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电子游戏立法需回应的数字前沿议题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进入本世纪以来,电子游戏及其相关产业随技术迭代迅猛发展,早已突破单一娱乐价值,而具备重塑社会生活样态、融聚芯片和数字科技集群、激发知识产权产品创新衍生与产权交易等新经济活力方面的数字时代价值。以“欧盟电子游戏决议”为代表的域外立法高度重视电子游戏及相关产业的时代价值并及时进行立法回应,与之相比,目前我国国内在防沉溺、有效监管、数字文化与产业等领域也诞生了一批数字立法和政策制定成果,从而在回应相关议题的同时有效促进电子游戏法治实践与行业发展,但也在电子游戏立法体系化与专业化、“绿色游戏”、电子游戏纳入“数字文化遗产”、“数字集体形象权”等数字权利保障、电子游戏与竞技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拥有“数字进化”的广阔空间。

  • 执法权下移乡镇(街道)的实践样态与理论展开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摘要:行政执法权重心下移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执法权为什么要下移到乡镇(街道)这样的基层空间是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在理论层面的元问题。理解这一理论问题必须从央地实践与制度内涵两个维度出发,从央地实践来看,地方局部的实践探索与中央持续推进的部署规划之间就很好地展现了“央地互动”的实践逻辑。从制度内涵来看,中国特有的“条块互嵌”体制造就了条块关系对基层的重要性尤为凸显,这也成为行政执法权可以下移乡镇(街道)的正当性前提;此外,作为政党主导推动的政策性结果而非立法构建的产物,行政执法权重心下移只有通过调整执法权配置,从法律上将行政权责赋予乡镇(街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合法性难题。

  • 以供定案何以发生——中国传统法文化为何偏爱“刑讯逼供”?

    分类: 法学 >> 法律史 发布时间: 2024-10-22

    摘要:刑讯逼供在中国具有其生长的独特文化土壤。刑讯适用内容的合理性及刑讯适用范围的阶级性决定了刑讯制度为何存在。文化层面上无讼思想的影响、“礼”与“仁”思想的教化、家国同构观念的贯穿、秩序理念的渗透四个方面是其活跃根基。刑讯逼供基于中国传统的人情和天理形成。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规范属性与解释纠偏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网络犯罪参与结构由传统犯罪层级式的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式的链条结构转变,使得立法增设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应对犯罪参与模式的改变,解决网络犯罪行为不适应传统共同犯罪理论的难题。 立法者增设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规制“不契合共犯理论的帮助行为”,但未就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性质加以说明。 理论界关于该罪性质的探讨主要着眼于共犯性的视角,但是以共犯性解释该罪的性质又会产生正犯不存在或者难以查证时归责标准阙如、意思联络趋弱而难以认定共犯、共犯与正犯危害性异化致使按照共犯理论归责违背罪刑均衡原则等适用困境。 量刑规则说、共犯正犯化等以完全共犯性为着力点的学说,忽视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正犯属性,造成了适用困境并违背了对该罪的立法初衷。 故此,跳出传统的对罪名性质解释单一的桎梏,承认部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正犯性,根据“契合共犯理论的帮助行为” 与“ 不契合共犯理论的帮助行为” 的不同,在“ 共犯性” 与“正犯性”双重视角下区分认定该罪的性质,使得同一罪名在不同的适用情形下呈现动态的性质解读,以突破现有理论的适用困境。 这对于契合司法实务向多元性与不可预测性发展,应对因传统刑法理论相对滞后而导致适用冲突不断的现实难题,对纠偏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适用等,尤为必要。

  • 组态匹配视角下制造业企业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立足于“公司治理一动态能力”的组态匹配视角,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高管团队数字化背景、董事会经验多样性、董事网络中心度和企业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吸收能力的组态作用,以及其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同阶段的进阶驱动机制。研究表明:任何单一因素都不是数字化转型进阶的必要条件,需要公司治理和动态能力的多个因素互相作用才能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阶,且三次进阶的驱动机制整体展现出“内外部驱动一行政体系驱动一生态系统驱动”的规律。

  • 数字技术协同创新要素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以格力电器为例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14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探索更具适用性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是企业在国家新发展阶段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数字技术与创新要素的有效协同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以格力电器为典型案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展开研究,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以及选择式编码,分析数字技术、创新要素在格力电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试图构建数字技术协同创新要素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及启示。

  • ESG 视角下的企业共享价值创造动态演进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1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下,更多企业将传统“唯利是图”的价值创造升级为“义利并重”的共享价值创造。以伊利股份为例,通过对其不同生命周期阶段 ESG 驱动因素、ESG 表现及价值创造进行分析,构建出ESG 视角下企业共享价值创造动态演进机制。研究发现:从萌芽期到成长期,企业从“唯利是图”的价值创造变为“义利并重”的共享价值创造可以解构为经济价值到社会价值、环境价值的升级。ESG 驱动因素和ESG 表现在企业价值创造演进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通过“公司禀赋、社会因素、政策环境”的驱动形成“理念融合—制度耦合—行为契合”的ESG 表现动态演进过程,最终促进企业共享价值创造的实现。据此,对企业ESG 与价值创造的研究从静态讨论扩展为动态演进分析。

