能够构建一个与农村社会客观情况高度仿真与同步的易返贫人群的“数字孪生”世界。虚实空间的双向互动将作为核心演化模式,促使防返贫数字治理全过程形成以三次映射为主线的智能化调适升级机制。智能化的防返贫数字治理机制将具备大数据和智能模型双驱动、实时预测赋能、去中心化决策与帮扶过程精准管控的关键能力。与此同时,通过统筹协调、思路转变、规划引导、多级联动、过程可信等五大路径,提升我国防返贫数字治理体系的智能化水平。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公益研究》
摘要: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资金短缺、资源匮乏、缺乏可持续发展机制等问题。一些社会组织开始探索自我造血模式,尝试向社会企业转型。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类型,需要充分兼顾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目标使命。本文通过构建基于资源拼凑理论与多重制度逻辑的整合理论框架,对H残疾人帮扶中心(HD家园)成功转型社会企业展开单案例研究,特别是通过对其转型过程中探索期、成长期、扩张期不同阶段的考察,尝试提出社会组织转型社会企业的实践路径。
分类: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3-13
摘要:分别采用独裁者游戏和真实情景开展两项研究,以探讨群体身份影响过度的第三方惩罚的心理机制。结果发现,与受害者群体身份一致的个体,会对违规者产生过度的第三方惩罚;社会身份威胁在群体身份对过度的第三方惩罚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群体身份认同调节群体身份对过度的第三方惩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高群体身份认同水平的个体会做出过度的第三方惩罚。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心理技术与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代理平台逐渐使用AI作为建议者为消费者提供建议。然而,与人类建议者一样,AI在服务过程中也可能发生服务错误。在消费、投资和医疗情景中,采用2 × 3的被试间设计探讨建议来源和归因类型对消费者经历错误建议后对代理平台惩罚欲的影响。结果发现,建议来源对代理平台惩罚欲没有显著影响;归因类型显著影响惩罚欲,具体表现为平台意图归因增加了惩罚欲;平台意图归因对代理平台的惩罚欲的影响通过愤怒起作用。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14
摘要:本文深度聚焦于高中双休政策这一极具时代意义与现实关切的教育议题,以备受瞩目的衡水模式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与关键线索,展开多维度、深层次的剖析。通过对衡水模式诞生的社会经济、教育制度等背景因素的系统性梳理,以及对其模式特点、教育影响和内在教育理念的细致阐释,深入探讨在现行高考制度宏观背景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两种理念和模式之间的矛盾冲突、内在张力以及相互博弈的复杂图景。同时,紧密结合当下高中双休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的现实进程,全面且深入地研究该政策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优化教育生态环境、重塑教育价值体系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效能,以及在政策落地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诸如家长传统教育观念的深度转变难题、学校教学安排的系统性调整困境等。本文旨在通过严谨且全面的系统性研究,为构建更加科学合理、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具有实操性的实践参考,进而有力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朝着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阔步前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宏伟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