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其他 >> 其他 发布时间: 2024-05-22 合作期刊: 《中国军事科学》
摘要:战斗精神培育是锻造部队、提升打赢能力的基础工作和永恒主题。战斗精神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把系统中各子系统和各要素有机结合、有序协调起来,才能增强培育工作的协同效应。全面提升部队战斗精神培育的整体效益,必须加强战斗精神培育对象的协同性、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方式的协同性、加强战斗精神培育环境的协同性。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7-22
摘要: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培育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必然要求,是赓续中国精神的内在要求,是实现青年人生价值的现实需要,是创造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青年的奋斗精神内在地包含着自立自强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意志、担当实干的作风、持之以恒的品格。培育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要坚定理想信念,笃定青年对奋斗精神的价值追求;强化价值引领,增强青年对奋斗精神的内涵认知;加强“四史”教育,强化青年对奋斗精神的力量汲取;坚持实践锤炼,内化青年对奋斗精神的情感体验;进行示范引领,提升青年对奋斗精神的心理认同。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6-18 合作期刊: 《红旗文稿》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时代首都发展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创新人才教育》
摘要:超常儿童除在智力发展方面显著优于同龄人,心理发展特点也与同龄人存在一定差异,在培养过程中采取符合超常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及需求的培养模式,将为其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所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东北育才学校超常教育实验部针对超常儿童心理特点,探索出以下培育路径:一是多方合作增强超常儿童自尊感;二是丰富课程设计满足超常儿童求知欲;三是多元化社团活动平衡超常儿童好胜心;四是理想信念教育引领超常儿童德育建设;五是集中培养搭建超常儿童同伴关系建构平台;六是心育引领超常儿童健康发展。
分类: 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课程·教材·教法》
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系列举措的推进和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推出,现代化教材编制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落地的首要问题。中小学教材编制的现代化,主要指向教材价值取向、内容选择、组织编排及呈现方式的现代化。教材编制现代化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通过教材内容选择依据从知识体系转向能力体系、教材呈现方式从知识情境转向问题情境、教材组织编排螺旋式上升与融通整合等路径,实现中小学教材编制从知识平铺走向素养培育。展望未来教材编制,应借助教材组织结构的开放性、内容设计的进阶性、编制技术的数智化,逐步实现因材施教。
分类: 教育学 >> 成人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03
摘要:现代新农人培育是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强国建设与现代新农人培育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教育强国建设能够赋予现代新农人培育资金、政策和制度优势,现代新农人培育能够赋能教育强国建设资源要素的整合。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要培育新形象、新思维、新素养的现代新农人还存在培育标准缺失、培育理念陈旧、培育模式单一的现实困境,需要以科学先进的培育理念引领现代新农人培育改革、以信息技术助推现代新农人精准培育、以制度建设提升现代新农人培育效能。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4
摘要:公共危机来临之际,志愿组织的及时“补台”和高效精准行动,是我国应急治理的重要经验之一。志愿组织的及时“补台”和高效精准行动,体现了其不计回报、值得信赖的社会组织“优等生”本色。后公共危机时期的中国社会亟需大力培育发展各类志愿组织,支持并引导其协同参与基层治理。具体地,应统筹推进以下工作:积极推进志愿服务立法工作,完善志愿服务的相关法律;构建鼓励志愿服务的社会生态,营造保护志愿者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制定志愿组织的培育和服务规划,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完善志愿组织管理,增强志愿力量储备;科学规划志愿服务,最大限度释放志愿组织的正能量。以上措施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志愿组织和志愿服务的健康成长,完善其协同治理机制提升协同治理效能,为后公共危机时期的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合作期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心态对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至关重要,事关其更好挖掘、展示优秀学术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也事关编辑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术期刊编辑应当培育良好心态,这种良好心态应包括以学术繁荣为己任,力行学术报国的积极心态;衷心热爱刊物,爱岗敬业的热忱心态;甘做嫁衣,从容应对困难与挑战的平和心态。为此,需强化编辑职业认同感与使命感,营造良好的编辑工作环境,深化学术期刊编辑心态研究,培育持续学习、自我超越的编辑自觉。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1-26
摘要:习近平把苏区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从1930年12月30日至1934年10月21日,项英在中央苏区身兼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苏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要职,与毛泽东、朱德被称为“中华苏维埃的三巨头”,对苏区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在中央苏区期间,项英的一系列革命实践及撰写发表的理论文章,不仅与习近平提出的苏区精神存在着契合性,而且还秉承着习近平提出的苏区精神。所以,项英不仅培育了苏区精神,还践行了苏区精神。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8-22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红色基因贯穿着红色历史,奔涌着红色血脉,承载着红色文化,凝聚着红色精神,具有鲜明的党性、人民性、教育性和实践性,旨在培根铸魂、立德树人。高校传承红色基因,必须明晰红色基因的意涵和特质,深悟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论述和指示精神,谙熟中国共产党历史,弘扬“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激活“历史情境”和红色场馆,等等。时代新人是红色基因、华夏文化、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践行者,是新时代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高校培育时代新人,应当强化“理想信念”,优化“校园文化”,亮化“大学精神”,濡化“君子人格”,深化“自主学习”,等等。传承红色基因与培育时代新人交融共鸣、相辅相成,高校要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红色江山凝魂聚气,为复兴伟业赋能助力。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公安英烈精神作为崇高的公安英模精神的重要内核,是由一代代公安人的牺牲和奉献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对于预备警官的忠诚警魂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精神品质是预备警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他们未来从警生涯中不断成长、进步的动力源泉。