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缓解世界经济失衡问题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一种新路径。本文从理论机制上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其共建国外部失衡变动的影响,并基于2000一2020年130个经济体的样本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共建国外部失衡变动的效应。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减轻了共建国的外部失衡程度,对全球经济治理呈现出积极的作用,该结论的有效性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得到验证。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外部失衡缓解效应对收入处于中高等、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经常账户持续逆差的经济体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权益资产规模提升与结构优化渠道对共建国外部失衡的缓解产生积极作用。本文从全球经济治理层面为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新视角,在有效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在实践层面为推动外部失衡的调整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政策参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数字化发展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选取世界银行数据考察数字化如何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和扩大出口三个渠道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带来数字红利。研究发现:数字化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机制分析表明:第一,数字化通过激励企业创新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第二,数字化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动力总需求:但主要提升高技能工人的边际生产率,增加对高学历群体的劳动力需求:第三,数字化能够扩大出口贸易,企业拥有网站和使用电子邮件等数字化工具有助于贸易便利化。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开展对外技术援助有效推动了信息技术和知识外溢,显著推动溢入国经济增长。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发展中国家加快构建教宇经济共同体,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基于2006-2021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谷物贸易数据构建贸易网络,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整体、社群和个体多层次分析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及演变特征,并采用时态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对影响谷物贸易网络形成的内外部机制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从整体性看,贸易网络具有较高的平均聚类系数和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存在区域集聚现象;贸易网络具有脆弱性与不稳定性,易受外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②从社群角度看,贸易网络的社群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网络整体性得以提升;地理因素是影响贸易社群网络形成的关键成因,各国倾向于与邻国建立贸易链接;各国基于农业资源禀赋差异形成了农业资源较强的东南亚、南亚、东欧等谷物出口主导的社团以及农业资源较弱的中东、北非的谷物进口社团。③从个体角度看,印度、乌克兰、俄罗斯与泰国等国家在贸易网络中具有较强的贸易优势且扮演着贸易核心国的角色;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在贸易网络中担任“中间人”角色并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的选择产生间接影响;中国在贸易网络中是重要的谷物进口大国,具备较强影响力。④谷物贸易网络既受互惠效应、集聚效应、多连通性、联通闭合效应与时间依赖效应等内生机制影响,亦受贸易国的人均 GDP、人均耕地面积、人口规模、地理空间网络和法律渊源网络等外生机制变量的影响。
分类: 教育学 >> 比较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摘要: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文化互鉴需求的驱动下,我国与中亚的高等教育合作交流不断增强,取得丰硕成果。与此同时,双方的合作之路并非坦途。由于中亚地区局势复杂多变、中国教育品牌竞争力受限、高校跨境合作存在风险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我国与中亚的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受到一定的阻碍。伴随我国与中亚合作关系的提质升级和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求,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进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已成为双方共同的愿景与需求。我国需要从顶层设计、品牌打造、高校参与、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出发,探索与中亚高等教育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深化路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广泛开展,中亚地区已成为联结“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贸易发展的中枢,农产品贸易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经贸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定性分析2003—2022年中国同中亚五国农产品的双边贸易额及占比发现中国同中亚五国间农产品双边贸易额呈现上升趋势但农产品双边贸易种类较为单一;通过分析中国和中亚五国2022年4类农产品双边贸易比较优势指数发现,吉尔吉斯斯坦在第1、2类农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哈萨克斯坦在第3类农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则在第4类农产品上具有比较优;通过分析中国同中亚五国2022年农产品双边贸易优势综合互补性指数发现,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农产品双边贸易呈现互补性而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之间的农产品双边贸易呈现竞争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开发研究》
摘要:作为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对促进资源在更大规模的市场中优化配置发挥着关键作用。以“一带一路”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一2021年我国278个地级市的样本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研究了“一带一路”对资源空间错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的实施显著降低了资源空间错配程度,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城市以及在营商环境更好、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更高的城市中,“一带一路”对资源空间错配的矫正作用更为突出。机制分析发现,基础设施完善、市场竞争加剧、产业结构升级是“一带一路”发挥积极作用的主要渠道。基于此,从构建互联互通和数字化城市网络,鼓励“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企业参与国际分工、促进产业升级、创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中国企业实现高质量对外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与政策支持,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研究基于2009一2018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税负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降低了参与倡议企业的税负水平,税费返还与投资税盾等政策激励是促使参与倡议企业税负降低的主要原因,参与倡议企业未表现出明显的避税动机。