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红旗文稿》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总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把脉精准,是指引天津未来发展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我们要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总体要求、“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和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加强党的建设的部署要求,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关怀厚爱转化为奋发前行的不竭动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天津市会展经济近年来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会展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并推动其发展,成为亟待探讨的课题。当前,会展业对会展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会展职业教育现状却存在一定的脱节。为此,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积极探索,致力于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以天津市会展经济发展为背景,探讨会展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并推动其发展的路径。通过深入分析会展业需求、会展教育现状及两者的关联,结合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和策略,以期对天津市会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本文以五六十年代的天津街道生产为案例,探讨街道社区组织生产的动力机制。计划经济时期城市治理的重点是推动形成“生产型城市”,全民所有制企业无法将所有的适龄劳动力加以吸纳。替代方案是将大量的社会劳动力留在企业之外,通过构建街道生产组织的方式,将他们动员管理起来。这就要求街居除了完成居民社会服务和救济福利等方面的职能之外,更需要对基层社会加以整合,将其按照全民企业的生产架构进行管理运作,由此加强了国家政权向基层社会的渗透与控制。但在实践过程中,行政力量在介入基层社会,对社会群体的日常生活进行管控的同时,也受到基层社会的强力回应。“非单位人”的能动性一定程度上抵制被组织起来的努力,进而促使街道生产逐步回归社会自治属性。对这一案例的分析,体现出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管理的复杂性,有助于脱离“国家统合社会”的单一叙事视角,加深对这一时期“国家一社会”关系的认识。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1-21
摘要:近代报刊的兴起为贺年礼俗的媒介延展提供了新的载体,从登门贺年到登报贺年,行为的转变意味着背后的社会文化氛围发生了变化。研究在回顾媒介对春节习俗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既有史料的梳理,呈现了报纸介入礼俗生活的时代背景、贺岁拜年活动在报纸上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贺岁拜年礼俗的情感价值被消解,商业价值、政治价值被凸显出来,形成了早期“礼”的商业化、政治化、媒介化倾向,且由于登报贺年的主体集中在政府、商界及社会精英群体,在其废旧历倡导阳历新年的政治意图推动下,传统内涵丰富的贺岁拜年实践被高度文本化,形成了仪式性展演的贺年图景。
分类: 历史学 发布时间: 2024-08-23 合作期刊: 《兰台世界》
摘要:作者通过翻阅大量文献、民国时期档案及馆藏气象观测记录档案,对近代天津地区建立得最早、最悠久的气象观测台站和现存国内珍贵气象观测记录进行总结和论述,旨在发掘珍贵档案资源,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它们,服务于国计民生。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废两改元是由国民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在天津以废除关平银、行化银等虚银两和将化宝银改铸成孙像新币为主要内容,传统金融组织炉房和公估局随银两制度解体而消亡,拨码制度脱离银两制度框架而被纳入银元制度体系之内。废两改元引发天津金融市场重构,对天津货币兑换市场、国内外汇兑市场和票据清算市场均产生重要影响。各利益集团基于获利动机展开较量,“银两集团”与“银元集团”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势力之间、中国与外国势力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博弈,各方势力也发生深刻变化。天津的废两改元展现出近代区域金融中心银两制度解体的过程,是考察近代银两制度消亡的较好案例,也是全国“紧跟型”币制变革的典型代表。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使用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京津冀城市群流动人口格局变化趋势,重点关注天津人口流出 问题。 研究发现,京津冀省市的流动人口呈现出增长差异显著、省际人口流动不均衡、内部流动更 加活跃、流动动机多元化等趋势。 尽管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人口流动, 但并未显著加速人口流入天津,反而天津的流出人口增幅较大。 天津人口发展面临流入人口大幅 减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就业市场不容乐观以及市内人户分离情况加剧等多重挑战。 需要从 人口协同治理、产业结构优化、就业市场激活、城市功能优化等方面进行应对。 为促进城市群人口 更加有序流动,城市群中大中小城市需明确定位,发挥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破除人口流动的各种 障碍。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发布时间: 2025-04-26
摘要:二十世纪是中国工人运动与工会组织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百年。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天津以其独特的工业基础、地缘政治和移民文化,成为观察中国工人运动发展的重要窗口。本文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论述百年工人运动情况,从全国、天津两个维度探讨百年工会发展情况,梳理百年工人运动与工会组织的演进历程,揭示其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在此基础上,又从天津街镇工会建设的现状与特色、当前天津街镇工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天津特色街镇工会组织建设与工作创新、深化天津街镇工会改革的建议、街镇工会未来的职责与使命五个方面展开了对天津特色街镇工会创新建设的研究,聚焦天津地方特色,为全国街镇工会创新建设探索新的路径贡献“天津方案”。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从今年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木版工作室毕业创作面貌来看,总体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格局,每位同学创作所关注、思考的问题不同,表现的角度、图式语言、技法也不尽相同,体现了同学们对题材、主题及版画语言表现的自觉。创作中更加注重个人经验、内心感悟的表达,力图通过作品表现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联,这是一种积极的趋势。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力。本文结合数字经济背景,分析目前天津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天津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政策风险、气候风险、经营风险、操作风险及洗绿风险,并就如何实现天津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提出天津市应大力发展绿色数字金融,以数字技术赋能绿色金融发展,有效化解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风险,促进绿色金融的稳定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基于建立天津经济韧性与天津数字经济的综合评价模型,熵值法赋权指标层,通过线性加权法得出经济韧性与数字经济2011—2021年的综合值,从而计算出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2011年起,天津经济韧性与天津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呈逐渐良好趋势,由典型相关性可知,天津经济韧性与数字经济存在显著相关性,影响和提升天津经济韧性与数字经济的关键因素是城市GDP、一般公共支出、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全市研发活动RD经费支出、规模以上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数。本文基于经济韧性提升的关键驱动指标对天津产业数字化赋能提供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2021年7月,国务院批准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广州五大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初步建设工作。基于“双循环”格局下我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背景,本文以天津市为例,结合天津的实际发展状况,提炼影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构建SWOT评估模型,系统性地分析天津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的机遇与威胁,进一步为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言献策,即打造本土特色商圈,拥有全球知名的国际品牌;开拓消费空间,打造“网红”城市;借助“会展+”模式,促进消费发展。本研究仅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2021 年 7 月 19 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五座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天津作为首批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之一,应抓住机遇,加速形成“一带九轴九商圈”总体格局,实现建设“消费之都”的目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本文针对首批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建立科学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从聚集能力、配置能力、引领能力和政策支持四方面对五座首批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上海英国商会的组建和发展与领事协管制度的兴废相辅相成,是英商发展自由贸易的产物。在华英商透过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废除广州体制,构筑了以外国领事和五口海关为核心的领事协管制度。但新旧制度转型过程中,在华英商为了落实条约利权,分别在上海和广州组建英国商会,协助推行领事协管制度。上海英国商会为了摆脱当地领事协管制度的实践困境,要求干预中国海关征税。这启发了英国领事组建税务监督委员会,恢复上海贸易秩序,并维持领事管理贸易和监督中国海关征税的权力。但是上海英商反对税务监督委员会仅在上海设立,并围绕各口领事协管制度的差异展开论争。上海英国商会利用论争影响英国政府反思其对华政策和条约权责,并借“亚罗号事件”引导英国政府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修订条约,废除建立在旧海关体制上的领事协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