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法学教育研究》
摘要:目前,ChatGPT 等人工智能对法学教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唯结果”式的考核方式举步维艰、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步崩解、教育主体性边界模糊、法学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如何化解上述棘手问题以及如何合理运用GPT 等技术整合优化法学教育资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法学研究方法和课程建设正是法学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 从长远角度看,法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对 GPT 等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的监督、风险的防范也要加紧提上日程。 面对 GPT系列技术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教育者势必要沉着冷静,探索新思路,积极地和新一代人工智能进行良性融 合,推进教学过程“全链条化”“人本化”“协同化”“实践化”,加强算法风险治理,开创我国智慧法学教育的新生态。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推广的背景下,以法学为直接教学内容的法学教育,既有变化的方面也有不变的方面。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法学教育已开启智能化转型,但其教学过程尚存在学生智能学习引导缺失、教师智能教学素养不高和教学智能评价水平不高的问题。据此,应当选择智能学习工具的引入与智能学习工具使用的引导相结合、智能教学的倡导与智能素养的培育相结合、个体功能的发挥与评价体系的优化相结合的发展路径,保障法学教育智能化的健康发展。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法学教育研究》
摘要:科技是法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类ChatGPT大模型具备理解、运用和生成自然语言的能力,有望多维赋能平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内的法学教育现代化进程。 与此同时,必须警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法学教育的潜在挑战:误导性结论对准确“法理解”的阐释性挑战、技术依赖对学术诚信的价值挑战以及知识自动生产对教育数据安全的法治挑战。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法学教育领域既要积极发展,也要规范控制,就此,应秉持 “人本主义”取向的核心治理理念,坚持“人为中心,技术辅助”的总体定位,并导向教育主体的实际需求。 在应用发展层面,从正确认知教育范式变迁、完善顶层设计和培育主体素养方面做好类ChatGPT大模型赋能法学教育的事先预备。 在法治保障层面,需要确立过程性教育数据信息合法性保障机制、类 ChatGPT大模型“前置预训练”机制和用户输入端“误导性指令”的禁止机制等。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法学教育研究》
摘要:法学教学的层次性决定了本科 “民法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故课程的组织与方法应当受到上述目的性的约束。 由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条件存在利弊并存的特征,故扬长避短遂成为实现教学目的的必然选择。 在上述教学目标的约束下,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案例分析所需知识之储备”为原则进行取舍;课程的教学方法,则需妥善处理记忆与理解、具体与抽象、知识与应用及输入与输出等方面的关系。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分类: 法学 >> 国际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法学教育研究》
摘要:对外关系法在美国和欧盟已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目前在该领域已经有相应的著作、教材出版,国外高校已开设了对外关系法相关课程。在著作内容上,美国对外关系法的内容与欧盟对外关系法的内容存在显著不同。 在教学上,对外关系法课程已经纳入欧美多所高校的学位教育课程,讲授者多为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国际法学者;美国高校对外关系法课程与欧盟国家的对外关系法课程在内容上略有不同,但是在教学目标上较为一致,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把握和实践的运用。 欧美对外关系法的课程多设置一定先决条件,具备国际法、欧盟法知识的学生,更有利于对外关系法的学习;在课程考察上多以考试的方式进行,最终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组成;在授课方式上多以课堂讲授、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讲授。 综合对外关系法的教研情况,我国应将对外关系法的内容纳入国际法学科教育的知识体系之中,在借鉴美国和欧盟对外关系法教材的基础上编撰我国对外关系法教材。 我国对外关系法教材的编撰应当重视法律文本的研究,同时引入对比研究的方法,并与典型案例相结合,形成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容的对外关系法教材。 我国的对外关系法教学应当坚持问题导向,以多元化教学方式开展对外关系法的学科建设。 我国对外关系法学科体系建设也需要所有国际法学者的共同努力。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法学教育研究》
摘要: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存在脱节现象,但各类模拟法庭的优胜者却颇受市场青睐。 通过引入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本文从法律人类学的角度观察了 W 大学法学院的模拟法庭赛队遴选、训练和比赛全过程,参赛选手在戏里戏外的场景变换中实现了从“法学生”到“法律人”的转变。 主流法学教育中的“教育—实践”脱节体现于对综合能力培养的缺乏,强制选取矛盾立场的模拟法庭弥补了这一缺陷,有效促进了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紧密联结。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学教育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其中的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方向论、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目标论、公安法治人才培养责任论、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法学教育体系论、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改革重点论,搭建起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的系统理论。公安院校是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应当以“五论”为根本引领,着力培育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公安法治人才。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法学教育研究》
