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在现代化进程中,世界各国走出了不同的道路。基于比较视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独特的成功经验:坚持以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至上的立场作为现代化的价值遵循,坚持在全面对外开放中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这些特点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跟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区别开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刻揭示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人类用和平发展方式追求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为破解西方主导的现代化话语权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选择与推进提供了榜样示范,为克服非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弊端提供了思路与启示,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1-06 合作期刊: 《国学学刊》
摘要:“长安道”主题,起源于六朝乐府。诗人基于对汉代长安城的回忆与向往,并融入南方都城的影子,创造出亦幻亦真的都城道路景观。其表现方式则呈现出程式化、辞藻化、虚拟化的特点。隋唐复都长安后,“长安道”主题再度兴盛,初盛唐时期一度成为都城文学的重要内容。唐人在“长安道”主题中融入了高亢昂扬的时代风气,以歌咏奇观、点缀盛世的心态,描摹道路景观;并将显身扬名的自我期许融入了道路书写中。“长安道”也有了全新的内涵。从现实中的城市道路,引申出一条充满了政治隐喻的人生之路,链接起故乡与他乡、来处与归处,从时空上形成了完整闭环,丰富并发展了这一主题的内涵。
分类: 政治学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发布时间: 2024-05-07
摘要:当前,世界社会主义振兴的苗头初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历史性机遇,但如何走出低谷尚是难题。在曲折发展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曾也经历了一个陷入低谷并走出的历史过程,大约是自1895年恩格斯逝世至1919年第三国际成立这25年,对此进行研究有助于探索如何走出低谷的宏大难题。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以更好地理解考察:第一阶段为1895年恩格斯去世至1900年第二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体现为修正主义理论与修正主义实践登堂入室,国际共运陷入低谷;第二阶段为1900年第二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体现为在修正主义道路下第二国际功败垂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心由西欧向外转移,国际共运坠入低谷;第三阶段为1915年至1919年第三国际成立,体现为列宁在思想上和实践上创造性开辟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并成立第三国际加以推广,国际共运走出低谷。通过三阶段的历史足以证明道路问题决定国际共运兴衰之变,伯恩施坦的根本性危害在于其开辟的道路混淆、圈定了一整个时期的众多社会主义者,无人能在伯恩施坦所划定出的道路中胜过伯恩施坦,唯有列宁发现伯恩施坦视野外的广阔世界存在“另一条道路”,列宁在思想和实践上主动地将其开拓而出,拯救了工人阶级、拯救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今日,“另一条道路”的历史隐喻对期盼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我们,似乎构成了一种熟悉的新启示。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的原因,在海德格尔看来,具有“大道”和“开辟道路”的意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形式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质料因、中国力量之动力因、人类文明新形态之目的因,而且最终要复归于“四因”之中,建成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之新”。在“四因”关系中,目的因是潜在形式的实现,动力因又往往受到目的因的制约,因此“四因”又可简化为质料因和形式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由此可被归结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出发,又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中去,并使之发生质变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27
摘要:方慧容《社会、经济与政治之间:早期社会学者的徘徊和探索》一书,以理论框架“社会、经济与政治之间”,探讨吴景超1919-1948年间不同阶段的中国近代转型方案。本文认为该书具备三方面学术贡献:其一,较为完整地勾勒出民国时期吴景超思想和实践的基本面貌;其二,有效消解了此前社会学者和历史学者因分科治学造成的研究盲区;其三,借吴景超探讨了中国近代转型一系列基本问题,尤其个性与社会性、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的关系。同时,本文也试图对该书在材料使用、思想分析角度、全书收束等三方面提出商榷,以供读者和作者参考批评。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自2021 年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明确“首违不罚”制度以来,各地公安交管部门颁布了大量“首违警告”清单。清单对贯彻人本主义、规范裁量、和谐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通过检视各地清单,亦发现存在着背离“首违不罚”设计初衷、适用对象存在歧视性差别待遇、违法类型和时间范围各地差异较大、再犯问题处理思路不一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首违不罚”的制度效能,应当从统一构成要件、颁布省级清单、规范制度适用等方面入手,推动制度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纵深发展。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4-16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在 “后冷战”的时代应该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 两极体系的终结是否如 “历史终结论”者所期待的那样,意味着一个世界的时刻已经来临———现代西方开启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进程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把无论是年轻的苏—俄文明,还是古老的中国文明,都降解为 “自由民主”的 “个体”,从而,把这些非西方的 “他者”吸纳进 “普世”的历史之中,借此,世界历史正走向由 “最后的人”所标志的 “终结”? 还是相反,被美苏两极体制凝聚起来的左右两极斗争,恰恰会随着这一体系的崩解而重新弥散进西欧、北美、中国、俄罗斯、伊斯兰世界,印度乃至每个政治社会的内部? 本文认为,现代世界体系的矛盾症候已经从两大冷战阵营交互揭批的公开展示中退隐到了西方内部,而后又伴随着全球化进程扩散到了全球社会之中。只有把 “历史终结”论的普世主义话语还原为现代西方有限的具体经验,我们才能上升到比较文明的高度,重新审视中国儒法文明回应西方挑战的政治史和思想史,深刻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26 合作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摘要:习近平关于“走自己的路”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立论根据,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为历史根基,以中华文明思维特质为文明底蕴,蕴含着深刻的内在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以贯之走自己的路,坚持独立自主、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坚持自力更生、开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坚持开拓创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赋予“走自己的路”以丰富内涵。习近平关于“走自己的路”的重要论述,不仅回答了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有利于为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坚定“四个自信”,而且是对“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的现代化之问和“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的深刻回应,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01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完善,农业经营体系逐步健全,为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在新征程上,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以坚持土地“三权分置”为前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集体居间服务为桥梁、以农民联合与合作为纽带、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针对不同区域、产品或产业,探索差异化的农业经营体系构建路径和模式,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筑牢坚实保障。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7-07