  • 供应链金融能促进企业ESG表现吗——基于协同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践行ESG理念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而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的创新性服务成果,能否及如何赋能企业ESG发展意义重大。立足于数字化产业链背景,选取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供应链融资渠道,运用协同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解析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ESG表现发挥的融资效应与监测效应。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ESG表现提升,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揭示:供应链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数字化转型来促进供应链中企业的ESG表现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国有企业、区域金融发展程度高的东部地区以及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企业中,供应链金融促进企业ESG表现提升的作用更显著。文章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开了新窗口,并为强化供应链金融实体经济效应、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字化赋能绿色技术创新——基于伊利的案例分析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新质生产力本身即是绿色生产力,依托数字化赋能绿色技术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而 发挥链主企业数字化引领作用又是提升产业链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单案例探索研究方法,对伊利 数字化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和实现机理进行深入探究。研究发现:链主企业数字化对产业链上中下游绿色技 术创新具有示范和赋能作用,能够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绿色产品创新与绿色工艺创新背后涵 盖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三个层面的绿色生产力;数字化赋能绿色技术创新通过数字技术沉淀、数字协 同、数字生态三类机制得以实现。进一步地,本文构建了数字化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不仅拓展了数字 化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的理论内涵,而且可为乳业后发企业借助数字化赋能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经验参考,加快乳业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 黄河流域产业集聚模式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27 合作期刊: 《开发研究》

    摘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推动以绿色经济效率提升为核心的绿色发展转型。城市作为流域内资源要素和经济活动的主要汇集地,其产业集聚模式会对绿色经济效率提升产生重要影响。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产业集聚模式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理论逻辑,然后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2006—2020年黄河流域81个地级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并基于此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城市层面不同产业集聚模式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情况,同时借助面板门槛模型考察这种影响随着城市规模变化而变化的特征。研究结论如下,理论上产业集聚模式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需要根据研究范围通过实证分析加以确定;现阶段黄河流域内产业的专业化集聚整体上呈现出抑制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特征,多样化集聚整体上呈现出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特征;黄河流域内产业多样化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在流域内不同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此外,流域内不同产业集聚模式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均存在基于经济发展规模、人口规模和地理空间规模三大城市规模维度门槛变化的特征。

  •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及价值效益——分类改革下的多案例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中流砥柱,其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打造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更是深刻影响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选择更合适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开辟数字经济新价值和发展新空间,是机遇也是挑战。基于此,本文以南方电网、中国石化、鞍钢集团三家国有企业数字化变革实践为例,探究分类改革下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及价值效益。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涌现出了三种模式:一是分步式,侧重于产品服务创新的价值效益;二是组合式,侧重于寻求新价值的业态转变价值效益;三是协同式,侧重于内外协同的业态转变价值效益。进一步,本文构建了数字化转型与价值效益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助力不同类型国有企业最大限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转型模式,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 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优化社会责任行为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赋能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以 2010 ~ 2020 年沪深 A 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非国有股东的监督治理效应对不同动机社会责任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异质股东能否形成多元共治,不仅取决于股权融合视角下的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更取决于(超额)委派董事所形成的话语权。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治理能够降低国有企业履行自利型社会责任的可能性,促使其管理者或股东履行战略型社会责任。本研究不仅是对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从决策层面建立健全国企治理机制的有益探索,而且对国有企业异质性股东参与治理和社会责任行为的研究进行了补充。

  • 助残社会组织的发展困境与培育策略——基于甘肃的分析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开发研究》

    摘要:以甘肃省为例,聚焦西北欠发达地区助残社会组织的发展困境与培育策略,系统揭示其结构性矛盾与孵化挑战。研究发现,甘肃省助残社会组织发展中呈现专门协会完善与助残组织滞后并存、助残业务需求多元与专业服务欠缺并存、政府购买各自为政与社会资助情感导向并存、助残组织业管多头与助残服务政出多门并存等困境。同时,也存在助残社会组织孵化与培育的操作性困境,即自服组织强大与利他组织弱小并存,内生组织被动与外生组织主动并存,专业组织缺乏与志愿组织势微并存,助残服务创新遗乏与枢纽组织欠缺并存。针对上述困境,提出“四维矛盾疏解框架”,即通过构建自服组织与利他组织的双向赋能机制破解资源失衡,以内生助残社会组织与外生助残社会组织并举之策协调动力困境,以专业标准化建设与志愿能力进阶双轨策略弥合服务效能落差,并通过培育服务创新生态与枢纽平台化运作实现体系整合。

  • 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企业服务创新路径探析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12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摘要】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是企业重塑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基于协同理论,以178家服务型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从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能力匹配视角研究5个因素如何协同联动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研究表明:制造企业的服务创新不是由单一要素驱动的,而是由外部推力和内部拉力协同驱动的结果;产生高服务创新绩效的路径有外部环境驱动型、技术一双元能力促进型、市场一资源协同型;产生非高服务创新绩效的路径有核心能力缺失型与技术一资源缺失型。

  • 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推动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流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立足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领及资源依赖型企业特征,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涵盖环境(E)、社会责任(S)、公司治理(G)三维度的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有效性检验。进一步地,利用构建的ESG评价体系对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进行多层次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整体表现欠佳,其发展受到环境表现与公司治理的掣肘;下游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具有模范带头作用,中游有待提高,上游企业与中下游相比差距较大;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各省份ESG表现各有千秋,总体呈现出由西向东阶梯状上升的空间特征。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绿色发展水平、企业数字化能力、ESG治理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提高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水平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