摘要:相较于其他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生成内容显得更为自然、连贯、准确、高阶,在 法学教育领域引发了热潮。 首 先,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及科学研究方面具有正向价值,但同时也可能引发智能算法黑箱、人工智能依赖等一系列技术与教育风险。 其次,面对创新机遇与风险挑战,一方面,有必要从技术风险规制层面着手,通过透明性原则、公平原则和准确性原则引导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法学教育领域之革新,以此推动人工智能算法公开、加快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确保知识信息准确无误;另一方面,在教育风险规制层面着重培养教育对象的思辨、创新和诚信素养,使之发生知识上升逻辑、博学转为慎思、强制走向自觉的转变。 最后,推动技术与教育深度互嵌,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法学教育教学目标转向和方式方法转型,重塑法学教学新模式。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8-22
摘要:法学博士教育作为我国法学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在过去四十余年间经历了从初创到成熟的发展历程。通过对CLSCI来源期刊上法学博士生发文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法学博士生发表CLSCI来源期刊难度极大,近两年CLSCI来源期刊上的法学博士生发文量持续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且期刊更倾向于发表独立署名的文章。如今影响法学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突出体现为高校对博士生非学位论文发表的高要求与核心期刊现实发表难度之间的龃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为实现法学博士生的高质量培养,今后应及时更新CLSCI来源期刊目录;调整论文发表要求,提升博士培养质量;增强网络在线出版,优化期刊审稿流程;通过高校与期刊的融合发展,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术话语体系,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培养真正经世致用的法律人才。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政治属性是法学教育的基本属性。坚持党对法学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助推全面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伟大实践,这是新时代法学教育政治属性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 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的政治属性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和鲜活生动的法治新实践的必然要求,必须将政治属性贯穿法学教育的全过程,在领导力量、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育人环境等方面协同推进,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后备队伍,更好服务于法治中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023年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建院30周年,其法律系也迎来30周年系庆。然而,中国农业大学法学教育的历史远不止30年。从清末1904年的“癸卯学制”开始,法学教育就被纳人农科大学的教育规划之中。自清末、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农大法学教育的发展脉络蜿蜒而清晰。法学教育是历史上自始且在学理上当然地存在于中国农业大学诸前身的农科教育之中。关于中国农业大学法学教育缘起的探求,也从历史的角度解释了农业大学何以有法律系”的问题。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法学教育研究》
摘要:面对数字社会治理及法治建设变革,法治人才培养及法学教育仍停留于传统经济社会,我国对数字法治人才培养及数字法学教育的重视度、普及度尚待提升,亟须加快构建数字法学学科体系、育人体系,迈向数字法学跨界教育新模式。 转向新文科、新法科教育理念,明确数字公民基本素质、数字法学知识技能的育人目标。 完成数字法学学科概念厘清与理论建构,侧重理工科背景生源,增加高层级学历招生比例。 构建“基础+专题+价值+实践”的数字法学课程体系,以数字化赋能教育模式创新。以组建跨学科教研组织、引入智能管理系统展开教学管理改革,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数字法治综合素养,发挥价值引领育人职能。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1-10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加强以实践为导向的育人机制建设,不仅是联系法学理论教学与实务的桥梁,也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点和提升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当前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实践教育存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与模式陈旧、实务课程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实习实训资源开发不足以及国际实习机会稀缺等方面的问题,它们表现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应当坚持“五位一体”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践育人路径,从引导课堂实练、设计实务课程、强化校内实训、组织校外实践、拓展国际实习网络五方面进行一体化针对性改革,整体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实践能力培育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