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摘要: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这一重大判断为我们深刻理解新时代思政课的建设基础和发展态势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亲自关心部署思政课建设,思政课的战略地位全面凸显,全社会关于思政课的观念认识发生全局性转变;思政课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机制实现系统性变革,整体构建起中国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治理体系;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规律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学科体系有效贯通,实现了改革创新的引领性发展;思政课建设的关键问题得以有效解决,队伍建设与发展信心实现历史性突破。

  • “革命文学”论争中鲁迅的“”问题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历来对于鲁迅在“革命文学”论争中究竞是“转变”还是“发展”,莫衷一是。对此两种观点的表述加以分析考察,可以发现,各有其理由,而又各有其偏颇。以外在表现观之,似是跳跃,而从内在逻辑观之,则有其一贯性。故从总体上看,是发展而非转变,但发展中有扬弃,有厘清以至“飞跃”,故仍有“转变”,但并非“方向转换”。从鲁迅个人来看,还是一种出于自身发展逻辑的必然,再加上时代条件的变迁所给予的机遇,使他迅速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者,其间没有发生方向性的转换或本质性的改变,更没有政治态度与立场的改变,考虑到“转变”一词在当时具有一种特殊含义,故用“发展”说更为合理和合适。

  • “谣言”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风险平衡逻辑——基于广西速生桉种植政策的分析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广西的速生桉及其相关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区内第九个千亿元产业,但速生桉有毒的“谣言”也随之日渐喧嚣。在科学研究表明速生桉无毒的前提下,广西部分地方政府转而限制和禁止种植速生桉。这一政策体现了平衡环境破坏、社会生态破坏和经济发展停滞风险的行政逻辑,其基本特征是在认同泛风险的基础上平衡各种风险分配,而不是指向化解风险。这种风险平衡行政仍出于“不出事”的考量,也导致了诸多“意外后果”,但在环境治理方面具有比传统的“不出事”逻辑更为积极的意义。

  • 蔡和森思想问题再探——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考察中心

    分类: 历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1 合作期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在参与组织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前有诸多救国主张的探索,后筹划这一运动及亲至北京做先期联络工作时,其思想发生了较大转变,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学说,进而服膺并宣传马克思主义。赴法国后他“猛看猛译”马克思列宁著作,考察西方社会现状,指导开展大规模抗争运动,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蔡和森思想的转变影响了不少留法学生与新民学会会员,其转变原因则与湖湘文化的熏染、杨昌济的帮助、自身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以及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引有关。

  • 从封建秀才到走向革命:谢觉哉早期思想转型的考察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1-10

    摘要:谢觉哉是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延安五老之一。五四时期是谢觉哉思想转变的关键节点,他的思想经历了从“民族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积贫积弱的中国,一批先知者探索中国的出路,谢觉哉提出了自己对国家出路的见解,但各种救国方案都屡遭碰壁。五四运动后,西方繁杂社会思潮涌入中国,给先进青年带来曙光。谢觉哉也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最终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走向共产主义道路。在湖南自治运动、湖南农民运动、上海工人罢工运动中,谢觉哉都处于运动第一线,用自己的方式不断为工农争取权利。

  • “一人户”社会的兴起与公共政策应对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0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一人户”群体的扩大是一种新的人口现象。随着“一人户”群体的持续增加,“一人户”社会正逐步兴起。“一人户”社会的兴起具有人口驱动、多元构成、传统脱嵌、结构约束、灵活支持等显著特征,同时暗含着较高的脆弱性、风险性和不完整性。“一人户”社会的后果和风险已在个人、家庭、社区、国家等层面显现,给家庭公共政策、社会治理体系带来多重挑战。应对“一人户”群体规模扩大的社会风险,需要构建整体性、有针对性和预防性的公共政策。

  • 中职学生未来目标发展研究:基于半年的追踪调查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7-15

