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项目式教学内容选取指标体系构建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8

    摘要:目的:构建项目式教学内容选取指标体系,选择最佳的课程项目;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指标体系,从岗位能力体现度、内容设计合理性、教学实施可行性、资源保障适配性、评价反馈科学性、产教融合深度等六个维度对各指标影响因子分别进行权重计算,形成一套针对高职项目式教学内容选取相对客观的评价量表,并结合《产品结构设计》课程对各项指标的设计做了分析。结果:对项目式教学内容选取相对比较主观的因素进行量化处理,形成可操作的方法。

  • 共同富裕目标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实现机制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摘要:在共同富裕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的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激活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路径。本研究以浙江省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创业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政策衔接不足、区域资源错配、创业认知偏差等现实困境,需通过构建“政策引导一社会协同一保障有力"三位一体的协调机制实现突破。具体包括:构建政策协同与激励机制;深化校地合作与创业教育;健全创业保障制度。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检验该机制的有效性。基于以上数据分析,提出多元共擎式动力驱动、星链织网型协同推进、蜂巢拓扑式全面保障等对策建议,为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产教融合何以赋能新质生产力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更高端的生产要素供给、更紧密的劳动分工协作和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赋予了产教融合新的更重大的战略使命。基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分析,产教融合通过重构异质共生的关系场域、重塑惯习支配的行动图式、重整价值增值的资本形态,建构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多元异质行动主体协同生态。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作用的实现路径为:凝聚产教融合共识,构建多维协同的场域治理体系;完善供需适配机制,构建数智驱动的动态调节系统;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构建惯习重塑的协同创新生态;塑造利益共赢格局,构建多元资本的转换增值机制。

  • 数字技术赋能高职教育传承区域文化: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跃迁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教育传承区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其次分析了以AI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赋能高职院校传承区域文化的可行性,包括区域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和数字技术赋能区域文化的需求等,从而尝试构建了“四维一体”AI赋能高职院校传承区域文化的模式。研究选取了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的实践案例进行实证,结论表明,该模式能有效促进区域文化传承和创新,培养文化底蕴与AI技能兼具的复合型人才,以此推动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研究不仅拓展了区域文化传承的理论框架,深化了AI与高职教育的协同机制,更为职业教育服务文化强国战略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助力区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 高职师生数字素养培育共同体的构建——基于新质人才培养的导向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为满足数字时代快速发展下的新质人才培养对高职师生数字素养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构建高职师生数字素养培育共同体,以提升高职师生数字素养培育质量和效能。通过剖析该共同体的内在逻辑即内涵特征和内在机理,阐释高职师生在数字化大背景下,以新质人才培养为导向,基于目标一致性、合作双向性、主体发展性等特征通过共生共长互促互进,实现高职师生数字素养的共同提升以满足新质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从一线教师的微观视角出发,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通过营造数字文化氛围、优化高职师生关系、营建数字教学模式、制定规则体系等达成该共同体的实践进路。从该共同体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进路进行理实结合的论述,旨在为高职院校开展基于新质人才培养的数字素养培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 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优质教材的建设思路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教材建设是市域产教联合体合作育人的关键抓手,通过“政-校-行-企”区域协同模式实现需求响应精准化、资源整合高效化、开发流程敏捷化,有效破解传统教材脱离产业实际、更新滞后等痛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产教融合优质教材,把握四方面价值基准一一正确的政治导向、精准的产业导向、适配的教育导向、特色的区域导向。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产教融合优质教材的协作系统构建政校行企利益共同体,核心协作主体权责明确,支撑协作平台开放共享,典型协作场景优势叠加。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产教融合优质教材的实践路向,以共享利益激活政行企活力,以拆解能力图谱覆盖岗位全生命周期,以动态反馈机制确保教材内容与产业技术升级始终保持同步甚至超前更新,以复合区域特色形成差异化优势。

  • 创新生态系统视域下校企科教融汇的动力模型与发展进路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主体之间的生态系统结构实现跨界整合和优化配置,在协同的环境中互融互惠,为校企科教融汇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保障机制。研究中看到科教兴国战略所决定的引领力、职业院校作为高技术人才培养的执行力、企业转型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推动力是科教融汇的生态动力。但也存在政策引领不够精准、职业院校整体能力偏弱、企业参与合作积极性低等阻滞力。为更好推进校企科教融汇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聚焦顶层设计标准,推进校企科教融汇的新格局;提升综合办学能力,强化校企科教融汇的内生力量;增强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企业参与科教融汇的积极性;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加大“两翼”建设深度与融合力度。

