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体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摘要:我国职业体育引发的体育纠纷迫切需要健全多元化体育纠纷调解机制进行解决。调解在我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被誉为宝贵的“东方经验”,而体育纠纷调解作为全新的法律服务模式,有助于推动体育纠纷多元地、快速地和有效地解决,但是我国现行体育纠纷调解机制存在主体独立性不足、制度与规范欠缺等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域外体育调解机制,主要从组织形式、机构性质、可调解纠纷范围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域外体育纠纷调解机制具有主体专门化 与独立、程序规范化、范围限定与扩展等特征。基于此提出建议:1)在我国现有体育仲裁机构中增设体育纠纷调解机构;2)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作为我国体育调解制度内容的基本依据;3)以当事人 自愿原则为基础界定体育纠纷范围;4)配备专业体育纠纷调解员。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栗树,构成了当地农民的生计基础,并一度成为多方争夺的对象乃至引起纠纷的源头。在某种程度上,这类纠纷凸显了栗树在当地社会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农产品流通风险的增加,加之更多替代性生计方式的出现等,栗树似乎正在转型之中丧失其重要地位,而相关纠纷的消弭也从侧面支持了这种判断。但实际上,在现代社会的风险之中,栗树正由农民的生计基础转为生计保障而仍占据重要地位。在采取了“争树”与“弃树”的两极行动后,农民开始转向“守树”,为此,纠纷也将以新的形式在乡村社会中重现。基于此,乡村社会转型将呈现出由循环与融合共同构成的钟摆现象,而这反过来也预示了乡村社会的整体走向。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4-11-23 合作期刊: 《敦煌研究》
摘要:P.3223 《勘寻永安寺法律愿庆与老宿绍建相诤根由状》是目前所见相对完整的敦煌僧人民事诉讼案卷之一,反映了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人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过程。审理程序大致包括四个环节,即诉讼人提起诉讼、官府立案受理、官员调查取证和审判官判决结案。负责案件的官员主要通过讯问当事人来调查取证,查明案情。此案中除了有当事人的陈述,还要签字画押以保证其所述的真实性,构成了相对完整的证据体系。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中国古人为确保祖先祭祀与家庭血统的绵延不绝,通过立嗣来弥补自然子嗣继承的缺 憾。目前已有的立嗣纠纷研究多基于清代内陆地区,对于清朝“龙兴之地”即盛京地区涉及较少, 且研究粗疏。文章通过对《黑图档·道光朝》内立嗣纠纷档案的整理,从立嗣前嗣子人选、立嗣时 行为要件和立嗣后权利义务三部分研究立嗣纠纷档案的构成,总结立嗣纠纷档案具有呈现立嗣程 序、反映立嗣纠纷过程和揭示立嗣纠纷解决方式等方面的价值,不仅补充清代盛京地区立嗣方面 的研究,而且为研究清代东北地区的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2-26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自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推动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工作以来,试点法院对家事调解以及家事审判方式的探 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最高法于2018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试行)属 于司法解释性质文件,但其中关于家事纠纷诉前调解的规定明显与《民事诉讼法》第125条规定的先行调解制度相冲 突,这就使得部分试点法院的诉前调解行为超出了现行法律的规定。我国家事纠纷诉前调解制度存在诉前调解范围 混乱、依职权启动诉前调解违反法律规定、司法权提前介入家事纠纷等问题。为推动我国家事纠纷诉前调解制度在法 治轨道上运行,后续家事审判的立法应明确诉前调解的范围、性质与后续衔接程序。试点法院依职权启动家事纠纷诉 前调解的行为应予以纠正,家事审判改革应在法治原则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民国时期,吐鲁番水磨分水案的发生,除了资源匮乏以及分配方式的原因以外,还应当从水资源的公共属性出发来进行考察。为了化解公共资源的分配难题,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吐鲁番地方社会运用集体协作的模式,生成了习惯法之上的地方水利秩序。这些秩序包括了公共资源分配中的先占权问题,以及空间内的区域划分规则。这些规则不仅被地方民众广泛接受,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官府的肯定,成为官方审理水利纠纷的重要参考。地方与官方的互动与配合促使了地方水利秩序的生成。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1-09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家事纠纷是以婚姻家庭关系为基础的纷争,包括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监护关系、收养关系、赡养关系、扶养关系、继承关系等纠纷,涉及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调整。这类纠纷具有非理性、伦理性、私密性、公益性等显著特点。人民法院调解是解决家事纠纷的必经程序,充分体现了立法层面对家事纠纷特殊性的深刻理解和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在设置解决家事纠纷的程序时,并未严格区分家事纠纷和其他民事纠纷。