“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税负的缓解作用在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重点合作行业以及面临较高税收征管强度的企业中更显著。研究丰富了“一带一路”倡议微观经济后果方面的文献,为进一步降低对外投资企业的经营成本提供了启示。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互信、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交流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出海”的重要项目,鲁班工坊已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标志性品牌。然而,鲁班工坊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地缘政治环境动态演变、跨文化语境下的认知鸿沟、持续性资金保障机制缺位、协同创新机制和质量评估体系尚未健全等。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日益紧密,以及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深入推进,双方对于更高层次、更深入水平的教育合作有着共同的愿景和需求。因此,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风险管理、深化品牌建设、健全保障机制等多个维度出发,探索鲁班工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出海”迈向更高水平。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4-10 合作期刊: 《经济界》
摘要: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本文从分析中国与东盟低空经济发展现状出发,直面?方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基于东盟航空一体化达到的成效和“一带一路”倡议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内容,从加强中国-东盟一体化出发在政策优化与技术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共建互联、产业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技术交流等方面提出合作建议,希望通过各方努力持续推动中国与东盟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2011一2019年54个非洲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DID)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非洲主权债务占GDP比重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降低了参与该倡议非洲国家外债流量占GDP的比重,且该结论通过了多种形式的稳健性检验,包括时间异质性检验、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等;对于多样化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较慢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非洲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债务占GDP的比重下降更多;“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经济增长、出口、投资、基础设施等中介效应,降低非洲国家主权债务占GDP的比重。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摘要:国际传播走向深水区,中国的国际传播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深度调用国际政府间组织的潜力,服务于非政府联盟框架的构建和组织间协作,是下个阶段国际传播全球布局的重要关切。“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逐步发展的地区性经济联盟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此时,另外一个历史性的国际组织,“英联邦”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又开始了“重启”的模式。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幸存的国际政府间组织,其内部联系日渐松散却从未解体,今天,在“文明互鉴”的视野下,其组织传播历史尤其是组织身份认同传播方面的经验值得高度关注和借鉴。本论文采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305篇英联邦官方网站上发布的组织新闻消息,考察其如何在组织话语中建构和传播组织身份认同属性和组织价值观。研究结果显示出组织身份认同属性呈现分层分布,中心属性(如活动、计划或项目)在组织叙述中最突出,其次是独特属性(如优势、与众不同的品质)和持久属性(如组织品质的连续性、通过时间的考验)。在面对全球化提出的一些问题时,英联邦的框架在建构和加强组织身份认同等方面历经了大半个世纪的洗礼,为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实践和方法提供了启示,也提供了反思和超越的理论资源,同时也为面向国际组织的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提供现实参考。
分类: 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5-23 合作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澜湄合作国家交流日益加强。当前面向国际中文教育区域化、数字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需求,以数字化赋能“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成为发展趋势。研究分析澜湄合作国“中文+职业技能”数字化教育的政策环境与具体实践,探讨各成员国的政策选择与经验模式。为实现澜湄合作国“中文+职业技能”数字化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后须以数字化转型发展为引擎,搭建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和平台;以国别化市场需求为引领,创建中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范式;以本土化人才培养为目标,共建“政—企—行—校”多方合作新模式;以多元化专业协作为支撑,构建产教结合与“双师”培养新格局,为推进“中文教育共同体”建设谋局拓远。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摘要: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深入发展,合作国家不断增加,合作规模持续扩大,整体上有利于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权货币普遍存在汇率不稳定的风险,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投资和金融稳定。应对人民币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冲击,通过发展在岸人民币NDF市场,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和实现人民币自由化与国际化。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经济合作中的汇率问题和人民币NDF发展现状,并借鉴国际经验,力争于在岸人民币NDF之前做好理论研究和市场培训的准备,在市场准入、交易模式、干预和监管方面,吸取澳、韩的教训,并结合我国实际金融发展现状,制定干预和监管制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随着中国对泰国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领域日益多元化,中国已成为泰国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不仅促进了中泰两国的经贸合作,还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重要机遇。基于此,本文通过系统剖析“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的现状和多元驱动力,建议中国企业深入了解泰国的政策环境、精准定位目标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充分利用优势和资源、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从而为企业在泰投资提供实践指导,推动中泰经贸关系深化与区域经济共同繁荣。