    摘要:未来目标是中职学生自我成长与生命脱变的蒙正肇始。对764名中职学生未来目标开展半年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第一,未来目标总分及各子目标得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普遍增长。第二,使用潜在剖面分析技术发现,可将未来目标划分为两类特质,即“C1中外部——中偏上内部目标”和“C2中偏上外部——高内部目标”;该二分类在T1和T2时间节点均成立。第三,使用潜在转变分析技术发现,随着时间推移,C2组更稳定,C1组更具转变性。即相对于C2组变为C1组,C1组更易转变为C2组。第四,男生、年龄越大,越容易从C1组转变为C2组;而城镇户籍、家庭子女数量越多、留守时间越长、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越容易保留在C1组。鉴于中职学生之于“职业教育”与“技能强国”的重要性,建议:第一,可开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未来结合的创新、实践型“未来目标-思政教育”,以促进中职学生的学习投入与思政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第二,可倡导中职学生在实践互动中平衡内部与外部目标。第三,可向家长普及“家庭结构与家庭功能”的教育发展意义,以此助推中职学生未来目标类型的优质转变。

  • 老龄化发展对我国人口健康的影响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使用联合国 2022 年世界人口展望数据、2019 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和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 死亡率数据,应用因素分解方法考察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及其对健康转变的影响。 研究发现,我国 进入老龄化的时间相对较晚,但老龄化速度相对较快,人口老龄化已成为难以逆转的人口发展趋势。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倍增期间,我国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粗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非传染性疾病的粗死 亡率呈增长趋势,而且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国家。 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疾病负担,未来我 国死因别粗死亡率将呈增长趋势,面临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增大的双重挑战。

  • 全球视野下的人口负增长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将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共同挑战。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生育转变进程的差异导致其人口负增长、自然负增长和老龄化的发展速度不同。文章利用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4)》数据,使用同时期和同原点对比方法,考察不同国家的生育转变、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规律性和差异性。欧洲国家生育转变的起始时间较早,人口负增长、自然负增长和老龄化进程缓慢,而亚洲国家和地区完成生育转变的时间较短,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低生育水平与自然负增长现象的时滞,加速了负增长和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其中东亚国家的负增长和老龄化速度最快,程度也最深。中国完成生育转变的速度更快,生育水平在达到更替水平至进入自然负增长之间的时间约是英国、法国等国家的一半。中国以极低的生育水平进入人口自然负增长,低于欧洲国家启动自然负增长的生育水平,人口自然负增长的发展进程也比欧洲国家快得多。中国将面临迅猛的负增长和老龄化趋势,到21世纪80年代可能成为负增长程度最深和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国家。

  •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国家治理》

    摘要:优化营商环境对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构建公平竞争秩序、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共同富裕、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在强化政府适应性治理能力建设、打造精细化政府职责体系、积极创新政府履职服务方式上持续发力,在加强营商环境制度建设、完善治理规则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今后,仍需在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开放安全的创新环境、高效便利的服务环境以及公平包容的法治环境等方面继续努力。

  • 中国人口死亡高峰的特征与演化机制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2-08 合作期刊: 《人口研究》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将迎来以老年人为主体的人口死亡高峰。数理人口分析显示,人口死亡高峰的演化取决于3个相互交织的人口因素:(1)历史出生数变动对死亡数变化起着主导性作用;(2)存活率提高会扩大老年人口基数进而增加老年死亡数;(3)死亡率下降有削减人口死亡高峰的作用。由于这3个因素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出生队列和年龄的死亡数的影响不尽相同,因而年龄别死亡数呈现出明显的起伏波动,而年龄合计下各年龄死亡数的波动互有抵消,最终使得总死亡数的变化相对平滑。尽管老年死亡数增长是人口转变的自然结果,但是中国人口死亡高峰来势迅猛、规模庞大,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将构成严峻挑战,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尽早制定积极的应对策略。

