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全国建设提升中国经济韧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国家治理》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消除市场分割,提升市场效率与竞争力,成为有效应对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重要抉择。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中国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体现在增强经济政策统一性和协同性、促进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提高市场效率和竞争力、激发内需潜力以及优化流通网络等方面。· 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升中国经济韧性的实践路径,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加强市场监管等方面。

  • 能否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兼论数字经济的调节效应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推进城乡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本文基于2010一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双重视角出发,考察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数字经济发展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统一大市场有助于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明显的共同富裕效应。随看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统一大市场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的边际效应递减,而对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边际效应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趋势。异质性检验发现,统一大市场对贫富差异较大地区的减贫效应更明显,而对贫富差异较小地区的增收效应更强。机制检验表明,要素流动和创业活跃度提升是统一大市场赋能城乡共同富裕的两条重要途径,并且数字经济发展强化了统一大市场对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的正向效应,而弱化了统一大市场对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为此,应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降低要素流动壁垒,优化个体创新创业环境,让数字技术福利惠及全体农村居民,以助力城乡共同富裕。

  • 关于建设全国的理论与实施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统一大市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优化配置、推动增长,是关乎国家命运与安全的大战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解决当前存在的五方面问题:一是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缺少顶层设计与精准施策:二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受到体制性、制度性约束,政府与市场间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三是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还存在明显的短板、缺陷、堵点:四是在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对出现的教训没有足够重视,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控存在不足,扭曲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五是就市场谈市场,未把市场放入国民经济全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全面正确理解全国统一大市场,明确市场、市场体系、市场经济三个概念的内涵。其中,市场是商品交易场所,是资源配置方式,是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市场体系是由不同市场要素构成的组织结构、运作结构与协同结构;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制度,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间关系是运作好市场经济的核心。正确认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运作好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篇大文章。必须认识到,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统一大市场和开放大市场,是多元化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供应链模式下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精准施策,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二是市场与企业的关系;三是市场与“三驾马车”的关系;四是市场与中介组织的关系;五是市场与创新的关系。

  • 区域协同融通发展的逻辑框架、长效机制与政策路径——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区域协同融通发展是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着力点。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构建一个以地方政府治理为核心,以要素、产业、空间为支撑的区域协同融通发展理论逻辑框架,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入共同体理念,提出以共同体型治理作为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融通发展的长效机制设想。共同体型治理的核心在于建立治理协调、要素协调、产业协调、空间协调等机制,对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开发与保护、内向与外向、一域与全局四大关系。根据上述协调要求,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融通发展的政策路径主要包括:以打破地方行政分割为主导,形成“政府合作+市场竞争”的区域新型发展关系;以实现要素自由流动为核心,探索建设区域性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以理顺产业发展链条为重点,构建沿长江经济带的国内价值链体系;以促进空间网络联通为关键,优化“多规合一”的大尺度区域空间规划。此外,在推动区域协同融通的政策设计和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遵循政企分开、分类推进,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逐步前进等原则。

  •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本跨地区流动——基于企业跨地区并购的经验证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8-21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资本跨地区流动的影响是数字经济时代下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手工整理的跨地区并购数据,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资本跨地区流动的具体影响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资本跨地区流动,这意味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削弱区域资本市场分割,这一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证实,缓解信息不对称性与扩展组织边界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本跨地区流动的关键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软信息约束较强的企业、市场整合程度较低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资本跨地区流动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资本跨地区流动的影响存在方向上的不对称性,具体表现为其推动资本更多流入发达城市,体现出发达城市对资本的“虹吸效应”。上述研究为通过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本跨地区流动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为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 建设全国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政策融合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任务重大而紧迫,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涉及一系列亟待深化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政策融合研究,其中竟争政策和属地管辖体制是两个尤为关键的问题。竞争政策是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统领顶层设计诸多政策的“百策之基”,其实质是基于反垄断、伸张公平正义、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经济政策,而对于是否存在垄断的判断,首要的不是经济规模,而是“重在表现”;中国的垄断现象有自身的特殊性,反垄断的主要对象始终应是行政垄断、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属地管辖体制是中国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产物,在办事效率、资源配置能力和动员管控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巨大优势,但也容易导致属地管辖悖论,浪费资源,产生巨额的体制性成本,延缓国民经济的时间流程,恶化经济的空间结构,降低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中国必须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顽瘴痼疾,在跨越行政边界方面多下功夫、做文章;在原有基础上推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落实内外贸一体化的要求,打通出口转内销的渠道阻隔,畅通双循环;淡化行政干预,防止经济活动运动式、行政化;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各项任务,夯实市场主体微观基础。