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8-05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文章通过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亚地区发展的研究,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剖析了塑造中亚地缘空间秩序的两种手段:地缘政治手段和地缘经济手段。结果表明:历史上地缘政治手段塑造中亚地缘政治空间秩序基本上是失败的,而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内容的新地缘经济手段塑造中亚地缘空间秩序是成功的。新的地缘经济手段包括:设施联通、市场对接、利益嵌入和跨文化交流。这是用和平的方式来塑造地缘空间秩序的情形,但从冷战后经济区域主义的发展态势来看,地缘经济手段塑造地缘空间秩序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因此,文章建议应该大力推进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内容的地缘经济手段,和平塑造中国周边地区空间秩序,共同打造以经济发展为内容的新地区主义。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国际社会迄今为止的三方合作实践主要集中在国际发展合作领域。随着中国持续快速发展,三方乃至多方合作正变得日益重要,呼吁采纳广义的三方合作概念,建构跨领域、复合型三方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围绕复合型三方合作持续创新,不仅主动塑造三方发展合作,更首倡第三方市场合作。前者聚焦国际发展合作,后者是中国经济外交的历史性创新。中国始终坚持从共同发展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从广义三方合作角度,以共通性为基础创新“发展+市场”复合型三方合作。三方发展合作和第三方市场合作均以合作各方比较优势为基础,通过政府居间协调提供公共产品,实现第三方真正受益,“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制度化是二者统合的关键所在。“发展+市场”复合型三方合作的创新实践,可为构建更为宏观的跨领域、复合型三方合作奠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分类: 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5-23 合作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摘要:“打造中海语言文化合作新亮点”是国际中文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新任务。在海合会国家中,阿联酋和沙特分别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阶段的中文教育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孔子学院分布密度较高但国别差异大,为推动当地中文教育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华文教育基础薄弱,阿联酋开启设立中国学校的华文教育新模式。中海高级别合作机制、务实合作关系、友好人文交流为中文教育合作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着中文教育处于弱势地位、中文教育资源配置不足、中文教育区域一体化程度低等现实困境。未来,中海当以“双驱动”“双纽带”为重要途径,通过进一步加强政府间交流,采取“支点辐射”的区域发展策略,加大国际中文教育资源配置力度,推动“职业+中文”教育新范式等路径深化中文教育合作。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基于“双碳”背景,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对中哈天然气贸易的背景、现状和贸易互补性指数进行综合分析,构建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测算出两国天然气贸易潜力,探究两国未来的天然气贸易发展前景。同时,对两国天然气贸易现存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8-05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文章构建了多维度地缘经济联系强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边形法、向量和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比较分析了中俄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演变,剖析了中俄两国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联系整体强度呈波动增长态势,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整体联系强度基本保持稳定,俄罗斯与中亚国家整体地缘经济联系强度高于中国。②地缘政治在中俄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联系中的作用下降,贸易和交通在中俄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联系中的地位上升。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地缘经济联系由贸易、交通、地缘政治共同主导逐步转为贸易和投资共同主导,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地缘政治联系由旅游、贸易、地缘政治共同主导转变为贸易、旅游、交通共同主导。③中俄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均呈北高南低阶梯格局,但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以南4国地缘经济联系强度空间格局波动起伏较大。④资源禀赋是中俄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演变的共同重要驱动力,中国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联系比俄罗斯更依赖市场规模,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对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稳定性比中国更为敏感。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发展“丝路电商”是新时期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新渠道、新亮点。当前“丝路电商”国际合作业已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丝路电商”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双边电子商务合作伙伴国已达30个,遍及全球五大洲;二是“丝路电商”跨境贸易规模高速增长,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跨境电商交易明显提速,线上交易市场范围进一步扩大,跨境电商产品出口远销至10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伙伴国大量优质特色产品通过跨境电商进口在华热销;三是合作领域聚焦产业和市场,涉及电子商务的规划对接、政策沟通、产业促进、能力建设等多层次多领域,由点及线到面,渐成体系;四是合作方式不断丰富高效,开展各类主题的电子商务促消费活动,组织举办电子商务培训和业务经验交流会;五是各地政府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参与“丝路电商”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但目前“丝路电商”国际合作主要还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第一,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程度浅、缺乏约束力,双边跨境电商协作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合作内容大多局限于跨境货物贸易领域;第二,各国跨境贸易监管和规则标准互认对接存在困难,在跨境交付、个人隐私保护、数据流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的国际规则体系仍存在较大争议;第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数字鸿沟”过大限制合作空间;第四,外部地缘政治博弈和美欧数字霸权“搅局”电子商务国际合作。这些严重制约了“一带一路”电子商务大市场建设。为进一步挖掘我国跨境电商的比较优势、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深入推进“丝路电商”国际合作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国际合作机制,大力推进跨境贸易监管和规则标准互认,加快推动共建国家数字化转型,加强电子商务战略规划对接交流和科技创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