为此,应以文化人、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铸警魂;协同教学、构建从理论到模拟实践的纵向教学模式;导师引导、建立课外小组导师制度,提升培育效果;实践练兵、推进育人体系协同并举等,以期将公安英烈精神更好地融入到预备警官的忠诚警魂培育之中,提高其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为我国的公安事业培育出一批忠诚可靠、业务精湛的优秀民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6-27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为初心、不懈探索推进的新式现代化,其形成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主要体现在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的一切实践之中,不仅积淀了理论指导力、执政党领导力、价值导向力、激励鼓舞力的丰富内容,还凝聚了传承性、实践性、人民性、世界性的鲜明特质。步入新时代新征程,走好第二个百年奋斗之路,还需要以生动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以伟大建党精神锤炼坚强有力的执政党,以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以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世界文明新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夯实坚韧信力、滋养生机活力、赓续奋进伟力、铸 凝时代新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24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大学生理论素养培育放在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多次发表讲话强调青年理论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为大学生理论素养培育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向指引。大学生理论素养培育是一项由核心要素、载体要素、环境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呈现出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特征。新时代新征程,大学生理论素养培育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将系统思维运用到大学生理论素养培育中,有助于切实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提高协同力;强化培育目标,提升内生动力;加强改革创新,突出核心内容和重点要求,多措并举以实现系统育人功能最优化。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狮山镇是佛山市南海区的经济强镇,其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契合自身特点的社会治理路径。在社会治理建构及“社会性”培育中,尤其是在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在促进社会质量提升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上,狮山镇都有诸多实践探索。长期以来,狮山镇以制造业发展见长,并以产业发展带来的丰厚经济资源为基础,反哺与推进社会治理的创新探索,且在这一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把产业发展、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社会治理格局。狮山镇所走的社会治理路径虽属个例,但其中蕴含着经济强镇社会治理建构的共性逻辑,给类似地区的社会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地方性范本。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实验教学与仪器》
摘要:在素养导向下,应该重视科学观念的培育。教师应正确理解科学观念,知道组成科学观念的层级系统,知道逐层培育子科学观念的重要性,进而通过微整合自然单元聚焦子科学观念,精心设计指向子科学观念的学习活动,提炼科学思维,建构子科学观念,应用子科学观念来解决真实问题,实现子科学观念的价值,从而达到培育子科学观念的目的。此外,通过不同年级的子科学观念的培育,完成不同层级的子科学观念的培育,进而逐步达成整个科学观念素养的培育。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摘要:[目的/意义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数字素养研究在受到内在驱动和外部拉力的双重影响下深入推进,农民数字素养协同培育作为农民培育的新机制,将会成为当前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研究主题。[方法/过程]基于活动理论视角,从目的要素、核心要素和介质要素耦合互补的视角阐述了协同培育的静态要素,以生产子系统、交流子系统、共享子系统和合作子系统为基础建构了农民数字素养协同培育动态框架。[结果/结论]通过静态活动要素和动态运行系统两个维度,对农民数字素养协同培育活动深入剖析,梳理了协同培育活动中各子系统协同培育面临的困境,并据此提出优化工具使用、完善规则体系、发挥协作效能和建立长效机制的行动路径。构建农民数字素养协同培育模型一方面可以从微观视角剖析农民数字素养培育细节;另一方面也为农民数字素养培育实践路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6 合作期刊: 《武陵学刊》
摘要:大学生数字劳动素养是大学生应具备的与新发展理念相契合的数字劳动价值观念及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育大学生数字劳动素养不仅是大学生在数字化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新型劳动者素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客观需要。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价值冲突、技术工具主义对劳动者主体性危机的扩张以及劳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现实困境都制约大学生数字劳动素养的提升。因此,提升大学生数字劳动素养,必须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导,聚焦劳动教育价值目标;增强学生技能,提升其复合性能力;促进多元主体的联合培育,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加强数字平台管理,筑牢数字劳动安全防线。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17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持续深入和创新发展,医疗卫生领域腐败问题在得以整治中应反思如何从源头上进行预防。求学于高校的医学生是未来从事医疗卫生职业的主力军,其廉洁意识培育是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因此,高校医学生廉洁意识培育机制的法治化势在必行,是建立健全预防腐败体系的制度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法治保障、德法融合本质的内在趋同。然而,实践中高校医学生廉洁意识培育机制法治化存在机制的价值取向背离法治、制度的制定缺乏规范、机制的运行法治保障不足等问题。对此,应以德法并举理念引领高校医学生廉洁意识培育机制的价值取向,从形式到实质规范高校医学生廉洁意识培育制度的制定,坚持法治原则保障高校医学生廉洁意识培育机制有效运行。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0 合作期刊: 《教育与教学研究》
摘要:大国数字工匠的培育不仅是国家战略之需、地方发展之要,更是经济转型之维、人才成长之桨。大国数字工匠的培育面临着地方行政和教育管理部门保障政策供给相对滞后、学校数字工匠教育模式尚未构建、社会层面数字工匠培训力量发挥不足、企业数字工匠培育模式有待升级等亟须破解的难题。可以基于共同体理论和新质生产力理论,加快形成政府推动、行业主体、社会支持、学校基础,各司其职又协同联动的大国数字工匠培育共同体及其雁阵效应。教育行政部门适时出台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制定大国数字工匠培育共同体建设顶层设计方案;高职高专院校通过建设数字工匠大师工作室和数字化现代学徒制共同体,着力构建大国数字工匠学校教育模式;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服务,开展新时代全民数字教育;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凸显数字工匠育人主体地位,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及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产业数字化。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创新与创业教育》
摘要:培育地学类创新创业人才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地质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地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构建地学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遵循育人目标精准化、育人机制协同化、组织实施体系化的原则,从构建地学类专业创新创业全员育人共同体,搭建全过程、链条式的地学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全方位地学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以提高地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