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国共产党历史 发布时间: 2025-04-07
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开展了大量宣传工作,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系统、生动的话语体系。从构建基础来说,这一话语体系构建于革命与战争时代主题的出场语境,涵养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优秀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新闻思想,以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实践为实践基础,以革命群众的生动创造为活力源泉。从演进历程来看,这一话语体系历经“萌芽期一一形成期一一发展期”三个阶段。从逻辑理路来说,这一话语体系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走大众化通俗化的群众性传播路线,以实现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为价值旨归。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日益成为新的商业媒介和营销渠道,带动了农产品电商崛起,农产品实现了线上销售。本文以宁夏枸杞为例,首先介绍宁夏枸杞产业电商平台概况,其次分析宁夏枸杞各电商平台销售及直播销售情况,再次指出宁夏枸杞电商平台销售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提出对策与建议。本文研究成果对西北地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对振兴宁夏农业、推动农户增收和提供良好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也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5 合作期刊: 《理论月刊》
摘要:围绕地方政府“双碳”政策的核心问题,引入多重制度逻辑这一视角,通过对全国20个省份“双碳”政策文本进行扎根编码,可揭示地方政府“双碳”政策的选择偏好及其内在特征。各地方政府“双碳”政策是基于政府逻辑、组织逻辑、公民逻辑三种制度逻辑形成的。地方政府“双碳”政策的选择偏好主要包括绿色变革型、市场循环型和技术创新型三种。其中,绿色变革型具有政府指引性、组织绿色化和公民同质化的特征;市场循环型具有政府统筹性、组织低碳化和公民共创性的特征;技术创新型具有政府支持性、组织智能化和公民受益性的特征。这种考察有利于丰富“双碳”政策的研究视角、深化对政府行为的理解,同时从实践层面剖析中国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政策目标与实现路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发布时间: 2025-04-03
摘要:建构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理念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民族工作实际,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概念,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党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缘起于马克思共同体理论,承继于“五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演变内塑。同时,就其实践方向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应从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政治保证、价值共进、经济统一、空间互嵌、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着手推进。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摘要:教学话语体系是思政课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教学话语体系创新是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前提和基础。推动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要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真理中汲取力量,正视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汲取党的理论话语创新经验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教与学共鸣为焦点探索全领域全过程的话语体系创新,以教学话语的改进和优化夯实人才培养的根基。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拂云是张仁愿修筑受降城之地,为唐代北方抵御突厥南侵的重要战线,在诗歌中屡有出现。然而,拂云堆的地理位置,在王之涣《凉州词》其二及李益《拂云堆》中单于所望方向正好相反。依据二诗诗意及创作背景,可考王之涣《凉州词》其二“单于北望”用后突厥毗伽可汗请求赐婚史实,李益《拂云堆》“单于南望”以拂云堆建中受降城防范南侵的史实,所望方位虽有不同,在描写方式及内容情感上存在相通性,体现出唐人安定边塞的殷切愿望。
分类: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清朝初年,宁夏的政治体制沿袭明代军事卫所制。稳定地方局势后,清朝出于适应新形势与巩固统治的需要,将原来的军事卫所制改为府州县制,通过建立满营、实行八旗驻防和设置专理蒙汉事宜的理事司员、妥善处理宁夏与周边蒙旗地界争端等举措强化边疆治理。在此基础上,清朝致力于发展经济,相继划拨帑银、调派官员督办农田水利事业,使宁夏经济社会得到空前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巩固和边疆的有效治理奠定了基础。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以渠道治理和管理控制理论为基础,从交易关系发展过程的视角,将管理控制作为渠道治理的过程机制,重点考察其在保障契约机制有效执行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农户专有资产净投入对契约完备性与管理控制之间关系的调节影响。通过对来自参与订单农业的217份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收购商的三种管理控制方式(结果控制、过程控制和能力控制)在契约完备性对农户绩效的提升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过程控制也在契约完备性抑制农户投机行为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同时,研究证实了农户专有资产净投入高时,削弱了契约完备性对三种管理控制正向影响。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城乡财富差距不利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引导农村家庭作出正确的资产选择,提高农村家庭财富水平是缩小城乡财富差距的有效手段,而户主金融知识水平决定了家庭能否作出合理的资产配置决策,增加家庭的总资产。本文选用2013 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户主金融知识的性别差异视角研究了金融知识对农村家庭资产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1)户主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家庭人均资产;(2)增加的资产类型主要集中在生产经营性资产、车辆资产、现金及银行存款方面,在风险资产方面,户主金融知识的水平与家庭风险资产持有量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3)男性和女性户主金融知识的差异扩大了家庭资产规模上的差异,男性户主金融知识水平提高会增加家庭人均资产,而女性户主金融知识水平下降会减少家庭人均资产;(4)户主的风险厌恶水平会平抑金融知识对家庭资产规模的影响,并且对女性户主家庭的影响更大。
