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本文基于技术溢出理论,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首先通过 DEA—Malmquist 模型测算出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然后使用文本挖掘法筛选出高相关性的关键词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最后分别以金融科技发展指数、金融科技企业融资总额、金融科技机构新增数量作为转换变量,建立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检验金融科技的非线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影响,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溢出效应逐渐增强。

  • 我国债券市场研究综述与展望——基于 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近年来,随着债券市场打破刚兑,众多违约事件频发。学术界对债券违约的研究日趋增多,目前已形成基本研究框架,但由于违约债券市场交易量少、数据获取较难,对违约债券定价的实证研究难度大,对违约债券的市场出清带来阻碍。对此,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详细梳理,借助CiteSpace和知网自带的计量工具对国内相关学术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研究主题的发文量、聚类情况、关键词共现频次、关键词中介中心性和研究演化路径知识图谱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我国债券违约的研究内容和现状,探讨市场化交易的意义及未来研究趋势方向。本文旨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债券违约后续处理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同时为后续拓展研究提供参考,以期推动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 “秩序”抑或“失序”:数字社会分层的理论重构、生成逻辑与动态演化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分类: 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4

    摘要:数字技术的嵌入式发展正引发社会权力结构与资源分配模式的深刻变革,亟需突破传统理论范式构建新的解释框架。既有研究受限于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难以解释数字社会分层的内在逻辑与演化过程。本文基于新韦伯主义构建理论框架,揭示数字社会中技术资本垄断、数字声望竞争与算法权力控制如何分层和演化。理论分析表明,技术资本的积累差异形成数字阶级分化,数字声望的符号化竞争重塑地位区隔,而算法权力的隐蔽运作强化支配关系。数字社会分层呈现“官僚结构-场域解构-技术重构-制度建构”的动态演化过程。本文提出以“价值理性”为核心的数字治理现代化路径,以应对数字社会分层的系统性困境,推动普惠包容的数字社会建设。

  • 中国古代经济改革中的政策试验——基于国际比较视野的考察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政策试验在当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关中国政策试验的研究多认为中国的政策试验始于近代,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国学说的影响。文章着眼于经济改革中的政策试验,围绕“试点—推广”这一核心内容,对中国古代的政策试验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并开展了同历史时期的国际比较。研究显示: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政策试验,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即先秦时期的萌芽、汉唐时期的形成、宋元时期的完善和明清时期的转型四个阶段。与西方的政策试验相比,中国古代的政策试验长期处于一个相对领先的地位,这与中国古代以大一统为核心的制度基础,敢于实践、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以及经验认识持续传承的思想文化紧密关联。

  • 研发文本信息披露与审计费用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看门人”,审计师能否发现企业研发文本信息披露中蕴含的潜在风险值得探究。本文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研发文本信息披露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发文本信息披露与审计费用之间呈U型非线性关系。换言之,当上市公司研发文本信息披露水平未达到临界值时,研发文本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公司审计费用,一旦超过该临界值则会增加公司审计费用。而媒体关注对二者关系起调节作用,使U型曲线形态更为陡峭,拐点左移。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文本信息披露与审计费用的U型关系与企业的信息披露策略有关,当企业年报采取异常积极的语调、具有较高的文本相似度以及进行更详细的信息披露时,研发文本信息披露与审计费用的U型关系更显著。此外,审计费用具有信息含量,能帮助分析师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本文的结论为信息使用者深入了解企业的信息披露策略提供了参考,也为审计师监督职能的落实提供了经验证据。

  • 失能老人家庭抗逆力何以生成?——基于fsQCA的分析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5-22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承担巨大负荷,家庭已成为失能老人养老的重要场域,对于其家庭抗逆力的提升须重点关注。从现有研究来看,鲜有对失能老人家庭抗逆力的生成机制进行探索与分析。本研究以组态分析为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30个失能老人家庭抗逆力的生成路径进行分析,尝试为失能老人家庭抗逆力提升提供干预策略选择。研究表明,失能老人高家庭抗逆力有效生成路径共有5条,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家庭组织系统驱动型、家庭信念系统驱动型、家庭关系系统驱动型和家庭组织-信念系统驱动型,而对于所有路径中组织资源都作为条件存在。对于失能老人家庭应该更关注多元情感与照护支持,构建失能老人家庭资源支持网络,以推动失能老人家庭抗逆力的生成,保障失能老人家庭可持续发展。