摘要:中国选择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但同时必须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的优秀成果。我们既需要在实践上不断探索超越资本逻辑的具体措施,也需要在基础理论层面讨论超越资本逻辑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马克思主义原初语境来看,超越资本逻辑的辩证法具有历时性、历史性的特点。中国道路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时代化,探索出了超越资本逻辑的现实道路,并呈现出共时性、结构性的话语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充分汲取历史实践的辩证法智慧,将实践经验提升为普遍性的话语,从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视角看待超越资本逻辑问题,把共时性、结构性话语与历时性、历史性话语有机结合起来。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17 合作期刊: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摘要:“现实性”是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阐述的哲学概念,是必然性、历史性与实践性三者的统一,是我们把握事物发展的重要视角。从“现实性”的三重性出发阐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三重维度,有助于我们深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在理论维度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顺应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在历史维度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探索现代化中逐渐明晰,既保留自身特色,又注入时代内涵;在实践维度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成熟的理论体系既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实践基础,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实践要求。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1-21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把握“两个创造”重大论断,既要明晰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逐步生成和进步的,也需要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角度研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合理性和时代进步性。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和人类文明宏阔发展的大历史观,考察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和人类文明的中国形态,有助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性意义,有助于超越“文明冲突论”“西方中心论”和“历史终结论”,回答“多元文明何以共存”的世界之问。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道路的必然性,即中华民族必然要在把握中华文明连续性中选择发展道路,在把握中华文明创新性中坚定道路自信,在把握中华文明统一性中深化道路认同,在把握中华文明包容性中拓宽道路视野,在把握中华文明和平性中彰显道路文明。中华文明中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价值取向,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深刻影响和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观、民本观、经济观、生态观和世界观。中国道路中蕴含的文明理念、文明实践和文明追求,凸显了其在“人本逻辑”“和谐共生”“和平发展”“共同富裕”“协调发展”等方面相较于西方道路的独特优势。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11-01
摘要:马克思对“德国式的现代问题”的批判与剖析,既是其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建构哲学体系的重要资源。作为具有强烈现实关怀和时代关切的哲学家,马克思对“德国式的现代问题”进行了深度研究,在洞悉该问题的出场逻辑和现实场域后,积极探索扬弃这一问题的现实路径,阐发了他关于工业化的理论,实现了对该问题的多维度破解。实现新型工业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任务。通过马克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德意志现代化、工业化发展道路,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对新时代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07-22 合作期刊: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摘要: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其“经典”意蕴集中体现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及其背后的科学理念。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包括对“革命”的精准定性与定位,对“枪杆子”正规军的重视与改造,“上山”举措开启由城市到农村的战略转变,创造了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战争等。在这些实践创新的背后,关键在于调查研究的理论清醒与高度自觉。正是以“从斗争中创造革命新局面”为发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步实现了中国化,最终催生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结晶。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5-24 合作期刊: 《哲学研究》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行”的新论断。“两个行”所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原因在于,既遵循了“行”的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创造了“行”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以特殊性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同时,在“遵循”与“创造”的守正创新中亦探索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前一个“行”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普遍性,后一个“行”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性,两者的统一只有在大历史观的视域下方能得到系统解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非是“反对《资本论》的革命”或新自由主义道路,而是执行马克思晚年“政治遗嘱”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行”的守正性产物,也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创新性产物。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5-06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摘要:聚焦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远景指引,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特殊国情,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工业化优先特别是重工业超前发展、继而注重农轻重协调并举、进而实现工业化超常规加速发展并最终转向开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独特道路。这种工业发展路径,打破了一般意义上先行国家成功工业化的产业梯度升级规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稳定性、工业体系完备性和空间布局均衡性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广大发展中经济体提供了成功工业化的新模式和新思路。通过梳理分析中国工业化道路选择的演进逻辑和经验得失,本文研究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在实践中求突破的工业化政策是中国成功工业化的根本原因。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针对日益严峻的城市道路拥堵和日益严重的城市停车难问题,文章利用城市配送车辆配送时间的可微调性等特征,首次将时变停车收费措施引入到城市物流配送车辆问题,并利用随机用户均衡理论,以日间车辆平均拥堵程度最低和配送车辆停车缺口最小为目标,构建了基于城市道路拥堵的物流配送车辆停车收费定价双层规划模型。针对模型的NP难特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F-W送代法的遗传算法求解该向题,并结合实际进行了相应的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城市道路拥堵下的时变停车收费措施能够较好地缓解道路拥堵与配送停车难问题。最后,文章给出了收费价格与拥堵和停车数量的关系,为交通部门制定停车收费政策提供辅助建议。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现代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方向,是当下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追求的发展主题。现代化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变革关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践中得到确证,资本主义文明的积弊让西方现代化道路在各种危机的倒逼中逐渐丧失“权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成功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样本,解决了诸多现实发展问题,走出了一条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现代化之路。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理论思想、实践方式、价值标准等方面都呈现给世界新的价值,真正为人类追求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5-10 合作期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摘要: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 其坚实的理论根基是坚守和推进哲 学基础理论研究, 以具有“学理性”的哲学思想、哲学观点、哲学命题,筑牢新时代哲学研究的新的“阶梯”和“支撑点”。以“学理性”为实质内容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既要深切地“揭示”已有的哲学理论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文明内涵,更要着力地“赋予”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以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文明内涵,实现哲学的“术语的革命”和哲学的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