随着家事纠纷日益复杂、数量日益增加,原有的解决家事纠纷机制的局限性愈发明显,存在缺乏独立的家事法庭、人民法院调解过度审判化、家事联动调解机制运作不畅等问题。公正与效率是永恒的工作主题,相关部门需要深入探索和完善家事纠纷专项解决机制。基于中国的司法实践,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设立独立的家事法庭、协调人民法院调解与审判的分离和衔接、建设人民法院家事纠纷调解智库等途径,构建以调解为主导、审判为辅助的人民法院解决家事纠纷专项机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12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随着档案服务市场的扩大,档案服务企业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合同纠纷成为制约档案数 字化业务开展的现实问题。文章对档案服务企业数字化过程中的合同纠纷案件展开调查,发现合 同条款内容模糊、企业间分包挂靠关系混乱是其外在表征。在对法院判决结果梳理之后,文章根 据在合同制定、执行及验收各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路径,以期为解答档案服 务业中的合同纠纷问题提供借鉴。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1-05 合作期刊: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摘要:医患纠纷在诊疗前、诊疗中和诊疗后争执点颇多,医患纠纷的法治化解决对于医生、患者及医院三方而言,都具有必要性。构建医患纠纷的法治化解决机制,是促进医患关系健康发展、完善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对于当前在医患纠纷法治化构建过程中公民维权法律意识淡薄、医患关系法律定位模糊,相关专项法条不足等困境,相应提出加强公民普法教育、理顺医患之间的法律关系、完善医疗鉴定制度以及多途径解决医患纠纷的策略,以期逐渐完善我国医患纠纷法治化解决机制的构建路径,促进我国建立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社会矛盾纠纷治理共同体,不仅是面对社会矛盾纠纷复杂化的现实需要,本质上也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构建社会矛盾纠纷治理共同体,核心要义在于搭建社会矛盾纠纷治理“一核多元”的治理结构,形成矛盾纠纷治理中政社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为此,必须要重塑多元主体间的关系,凝聚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建立多元主体间合作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进而真正将治理模式转化为治理效能。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摘要:油地融合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油地融合的深入推进,利益格局调整引发的矛盾纠纷也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油地深度融合的瓶颈问题。本文以油地融合发展为背景,以矛盾纠纷化解为切入点,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系统梳理了油地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以及矛盾纠纷现状,并重点考察了胜利油田、大庆油田、青海油田和华北油田驻地法院在化解油地矛盾纠纷方面的司法实践探索。研究发现,当前油地融合发展背景下矛盾纠纷化解面临着基层党组织衔接不畅、基层社区化解力量薄弱、文化壁垒尚存、信访维稳对接不足以及矛盾纠纷复杂多样等实践难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人为本、多元协同、与时俱进等创新路径,以期为构建油地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受建材技术更新、经济利益驱动等因素影响,近代青岛沿海产沙地区建筑沙石采用热潮渐兴,现代化 的城市空间景观亦为之一变。鉴于采沙活动失序给各项市政建设与管理造成的阻碍,1929—1937 年间,青岛当局通过 一系列举措对民间过热的采沙活动加以管束,力图构建起规制严明的采沙秩序。然而官方统一且刚性的采沙制度安排 忽视了海岸沙体对于沿海百姓家园安全的“专有”意义及其利益关切,导致民众围绕“采与护”及收益分配问题爆发 冲突。从维持基层社会秩序稳定角度计,当局积极平衡各方利益诉求,化解了不少争端,既有的制度刚性也在不断被 调适而更接地气。青岛地区围绕采用沙石纠纷及其解决历程,承载着沿海百姓资源取用与利益纠葛的特殊记忆,反映 出沿海地域资源采用秩序与利益分配格局生成的内在逻辑。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外嫁女承包权争议是牧区社会特定时期的转型性矛盾纠纷,不仅体现了草场产权制度调整下人地关系的变化,更反映了制度变迁中草原社会集体边界与秩序权威的转变过程。随着草场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公共使用的草场被承包给个体牧民。正式制度与地方传统、集体与牧户之间的复杂博弈,在草场产权界定的过程中催生一系列关于成员权的争议,其中以外嫁女的承包权纠纷为主。外嫁女承包权争议凸显了集体成员权界定的社会建构逻辑。本文以牧区外嫁女维权运动为切入点,以事件过程脉络为线索,一方面揭示了制度变革对牧区集体成员权界定的现实影响;另一方面也重现了女性在制度演变和落实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工业污染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日渐凸显,其中,因农民环境权益受损及维护不畅激化的环境纠纷较为突出。基层政府防范和化解农村环境纠纷存在着复合性的实践、理论、政策与政治逻辑。