  • 后全面小康时代绿色治理助推 乡村共富的逻辑进路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党和人民的新追求。在后全面小康时代,推动共同富裕,农业农村仍然是重点。绿色治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理理念,其蕴含的价值追求和技术理性与共同富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研究共同富裕问题的一个新视角。针对脱贫过程中形成的政策制度惯性,在推动乡村共富的进程中,应从绿色治理的可持续性、多元性、整体性、多维度等理论诉求出发,遵循从运动模式转向常态模式、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共治、从以村为主转向城乡融合、从帮扶导向转向改革导向的逻辑进路。与之相衔接的是,要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包括法律法规保障、产权制度改革、生态产业发展、试点政策配套、村级党建引领等,以此打破制约农业农村生产力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政策制度障碍,构建与共同富裕相适应的绿色治理机制。

  • 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核心要义与中国实践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国际问题研究》

    摘要: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着眼于百年变局下全球发展的矛盾困境,回应了弥合南北发展鸿沟的时代呼声,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要求,蕴含着深刻的理念内涵:在建设原则上,坚持发展优先、以人为本、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在建设目标上,致力于加快全球减贫进程、推进全球发展治理、促进全球均衡发展,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在建设路径上,积极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凝聚发展合力,推动构建主体平等参与、成果共同分享的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与各国携手实现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中国作为首倡国,正致力于以新型经济全球化引领全球发展方向,以绿色低碳合作创新全球发展方式,以共建“一带一路”重振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激活全球发展动力,以“鱼渔并授”创新全球发展援助范式,以实际行动推动建设全球发展共同体。

  •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多主体协同研究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4-10-29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产业结构、有效市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本文基于2011—2021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有效市场角度出发,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优化在不同市场化程度中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产业结构优化会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有效市场在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对西部省份效果显著;(3)有效市场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中存在门限效应,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存在边际影响递减的现象。研究意义: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间段,进一步理解了市场化程度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 “国付民付 ”:国有企业在保障款项支付中的作用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国有企业是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在“保障款项支付”中发挥着带头执行的表率作用。借助于“清欠工作”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动态效应检验模型,研究国有企业清理拖欠对民营上市公司账款偿付的影响,探究国有企业作为“先行者”能否带动“保障款项支付”政策的全面有效执行。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清理拖欠带动了民营上市公司的账款偿付,发挥了政策执行中的“以国带民”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国有企业的清理拖欠主要通过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带动民营上市公司或主动或被动地调整账款偿付决策,进而推动“保障款项支付”的全面落实。进一步研究发现,行业内国有企业占比越大、企业账款拖欠越少,国有企业对民营上市公司的带动效应越强;“保障款项支付”提高了政策执行企业的韧性。研究为评估国有企业在政策执行落实中的作用提供了丰富的微观证据,对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政策执行的“以国带民”作用、推动政策的全面落实提供了政策启示。

  • 大食物观下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政策效应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在 “大食物观”视域下,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有利于丰富粮食供给来源,优化种植结构,提升粮食产能,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本文构建包括统计数据和空间数据的市域面板数据集,运用双重差分等事件研究方法,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政策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剖析内在作用机制、异质性和次生效应.研究发现:①产业发展政策显著促进了马铃薯单产和总产量的提升,体现出效率改进的特点,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②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山区、东北华北作区和非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效应更为显著,符合马铃薯的作物优势;③机制分析表明,产业发展政策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④产业发展政策并未对三大主粮产生不利影响,符合政策设计初衷.优化战略布局、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加强品种推广等措施能够进一步强化马铃薯产业发展政策的正向效应.

  • 国家审计、非效率投资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基于2010-2018 年审计署实施中央企业审计事件样本,采用多时点眾重差分模型者察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 TFP的影响效应和机制以及非效率投资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TFP 的提升,这种提升主要是通过缓解代理同题和抑制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发挥作用的。非效率投资在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TFP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即抑制非效率投资是国家审计促进企业 TFP 提升的重要作用路径。进一步地,二次审计正向词节了国家审计对企业 TFP 的影响效应。国家审计的促进作用在非效率投资程度商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且主要缓解了制造业企业投资不是同题。研究结论为微观企业借助审计监督力量更好实现经济商质量发展、优化审计治理机制提供了路径参考。 

  •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趋势与中国数字政府领导力提升探究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30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全球电子政务经过多年发展呈现4个趋势:一是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区域间和区域内各国数字政府建设差异依然显著;二是数字化转型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三是各国将数据视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四是领导力与合作是推进区域数字议程和电子政务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给中国数字政府领导力提升带来一些启示:一是做好数字政府顶层设计规划,增强政府数字化转型能力;二是加强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方法研究,提升政府数字领导力;三是促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提升政府数据领导力;四是构建区域倡议或全球伙伴关系,增强全球数字协同治理能力。