  • 全国建设成效评价的指标编制与量化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理论内涵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且能广泛比较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6—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成效、演进规律与空间格局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从时间趋势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水平总体上呈持续增长态势,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渐进性特征。从测评维度看,市场统一程度稳步提升、市场规模优势充分发挥、市场运行效率持续优化、市场开放水平显著提高、政府与市场关系明显改善。从区域概况看,全国统一大市场指数呈现自东向西逐级递减的阶梯式特征,随着时间推移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矛盾有所缓解。从空间效应看,空间集聚性分析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聚集态势。空间收敛性检验显示,全国及区域层面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过程,不同地区收敛位置的决定因素存在差异。

  • 以全国建设推动区域 协调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摘要: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和全局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然而,作为一个正处于区域经济空间布局调整与模式转型中的大国,我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否有效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其作用理路仍待探讨。对此,可以尝试基于生产与交换两种逻辑进行阐释:生产逻辑强调财富积累对区域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其中,分工深化有助于企业整合各区域内子市场的零散需求,从而扩大生产规模并提升效率,但积累过程也伴随着劳动力相对短缺与地租上涨的自我限制。全国统一大市场正是通过建设统一的要素市场、破除要素流动障碍而缓解这种限制,最终在强化竞争机制的基础上,推动资本积累与利润总量的提升。交换逻辑强调交换利得对缩小区域差距的意义。区域间贸易将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在均衡各区域工资水平与技术进步偏向性等方面强化区域间的财富再分配效应,在竞争中顺应区域比较优势变化并促进利润率平均化,最终实现地区协同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离不开市场与政府的双向互动,应多措并举,破除地方保护主义,避免市场近视,实现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切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视域下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统一大市场理论研究旨在构建一体化、高度开放、充分竞争、运行有序的大市场,促进资源高效配置。本研究基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最新阐释,通过对统一大市场的概念起源入手,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深入探讨统一大市场的发展逻辑,剖析其对贸易规则与市场规模、金融资本流动、推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为构建公正、开放的贸易环境提供了理论支撑。从完善统一大市场中的贸易公平与争端解决机制、推动统一大市场的商品与服务标准统一、促进金融监管的统一标准与跨国监管合作这三个维度上构建完善统一大市场的制度体系保障。从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这三个维度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形成统一大市场的内生发展机制,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全球经济体系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

  • 背景下反垄断平台条款焦点问题评析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2-26

    摘要: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线上线下相统一的大市场,反垄断法为统一线上线下市场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部分平台企业利用自身的市场支配地位,实施“算法价格歧视”“二选一”“平台封禁”严重破坏了线上、线下市场的竞争秩序,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相悖。不仅降低经济效率,也减损了消费者福利。《反垄断法》修改新增“平台条款”第22条第2款,针对平台经济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进行了规定,旨在实现有效查处平台经济领域的垄断行为,维护线上市场的竞争秩序,建立统一的线上线下大市场。然而,该条款缺乏应有的裁判和指引功能,需进一步明确“平台条款”所述行为在相关市场界定、市场支配地位认定、滥用行为判定以及竞争损害分析上的特殊性,以期该条款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 视域下反垄断事务的共同事权属性及其实施结构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8-15 合作期刊: 《法学家》

    摘要:出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需要,中国反垄断法历来将反垄断事务界定为中央事权。然而,在近年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却将执法权一揽子授权和委托给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央地双层执法结构。这种分权执法模式和欧盟执法的非集权化改革以及美国“反垄断联邦制”的执法结构存在共通之处。基于过往执法效果的认知和域外经验的启示,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不能通过事前限权的路径来追求执法标准的统一,而应该在充分执法的基础上构建统一标准的事后规范机制。对应地,业已形成的双层执法结构应被视为反垄断事务从中央事权迈向共同事权的转捩。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构建与共同事权属性相匹配的实施结构,包括中央执法工作重心的转向,地方执法行权空间的形塑,以及中央和地方统一执法标准的协调合作机制。

  • 数字经济如何助力全国建设——基于企业异地并购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如何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畅通要素资源跨区域流动方面的作用是当前关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研究的重点方向。企业异地并购是资本要素跨区域流动的一种表现,本文基于企业异地并购的资本流动视角探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影响,并采用 2013—2020 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异地并购,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国有企业中较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增强企业信息优势、扩大人口流动、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来促进企业异地并购,而政治关联对数字经济促进企业异地并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这为推动资本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