分类: 民族学 >>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2-08
摘要:兴边富民行动是党和国家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政策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在国家治边领域的充分体现。本文采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二十五年间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探讨。研究表明:兴边富民行动研究与其他学科相比年发文量较小,但发展势态良好;该领域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合作团队,且研究机构分布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性特征。在研究热点方面,主要聚焦在理论探索、经验模式梳理、绩效案例和政策建议方面。在研究展望方面,研究过程要将绩效评价的单维向多维度拓展,核心观点上要将兴边富民行动的实践目标和推进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地区中国式现代化有效衔接,研究方法上要突出多学科“共治”和点面结合、定量和定性结合,路径优化上要进一步优化边疆地区政策体系的差别化政策建议和促进边疆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5-02-08
摘要: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是新时代促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理念,彰显出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价值遵循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目标。从“促进各民族相互嵌入”到“逐步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是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本研究围绕全方位嵌入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题,开展科学内涵、理论阐述和目标向度研究,强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各民族之间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离不开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支撑。新时代,全方位嵌入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要深刻认识二者理论同源、建设进程同步的科学内涵和理论链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和谐共居共同体增进情感认同、互帮共学共同体增强文化自信、团结共事共同体树立共同理想、共享共乐共同体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动各民族全面交流、广泛交往、深度交融。
分类: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在媒介的视觉转向背景下,短视频成为新型的记忆媒介,创设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场域。短视频在民族间的在场想象、民族认知的重构、民族情感的共享三方面产生了意义建构。本研究从此三方面解析遥想记忆、流动记忆、共享记忆,探讨短视频从社会临场感建立到情感共同体的记忆沉淀“物”的历史重现与“魂”的精神传承,完成了社会临场感的建立和当下意义的策展;瞬时位移的流动和网络公共领域的群体参与,完成了民族间认知结构的重塑;情感叙事样态和审美共鸣,完成了民族间的同理、共情和跨文化艺术沟通。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民族地区发展可为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可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本。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更是提高多村人口素质的有力抓手。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要聚焦学生发展,要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县城内的教育合力与政策支持。近年来,宁夏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逐步推进,但在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结构、家庭教育以及学生习惯养成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为纾解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困境,就要围绕乡村学校振兴计划、完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构筑家校杜协同育人体系、制定乡村学校学生发展标准等方面来探索政策支持路径。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民族论坛》
摘要:与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斗争主题的转换相对应,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建构呈现出相互交织又各具特点的三个面相:“阶级”和“民族”话语重叠交织,由阶级斗争占主导逐渐向中华民族解放占主导转向;中华民族整体性和少数民族独立性重叠交织,体现对外反帝诉求和对内民族平等的双重价值指向;民族自决和民族联合重叠交织,对国家结构形式的探索开始趋于成熟。审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话语演进过程,既赓续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又结合当时国情进行了开拓性思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过渡性质,为全面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确立做了必要的理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