  • 披露子公司财务信息对投资者有用吗?——来自权益资本成本视角的证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由单一主体企业发展成为企业集团,那么集团型上市公司对子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是否能为投资者提供有用信息?文章从权益资本成本视角出发,利用2005一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对子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得越详细,权益资本成本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披露的子公司为非全资、非同行业、异地、对上市公司净利润影响较大、净利润为正的子公司时,以及当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占比较高、面临的市场竞争更激烈时,上述结果更为显著。作用机制检验发现,股票交易量和分析师预测误差是子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的重要机制。结论表明,上市公司对子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能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改善中国资本市场的信息环境。

  • 碳信息披露对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影响研究一一基于A股制造业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在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碳信息披露是企业绿色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论文以2016一2021年A股制造业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碳信息披露与企业绿色竞争力之间的机理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碳信息披露与企业绿色竞争力之间呈“U”型相关关系,当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时,碳信息披露将促进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激励和投资者信心对碳信息披露与企业绿色竞争力之间的“U”型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高水平的高管薪酬激励、投资者信心高涨都会使“U”型关系受到显著强化。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推动碳信息披露的合规性、合法性、自觉性;加大政策扶持和监管力度,强化碳信息披露政策效果;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充分发挥高管薪酬激励和投资者信心的竞争力效应等政策启示。

  • 帮扶实践中驻村干部与农民的关系互动及其逻辑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驻村帮扶是国家推进脱贫攻坚战略有效落地的重要机制,并延续到乡村振兴时期。帮扶实践中的干部与农民互动实质上体现为干部动员和农民参与,而动员与参与的协调、匹配程度对帮扶绩效和乡村治理效果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构建“动员−参与”协同性与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关联性分析框架,以辽宁省3个村庄为例,对帮扶实践中驻村干部与农民的关系互动及其内在逻辑进行研究,进而为驻村帮扶机制的有效运作提供智力支持。研究表明:(1)驻村干部的回应性动员与农民的治理性参与共同形成高协同性的积极互动;驻村干部的行政性动员与农民的维权性参与则形成互动缺失下的冲突状况;驻村干部的回应性动员下农民仍然不参与,主要是能力不足导致;驻村干部的行政性动员下农民不参与则主要是缺乏参与意愿。(2)驻村干部动员的回应性与农民参与的治理性产生关联,并共同影响“动员−参与”协同性;“动员−参与”协同性对关系互动有效性产生正向影响,并共同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性。(3)从消极互动到积极互动的核心转化机制在于提高驻村干部动员的回应性,进而促进农民的治理性参与,激活村庄内生资源禀赋,最终达致高度协同、积极互动、治理有效的理想状态。

  • 驻村干部参与乡村治理的柔性嵌入机制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0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柔性嵌入是驻村干部通过沟通、对话、协商参与乡村治理的管理实践。柔性嵌入式治理并非单纯的行政制度吸纳与整合,而是包括文化嵌入、认知嵌入、关系嵌入在内的多维柔性嵌入的互动与治理的过程。从辽宁省X县的治理实践来看,驻村干部参与乡村治理仍受根深蒂固的刚性治理思维、运转不畅的民主协商机制、薄弱的乡村社会资本、匮乏的村庄公共精神等现实因素掣肘。需要从转变刚性治理观念、运用情感治理技术、完善基层协商机制、挖掘乡村内生资源、培育村庄公共精神等层面进一步激活柔性嵌入机制,持续提升驻村干部参与乡村治理效能。

  • 回应吸纳参与:乡村振兴中驻村干部与村民互动的运行逻辑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围绕驻村干部与村民参与的差异互动类型,建构“回应-参与”关联分析框架。通过对中部三省典型村庄进行由野调查发现:“回应-参与”互动模式取决于驻村干部作为纵向行政系统代理的“反馈效应”和村民在横向村庄维度得到回应的“反弹效应”。纵向维度的“反馈效应”要求驻村干部及时、有效地回应村民的诉求,并借此形塑责任政府;横向维度的“反弹效应”与便捷性、认可性相关,并由此催生责任公民。两大效应作用下的干群互动模式可划分为积极治理型、消极被动型和无效规避型。村民基于驻村干部的回应而推动乡村振兴,并表现出“回应吸纳参与”的运行逻辑,其本质是行政对社会的吸纳,生成诱因与压力情境、组织特征相关,同时受到共享发展机制的决定性影响。

  •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在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的时代背景下,行业企业对专业教育、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校企一体化的视角,针对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以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新型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开展“双向嵌入”式教学、设置专项导学课、构建“校企双评”课程评价机制、推动校企一体化有效落地等改革方案,为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