  • 论日本经济安全政策的战略性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长白学刊》

    摘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就探索运用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经济安全政策,进入21世纪后出现了重大变化。2020年开始日本经济安全政策发生了战略性转变,在组织机构建设和法律制度保障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经济安全与军事、政治、外交安全之间呈现出战略性的融合互动,从以往运用综合手段维护经济领域安全转变为运用经济、技术等手段维护国家综合安全。日本经济安全政策的战略性转变虽然与国际形势变化密切相关,但主要原因还是源于日本自身的国家战略驱动、国家安全战略需求以及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传承。当前已经发生战略性转变的日本经济安全政策在实施当中也面临着增加财政负担、阻碍技术发展、扩大政企利益背离等一系列问题。

  • 民生风险感知对婚育意愿的影响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摘要]在民生建设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社会情境下,适龄人群的婚育意愿持续走低。在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基于CFPS2018数据,实证考察公众的民生风险感知对其初婚意愿和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民生风险感知推迟了未婚群体的预期初婚年龄,即民生风险感知对预期初婚年龄会产生“推迟效应”,乐群性在其中发挥了遮掩效应。第二,民生风险感知对适育个体的生育意愿产生了“抑制效应”,育儿抚养费负担感知是显著的中介路径。第三,民生风险感知对婚育期望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男性表现为预期初婚年龄推迟,女性表现为生育意愿降低。随着人口结构的不断转变,未来适龄人群的婚育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凸显。因此,应从化解社会民生问题的角度出发,加快实施更加积极的婚育支持措施,以保障和发展民生来应对不断降低的婚育意愿问题。

  • 数字乡村建设能驱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吗?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16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深入剖析数字乡村建设影响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总体上看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地区看西部地区在数字乡村建设中获益最大。其次,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是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路径。其中,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进而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最后,分维度检验发现,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增强农业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效率,优化农业经济增长结构,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福利,从而驱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基于此,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利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生产力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全面变革,赋能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

  • 静态比较优势动态化的驱动力与历史经验——兼论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内因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2 合作期刊: 《学术月刊》

    摘要: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新旧动能转换之际,又遭遇全球化逆流,中国现阶段政策似乎并不符合比较优势,与中国早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有相通之处。基于从分工体系转变和产业链上下游博弈两个路径,可以具体分析历史上中国在早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对经济的长期正向影响,以及静态比较优势动态化的驱动力。进一步,通过比较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特别是中印两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本研究提供了历史经验证据,由此得出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驱动力与必然性。

  • 情景剧式说服:基层执法的策略组合与生效逻辑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1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摘要:【摘要】基层执法人员如何采取策略来应对执法的冲突性和不确定性是关注的焦点,但是已有研究多从权力、行为和情境展开分析,较少揭示被执法者从抵抗到遵从的心理变化机制。论文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基于Hovland的说服理论,对X市Y街道城管说服占道商贩的场景、行为、话语等策略开展参与式观察,进而提出了基层执法的“情景剧式说服”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基层执法者在街头执法时,会通过角色扮演、台词交替、场景切换等方式对被执法者进行说服;被执法者从抵抗转变为遵从的态度,是由于信息学习、相符机制、情感迁移和反驳机制的相继作用。这一心理转变机制在街头开放场域中社会弱势群体的行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反映出在“短时期爆发对抗”和“彼此知情”情境中,基层执法人员通过经验积累而形成的耐心资本。同时,它打破了基层执法人员内部“铁板一块”的均质假定,揭示了在岗位(服务或监管)、性别(男或女)、职务(高或低)、场景(新或老)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论反映了基层执法人员在执法行为策略及组合上的自由裁量动机应变过程,并为提高基层执法效果提供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心理参照样本。

  • 人工智能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07

    摘要:本研究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对教学模式、内容及师生角色的影响。通过对人工智能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及高中思政教学现状的梳理,本文明确了人工智能在教学领域的运用现状与前沿趋势。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论,系统收集并分析数据,确保研究的准确性与适用性。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不仅促进了教学内容智能化调整,创新了教学方法,还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对教师的教学策略与角色有着深刻影响。本文进一步提出相应的策略,以适应教育政策和环境的变化,推动教师技能提升,引导学生能力发展,并呼吁智能化教育资源的整合,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 城市边缘区流动人口人居环境需求的系统建构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 2000一20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区域不平衡性的演变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