  • 情感治理: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创造性地提出“职农”产教联合体,将职业教育作为充实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的新措施。当下职业教育与乡土资源及场域的互融互嵌尚显不足,职业院校农村生源学生的乡土认同持续弱化,乡村优质人力资本呈现显著的外流趋势。从传统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到现代社会“附近”的消失,农村生源学生回不去“乡土”又融不进“城市”,呈现“悬浮”状态。本研究结合乡土理论与“附近”理论,从情感治理视角构建了“在场-认同-参与”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职业院校要加强农村生源学生与乡村的情感互动,建立与乡土的情感链接;要强化乡土人才的认同构建,培养有地域身份认同的本土人才;要通过有序参与的方式,深度融入乡村场域的建构与发展。

  • 高职学生积极苦乐观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基于变量中心与个体中心的分析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摘要:为了探索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心理健康和学习动机的内在作用机制,本研究尝试量化高职学生的积极苦乐观,整合以变量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方法,探讨高职学生积极苦乐观(个人成长主动性、生命意义、文化自信)通过心理状态(抑郁、幸福感)对学习动机(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声誉获取、利他取向)的影响。研究对象为781名大一高职学生(平均年龄18.3岁,男性45.7%,女性54.3%)。在变量中心层面,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文化自信对利他取向有积极的直接影响,个人成长主动性对声誉获取有积极的直接影响,个人成长主动性还通过幸福感对利他取向有积极的间接影响。在个体中心层面,潜在剖面分析确定3个剖面:高生命意义与高文化自信、低个人成长主动性、高个人成长主动性。多类别自变量中介模型显示,与低个人成长主动性相比,高个人成长主动性对利他取向有积极直接影响,高生命意义与高文化自信对声誉获取有积极直接影响,高生命意义与高文化自信还通过幸福感对利他取向有积极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树立高职学生积极苦乐观与提升高职生幸福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有必要精准分类不同苦乐观的高职生对其精准干预。

    同行评议状态: 评论中 评论中 评论中
  • 双碳背景下绿色金融助力碳减排的路径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基于浙江地级市2010—202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绿色金融与碳排放的内在关系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实证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2)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绿色金融作用于碳减排的路径之一,且绿色金融通过其产生的间接“减碳”效应与直接效应相当;(3)产业结构合理化也是绿色金融作用于碳排放的路径,但绿色金融通过其产生的间接“减碳”效应远远弱于直接效应。

  • 技能型人才何以“失语”?——基于话语分析的高职学生表达困境研究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摘要】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语言能力作为职业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对技能型人才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立足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融合话语分析与实证研究方法,系统解构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语言能力的多维表征及其生成机制。数据显示研究对象呈现显著的能力特征分化:在语言规范维度呈现基础达标与层次性缺失的张力结构;信息处理层面突显叙事性文本的路径依赖特征;交际实践中存在情感驱动主导而策略性建构不足的倾向性;文化认知维度则表现为表层感知与深度审美的严重失衡。通过话语分析视角透视发现,语言资源分配的阶层区隔、交际场域互动惯习的工具性倾向和具身体验断裂,以及教育过程中语言训练的系统性缺失,三者形成结构性制约框架。高职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应建构产教融合的场景化语用实训体系,开发职业导向的多元语言示范模态,创新具身认知驱动的沉浸式学习环境等,为新时代职业院校语言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照与实践范式。

  • “新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特点与培育逻辑——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质性分析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摘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型的重要节点,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是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采用质性研究的个案分析方法,基于以教学为核心的新时代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与社会支持理论,对8位入职3年内的“新手”高职教师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教学能力发展中高职教师对周围环境资源利用情况的探讨,总结“新手”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阶段,即教学适应期(第一年)、教学优化期(第二年)、教学创新期(第三年)以及不同发展阶段在目标、困境、路径上的特征。以阶段性成长为焦点优化“新手”培育逻辑、以多主体合作为依托确立“帮扶”指导小组、以职业幸福感为核心落实“赋能”心理援助,有利于促进“新手”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

    同行评议状态: 评论中 评论中 评论中
  • AIGC赋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以《图形创意》课程为例

    分类: 艺术学 >> 设计艺术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摘要: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正面临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期。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技术应用表层化、课程体系滞后性、师资数字素养不足等核心问题,导致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出现结构性错位。本研究通过构建"技术赋能-课程重构-生态培育"三维框架,提出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课程教学数字化改革路径:以产教融合为依托,引入企业真实项目;通过对项目的分解和认知,并结合AIGC技术特点,对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进行解构和重构;课程实践过程中, 积极引导学生理解人机对话和文化阅读、理解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使学生通过多次的实践,掌握如何实现有效的人机转化。实践表明,该转型路径有效提升了设计创意生成效率,强化了学生的人机协作能力,形成了良性循环,同时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文化内涵,形成更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研究结果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施范式,对重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专业教育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具有重要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