分析基层政府在村民获取污染认知、与污染方交涉、向政府做制度性表达等维权环节的应然职责、固有潜能与实际作为,可在探究纠纷演化逻辑基础上,挖掘出政府调处失当的根源。聚焦纠纷内容、纠纷过程、纠纷调处主体视角,构建分层次划管、全流程覆盖、多方略协同的三维综合调处机制,可发挥出规避基层政府失当作为并有效调处农村环境纠纷的效应。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PPP协议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民事抑或行政合同之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有关行政协议的司法解释明确把符合一定条件的PPP协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PPP新机制指导意见明确PPP协议纠纷可申请仲裁或提起行政、民事诉讼。PPP协议具有公法与私法的混合属性,单纯依靠传统的行政或者民事纠纷解决方式,均难妥适。PPP协议的纠纷解决方式应体现公法与私法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其中,以行政诉讼方式解决PPP协议纠纷应根据其私法特性对传统行政审判规则进行私法化改造;另一方面,以仲裁、民事诉讼等方式解决PPP协议纠纷有理论与现实依据,应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不过,应针对PPP协议的公法属性,对传统私法纠纷解决制度机制进行适度调整。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06-27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作为传统东方经验的人民调解制度,在熟人社会的矛盾纠纷化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受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形成的陌生人社会影响,非专职化的人民调解运行机制日渐式微。与此同时,有困难找警察的矛盾处理思维方式,让有限的警力陷入烦琐的纠纷个案调处之中。由于部分基层警务人员年龄过大、民事法律知识欠缺和案多人少等问题叠加,导致非警务警情处置环节涉警舆情频发,亟须通过制度性创新予以化解。广东 D市通过政府采购实现驻所调解员的专职化运作,辅以多元调解机制的同步双轨运行,达到压减警情和防范矛盾纠纷刑事转化的效果,为人民调解的顺畅实施提供了实践样本。但驻所调解运行中仍存在调解员流动性过强、调解经验及警务知识储备不足、相关机构联动性不足等问题。在新型纠纷偶发与传统矛盾多发的交织下,优化驻所调解机制运行,仍需在纠纷调解技巧提炼、调解案件分类分级、社会治理深度协同推进等方面调整完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22 合作期刊: 《兰台世界》
摘要:微信聊天记录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发挥了重要的凭证价值。立足电子文件管理视角,结合相关法律规定,通过分析120个以微信聊天记录为证据的民事借贷案件,研究总结出当前司法实践中微信聊天记录真实性认定现状,讨论档案学与法学领域电子文件真实性内涵异同,提出保障策略,以期推动和规范微信聊天记录真实性保障工作。
分类: 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生态环境纠纷解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环境法典编纂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在环境法典中,有必要根据生态环境责任的特殊性需求、生态环境诉讼的功能承载需求、环境司法的发展需求,系统规定专门生态环境诉讼制度。该制度秉承可持续发展观,充分考量生态环境诉讼理论的新发展和环境司法改革的实践成果,发挥生态环境诉讼制度定分止争、权利维护和公共政策实施的功能。具体而言,专门生态环境诉讼制度的法典构造应遵循能动司法与合作司法运行理念,按照环境司法机构专门化、审理程序综合化、审判制度系统化、公益救济合作化的要求建构。在规则层面,着重考量不同环境诉讼之间的衔接、专门司法机构设置、管辖机制的优化、“多审合一”的实质化、专门证据规则的制定、替代性修复规则的明确、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的确定、执行合作机制的确立等。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 2025-03-31
摘要:本文聚焦国企工会在当前面临劳动法律法规适应性不足、多元主体协同困境、基层治理能力短板等挑战情形下,通过对制度韧性内涵要素及“枫桥经验”起源、发展的理论阐释,揭示二者紧密联系。深入剖析国企工会在党的领导运用枫桥经验解决劳动纠纷和预先化解矛盾,逐步形成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保障、多元共治构建协同格局、预防为主进行源头治理、就地解决实现高效化解的实践逻辑,进而反映工会助力基层治理的路径和功能,完善法律制度、强化多元协同、提升基层能力、创新治理理念等创新路径,旨在为劳动领域纠纷治理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7-15
摘要:“半场”,隐喻着人融入社会角色、进行社会生活、开展社会行动时的客观限制。将“半场”的生产作为理解农村地权纠纷的一个视角,不同于村级土地控制和产权认知维度的理解之道,其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半场化呈现作为分析框架,把半场人作为解释农村地权纠纷的理论概念,进而知悉纠纷发生的全部过程和得以解决的内在机制。以“过程-事件”分析作为方法,素描一个农村地权纠纷的始末,发现权力持有半场化、身份介入半场化、困局破解半场化是冲突生成的运行逻辑,而冲突解决的内在机制则表现为分工虚置的“前半场”权力、道德人物的“中场”悬浮、摆平理顺的“后半场”方法。提出“半场”的生产,不仅能够为地权纠纷研究提供一个使用权让渡的最可能案例,还可以为同类地权纠纷提供经验参考,有助于相关纠纷或冲突研究的知识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