  • 美国在发展关键时期畅通和壮大国内经济循环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畅通和壮大国内经济循环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也是大国崛起的普遍规律。本文从统一大市场建设、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及城市化建设、收入分配、对外开放、宏观政策以及市场竞争秩序七个方面,全面分析美国1870—1910年实现飞速发展的关键40年间畅通和壮大国内经济循环的主要举措,分析其内在的经济机理和现实成效,并从加强统一大市场建设、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发挥国际经济循环对国内经济循环的促进作用等方面,提出了美国相关做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广西融入全国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我国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商品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促进国内外市场高效联动,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跨区域整合要素资源、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广西具有沿海、沿边、沿江、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既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又是大湾区通往东盟及欧洲市场的重要窗口。基于此,广西应从自身的产业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出发,抓住当前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借鉴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国际经验,通过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向外转移的临港工业、中端制造业,推动本地区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加快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集群,推动广西经济发展,进而积极主动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中。

  • 视域下财政补贴公平竞争审查的优化路径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9-04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歧视性财政补贴政策会扭曲市场竞争机制,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既不利于地区之间资源优化配置,也会导致多种市场分割、分裂、分散,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自我国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以来,财政补贴政策就属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审查对象。从财政补贴公平竞争审查的实践来看,目前仍存在审查动力不足、审查标准不一等问题,导致审查实效不佳。而部分地方政府因缺乏竞争基因规制模式、财政补贴政策工具观偏差等严重制约了财政补贴公平竞争审查目标的实现。因此,应以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促进竞争政策与财政政策有效协调为制度依归,通过制度环境竞争促进统一市场建设;将公平竞争审查与营商环境优化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强化地方政府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的内生动力。此外,还应推进区域公平竞争审查协调发展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市场一体化的重要保障,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全国背景下民营企业职务侵占犯罪风险预防的程序规制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7-09

    摘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破除多元要素流通的行业和地域壁垒。因受地方保护主义等的不当影响,部分民营企业利益因内部人员的职务侵占犯罪行为而受损。民营企业职务侵占犯罪不仅损害了企业正常的经营和发展利益,而且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在“秩序”“廉洁”和“效用”三重价值指引中,职务侵占犯罪的风险预防具有现实意义。囿于职务侵占犯罪存在行业特殊性和证据线索的隐蔽性,加之民营企业内部合规机制不健全,使得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的效果有限。未来民营企业须从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两个视角,寻求职务侵占犯罪风险预防的程序规制路径。职务侵占犯罪风险预防的内部治理机制涵盖举报激励、信息共享和责任承担等三个方面;提升外部监管质效应着力构建职务侵占犯罪预防的数据系统网络、推进职务侵占犯罪风险预防的跨部门协作监管平台建设以及强化案件查办的工作联系网络功能。 

  • 建设全国: 从分割到高质量发展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5-10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摘要: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在消除区域壁垒、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畅通商品和要素流动、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目前我国依然存在着区域壁垒、规制不一、地方保护主义和平台经济垄断等市场分割问题,对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我国从大市场到强市场的转变升级,需要立破并举,推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此,要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清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壁垒,实现要素自由流动;营造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把握好中央和地方关系、政府和市场关系、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关系以及整体和局部关系,以统一大市场的高质量建设引导生产、提升消费、畅通流通、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全国建设与共同富裕:基于地区市场分割视角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现阶段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而在我国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催生的地区市场分割导致国内市场难以实现一体化,人群、城乡及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使共同富裕失去了物质基础。因此,从地区市场分割视角探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共同富裕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6一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地区市场分割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地区异质性,并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区市场分割对共同富裕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明显抑制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市场分割细分类型来看,商品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分割与资本市场分割均对共同富裕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次是商品市场分割,资本市场分割相对较小。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市场分割对共同富裕的负向效应最大,且不同类型市场分割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主要受商品市场分割的制约;中部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主要受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分割的制约;不同类型市场分割都不利于西部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地区市场分割主要通过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加重要素价格扭曲、加剧环境污染和降低财政可持续,对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产生抑制作用。基于此,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破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与资本市场分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要素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地区间分工与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

  • 产权交易市场助推全国建设研究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随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的不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推进,存量市场资源优化愈发高效运转,市场主体对盘活资产、提高资产运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产权交易市场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也随之面临新的挑战。从发展历史来看,产权交易市场致力于服务各类所有制企业及生产要素全生命周期优化配置,对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产权交易市场将发挥核心交易职能,进一步凸显协同发展和服务能力。

  • 市场分割抑制了中国碳中和绩效提升吗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基于2007-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用超效率模型和相对价格法分别测算了碳中和绩效值及市场分割程度,借助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市场分割与碳中和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总体来说,市场分割会显著抑制本地碳中和绩效的提升,这种负向影响主要通过抑制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及阻碍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来体现;市场化水平、环境规制和地区技术交易活跃度在市场分割与碳中和绩效之间的关系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市场分割对碳中和绩效的抑制作用更强。因此,各地政府应尽快打破地区壁垒,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健全相关环境政策,为要素流动提供良好环境以发挥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从而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